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592章 放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2章 放逐

第592章 放逐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3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正文

正文

吳三桂心情極好,“這次我們一定能大賺一筆。”他笑呵呵的跟船員們宣布。“江戶幕府禁止銀銅出口,這是在自尋死路,我估計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該發兵征討了。趁著眼下這個時候,我們抓緊時間多跑兩趟。”

吳襄從兒子手里接過帳目,仔細的看了一下,上面的數字記錄的很是詳細,一筆筆都一清二楚。

“七萬六千余斤銅塊,一千多萬枚日本廢銅錢,不錯。”

祖大壽捻著自己的胡須,“加起來十多萬斤了,再裝上幾萬斤的日本魚干海鮮等就滿了。若是能把這批銅貨順利運到越南南河,獲利起碼十倍。”

日本銀多銅也多。

由于大漢用大炮轟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無法再閉關鎖國。且大漢與日本簽訂了獨家貿易權,因此壟斷了對日本貿易,原來的荷蘭也無法再與日本通商。日本商人甚至已經不再出海,他們只能與大漢到日本諸開放港口的漢商貿易。

在這種獨家壟斷貿易之下,本來就是一直入超的日本對外貿易,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而按大漢與日本江戶幕府簽訂的協議,大漢與日本的貿易,除了以日本出口的商品抵價外,其余的以白銀支付。

巨大的貿易逆差,使得日本白銀大量外流。有日本人甚至向德康家族進言,稱如此下去,百年之后日本的金將減半,而不到百年,日本將無銀可用。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日本江戶幕府開始縮減與大漢的貿易額度,禁止日本商船出海,同時禁止銀銅出口。

不過一面是日本的縮減貿易額度,禁止銀銅出口,可另一方面,卻是如今日本國內的銀銅礦山大開發的時候。

日本的石見銀山,因采用了吹灰法煉銀,白銀產量大增。而日本現在擁有年產數十萬斤銅的大銅礦二十余座,每年產銅數百萬斤。

日本人不是真正的銀銅不夠,而是巨大的貿易逆差,加之大漢的獨家貿易權。讓他們心里十分不爽,而日本人知道現在大漢對日本銀銅需求巨大,因此便有了這玩火的動作。其目的,還是想讓大漢修改那苛刻的條約,改成更優惠條款。

現在官方貿易銀銅出口量已經大減。連貿易量也大為縮減,可中國依然對銀銅需求巨大,日本國內的許多銅商其實也希望把銅賣給中國商人,以換取中國海商運來的各種生絲、蔗糖等商品。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已經全族移居臺灣的吳三桂父子和舅父祖大壽祖氏一族,開始做起了日本走私貿易。

他們與日本的銅礦主暗中勾結,吳祖兩家從臺灣采購各種中國商貨運到日本長崎,然后從長崎交換走日本銅商的銅料。

大家各取所需。

“一百斤銅才二十塊銀元,這個價格真是公道。”

祖大壽如今也不帶兵也不打仗了,他們當初被遷到臺灣后。發現朝廷果然守信,并沒有來個斬草除根之后的。

憑著從中原帶去的財產,他們向臺灣的那些土著購買了山林平原,建起了莊園,甚至還購買了不少南洋的昆侖奴。

在臺灣站穩腳后,擁有許多資金的吳祖兩家,干脆又向造船廠訂制了商船,然后跑起了海上買賣。

他們的這些動作,都是在官府報備過的,因此臺灣地方官員對此也都準許。如今臺灣跑海上做貿易的人多的是。都知道跑海商能賺錢。膽大的都向銀行,甚至向有錢人借錢,或者干脆集只入股,大家湊錢買船辦貨。然后由船長招募船員跑船,得了利后再給股東們分紅。

吳三桂不需要貸款也不需要借錢,他們自己有的是錢。

中原他們無法再立足,關外的財產雖被充分,但中原的不少還都被留下了,交掉了契稅欠稅后。兩族依然可以在臺灣富甲一方。

用這些錢,兩族購買了數條船,既有新船也有舊船,然后招募了不少有經驗的水手船員,在官府報務登記,取得牌照,又交過了稅費后,吳祖兩家的這支船運行就算正式成立了。

一開始,吳三桂是跑福建到臺灣,從福建采購各種商品,如布匹鐵器工具等,運到臺灣出售,再采購臺灣的特產糧食、甘蔗、鹿皮、硫磺、蔗糖等物運回福建或者浙江。

不過跑了一段時間海運后,他就發現跑臺灣海峽,利潤雖然不少,但遠不如跑南洋或者東洋。

尤其是跑日本,路途比去南洋近,可大漢卻獨家壟斷貿易權,日本的銀銅又正是中原最需要的,中國商品在日本也需求量大,這種貿易是最賺錢的。

雖然對日貿易,由大漢東印度公司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可他們吃肉,別人還是可以喝湯的。

吳三桂改跑日本,幾趟下來,他又發現了名堂。

最后一番折騰后,膽大的吳三桂干脆搞起了走私。不過他這個走私只是相對日本幕府而言,在大漢這邊是不敢走私的。

船隊從臺灣基隆出港時,都是報過關的,到了日本偷偷的交易運著銅料等回去的時候,一樣還要報一次關,照常繳稅。

但就算如此,可在眼下銀銅緊張的時候,走私銅料,依然利潤極高。

“可惜我們的船只能回臺灣,這些銅料也只能賣給大漢。”吳三桂的兄弟三輔嘆氣道。

二十塊銀元一百斤銅,這個價格并不高。南洋地區對銅料需求極大,尤其是越南的阮氏家族,本身不產銅,可他們要對抗北面的鄭氏,需要大是的銅鑄炮,因此銅料價格高。

甚至他們連鑄錢的銅都不足,吳三桂他們把從日本收購來的舊銅錢,運到越南阮氏地盤上,直接就能當貨幣流通。

日本在德川家族統一江戶后,也統了日本戰國以來混亂的貨幣,實行金銀銅三貨幣流通,鑄了金判銀判和寬永通寶銅幣。鑄造了新錢后,幕府便廢除以往的舊錢,禁止流通。這些舊錢數量眾多,無法流通。便價值大大降低。

精明的吳三桂并不是第一個收購日本廢銅錢的商人。以前許多日本商船去南洋的時候,便會帶上許多舊銅錢。不過如今日本商船不得出海,這些舊銅錢便都由中國商人收購。收購來的銅錢自然是不能運回中國使用的,融鑄的話則劃不來。因此依然還是運去南洋地區,繼續做為貨幣流通。

若是吳三桂收購的這批銅塊和銅錢能直接運去南洋,利潤極高,若能運去越南南部,甚至有得十倍毛利。

但他們這船是在臺灣官府登記過的。他們這船隊只能跑日本臺灣航線,沒有申請批準,根本不能隨意的跑南洋。

更不用說,現在銀銅都屬于朝廷急需物資,這些從日本購買到的銀銅等物,到了臺灣,會被官府直接收購。雖然不會讓他們吃虧,還留有不少的利潤空間,但終究比不上直接運去越南十倍之利。

能有五倍毛利就不得了。

“朝廷收購,也還算比較良心價了。一來一回,獲利好幾倍,這樣的買賣,比過去販賣私鹽還賺錢呢。也就是現在日本人作死,要不然,正常情況下,我們跑一趟,這販銅利潤頂多能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現在賣給官府,幾乎是翻了十倍了。”吳襄算是一個比較清醒的人。

商人逐利是本能。但他們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們算是被放逐者,被從中原趕到臺灣來。若沒有當年燕北之戰臨陣倒戈的功勞,只怕他們吳祖兩族都沒有好下場。如今被放逐到了臺灣來。朝廷對他們還算很不錯,除了不能回中原,其它的都很好。

現在臺灣島上有莊園,有田地,還有工坊,這海上還有一支小船隊。日子是當初他被關押在京師大牢時不敢想象的。

“咱們還是抓緊時間回臺灣,趁著眼下好機會多跑幾趟才是正事。大家也別不知滿足了,這樣輕輕松松沒半點風險跑一趟也有兩萬多塊銀元,足夠了。”

跑一趟船能有兩萬多塊銀元,這樣的生意確實是不錯了。雖說去南洋賺的更多,但南洋也更遠,時間更長,且那邊就不如東海這帶,東海這帶是大漢海軍的后院,別人不能過來。但在南洋,就是魚蛇混雜,那邊可是還有許多海盜,以及不時客串海盜的西班牙荷蘭英國葡萄牙等各**艦和商船的。

“也罷。”吳三桂有些意興索然的道。

其實他心里并不太在意賺多少銀子,他們雖到了臺灣,可真不缺銀子。他只是有時覺得寂寞,他還如此年輕,曾經也叱咤風云,指揮千軍萬馬。可現在,卻只能揚帆海上,帶著幾條小帆船,不到百個船員水手。

“父親,你說朝廷真會發兵打日本嗎?”吳三桂忍不住問。

“誰知道,咱們如今只是平頭百姓,跑跑海上賺點辛苦錢,管那么多干啥。”吳襄看似平淡的道。

祖大壽扯著胡子,“我覺得肯定會打,但就是不知是大打還是小打。日本人卡著銀銅不肯出口,這朝廷能忍?不過只怕到時朝廷派支艦隊過來,直接開到江戶港,炮轟一陣,只怕日本人就得縮卵子認慫。”

“我說你們真是淡吃蘿卜閑操心,打也好不打也好,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咱們還是早點趕回家去,再跑一趟然后準備過年吧。”

“時間過的真快,都馬上要過年了。”吳三桂嘆道。

“是啊,馬上就是我們到臺灣的第一個年了,今年一定得好好籌劃下,過個熱鬧年。”

“關外的祖墳,今年不能去祭掃上香了!”吳襄一面說著一面看了眼自己的妻兄和兒子。當初若不是這兩人一味的看不清形勢,他們如今也不至于被放逐到了這東海上!

吳三桂感受到父親的那縷目光,暗自慚愧,不管當年他是如何的意氣風發,如何的心有不甘,總之,他錯了,他輸了!

來來往往在東海上,他也聽過許許多多劉繼業的英明神武舉動,他會盟蒙古諸部,諸部紛紛臣服。劉鈞滅科爾沁,迫的女真人不斷北遷,劉繼業西南用兵,改土歸流....太多太多,每次聽到關于劉繼業的消息,總是他又讓自己屁股底下的龍椅更加穩固了幾分。

如今,劉繼業穩坐了大漢皇帝寶座,而他,卻只能駕著這條小船搖晃在大海之中,飽受風吹日曬之苦。

他甚至會經常忍不住的想起曾經無意間的驚鴻一瞥,那么曼妙的美人。劉繼業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他卻只能被放逐海上,這世道何其不公!

原本的好心情突然蕩然無存,站在船頭吹著冷風,吳三桂默然神傷!(未完待續。)

PS:感謝打起燈籠看書的支持,謝謝!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