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462章 君臨天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2章 君臨天下

第462章 君臨天下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0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正文

正文

永定門外黃袍加身,三軍擁立。

但是雖然劉鈞已經黃袍加身,將士們也叩拜山呼萬歲,但劉鈞還不能算是一個天子。做皇帝,也沒有這般草率。不過劉鈞已經接受了將士們的跪拜山呼,他也不能再反悔了。

劉鈞率軍自永定門入京。

他的戰馬旁邊跟著六人,錦衣衛指揮使劉僑、九門提督劉允升、樞密院總參謀長傅山、侍衛親軍校尉劉允貞、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羅平安、東廠提督王之心。

這六人也是這次京中變亂中的主謀者。

同時這六人也基本上掌握著京師內外的所有兵馬,侍衛親軍、禁衛軍、五城兵馬司、錦衣衛、東廠。

正因為掌控了京師各方面的兵馬力量,這次的事情才會如此順利。當京師各支兵馬力量全都團結到一起時,吳甡他們只能悲劇。

而現在當他們一起迎接自通州回京的劉鈞,擁他為帝,迎他入京,也極為順利。

“眼下當務之急,維持京城安穩,絕不容許有半點失控,有任何人敢乘火打劫,聚眾作亂,第一時間打壓平定。還有,從現在起,京師立即戒嚴。”

劉允貞在一邊道,“我提議將侍衛親軍調到城外駐守,從禁衛軍調兵接替皇城和宮城的守衛。”

劉鈞想了想,對他點頭。侍衛親軍多是從楚軍中挑選的,但也有不少是原來的京軍,甚至不少的軍官將領還都是勛貴子弟,加之他們經常與宮里人接觸,不得不提防一二。

“保護好皇宮,保護好太后等,不許宮中有任何騷擾。”

劉允貞大聲應是。

楚軍向來軍紀嚴明,此時擁立劉鈞為帝,兵入京師,但事實上仍都是原來駐京的部隊,劉鈞從通州帶回來的只是自己的一千親衛。

劉鈞向諸將要求約束好部眾。維持軍紀,保持京中安穩。將士們也都做到了,劉鈞入城后,京中開始戒嚴。但并沒有騷亂發生。

一隊隊禁衛軍將士,一隊隊五城兵馬司的巡警們,他們把守城門關防,走上城頭巡邏,四處宣布著這一驚天動地的變革。一張張榜文公告也四處張貼起來。

京中的許多百姓都早已經呆在家中不出,昨天街上就不時看到大隊士兵過往。后來傳出消息,說是皇帝駕崩。然后又有消息傳出說是皇帝臨終封郡王為漢王,立他為唯一顧命大臣,輔佐皇三弟定王繼位。

可不到半天,又傳來首輔吳甡和兵部尚書謀逆做亂的消息。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居然勾結內侍,把永定二王毒殺,然后還準備擁立福王繼位。甚至有傳言說,其實吳甡他們早就與吳三桂等勾結在一起,暗中降了清朝。要不然他們原先怎么會為叛亂的吳三桂求封求招安呢。

總之,事情變的太快,快的人眼花繚亂。

大多數百姓們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外面的傳言哪是真哪是假,他們看到四處過兵,聽到戒嚴令后全都老實的縮在家中,有些膽小的甚至全家躲進了地窖里面,生怕遇到士兵作亂。

這時聽到外面宣告,說是將士們擁立崇禎皇帝之子龍武皇帝之兄漢王繼位,大家都既是驚訝。回過頭又覺得很正常。

驚訝的是漢王雖是親王之尊,但畢竟只是崇禎皇帝收的義子,哪怕名字是入了宗氏族譜的,可畢竟不是真正的朱家子孫。

不過漢王手握著天下半數兵馬。尤其是京畿之兵,如今盡皆漢王舊部,將士們擁他稱帝也不奇怪。

劉鈞入京后,先沒急著入宮,而是先去了德勝門里的直隸總督府。

到現在為止,劉鈞還沒遇到反抗者。

京畿的防衛力量本就被劉鈞掌握。統領各部的都是他的心腹,連東廠的王之心實際上都早就倒向劉鈞了。

而吳甡陳新甲和倪元路等一批非楚黨大臣們,卻又在之前的那場逆黨動亂中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鎮壓了。

連著那些京中的勛戚們,基本上上都被請入了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的監獄里,剩下的一些夠不著重點關照的,各家各戶門口也基本上不是站著禁衛軍,就是五城兵馬司的巡警,或者東廠的番子。

劉鈞進入總督衙門里時,天已經黑了。

京師三品以上官員,都被請了過來。

劉鈞一見到他們,感嘆著道,“我本楚地一武生,是威宗皇帝簡拔于伍,恩賜無比。我深受君恩,為威宗皇帝與大行皇帝所信任,如今將士們卻要擁立我,我實在無顏以對天地。”

右副都御史施邦耀,是少數幾個既非楚黨又沒有被關入牢中的朝廷要臣。他聽到劉鈞這樣說,連忙站了起來,剛想勸說劉鈞另擁宗氏入京繼統。

侍衛親軍校尉劉允升卻突然拔劍在手。

他掃了施邦耀一眼,厲聲喝道,“漢王是威宗之子,大行皇帝之兄,如今皇帝后繼無人,大家一致議定擁立漢王為天子,哪個再有異議,或者有反對者,請先試試我這把寶劍。”

施邦耀不過是一個老態龍鐘的官員,正因太老吳甡他們先前議事才沒拉他,結果算是逃過一劫。現在一見劉允貞如此氣勢洶洶,心里頭那點忠于大明的念頭立即煙消云散,他嚇的面如土色,連忙拜倒在地,生怕劉允貞真的一劍砍了他。

有吳甡和陳新甲兩個前車之鑒,施邦耀真怕了。

當場許多官員紛紛叩拜,這些家伙平時打起嘴仗來一個比一個厲害,但這兩年,隨著劉鈞的入朝主政,他們也很清楚的認識到了劉鈞的厲害。他們早就不敢跟手握重權的劉鈞對著干了,如今劉鈞終于忍不住篡位了,他們雖然早料到會有這一天,可這一天到來后,卻沒有哪個跳出來要做大明的忠臣。

他們都心知大局已定,如果想改變這個事實,那無疑就是要步吳甡陳新甲后塵。

命都只有一條,死了不能復生。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大家都是聰明人,都是識時務者。要不然也坐不到如今的位置。

一時間,官廳中跪下一大片,他們都急著跪下參拜新的主子,沖著劉鈞高呼萬歲。

劉鈞扶起施邦耀。又讓其它人起身,好言撫慰一通。

施邦耀問如何處理宮中與天下各地宗藩?

“請兩宮太后與其它妃嬪們移居西宮,待漢王正式繼位后,天下各地宗氏藩王只要尊奉新朝就不會追究。”劉僑代替劉鈞回答。

劉鈞這時也補充道,“周太后是我母后。張太后是我皇伯母,其余妃嬪也都是我親人。對于她們,我將始終以兒臣之禮事奉,絕不食言,我保證不會有任何人侵犯她們。”

大明的硬骨頭不少,東林、復社都不乏硬骨頭,但那是過去。如今朝中僅剩下的那點硬骨頭,還多被關押在監牢之中,身上擔著謀逆罪名。

“對于京中和各地的官員,也都繼續留用。只要大家好好為朝廷辦事,絕不會虧待他們。”

施邦耀不過是一文弱老文官,手無縛雞之力,此時又能做什么。刀都快架在脖子上了,終究只得戰戰兢兢的表明忠心,愿意效勞,他最后干脆主動請纓,表示愿意出面張羅登基繼位儀式,去準備繼位詔書。

施邦耀膽量不行,但文采還是不錯的。他直接就在廳中揮筆寫好了詔書。

“天命所歸,推公繼位。有漢王朱慈燁,稟天縱之姿,有神武之表。輔佐威宗,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居功至偉。仁德歸于天地,天下紼已歸心。應天順人,朱慈燁繼皇帝位。”

劉鈞對于這道繼位詔書很滿意。雖然很簡短,但他也不需要太過繁復,這樣就足以。不過他提出一處要更改,把朱慈燁改為劉鈞,恢復本名。

“很好,即位詔書就用這封吧,有勞施公操勞了。”

軍隊擁立劉鈞為天子,在安定門外黃袍加身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師。

翰林院學士趙玉森、禮部主事張琦、禮部主事王孫蕙三個在白天聽說劉僑殺了吳甡時,還高喊著明朝要亡了,劉鈞要篡奪天下了,他們還一邊流著淚一邊說一旦劉鈞進京篡位,他們一定要做大明的忠臣,要自殺以殉國。

可當劉鈞真的入了京,然后很快宣布朝廷和地方原來官員繼續留用后,他立即就不再喊著要殉國了。特別是他打聽到,如他這樣原本的江北黨人,只要知錯能改,不再執迷不悟,肯為朝廷用心辦事,那么就既往不咎后,他們的決心動搖了。

三人都是無錫人,又都是江北黨人,原以為吳甡一死,劉鈞一篡位,那他們肯定要被清洗,因此也做好了自殺而不受辱的打算。

可當得到了既往不咎的消息后,王孫蕙突然覺得家人的嚎哭讓人心煩意亂。

“別哭了,老子還沒死呢。”喝完,他對妻子道,“你們別哭了,都不用死了。”

說完,王孫蕙走回書房,過了會他叫下人取來兩根竹竿,挑出一幅黃布,上面寫上“大漢皇帝萬萬歲,”掛到了大門上。

在寫這條幅的時候,王孫蕙也猶豫了好一會,倒不是拉不下臉不愿意為劉鈞歌功頌德,實在是他不知道該寫大明皇帝還是大漢皇帝還是大楚皇帝。

最后他想了想,劉鈞又不是朱家子孫,當了皇帝后肯定不會再用大明的國號。新國號可能用楚,畢竟劉鈞的兵是楚軍他在朝中也有楚黨。不過劉鈞現在封的是漢王,按慣例,一般做天子的都會用之前的封號,劉鈞是漢王,又姓劉,登基后用漢做國號更有可能,最后他寫上了大漢皇帝萬萬歲七個字。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龍武皇帝駕崩的第二天,四月初五,王孫蕙一大早就梳洗打扮好后,急匆匆的趕去叩拜新主子,去表示自己愿意為新朝效力。

王孫蕙還把同鄉趙玉森和張琦、秦邢等一眾同拉上同去。

四月初五一大早,百官入朝,分立左右。

稍后,劉鈞在劉僑、傅山等人的簇擁下從容登殿。劉鈞上殿后先與百官見過,然后帶著他們一起去乾清殿中,在龍武皇帝的靈前,右都御史施邦耀展開詔書,當眾宣讀。

詔書宣讀完,劉鈞拜受詔書。

接下來,是一通繁復的繼位禮儀,最后劉鈞戴上皇冠,穿上龍袍,被百官擁至乾清殿,坐上了那把只有皇帝才能坐上的龍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山呼,聲音在大殿里久久回蕩。

劉鈞展開雙手,微微向上虛抬,朗聲道,“眾愛卿,免禮平身!”

“謝萬歲。”

劉鈞目光在殿上諸人身上掃過,那是一種君臨天下,俯瞰眾生的感覺。

現在,他劉鈞就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從此,這天下江山,由他主宰!(未完待續。)

感謝山青盈、人間大炮、南甸狂生的支持,謝謝大家!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