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553章 翻身農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3章 翻身農奴

第553章 翻身農奴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正文

正文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

貴陽城里,桂花香魚莊的生意很是興隆,聽說齊國公上次向皇上進貢了一批貴州土產,其中就是桂花腌魚。聽說陛下償過之后,大為稱贊美味,還親筆寫下了桂花香三字。

一時間,貴陽的腌魚名聲大噪。

水稻田里養的鯽魚,桂花香時開始用新木捅腌制,這是貴陽傳統的美味。如今得益于皇帝的御口稱贊,一時間貴陽桂花魚的美名天下傳。

齊國公進貢宮廷的桂花魚,來自于則窩則溪,是由阿木阿依和沙阿依親自腌制的。

十月的貴陽城里,阿布阿依和沙阿依開辦的桂花香魚莊,店鋪上掛著的就是皇帝御筆親題的桂花香三個大字。皇帝的御寶隨諭旨送到齊國公手里,齊國公在魚莊開業時,將這副御筆墨寶制成牌匾,親自光臨捧場送上。

桂花香三個大字遒勁有力。

御賜墨寶和皇帝的親口稱贊,使得桂花香魚莊自開業起,就生意火爆無比。店里,阿布阿依已經恢復了自己的本名秦虎,他沒有回重慶。他只記得自己家在重慶,可十歲左右被擄走販來這里,一恍已經過去了十八年。

曾經他無時無刻的不想逃離這里,現在他卻覺得舍不得走了。因為他已經不再是孤身一人,他剛剛迎娶了沙阿依為自己的妻子,他們還在貴陽城里開起了這家魚莊,生意還這么的興隆。

秦虎的身上穿著一件長衫,頭上戴著瓜皮帽,腳下也穿著一雙長靴。他滿臉微笑,站在店里招呼著前來用餐的顧客。有御賜招牌,和御貢的美名,桂花香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如今貴陽城里也很熱鬧,大漢的軍官將士們,朝廷選派來的地方官吏,還有各地齊聚來的民兵們。以及四處奔走的商人們。

貴陽前所未有的熱鬧,桂花香的生意也是無比的火爆。

現在來貴陽城的人,都會來桂花香吃一口皇帝稱贊的桂花魚。

“好好好,我給你們預留一張桌子。給你們留我們的招牌菜桂花魚。”秦虎笑著對一面軍官說道,軍官慕名而來,但魚莊卻已經滿了,許多客人已經在排除等候。至于二三樓的包廂,更是提前三天就已經全預定出去了。

秦虎不得不抱歉的對這位軍官說道。他最后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為他們在一樓預訂明天的一桌席位,至于樓上的包廂,實在是已經排到三天后,沒辦法了。

“也行,那一定要給我留著啊,我們連剛從南邊回來,弟兄們正要好好慶賀下。”

“長官們一定是又立新功了,恭喜啊。”秦虎笑道。短短的時間,秦虎身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是過去那個麻木絕望的呷西,而成了一個充滿自信的魚莊東家。

“我們桂花香的腌魚,那是最地道的,皇上都大加贊賞,還親自為我們賜下了墨寶呢。”秦虎相當自豪的說道。

正值中午飯點,客人們一批批的趕來,自開業到現在,已經月余了,可魚莊的生意卻越來越火。

一開始,秦虎本只打算開個小店。但現在,魚莊卻已經把樓上和左右店面都盤下來了,魚莊也雇傭了許多伙計,如今店里有了三十多個人。每天還忙不過來。

相當有生意頭腦的沙阿依見桂香花口碑好,又開設了外賣業務。店里沒有空位,顧客可以訂菜外送,他們把菜做好了親自送上門去。

外賣業務也奇的火爆,如今店里除了在店中的三十來個伙計,還專門請了二十個伙計送外賣。

現在沙阿依又有了一個新計劃。

她說服丈夫。已經把店面后面的那棟大院子買了下來,準備再招收伙計,開始大規模的制造桂花魚,然后成桶成桶的賣給那些慕名而來求購的商人們。

有了桂花香這塊金字招牌,有多少桂花魚都能賣出去。

不少顧客來了,都必點桂花香,許多人吃過后意猶未盡,經常提出想買點帶走。一開始,秦虎都很尷尬,因為需要太大。而他們的存量卻并不多。

桂花魚的腌制需要時間,他們更不想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后面新租下的院子里,擺滿了一個個新打制的木桶,還散發著木材的清香。這個大院里,以及一間間的屋里,是秦虎夫婦雇傭來的許多伙計,有專門制桶的木匠,也有專門殺魚、腌魚的伙計。

在最旁邊的一間屋子里,擺放著上百桶剛腌好的魚。這些魚不同于外面的魚,全是秦虎親自下鄉一寨寨收上來的桂花魚,都是最肥美的水稻田中吃稻花長大的鯽魚。

這些魚收上來,夫婦倆也沒假手他人,而是全部親自動手,每一條都最用心的腌制成。

“皇帝陛下是我們的再造恩人,我們無以為報,只能親手腌制這些魚,到時請齊國公送到京師貢給陛下。”

從農奴到現在貴陽城里有名的商人,這一切恍如做夢。

在漢軍攻打則窩之前,他想著和沙阿依逃跑。結果還沒跑,漢軍就打過來了,一舉和破了寨子,那天秦虎在混亂中,砍下了安勝和安重雷父子的人頭獻給了漢軍。

雖然這兩人是被漢軍的大炮轟死的,但此舉依然得到了漢軍的獎賞。齊國公親自下令,給了秦虎一百塊銀元。

后來,秦虎在則窩加入了新建成的黔西縣民兵營,他隨著民兵營跟隨漢軍四處攻打叛亂的土司,憑著勇猛,立了不少的功,也斬獲了不少黑彝的人頭,分得了不少的賞賜,也拿到了不少的戰利品。

不過民兵營中并沒呆太久,很快貴州的土司非死即逃,而官軍沒有馬上南下云南。漢軍忙著在貴州改土歸流,清田分田。

秦虎也從民兵營中退伍返鄉了,他被編進了預備役中,但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征召。民兵多數解散回鄉,只留少部份人繼續在役。回鄉后就沒有了糧餉,則窩的安勝父子死了,田地也多分給了過去的白彝和奴隸們。

不過秦虎并不想再留在那里,那里對他而言是個不堪回首的過去。

他拿著安家銀、遣散銀以及服役時的糧餉和獎賞。以及他得到保留的戰利品,帶著沙阿依終于離開了那個地方。本來他想回重慶,可沙阿依卻希望能留在貴州。

最終,他們到了貴陽。在這里開了一家魚莊。

誰知道,他們的魚竟然被皇帝吃到,還得到了御賜墨寶,使得生意如此興隆。

桂花魚,其實貴州的許多百姓都會腌制。長期以來,腌魚臘月,是百姓們的傳統,腌制好的魚和肉味道獨特,且能更好的保存。

不過,沙阿依腌制的桂花魚,確實比一般人腌制的更好吃。其實沙阿依也沒什么秘制手法,但就是比一般人腌的好吃。

如今桂花香的招牌越來越響,生意越來越好,魚莊也大了。樓上樓下三層。而且后面還是一個生產作坊,現在還做外賣,店里鋪里內外有上百個人跟著他們吃飯。

不過這些人都是他的雇工,沒有一個奴隸,貴州現在已經不允許奴隸了,只許雇傭,不許奴役。

秦虎夫婦給雇工伙計們的待遇都很優厚,用夫婦倆的話說,光靠著剝削奴役是做不長久的。秦虎夫婦不識字,他們雇傭了掌柜和賬房。幫著打理生意。

沙阿依已經懷孕,可卻依然不肯放下店鋪里的事務,她在開設了外賣和腌魚作坊后,還打算開設分店。貴陽城里就還能開兩家分店。她還打算在周邊的府城再開新店,還要擴大他們的腌魚作坊。

對于未來,她充滿著希望。

現在不但有許多顧客慕名來他們魚莊吃魚,還有許多商人也聞訊而來,他們希望購買他們的桂花魚。有些商人見數量太少,供應不及。便提出從下面的鄉寨把百姓們腌的魚買來,然后再打上桂花香的牌子運出去售賣。

不過沙阿依和秦虎拒絕了。

做人得誠實,經商更需要信用,他們不能砸了皇帝賜給他們的招牌。

夫婦倆對皇帝感恩不盡,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著北方叩拜,感謝皇帝給他們新生。

他們在努力經營著桂花香,堅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誠信經營,做出最好的桂花香腌魚。第二,認真繳稅,不少繳一文錢稅。營業稅、房產稅、所得稅、城建稅、教育稅、印花稅等等一分都不少,絕不偷瞞隱漏半分。

魚莊的生意興隆,利潤可觀,除了如實的繳稅,夫婦倆還已經拿出不少的銀錢,捐建了兩座小學和捐建了三座橋。

“要懂得感恩,今天的一切,都是陛下給予我們的新生。是皇上,是大漢給了我們這些,我們應當感恩,也應當回報。”

若是皇上需要,就算讓他把所有的財產,包括他們的店鋪都捐出來,他都愿意。他一開始也打算把經營的大半利潤上交朝廷,但去了幾個衙門,都被官員們拒絕了。朝廷按稅法征稅,不允許偷逃隱漏,但也絕不會多征一分半厘。

最后還是齊國公劉僑聽聞了此事,特意又來他店里捧場了一次,跟他談了話。他告訴他,如實納稅,就是帝國的好子民。如何他們想要更好的感恩回報社會,那可以拿出些錢來做些公益慈善,比如捐資修建小學,現在朝廷在各鄉都要修建小學,實行三年免費教育,但還是有許多鄉下面的村寨,距離鄉里太遙遠,上學不便。而朝廷也暫無力把小學設到鄉以下。

鄉下面的村寨小學,得村民自己出資修建,也需要有善心的人出資幫忙。

他們也還可以幫忙出資修橋鋪路,朝廷現在也計劃在貴州修建道路,爭取縣縣通大路。但縣以下的鄉寨道路,卻還無法鄉鄉通,鄉寨道路,得地方自由籌資修建。

秦虎第二天,就拿出錢來,修橋鋪路建學校,最終他們的這筆錢,修成了兩座村寨小學,還鋪了三座小石橋。黔西縣衙的官員們還把這些記入了縣志,并以秦虎的名字命名了這兩所學校和石橋,一所學校叫秦虎小學,一所叫沙阿依小學。

學校和橋邊,都還讓石匠立了石碑,銘刻了碑文永遠銘記。

劉僑還把此事奏報了皇帝,貴州新上任的省、省等官員們,還將秦虎夫婦當做了地方良善典型,通報嘉獎,讓各地鄉紳百姓學習。

現在秦虎夫婦真的是名聲在外了,他們的魚莊越發的生意火爆了,夫婦倆打算今后會繼續出資修建小學和修橋鋪路,他們還打算以后定期向朝廷設立的養老院、孤兒院、惠民藥局、漏澤院等這些機構捐錢。

養老院以養民之鰥寡而無告者也;孤兒院以養民之孤兒棄嬰而無撫者也,惠民藥局以濟疾病之窮者也;漏澤園以葬無主之死者也;

秦虎覺得,朝廷都肯拿出錢糧來在天下各地設立這些機構,他們也當盡一份心力。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秦虎最近也開始在跟著店里的帳房先生讀書識字,先生說過的這句話,一直讓他忘記深刻。

當初他只是一個呷西,連獨善其身都做不到,是皇帝陛下和朝廷解救了他。如今他的生活改變了,不愁吃喝,每日日進斗金,這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

但有了錢,他并不想只做一個守財奴,他不想把錢財埋在地下,也不愿意拿去一味的購田買地,也不愿意只是放到銀行錢莊里生息。

他覺得自己應當做點什么,先生教他的那篇先賢的文章里這句話說的很好。

皇上和朝廷解救了他,他也應當再去解救那些還和他以前一樣處境的人,扶弱濟貧,這是他們應當要做的。

報皇帝的再造之恩,也為子孫后世積福。

妻子已經懷孕,楊虎希望能多為自己的孩子積些福德。

親自為皇上腌制桂花魚,這是對陛下的感恩。認真完稅,這是對朝廷的義務,而撫弱濟貧,這是良心使然。(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