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527章 日本銀多為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7章 日本銀多為罪

第527章 日本銀多為罪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02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陸維章紫袍玉帶還佩著金魚袋,臉上滿是笑容。¢£¢£,

身為皇后的父親,當朝國丈爺,又剛被加封為財務卿,還封了侯爵。陸維章真是春風得意,不過最讓他高興的還不僅僅是這些,昨天,妾侍生產,為他生了一個兒子。

陸維章這些年最大的一個心病就是沒兒子,只一個獨生女兒,以前也想過要在族中過繼一個。沒想到,臨老了,還老樹開花。這個妾侍是他替皇帝女婿在外經營銀行時收的,一次與東南海商們談生意,應酬時多喝了幾杯,然后第二天醒來,發現床上多了個女人,海商們送的。

這在商場上本也只是個很平常的事情。

陸維章沒想到一時喝多了,倒出了這趟子事情,可醒來看到那女子我見猶憐楚楚動人的模樣,一時便有些心動。后來又聽海商們介紹說,這女子是個清白人家的姑娘,商戶之女。陸維章身后是劉鈞,那些海商們沒隨便找個青樓女子,而是費了些功夫。

陸維章最后還是收了這個女子,一開始是安置在南京,置辦了一處別院,也不敢告訴家里。

等到后來,事情還是露了,陸夫人倒還算通情達理,主動讓他把人接了回去。

不成想,這個商人女劉氏倒是個會生養的,接回去后,第一年就生了個女兒,轉眼,如今又給他生了第二個,還是個胖大小子。陸家絕于有后了,這比陸維章封侯還高興。

一名陛下和皇后請他過去。

坤寧宮里,陸雪琪大著個肚子,劉鈞抱著長子劉和坤在邊上。

“臣拜見陛下和娘娘。”陸維章要叩拜行禮。

劉鈞連忙上前,“此非朝堂。只是家人之間,不必大禮。”

陸雪琪笑著恭喜老爹,“聽說姨娘生產,女兒十分高興,只因身子沉重,不便出宮看望小弟。還望父親見諒。”

“皇后娘娘身子要緊。”陸維章忙道,雖然他是皇后父親,可皇后卻是一國之母,按禮,他見了女兒還得行跪禮。

“我和皇后給小國舅爺各準備了些禮物。”劉鈞笑著道。陸維章不僅是皇后父親,也還是他一直以來的私人財務助手。劉鈞給小舅子的禮物很重,各色珍珠玉器一大堆,價值不下十萬塊,另外還賜銀元十萬。

賞賜很厚。不過不論是劉鈞還是陸維章都不是缺錢的人。

雖然劉鈞也曾說,朕即國家。

但劉鈞賞賜用的銀子卻是私產內帑。

直到現在,劉鈞也一直把許多產業還保留在自己手上,沒有劃歸朝廷。

東印度公司、江南制造局,此外還有剛從四海銀行中拆分出來的皇家銀行,以及江南錢莊、鹽務公司、煙酒專賣公司等。

最近就有不少官員上奏,說劉鈞握著這些不肯放手,是與民爭利。侵奪朝廷財入。不過劉鈞看過也只是一笑而過,皇帝當然也需要錢。

雖然朝廷的錢名義上也是皇帝的錢。但朝廷國庫的錢,都有嚴格的預算、審核和財務支出手續。劉鈞不希望自己伸手破壞這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制度。

擁有自己的內庫總是方便的,況且,劉鈞也覺得這些生意放在自己手上也沒什么壞處,一來自己賺私房錢,二來他相信放在自己手上能更好經營。其三,他經營這些生意,也是依然照章納稅的,朝廷收稅,他收利。并不影響。

這與明朝的皇店不同,皇店經營,有欺行霸市,還基本上是不納稅的,因此這對朝廷來說,當然不是好事。且劉鈞的這些皇店,那都是依法納稅,絲毫不逃稅的。

不過,也不完全是這樣。

因為之前與明朝有包稅協議,而劉鈞是四月才登基,因此實際上銀行等上半年的稅還是按照包稅給的。

今天劉鈞也想和陸維章談下這些事情。

如今陸維章就任財務大臣,皇店這一塊都移交。

劉鈞的這些皇店中,最優質的資產當屬銀行了。過去幾年,憑劉鈞的影響力,銀行全面鋪開,天下布網,成功的發行了銀幣和銀元券。

銀行吸納的存款是個驚人的數量,放出去的商業貸款也極多,利潤驚人。而且僅銀行的鑄幣廠,就為劉鈞帶來了極大的收益。

與過去交給明朝的那點包稅相比,那真是千百倍的利潤。

鑄幣是有利潤的,利潤還很高,一般來說,鑄幣權都屬于國家。國家通過鑄幣,征收了一筆鑄幣稅。

現在銀行所鑄的銀元,標準含銀是百分之八十八,面額一元,當銀半兩。除去材料和人工鑄造成本等,凈利潤達到百分之八。

而最賺錢的還不是鑄一元的銀元,而是鑄銀輔幣和銅輔助幣。

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一角和半角多種種,含銀量遠低于銀元,面值越低的銀角,含銀量越低,鑄造的利潤也越高。

基本上,鑄幣的利潤能達到百分之十左右。

而劉鈞的銀行壟斷了鑄幣權,通過銀行源源不斷的吸納天下商民手中的銀兩,然后不斷的鑄造成銀幣,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到現在為止,銀行先后建立了九座鑄幣廠,擁有熔爐千余座,鑄造機器三千余臺,僅是鑄幣廠的工人就達到十余萬人之多。到六月底,我們總共鑄幣了一元銀幣一億八千余萬枚,另鑄造銀輔幣、銅輔幣八億五千余萬枚。”

劉鈞抱著兒子,陸維章跟在一邊,不用帳本,他就能準確的把這些數字如數家珍一般的說出來。

說到這些數字,他心中很是感慨,僅僅是鑄幣,這幾年時間,收益就到達三千多萬塊銀元。

“鑄幣廠從陛下登基開始,已經開始鑄造新樣式銀元。銀元與之前的龍元相仿,更換了幾處內容。主要是大漢帝國皇家銀行字樣,以及正面采用了陛下的側面頭相,其余含銀標準等不變,但采用了新式的鑄幣工藝后,產量提升,成本略有下降。如今各個銀元廠。全力開動,每天能生產約五百萬枚銀元。”

一天鑄幣五百萬,除去開支,利潤就能達到五十萬。一月能鑄一億五千萬,一年能鑄十八億。前提是銀行手里能有這么多銀子。

雖然如今朝廷也發銀元券,因為朝廷規定稅收征銀元券,且銀元券隨時可兌換銀元,因此銀元券的信用十分堅挺,隨著信用的堅挺。百姓也越發的喜歡使用這種更加攜帶方便的鈔券。

但不管怎么說,銀元依然十分重要,畢竟銀元券不是鈔票,他是得保證能夠隨時兌換成銀元的。

市場上有劣幣驅除良幣的規律,但如今的銀行券信用好,使用方便,因此反而讓民間不再大量藏銀。藏銀是因為銀的價值穩固,且有升值空間。百姓把銀藏起來不用,等待銀升值。這也是一種保持的手段,跟買房防通脹一樣。

不過現在銀元券的堅挺,使得百姓不再一味的藏銀,且隨著銀行存儲有利息可得,兼之銀行還能更好的保管,以及如今天下漸趨穩定。商品經濟繁榮,大家都把銀子存到銀行中,換取銀元券使用。

這讓銀行源源不斷的收到銀子,然后鑄成銀幣,也讓朝廷的銀元券信用更加堅挺。

而朝廷想要繼續維持住銀元券的信用。那就得保持銀元的持有量。

源源不斷的鑄造銀幣,極為重要。

“目前國內貨幣流通總量大約有多少?”劉鈞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流通量,主要說的還是百姓和商鋪商行里的現金。

貨幣的流通量對于國家經濟極為重要,尤其是當朝廷開印了銀元券之后。以前唐宋之時主要使用銅錢,但銅一直欠缺,銅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銅價一直居高不下,朝廷鑄銅錢,實際成本比幣值高,鑄的越多越虧本。

而且正因為銅錢價高,因此總有人把銅錢收集后熔鑄成銅器出售,然后得數倍之利。這結果就是,唐宋之時,天下一直錢緊。比如后世說到唐朝貞觀之時,總說貞觀富足,斗米不過兩三錢。

實際上這不是富足,貞觀之時,剛經歷隋末亂世,天下人口減員嚴重,經濟崩潰。當時斗米兩錢,不是富足,而是出現嚴重的錢荒。錢荒時,銅錢的購買力升高,商品價格不斷下降,經濟發展受阻。

有唐一代,錢荒一直困擾著唐朝,唐朝甚至不得不錢帛兼行,甚至糧食和布匹也經常做為實物貨幣。朝廷甚至規定,禁止錢出界,十貫以上一律用帛不用銅錢。

宋代商品經濟繁榮,可同樣受因于錢荒,最后不得不出現短陌支付,以及四川的鐵錢以及最終的交子問世。

宋代時的銅錢流通總量,據說是兩億五千六百貫。一文錢一枚,一貫千枚,這意味著高達兩千五百六十億枚銅錢之多。

陸維章面對皇帝的提問,給出答案。

“據銀行估算,目前天下貨幣流通總理大約為十八億元。其中銀元、銀錠、銅錢以及銀元券相加而得,新鑄銀元及輔幣三億元,銀錠大約十億元,制錢一億元,銀元券四億。”

劉鈞搖了搖頭,十八億的貨幣流通總量,嚴重不足。這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如果錢緊,那對商品發展傷害是很大的。

在后世之時,國內的貨幣流通量能達到幾萬億之多。

好在現在朝廷還有銀元券,要不然,光憑著銀兩和銅錢,根本支撐不住現在的經濟發展。

如今朝廷發行的這些銀元券,并不是簡單的印出來然后就能當錢花。實際上,這些銀元券是銀行吸收存款后,將銀子存入銀庫中,然后兌換出相應的銀元券,再拿出去放貸。

那些銀庫里的存款銀子,和放出去的貸款銀元券,是不能有太大的相差的,畢竟,那些做為準備金的銀子,其實是儲戶的銀子。而儲戶隨時可能來取出銀子,甚至其它的百姓也可能會拿著銀元券來兌換銀子,一旦銀元券超發。就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說到底,想印鈔,還是得有準備金。如果朝廷自己沒有錢,就胡亂印鈔,那后果就相當嚴重。現在朝廷因為有比較龐大的稅收,做為印鈔的準備金。倒是能穩住銀元券的信用。

銀元券流通出去,再通過稅收收回來。

“還要加大一些吸收白銀入庫的力度,鑄造更多的銀幣流通,朝廷得掌握更多的白銀。得讓百姓把銀子都拿出來流通。”

白銀就是銀元券的準備金,沒有白銀做準備金,銀元券就是無法支付沒有信用的廢紙,一旦銀元券信用破產,那打擊才是真正的巨大的。現在朝廷發行了四億銀元券,已經很多了。

再多發行。就會有些危險了。

可說到底,現在大漢的貨幣,還是以銀本位為主,兼有銅錢的銀銅復合體系,銀元券,不過是能兌換銀元的憑證,而不是真正的信用貨幣。

“陛下,眼下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的輔幣目前有些混亂,銀幣有角有分。可銅錢卻只有一種,一枚銅元相當于半分銀元,價值較高,難以支付小額交易。百姓平常交易中,只能使用各種舊式銅制錢,十分不便。”

一枚銅元當半分銀子。而半分銀子,可以買一斤上好大米,買好多個饅頭。如果百姓喝碗豆漿買個饅頭,那就會出現不好支付的情況。總不能把一塊銅元剪開來用,因此到現在。百姓只得紛紛又用上了各式舊制錢。

許多不法奸商,趁機又開始制造假劣銅錢,這既不便于百姓生活交易,也不利于國家。

“陛下,我提議以后銀銅輔幣各設四種面額,銀幣一元以外,另設五角、兩角、一角、半角四種面值,而銅元也設四種面值,分為兩分、一分、半分、一文。這樣既方便鑄造,同時增加了銅幣面值種類,也利于百姓使用交易。”

銅錢雖小,可不能小瞧,畢竟百姓日常生活中,零錢用的總是最多的。沒有誰買個饅頭還拿一塊銀元,買根蔥也掏一張銀元券的。

陸維章也反對再印小面額的紙鈔,一來太小面額的印刷起來成本會比較高,二來小面額紙鈔流通起來容易破損,不如銀銅幣耐用。

而且紙鈔畢竟只是信用貨幣,并不如鑄銀銅幣一樣,還能有一筆額外的鑄幣利潤。銅錢雖小,可鑄造利潤卻更高。

兩分、一分、半分、一文四種面值的銅錢,實際上就等于是當二十,當十,當五和值一。當二十的兩分銅元,也不會比過去一文的銅錢重多少,但一枚卻等于二十枚,就算兩塊銀元折一兩銀,折算一下,兩分的銅元也當十個銅板了。

事實上,明末的銅錢早就混亂了,各種私鑄,就算最好的官方金背錢,一兩銀子也能值一千三百左右銅錢,私鑄更是兩三千甚至五千枚換一兩銀。

現在陸維章提議,朝廷也鑄銅錢,但不鑄孔方一文錢,而是鑄這四種銅元,一塊銀元等于一千枚一厘銅錢,一厘也就是一文,但又鑄兩分、一分、半分這三種當二十,當十,當五的大子。重量不會多太多,含銅雖然固定百分之九十五,可總量下來了。

這等于用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成本,鑄造出十倍五倍面額的銅錢。

這可不同發行紙鈔,紙鈔全靠信用,雖然看似沒本錢,可一旦越過界線,則十分危險。但銅幣不同,銅幣是實體貨幣,再用銀元做信用保證,朝廷就能從中大賺一筆了。

準確的說是劉鈞的皇家銀行要大賺一筆,而大批銅輔幣的鑄造,也能大大緩解錢緊的問題。甚至還能用這些零散的銅輔幣,套回民間百姓商民手中的銀子。

還能用銅錢,緩解一下朝廷的銀儲藏準備壓力。

畢竟銀子只有那么多,中國不是產銀大國,銀子大多靠從南洋和日本的商貿中進口。現在多一個銅錢,就能緩解不小壓力了。

“嗯,可以,銅輔幣做為一個輔助幣種,很有必要。馬上開始準備廠房和機器、工人,立即籌備開工鑄造,我希望今年年底前能鑄造出一億總值的各種銅輔幣,投入流通。今后對于那些舊制錢,要逐漸回收重鑄,只收不出,全改鑄為新銅幣。”

劉鈞估計,市場對于小額的銅輔幣會需求巨大。

宋代流通兩千多億枚銅錢,就算大漢有銀券銀幣,銅幣的需求也不能完全被取代,一千億枚銅元的需要肯定是要的,這等于要鑄造四等面值的銅錢兩三億元之多。

一億總值,那得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枚各面值銅輔幣。

宋代時一年鑄錢五百萬貫,不過當時流行省陌,七百七十錢為一貫。五百萬貫,就是三十八億個銅錢。

而在北洋政府時期,據統計鑄造的各式銅元就有**百億枚。

“等銅錢開鑄,讓銀行那邊再按一比五的準備金比例發行五億銀元券。”

如今的銀元券有十一個面值,分別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一元五角兩角一角,五分兩分一分,劉鈞覺得暫時并不需要再做更改了。

“從七月起,以后各家皇店就不能再用包稅了,得按朝廷稅法,一分不少的照章納稅,該多少就是多少。”劉鈞說道。

不過不管是鑄銀幣還是鑄銅幣,都需要大量的銀和銅啊,不過中國的銀產量一直不高,倒是日本,此時世界第二大產銀國。

十六世紀中期到十七世紀中期,百年間,日本產銀就達到兩億多兩,日本如今已經取代歐洲人,比他們從美洲運到南洋轉到中國的白銀數量高的多。

劉鈞甚至忍不住想,是不是找個借口出兵日本,先搶個幾千噸銀子回來再說。(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