明末稱雄第667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67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667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8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德川家光接到稟報說江戶港里出現了大漢的艦隊時,正在去除身上的衣衫。

他聽到那消息,也沒有露出什么意外之色。早在一天前,他就已經得知了關原偷襲的失敗,自那時起,他就對日本的結局,對幕府的未來,對德川家的未來,對自己的命運,都有了清醒的認識。

他最后的一點挽救努力已經失敗了,再無力回天了。

德川家光并沒有后悔讓五千旗本偷襲關原漢軍,而且他甚至不認為這是偷襲。日本有武士決斗的傳統,而武士決斗,一般是不死不休,并且在約定了決斗日期后,在決斗前的這段時間里,是可以先偷襲或者暗殺掉對方的,那不算失德,而屬于決斗的一部份,如果一個武士,連背后偷襲都防不住,那被殺了也沒什么話可說。

德川家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幕府的五千旗本,他甚至已經在江戶準備了八萬人御家人武士,一旦五千旗本偷襲得手,他的特使就會立即聯絡德川義直等大名,號召他們起來繼續戰斗。

而他會率領著八萬御家人,迅速趕往京都。

可惜,失敗了。

高高的天守閣里,德川家光已經去除了上衣,露出精壯的上半身肌肉,他還很年輕,可惜卻無力回天了。

他面前已經擺好了刀。

德川家光早選好了介錯人。

唯一讓德川家光感覺稍稍欣慰的是,有一百多名家臣愿意一同切腹殉葬。

對于一位高貴的將軍來說,被迫切腹自盡,是一種恥辱,如果自盡時,還沒有家臣切腹殉葬,那就更加的恥辱了。

幸好,愿意殉葬的人很多,最終德川家光允許一百零八名家臣切腹殉葬。

和服已經揭開。

德川家光拿起白布慢慢擦拭著家傳的長刀,然后放下。最后,他吟唱了一首詩歌。

悲切的詩歌唱完,他拿起一條寫著七生報國的頭巾,綁在額頭。然后用白色的布將準備切腹的部位一圈一圈的緊緊裹住。

一切準備好。他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從左到右切割,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巨大的疼痛襲來,可他卻緊咬牙著。一聲不吭。

腸子從傷口流了出來,這時家光的介錯人,也是江戶幕府的一名老中拿起家光那把祖傳的長刀,為他介錯。

“嘿!”

一聲大喝,鋒利的武士刀一刀就砍下了家光的頭顱。

家光死后,這名老中也切腹自殺,另一名老中擔任介錯人。當他死后,他的介錯人跟著自盡,下一位殉葬者則擔任他的介錯人。

一個又一個人切腹自盡,當他們切腹后。他們的介錯人用力砍下他們的頭顱,然后再切腹,再由另一人砍下他們的首級。

天守閣里一片血腥,人頭滾滾,最后一百多人,全都切腹自盡,首級都被砍了下來。

劉允升站在自己的旗艦上,看著江戶港毫無防備。

“倭人舉白旗了!”

一個小時候,登陸艇靠岸,陸戰隊前鋒一路順利的進了江戶城。城里的倭人。不論是高級旗本還是御家人,或者原來的幕府陪臣,全都不做反抗。

家光切腹自盡時就已經交待過了,不必再做無謂的抵抗了。歸順投降吧,為大和族留點種。

劉允升進來江戶城后,看著那一排排的人頭,也不由的皺了皺眉。

“這個德川家光,倒是挺硬氣的。”

“一個愚蠢無能且又看不清形勢的人罷了。”劉允升給德川家光下了定義。如果連敵我實力都分不清楚,那還談何斗爭。

那股著濃濃的血腥味。讓劉允升有些厭煩,他急匆匆的率大軍前來,一路急趕,結果趕到了,卻只見到上百具腹部切開,腦袋被砍掉的尸體,還有那一個個跪伏投降者。

劉允升掏出一支雪茄,給自己點上,“派人確認一下尸體,莫讓替身糊弄了。”

登陸的漢軍一直很謹慎小心,時時防范著倭人搞突襲。可結果卻是令人意外的,那些倭人是真正的降了,再無半點反抗之心。

很快,德川家光的尸體也確認了。

“將德川家光的首級立即送往京都。”劉允升感覺有些一拳狠狠的砸在了棉花里的感覺。這個該死的德川家光,說死就死了,弄的他倒是有力無處使了。

“我們應當高興才對,德川家光一死,倭人盡皆投降,再無反抗了。不用三年,今年我們就能完全吞掉扶桑。”馮勝卻是滿臉高興,倭人降了,總算沒再出什么意外。

一年不到,就滅掉了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大國,這份赫赫武功,算的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想想歷史上,誰還有如此武功。

隋朝之時,也是一統中原的強國,經歷開皇盛世之后,當時也是稱雄宇內,四方無敵。不論是突厥還是西域或者南疆,哪個不被打的老老實實,結果當他們去打一個幾百萬人的高句麗時,卻屢屢碰墻,最終打的自己都亡國了。

唐代隋以后,花了三代,耗費錢糧無數,才在聯合新羅的情況下才滅掉了已經衰弱不堪的高句麗。

明朝時,曾經收復越南,可沒過多少年,又不得不撤兵了。

馮勝很為身為一個大漢的將領而自豪。

劉允升有些索然無味的感覺,倭人徹底投降了,也意味著他這個征倭大將軍當到頭了。接下來還會有許多占領和善后的事情,但都用不著他了。

也許,自己現在就可以開始想想奏章怎么寫了。

“恭喜侯爺,此次滅倭,侯爺必是功居第一啊。”馮勝笑著向劉允升賀喜,不論這仗看起來打的多輕松,可畢竟只用了不到一年就滅了倭國。而劉允升做為征倭大將軍,自然當論功第一。

劉允升只是笑笑,對他來說,這滅倭之功,倒不是什么好事。他還如此年輕,又是皇族宗室。如今位高爵顯,再立大功,可就有些功高難賞了。

父親為了家族,已經早早隱退了。

自己出征之前就是右樞密使。這次若是回朝,朝中還有什么位子?難不成要做左樞密使?

也許自己應當再主動請求外任,在外任職個十年二十年的,好過現在回京師啊,要不。京師都沒合適的位置。

馮勝沒想到劉允升想的那么遠,或者他想到了,只不過沒表現出來。

“這次咱們征倭出人意料的順利,但是鄭侯爺可就有些不順了。中南的戰事陷入了麻煩,遲遲打不開局面呢。”

劉允升也很清楚緬甸戰場的事情。

“只以說鄭侯爺運氣不太好,本來東吁國是四面楚歌,誰知道我大漢軍一南下,他們卻反而迅速拉起了一支同盟軍。加之此前的雨季,今年雨量比往年要大的多,許多道路沖毀。河流暴漲,導致進軍艱難,而且連綿的雨季對我們的火槍和火炮影響極大。”

東吁國拉起了幾好支盟軍,又招收了許多土司叛軍,兵力大漲,這使得原本計劃里的預估不符,入緬的漢軍兵力有些不足,兼之低估了雨季和道路的影響,讓漢軍的戰斗力大減。

更倒霉的是南征軍中發生了疫病。

“各種倒霉事都讓他碰上了。”

兩人都有些小小的興災樂禍,雖然是中南戰事不順。但實際上也只是不順而已。到現在為止,鄭芝龍率領的南征軍,依然還收復了三宣六尉,兵鋒距離緬甸都城也并不遠。

只是沒有如計劃中一樣迅速攻破東吁國都。一路殺通南面出海口而已。

南征軍只是暫時無力繼續南進,但他們防守穩固現在的控制區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就算如此,在朝廷上下,尤其是軍界的將領們看來,鄭芝龍接受任命的時候可是拍過胸脯的,結果到現在還打不開局面。那就是失職了。

劉允升和馮勝都算是楚派,是皇帝的舊勛元佐,而鄭芝龍不算真正的楚派,他早年算是皇帝在東南的一個盟友。因此在現在的朝堂里,鄭芝龍不算是核心的勛派。

雖說如今大漢朝不像明末之時黨爭激烈,可不論何時,任何集團里面,都還會有些小山頭。最強大的山頭,自然還是跟皇帝從龍有功的楚籍勛派。

劉允升心里想,這個時候倒是一個機會,自己也許可以爭取取代鄭芝龍去中南統兵。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好。貴州到緬甸的大馬路已經要通了,馬路一通,雨季又結束了,這意味著中南的南征軍將得到大批的補給,不論是兵員還是物資,都得到補充。

尤其是他們的火槍和大炮,又能發威了。漢軍將迎來一次大的戰略進攻,不管東吁怎么拉盟友,肯定擋不住這輪攻勢,這意味著鄭芝龍很快就能翻身了。

這個時候去中南,那就是摘桃子。不但會狠狠得罪鄭芝龍,而且他現在缺的并不是功勞,剛平了倭,又去滅緬甸,那豈不更加功高難賞。

馮勝像是忽然想到什么,“剛收到的消息,他娘的荷蘭人正出兵奪取葡萄牙人占領的馬六甲,估摸著現在葡萄牙人已經把馬六甲丟給荷蘭人了。”

“草,這些荷蘭人倒是很囂張啊,我們當初不是跟荷蘭和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等國簽訂了友好和約,約定了在南洋維持現狀,互不攻擊嗎?”

“是啊,當初確實是簽過這個協議的。但是協議嗎,你知道的,就是用來撕毀的。關鍵就看實力,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如今雖然是同一個國王,但畢竟葡萄牙人早已經不比當年了。葡萄牙人在南洋實力最弱,可偏偏卻因為當年來的最早,因此在印度和南洋等地占領了不少好地盤。你想早些年,西班牙人荷蘭人想盡辦法,都沒辦法在大明沿海占一塊地盤,可葡萄牙人卻占據壕鏡多年,當年荷蘭人可沒少進攻過壕鏡。”

馮勝咂了下舌,“聽說英國人也早盯上了馬六甲,他們來南洋早晚,不比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哪怕臺灣沒了,可還在呂宋和爪哇占了大片地盤。只不過,英國人在南洋實力不如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荷蘭人占著爪哇,可是一直盯著馬六甲呢。”

“哦,對了,英國人搶不過荷蘭人,他們打不了馬六甲主意,現在轉身跟東吁人勾搭上了。”

當年葡萄牙人也趁著東吁內亂時占了一塊地方,不過最后還是被趕走了。但現在英國人在東吁是另一個模式,他們向東吁人提供火槍火炮,出售火藥,做軍火生意,然后換取沿海租地,做商站據點。

劉允升不滿的搖頭,“這些西夷,還真是越來越放肆了。荷蘭人不顧協議,搶奪馬六甲,這英國人又向我們的敵人東吁出售軍械,他們這是不把我們大漢放在眼里啊。”

“是啊,這些西夷估計已經忘記當初他們在臺灣被皇帝吊打的時候了,忘記了那時的恐懼。”

其實荷蘭人、英國人也是沒有辦法。

他們以前在南洋,有很大一部份收益,就是靠做中國和日本以及到南洋的轉口貿易。從中國購買生絲運去日本,換回銀子運回中國,再交換成黃金。或者從中國購入瓷器、糖、茶葉等,從印度等地購入棉花等運到中國出售,把南洋的香料出售到中國和日本,這些貨物倒騰,輕松的賺取大量的利潤。

可自從大漢崛起后,朝鮮和日本的貿易被大漢獨家壟斷了,他們的船過都過不去。而表面上大漢全面開放貿易,沿海諸港他們都能過去交易。

可大漢有一個更寵大的東印度公司,還有許許多多的大漢海商。

這些人現在可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轉口貿易商,不再是從中國收購商品,然后轉賣給那些歐洲商人了。

就如大漢東印度公司,這個寵大的海商集團,因為是皇家產業,因此他們能夠輕松的拿到大量的生絲、茶葉、糖、瓷器等各種各樣的優質商品,然后也不再賣給他們了,大漢東印度公司直接就把貨運到印度、波斯灣等地出售,完全就是搶生意。

日本、朝鮮的市場沒了,轉口貿易的市場還大幅下降,連遠洋貿易的份額還被漢人搶奪許多,歐洲各國在南洋的東印度公司,市場份額和收益都在不斷的萎縮,若不是漢軍強大,他們早就聯手殺到東南沿海來了。

現在能一直忍到現在,才轉而去搶奪馬六甲,開辟東吁市場等,已經算是很克制了。

不過劉允升和馮勝他們可不會這樣想,他們只認為那些西夷鬼佬越界了,這無疑是對大漢的挑釁,他們侵占了大漢神圣不可侵犯的利益。

劉允升突然想到,也許自己應當去南洋。(未完待續。)h:.147.247.73

書友:

小說章節“”由(吧)轉載于網絡。

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