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07章 兄弟同登第,一門五進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7章 兄弟同登第,一門五進士

第607章 兄弟同登第,一門五進士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9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木子藍色本章:

從菜市街小四合院回到宮里,劉鈞換過龍袍,便又搖身一變成了神圣大漢帝國的神圣皇帝陛下。◎,

“拿朕的手諭去翰林院,讓翰林院增加一個編修。”

既然做戲,就得做全套。劉鈞為了避免他翰林院編修的身份被戳破,便直接在翰林院增加了一個編修。于是,翰林院的編制名單上就多了一個八品編修郭文德,祖籍湖北,現居宣武門外菜市街口,崇禎十三年的進士。

劉鈞還在想著趁著明天周末,和麗娜一起去銀行貸出款子來。

樞密左使傅山卻在外求見。

“漠西蒙古聯軍已經開始進攻青海和西康!”

傅山一進來,立即稟報道。

聽到這個消息,劉鈞沒什么驚訝之情。對這個消息,他是早有預料。此時他既沒有憤怒也沒有懷疑,只有平靜。

他身著龍袍,靠在椅背上,“漠西諸部出動了多少兵馬,打到哪了?”

“漠西諸部沒有進攻甘肅,而是從南面繞過甘肅,直攻青海,他們目標是康區。”

康區也就是康巴地區,大致包括后來的四川甘孜大部,以及青海的玉樹、云南的迪慶以及青藏的昌都這片地區。現在這些地方,分別隸屬大漢的青海、西康兩省。

處于昆侖山脈的南面,昆侖山北的河西走廊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漢王朝控制嚴密的地區,漠西諸部沒有強攻那條防御森嚴,屯駐重兵的河西走廊,而是直接自昆侖山南,一路向東南進攻,直指大漢的西康省和青海省南部地區。

漠西蒙古來勢洶洶,衛拉特聯軍八萬進犯,可謂是傾巢來戰。

不但和碩特部固始汗傾部而出,而且準噶爾部也在巴圖爾渾臺吉的帶領下,大舉前來。就連遠走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等部。也派了遠征軍來。

這一次出戰,對于衛拉特聯盟來說,是一次重新劃分勢力的重要行動。

準噶爾部在巴圖爾渾臺吉的帶領下,實力越來越強,昔日的盟主和碩特部已經難以對抗,土爾扈特不得不遠走西域,現在和碩特部也只能向西南青藏地區進軍。以將天山西域這片地盤讓給準噶爾部。

在不久前的衛拉特聯盟大會上,幾家部落共同制訂了法典。同時還已經達成了一致協議。土爾扈特和和碩特部離開新江,將這片以往衛拉特諸部共同的地盤讓給準噶爾。

而準噶爾獨占新江的同時,必須出兵和碩特部奪取青藏,然后再土爾扈特在伏爾加河下游里海之濱建立土爾扈特汗國。

按照協議,今后新江歸準噶爾部,各部巴圖爾在新江建立準噶爾汗國。而青藏歸和碩特部的固始汗,各部固始汗在青藏建立和碩特汗國。

他們甚至還共同約定,待三部各自建立起汗國后,土爾扈特占領哈薩克草原。準噶爾部占領東部蒙古草原,和碩特占領陜甘四川。

三家野心勃勃,想要恢復蒙古四大汗國時期的強盛。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準噶爾部的巴圖爾全力出兵固始汗爭奪青藏。如果固始汗不能奪取青藏,那么和碩特部就會繼續留在新江,這對于準噶爾來說是同樣是極不利的結果。

為了獨占新江,便只能全力和碩特部爭奪青藏。

現在衛拉特聯軍大舉東進。這不令劉鈞意外。可劉鈞有些意外的是,衛拉特聯軍既然已經出兵,那么他應當先打藏區才對,怎么反而先來打康區?

這極可能只是聯軍的一個障眼法,吸引漢軍的注意力。

他們突然向玉樹、昌都、甘孜等地進軍,實際可能是為了阻止漢軍西進。真正的意圖肯定還是要先挺進藏區,奪取前后藏。

“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為界,兩山北面地區,堅守不讓,玉樹、昌都、甘孜一地也不能被他們奪占。至于兩山以南的前藏、后藏以及阿里等地,先不要管他。”劉鈞很快做了決斷,衛拉特聯軍出兵很快。比劉鈞預料的還要快一些。

如今正是冬季,劉鈞不急著跟聯軍交戰。

藏區先讓他們攻奪,也無關系,但西康和青海,寸土不能讓。

“要在青藏高原上做戰,并不容易,不但物資運輸補給困難,而且高原氣候也極為不利。”劉鈞半年前設立青海與西康兩省后,就已經調了幾支兵馬在這邊,并招募了許多本地的百姓為民兵,讓他們在那里慢慢適應高原的氣候。

普通的中原百姓,是很難一下子適應高原的,高原反應甚至會要人命。這只能慢慢適應,或者從當地招募兵員。

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意味著需要時間。

其實現在青海和西康兩省的駐軍,早已經出現過各種高原氣候的不適應,許多士兵在高原上出現高原反應,兩地的駐軍,不得不增加當地募集兵員的數額,甚至中原去的駐軍只是駐守城池,而巡邏、運輸等任務,已經多交給當地民兵。

現在匆匆開戰,漢軍并沒太多優勢。

今年已經平定了東北,明年正好調蒙古諸侯西征,蒙古高原雖然不比青藏高原,可好歹也是高原,他們對于高原的適應性肯定要強的多。

讓樞密院密切關注漠西聯軍后,劉鈞也暫時把此事放下。

會試的閱卷已經完成,六千名考生的席卷按三個考場,分別閱卷。全都是糊名謄抄后交給主考閱卷。閱卷的考官實行交叉閱卷,每一張卷子都起碼得有七名考官的閱卷并簽名。如果同一張卷子,七名考官的閱卷評分出現太大的差異,就將啟動第二輪重閱,由另七位考官再審閱,若最后重審發現有考官給出的分數太高或太低,過于異常,那么該考官將被追究責任。

在這種盡量公平的制度下,六千份卷中最后評閱完,每個考場各錄取了前二百名。

錄取的前六百份卷子最后匯集在一起,經過再一輪的評閱,核實沒有異常外。就要做出會試錄取名額的排名。

錄取時是分南北中三卷各錄取二百名,而排名時,則是六百人不分南北中一起排名。

考官們把排名定下后,呈送名單以及卷子入宮,交給皇帝。

最終的排名,還得由皇帝親自決定。

劉鈞有權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圖,調整排名。

考官們擬定的會試貢士排名前三分別是楊延鑒、宋之繩和陳名夏。劉鈞讓人把這三人的卷子取來看過。發現確實都做的很好。

不過雖然如此,劉鈞還是直接調整了排名。

劉鈞把楊廷鑒和宋之繩的會試排名各延后一名。而把本來排在會試第七的黃宗羲直接放在了首位,欽定為會試第一名,會元。

黃宗羲是復社社長,還是今次江南鄉試的解元,而且還是劉鈞已經內定好的本科狀元,因此劉鈞打算干脆讓這次的新朝第一科更熱鬧一些,直接出一個連中三元。

黃宗羲的會試卷子他也看過,同樣很不錯。其實前十名的這些舉子的卷子,都不相上下。排名高低,全看主考官的個人喜愛。劉鈞就算把黃宗羲從第七調到第一,也并沒什么不對的地方。

用朱筆又調整了幾個考生排名,劉鈞放下筆,把最終排名交給本次科舉會試首席總裁官李邦華。

“這按這個名單吧發榜吧。”

李邦華接過調整后的名單一看,眉頭不由的皺了皺,黃宗羲從第七調到了會元。黃宗羲確實有才。還是劉宗周的嫡傳弟子,并且又是士林第一大社復社的社長。他的卷子他反復看過,做的不錯。

但正因為黃宗羲的身份背景,最后李邦華才決定壓一壓黃宗羲,太過順利并不是好事。可沒想到,他定了黃宗羲第七。皇帝轉眼又提到了第一。

“陛下,黃宗羲確有才華,然過于贊譽,只怕于成長不利。”

劉鈞卻不予理會,“照此發榜吧!”

李邦華只得嘆了一聲,但愿那個年青人能夠承受的住這種贊譽。

今后是會試發榜之日,整個京師都在關注此事。

會試住宿合作商釣魚臺賓館的各家店里。所有的考生們更是早早就起來了,全都換上了由各家供應商提供的嶄新衣服靴帽,精神抖擻的坐在店里面。

十年寒窗,就為了一朝金榜題名。

按慣例,會試放榜,錄取名單是要貼在貢院外。

但考生們這一天并不需要親自去榜下看榜,他們只需要呆在自己下榻的酒店里就好。會有專門的吏員們,早早就做好了報喜的準備。

以往為了能得到報喜的這個差使,他們還得花錢競爭。如此,才有機會去報喜討賞錢。貢院里有主考官們寫榜,每寫出一個名字,早就有人通知那些報喜人,名字還沒抄到外面榜上,報喜人就會快馬趕往中榜舉子酒店吹吹打打報喜。

黃宗羲和顧炎武等許多江南舉子都住在同一家釣魚臺分店,大早上的大家全都穿戴整齊,精神抖擻的坐在大堂里面。

大堂之中,全是一個個舉子,他們表面上裝的很鎮定,談今論古,喝茶品茗,實際上心里卻激動萬分,有些人手都在發抖。

黃宗會對大哥道,“我估計我這科難了,大哥肯定能中。”

黃宗羲覺得自己這次應當有把握,不過此時也不敢說的太滿,“這個還不一定。”

釣魚臺的東家親自趕到這邊來,雖然釣魚臺有好些家分店都住著今科的舉子,可這家店里住的卻都是江南來的士子。誰都知道,江南文風最盛,以往每科取士江南最多。

今年鄉試分為七個考區,因此只有七個解元,比以往兩京十三省有十五個鄉試解元少了一半,可這家店里卻住著三個解元,因此東家親自趕到這邊來。

他早早讓店里準備好了爆竹、煙花等物,還準備好了彩燈彩旗,一過來,就連忙招呼伙計在門外貼起彩紙,搭起彩棚。

這次釣魚臺賓館為了成為科舉商,可是花了大力氣的。雖然最后只成為了供應商,取得了為士子提供住宿的合作商,為此花了許多費用,還得為幾千考生免費提供住宿。但他認為值。只要士子們住的滿意了,以后釣魚臺一炮打響,今后外地來的讀書人入京,肯定會優先住他的賓館。

今天終于要放榜了,這個時候當然得做足了宣揚,每一個住他店里中榜的人,那就是一個極好的啊。

“把我帶來的那些喜煙喜糖都拿來。一會報錄人來了,馬上散發給圍觀的人。”東家黃東興覺得自己比考生們還激動。“劉掌柜,我讓你準備的紅包準備好沒?”

“都準備好了,有給中舉士子的百元紅票子紅包,也有給報錄人準備的五塊紅包,我還讓人準備了許多當五當十銅元,一會吹鼓放炮的時候,就四處撒錢。”

“好。”黃東興滿意的點頭,“別怕舍不得錢,多撒點。三年就這一次呢。幾萬的費都花了,難道還舍不得這點錢,今天就圖個熱鬧。”

“明白,東家。”掌柜的點頭應道,轉身回到里面,便又讓幾個伙計再去賬房那里抬兩箱銅元過來。

貢院。

會試主考,首席總裁官李邦華親自拿著大筆寫榜。

筆走龍蛇。一氣哈成。

第一個名字出現。

早有人在旁邊盯著,一見到名字出來,立即就往外跑。

“出來了,出來了。”貢院龍門外,早有一大群報錄人在緊張等待著。

“辛巳科會試第六百名!”

一邊說著,他一邊從報錄人身邊跑過。他要向貢院外的幾名榜吏通報。貢院內的榜是正榜,那張榜由主考官親自書寫,寫完后要呈報皇帝,還要加蓋朱印,最后送到吏部張貼。

而外面的這張榜,則是貢院的榜,也是順天府的榜。

“辛巳科會試第六百名!”

“關鍵!”

順天府早選出來的兩名書法最好的書吏。立即提筆,往旁邊的那沾有金屑的墨中沾墨,然后填榜。

榜上題名,從最后一名開始。今年錄取六百貢士,因此第一個出來的是第六百名。

書吏填榜之時,報錄人已經在一張黃花箋上寫上新晉貢士的名字,這張黃花箋也是上好的信箋,上面還撒以金粉,以綾緞為軸,貼以金花,

榜是金榜,貼是金花貼。

據說早在唐宋之時,進士登第,官府是要寄一份這樣的金花榜貼給登第進士。后來改為唱名,官府不再用金花貼,民間的報錄人則繼續采用。

一個接一個的登第貢士名字被唱榜,書吏將他們的名字由低至高一一填榜。

早等候在貢院外的報錄人則紛紛出動,每人去一處報喜。拿到名字后,他們就跑到外面,那里還有一個小隊在等候,他們以紅綾為旗,金書立竿揚之,吹鼓手們敲鑼打鼓而去。

按慣例,越是到了后面排名越高的,自然也就排場越大,報喜送貼的隊伍人越多。

今年不同往年,今年榜下除了一大群的報錄人和看熱鬧的百姓外,還有京師各勛戚巨賈家的管家家丁們圍在榜下。

早有傳言,今年京師諸豪家要榜下捉婿,這卻并非傳言而是事實。許多勢家都派了家人過來,準備捉一個貢士女婿回去。只要能登貢士榜,就妥妥的一個進士跑不掉。

彩旗飄揚,鑼鼓喧天。

報錄人弄出極大的聲勢,一路往新貢士的酒店所去,后面還跟著大群看熱鬧的百姓。

“捷報!陜西長安老爺,姓關諱鍵,高中辛已科會試第六百名,金榜題名,金殿面圣!”

快馬馳過,后面的吹打隊伍鑼鼓齊鳴,還不時的點一串鞭炮,長街上的百姓也紛紛傳論,“第六百名中試的是陜西人。”

今科錄取的貢士是以往的倍數,因此今科報錄的人也比以往更多。京師長街之上,一隊隊的報錄人奔馳,鑼鼓喧天。

從第六百名開始,每隔片刻就又有一名新科貢士出爐。

很快,黃宗羲的這家店里也終于迎來第一個報喜人。

“捷報!江浙紹興老爺,姓黃諱宗炎,高中辛已科會試第五百二十七名,金榜題名,金殿面圣!”

黃宗炎原本正舉杯喝茶,聽到自己的名字,一下子把杯子摔在桌上。

“我中了?我中了,我中了!”

黃宗炎是黃宗羲的二弟,他和三弟黃宗會與大哥黃宗羲同為劉宗周門下弟子,以往連鄉試都中不了,這次不但鄉試中了,沒想到居然連會試也中了。

黃宗羲和黃宗會、顧炎武等兄弟好友連忙慶賀。

報喜人走進來,笑著高聲問,“哪位是黃宗炎黃老爺?”

黃宗炎連忙站起來,“我就是,我就是。”

“恭喜黃老爺高中!”報喜人拱手報喜,黃宗炎完全沒了平時的精明,只知道站在那里傻笑。

黃宗羲連忙掏出準備好的錢袋,開始給報喜人發賞。他摸出六塊銀元塞到報喜人手上,然后又給同來的那些人每人發了五角銀元,大家一看這么豪爽,都是各種稱贊之語不斷。

店東黃東興這個時候也連忙過來,先給了報喜人五塊銀元券,又讓掌柜的拿著一盒子銅元,四處拋灑,引得一眾人笑著爭搶。

黃東興這時又拿出一個大紅包送到黃宗炎手里,“恭喜恭喜,恭喜高中啊,這是一點點小意思,不成敬意。”

黃宗炎也不知道推辭,只是繼續傻笑著。

“點鞭炮,放煙花!”老板一聲高喊,頓時早就待命的伙計連忙跑到店外點燃長長的鞭炮,又放起了煙火。

店里請來的那個吹鼓班子,也適時的開始奏樂。

歡樂的樂聲響起,這時又一名報喜人馳馬而至。

“捷報!江浙紹興老爺,姓黃諱宗會,高中辛已科會試第四百九十八名,金榜題名,金殿面圣!”

一旁正為兄弟高興的黃宗會一聽,登時興奮高喊,“我中了,我也中了,我也中了,哈哈哈!”

由于太過高興,黃宗會狂笑之中突然眼睛一翻,暈倒在地。

黃宗羲嚇了一跳,還是報喜人有經驗,“不妨事,這是高興所致,灑點冷水到臉上就好了。”

店老板連忙讓伙計端來一碗冷水,往臉上一灑,新科貢士黃宗會果然就醒了過來。

“哥,我中了,我中了。”醒過來的黃宗會依然興奮萬分。

黃宗羲點了點頭,“沒錯,三弟,你是中了,恭喜了。”

這時外面的人聽說,這家店里有兩兄弟一齊中榜,都大為驚嘆。

“他們是浙江紹興余姚的黃家五兄弟,是東林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的公子,還是前都御史劉宗周的親傳弟子,上次鄉試,他們五兄弟就是一同中舉。說不得,這次他們還要來個一門五進士同科登第呢!”

“天啊!”(未完待續。)

aa2705221手機用戶請訪問m.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