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574章 被逼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4章 被逼的

第574章 被逼的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7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


奇書,移動版m.qibook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魏山回到村子里后,沒兩天他又出了村子,把父親兄弟幾個都喊回了家,村里還有不少男人也都跟著回來了。

下山村里老少爺們每天都擠在魏山家里議事。

下山村一個封閉的小山窩,家家幾乎都是混不到溫飽,如今聽說移民關外,居然能分到這么多田地,一個個都不淡定了。

大家也顧不得開山修路每天能賺上一角銀元了,若魏山所說的都是真的,那挖多少山修多少路也賺不回那樣一筆家業啊。

連村里頭唯一的地主魏老爺的兒子都天天來。魏老爺雖是村里地主,可家里的地也不過二百來畝,而且山里田瘦,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糧食,又沒多少其它產出,因此這地主其實也家境一般。

魏老爺子孫眾多,這家業以后是要傳給長子的,其它的兒子按規矩只能分點錢,分不了地。因此當聽說移民關外,能夠一人分到一百畝肥沃的好田時,魏老爺的其它幾個兒子也都有些心動。

一開始大家是不太相信還有這樣的好事的,天上只會下冰雹,哪里會掉餡餅。結果沒兩天,魏山又出了趟山,去了趟縣里,然后回來時就跟著來了兩個吃公糧的。

移民的事情現在是各地衙門的頭等大事,是主抓業務。在各官衙的考成法下,上面交待下來的任務是不能馬虎的,規定限期內完不成任務,那是得扣分得差評的,分扣的多了,到時還可能要降級,甚至直接被免除公職,因此不但各級的官員很上心,就是下面的吏員也上心。

如今的吏員們個個都漲了薪水,沒有人愿意把這公糧差事丟掉。

按朝廷上面的旨意,山東省要對口移民遼北省,而山東省也按府劃分。到時各府的移民劃在一起,到了遼北后,再對應的建起新的府縣。

沂水縣隸屬山東青州府,這里南鄰兗州府。西鄰濟南,東鄰萊州府,因為屬于沂蒙山區,因此算是山東比較窮困的地方了。

上面給山東的任務是移民一百萬去遼北省,而山東給青州府的任務是移民二十萬。青州府給沂水縣是移民兩萬人口。

層層轉下的任務。壓在沂水縣一眾官員們的頭上。

青州是個大府,但沂水卻是個窮縣。不過窮雖窮,人口卻不少,可要移民兩萬,也是個艱巨的任務。

縣里官吏們最近正想著要如何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畢竟朝廷給出的條件雖好,但一般的百姓并不見得會相信。而且就算是窮,有些人還是故土難離的。

在這個時候,魏山主動的前來,這無疑讓縣里很是高興。

縣老爺一拍手。立即派了兩位吏員親自隨魏山下一趟山里,跟他們正式介紹一下朝廷的移民計劃。

要爭取動員他們移民。

縣里的公差一來,同樣的話,但從他們嘴里說出來,可就有信服力多了。

按公差的話說,這是朝廷的計劃,是皇帝親自下的旨意。從山東遷移部份百姓去遼北,在那里安家樂業,分田授地。

“大家不要有什么擔憂嘛,朝廷都是為了大家著想。你們村里的情況我們也看到了。深山之中,道路不通,田地極少,村民世代居住這里。日子一直過的很窮困。出趟山,都得走四五十里山路,平時買個鹽巴,都得走半天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田少。”

“村里一百多戶人。人口過千,但平均每人還不到一畝田地,一年到頭,連個溫飽都混不到。村里的男娃,二十多歲娶不到媳婦的多的是,下山村都窮出名了,別的村莊一聽說是下山村的人,都不肯讓媒婆進門。”

下山村的老少爺們聽著公差們的這番話,都不好意思的低下頭,他們說的是實話。

“窮思變,變則通。現在就有一個好機會在大家的眼前嘛,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朝廷在關外開疆拓土,打下了大片的土地。遼北你們曉得吧,就是在遼西遼東的北面,我們山東從登萊出海,坐船過了渤海灣到了遼東半島旅順,一路往北,就是遼北了。那里跟遼河兩岸一樣,都是一往無際的大平原,不跟我們這里都是山一樣,到了那邊,想看個山都難,全是平地,而且水也豐富。”

公差描繪了一遍松嫩平原,這些都是他從上面發下的資料中得知的,但也說的似模似樣。

“你們也不用擔心怎么過去,朝廷會負責。愿意去的,先到官府登記,然后朝廷會給你們安排。到時我們一個縣里的都排在一起,等到明年開了春,準備好了,就一起出發。朝廷會給你們準備車馬,準備路上的糧食,甚至還會派兵護送,還會安排大夫跟隨,還提供帳篷,保證路上順利安全。”

“等到了那邊,你們也不用擔心。到時我們一個縣的移民都安排到一場,到了那邊,就建一個鄉,我們沂水縣的,到了那邊,就都分在一個鄉。那邊也會有人幫我們建好屯堡莊子,頭一年,大家都是合在一起墾荒,互相幫助,一起蓋房子建莊子,修水利。”

“等我們一年后適應下來了,屯莊村子建好了,到時大家再各過各的。自己開墾自己的田地,只要大家肯下力,田地還不有的是。放心,朝廷還會給我們提供耕牛挽馬、農具種子等租借。”

“新開墾的田地,頭三年還免稅。”

“愿意移民去遼北的,朝廷還每戶發放二十塊安家費,還提供一百塊無息貸款。”

聽到官差說的這么好,大家都不由的動了心。

下山村確實太窮了,以往大家天天呆在山里頭,還不怎么覺得。今年跟著縣里安排出去修路,也算開闊了點眼界,見識了下外面的世界,才發現,跟青州其它的百姓比起來,他們確實相差太遠了。

只不過,遼北終究很遠,要飄洋過海先去遼東,再往北。這個北,也不知道是北到哪里,大家還擔心胡虜,聽說遼北以前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地盤,大家去了,他們愿意嗎?

吃早飯的時候,魏山的父親看著兒子,家里的早飯是薯條粉絲,煮了一大鍋,一家人吃的很開心。

魏山父親問,“大娃,你是怎么想的,遼北真有這么好?”

“朝廷是這么說的,我相信朝廷。”魏山放下筷子跟父親說道,“爹,你看現在的朝廷,新皇繼位后,我們的日子是不是好過了許多?以前官府年年下來收糧加稅,咱們哪過個一天好日子。你看現在,朝廷減租減息,官府不但不來加征,而且還來組織我們去修路賺錢。以前我們也去修過路修城城池,哪回不是自備干糧,哪還有錢拿?”

“如今這朝廷跟以前大明不一樣,爹,你看外面,到處一片興盛景象。我在青島,更是熱鬧的不得了。我是真的不愿意繼續呆在這小山村里,可在外面也終究只能給別人攬工扛活,現在朝廷打了新疆土,給愿意遷去的人分田授地,這樣的好事,哪能錯過。”

魏山父親的目光落到妻子身邊,老妻頭發半白,牙齒也掉了兩個。“你怎么想?”

魏山母親道,“我們婦道人家哪個懂那些,在這山里頭呆了一輩子,不曉得外面的世界。不過若是去了遼北真的有官差說的那么好,就去。”她想的比較樸素,只知道自己四個兒子還都沒討媳婦,家里也拿不出討媳婦的錢來。

如果去了遼北有地分,別說一人一百畝,就是一人十畝,那生活也會大不一樣。

魏山父親握著筷子猶豫著,他年過半百,對于背井離鄉千里去遼北,心里還是有些猶豫的。家里的祖墳宗祠呢,而且四個出嫁的女兒也都嫁在這附近,如果去了遼北,那以后還能再見嗎?

他心里對于背井離鄉,終究還是有些畏懼。

“大娃,要不,你跟老二去,老三老四還小,就跟小女和我們留在這里。”猶豫了許久后,魏老爹最終提出了一個建議。

魏山看著父親,沒說話。

他是相信朝廷的,也希望一家人能夠一起遷移。不過父親提出這個打算,他也有心里準備。

“大娃,我是這樣想的,你弟妹他們還小,一家人千里迢迢遷移,我心里有些不踏實。不如你跟老二先去,若是到了那邊,真跟官府說的一樣,等你們落穩了腳,到時我們也可以再來。”

這也是保險起見,是農民式的智慧,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面。

魏山想了想,沒有勸說父親。

“也行,那明天我和二弟先去報名,反正也得明年開春才能走。”

老三魏軍這個時候不滿意了,“爹,我也要去,我不想留在家里。”魏軍已經十六歲,正是蠢動的年紀,去外面修路后也算是開了眼界,對于落后的小山村毫無眷戀。

魏父想了想,見三兒子態度堅決,只得退讓,“你想去也行,要不讓老二留下。”

老二魏河馬上搖頭,“我要去遼北。”

“好好好,你們都去,老四在家陪我。”魏老爹無奈。

老四也想跟著哥哥們走,可魏山馬上道,“四弟,你先留在家里,替我們照顧好爹娘,等我們在那邊落好了腳,到時也可以接你去。”

下山村和魏家一樣的人家很多,多數最終都沒有選擇全家遷移,而是老人留下,幾個兒子中選一兩個留下。

最終,在官差那里,有三百多人登記,愿意移民遼北。

魏山帶著二弟三弟一起在官差那報了名字,并且一起鄭重的按下了自己的手印。(未完待續。)

PS:感謝笨笨1973sd、圖里奧、大愛木重生、山青盈諸位支持,謝謝!

奇書書迷同時還在看: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