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455章 危險的小皇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5章 危險的小皇帝

第455章 危險的小皇帝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04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從宮里回來后,劉鈞的眉頭一直緊皺不開。全文字閱讀

他叫來了劉允貞,這位從兄弟如今幾乎成了他與錦衣衛指揮使劉僑和九門提督劉允升之間的聯絡人。

“陛下最近在做些什么?”劉鈞問。

劉允貞現在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皇帝的近侍,是侍衛親軍的一員將領。每天隨駕左右,對于皇帝的動向自然是最清楚的。

“陛下最近正練槍。”

“練槍?”

劉允貞點頭稱是,回答說皇帝這段時間從京師的功勛貴戚家中招了二百余個少年子弟,正每日練習騎,學習銃炮。

“陛下把這些勛戚子弟編為一個連,用的就是如今新軍的編制,一連二百余人,下有四隊,每隊四排,每排十余人,每排四班。陛下最近對此十分上心,他還親自給這個連取名為龍驤騎兵連,自任連長。”

“陛下還從侍衛親軍那邊調了好些裝備過去,龍驤騎兵連每人都配有雙馬,人手一支步槍外加四支手銃,還配有四門騎兵炮六門山地榴.....”

劉鈞越聽臉色越不好看。

“為什么這些事情從來沒有跟我提過?”

“這只是陛下玩鬧而已,當不得真。”

劉鈞臉一沉,“這是玩鬧?”

劉允貞被訓,只得低下頭。

“好了,以后這類事情你記得隨時跟我說,陛下每天干什么,見了什么了,都要與我細說。”

“是。”

皇帝自己練了一支少年兵,還編了一個龍鑲騎兵連,還搞了這么齊全的裝備,日夜練。在劉允升看來,也許這一切只是少年皇帝好玩。可劉鈞卻沒有大意,朱慈烺居然在宮里練兵,往好里想。也許朱慈烺只是年少登基稱帝,沒人管束,便跟武宗正德皇帝一樣。但劉鈞覺得事情沒這么簡單。

萬一朱慈烺跟康麻子玄燁一樣呢?

歷史上,康麻子也是少年繼位。由四輔臣輔政,結果后來鰲拜一人獨攬大權,結果康麻子挑了群少年天天陪他練摔跤,然后有一天召鰲拜入宮面見,就突然派少年們出手。一群小兔崽子,亂拳打死了老師傅,一舉拿下了鰲拜。

劉鈞可是很警惕這個的。

他知道自己近年做的事情,確實是很擅權跋扈的,不知道多少人把他恨在眼里。說不定小皇帝也為此不滿呢?或者有人在皇帝那里跟他講明了形勢呢?

誰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怎么想的。

雖然現在劉鈞掌握了朝局的主動,但還有個吳甡呢。如果皇帝哪天突然他一下,還是有可能的。

“應當加快一些速度了。”劉鈞心里道。

劉鈞過去一直沒急著攤牌,是因為他清楚自己根基不深,一旦篡位奪權,那么可能就會面臨著各地的反叛。甚至他都不清楚。一旦自己真的篡位,他自己的楚軍,他的那些楚黨的盟友們,究竟會有多少人會堅定不移的站在他這邊。

而且清人也一直還在一邊盯著。

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是內憂外患,烽煙四起。

劉鈞希望通過入主中樞,掌握朝政,盡可能的先通過大明的中樞朝廷,來加緊調派自己的人馬,不但掌握軍權。掌控京畿以及周邊的主要地區,還要加強地方上的控制。

不過現在看來,還是有許多變數。

也許等擊退了這次清軍的進犯之后,他應當加緊步伐了。只要這次擊退清軍。那么清軍將在短期一兩年內都很難再興起這么大規模的進犯。這次的進犯,應當把清朝積蓄的最后一點老本給折騰沒了。

等打完這一仗再說吧。

先擊退清軍,再把李自成等流匪給掃除了再說。

坐在書桌前,劉鈞又翻看起來自河南的最新報告。張山和蔡遠兩位提督聯手,用兵河南,一切進展順利。雖然在朝廷有些官員看來。他們行動緩慢,但劉鈞卻很滿意。

張山他們一座座城池的收復,雖然行進緩慢,但他們并非僅僅是驅趕匪徒這么簡單。他們都得了他的秘令,要趁這次進軍之機,把河南地方理順一遍。

張山他們每進駐一城,都會進行社會普查,普查人口數量,清量田畝數量,商鋪工坊情況等,然后推行減租減息,剿平山匪水賊,并且還要打擊私鹽販子,追查鑄私錢,清查高里貸等。

可以說,他們的任務是極重的,但也是極為重要的。

為了讓他們順利開展這些工作,劉鈞還特意派出了巡察御史和錦衣衛協助,對于當地的那些阻撓不配合工作的官紳,直接查他們的老底,免官罷職,然后任命楚軍中的一些軍官們暫時代理地方官職,在各地建立起保安團和民兵隊等。

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征購地方上鄉紳商人們的存糧,在地方上建立起糧倉,以工代賑,組織百姓恢復生產。

在河南西部地區,如今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清理出了大量被傾占的軍屯田畝,并清理出了許多地主隱瞞的田地,大批的糧食從地主家里征購出來,再借給百姓,組織他們恢復生產,戰后重建家園,一切井井有條,已經有九個縣由楚軍軍官暫時代理。

從河南傳回的報告表明,雖然這些地方的官紳們很是不滿這種整頓,但地方的百姓卻是非常擁護的。大批的逃難的百姓開始回流,雖然還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但官府借給他們糧食,組織他們合作耕種,維修水利,還給他們減免了過去的借貸租子,鄉里也沒有了盜匪,一切都在好轉。

劉鈞拿出另一張紙,上面寫著一組數據。

據初步的大致統計,大明現在各地的耕地約有十一億畝,其中官田大約兩億余畝,另民田近八億畝。

兩億余畝官田中,又分為官田民佃,以及軍屯田。另皇莊大約五百余萬畝,藩王莊田大約兩千余萬畝。不過因為遼東遼西現在大部份地區都處于實際暫時棄守狀態,因此有很多軍屯損失,再加上歷年被傾占的大量軍屯,實際上現在帳面上軍屯數量還不到八千萬,這還是經過幾輪清理之后的數字。

要想把兩億余畝軍屯全清理出來,道路還很漫長。

但就算是暫時只有這八千萬畝軍屯,也是相當不錯的。因為這些原來是軍屯,現在全改為了民屯,這些地依然是屯田,不同于民田。民田的稅很低,一畝大約是稅三升,而民屯,實際上是田地國有,屯戶佃種。

南北方畝產雖有不同,但平均下來,也能達到畝產一石二左右,就算按三成五收租,一年起碼也有四斗二升,八千萬畝那就有三千三百六十萬石。

如果能夠把這八千萬石的屯租全收齊,一年的屯租糧就超過了朝廷歷年的所有民田的田租。事實上,朝廷百余年來,軍屯的子粒糧說是供軍,實際上衛所軍又打不了仗,因此這些軍屯完全浪費了。

歷史上,南宋末年,用兵不斷,財政緊張,賈似道推出公田制,按官員品級限制擁有田畝數量,超出的部份,由官府出錢買回部份。他主導朝廷最后回購了一千萬畝官田,然后給百姓佃種,一年收取屯租多達五六百萬石之多。

實際上,賈似道的官田佃租達到五成甚至六成之多,遠比劉鈞似的佃租高。若是劉鈞把屯田的佃租也畝加到五六斗,那這八千萬畝屯田,甚至能達到四千多萬石糧。

而屯田其實還是小頭。

大明有起碼八億畝民田,這是萬歷時清量出的田畝數字,劉鈞估計還會有些隱瞞。但就算按這八億畝算,按每畝稅糧三升三合五,那也是兩千六百八十萬石。另外還有官田民佃的一億來畝,這些官田的稅要高些,是畝稅五升三合五,加起來又是五百三十五萬石。

如果能把這些糧都征收到,那么軍田一年四千萬石、官田一年五百三十五萬石、民田一年兩千六百八十五萬石,三者相加,就是七千二百二十萬石。

而如今朝廷一年田賦不過兩千六百萬不到,還每年都要欠繳大批。

七千二百二十萬石糧,若朝廷以后真的能征到這么多糧,這些糧食折銀,朝廷的財政完全能夠富余了。

不管商業再怎么發達,在這個時代,土地都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土地關系到糧食,而民以食為天。

這個時代,糧食一直是極為寶貴的物資。若是官府每年能征收到足夠的糧食,還能有許多糧食富余儲存,那么朝廷就握有最珍貴的物資,既可以用來打仗平亂,還能用來賑災濟民。

從某個角度來說,控制到了土地,就掌握了糧食,有了糧食,才能控制整個天下局勢。

劉鈞雖然有渠道從海外調運糧食,但那只能是少量。過去有百里不販薪,千里不販糧的老語,就是因為糧食運輸艱難,運價很高。如果只是調運部份糧食到天津北京,那沒問題。可如果是要調大批糧食到河南、陜西甚至四川等地,那代價是極其高昂的。

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兩京以及長江黃河等重要的水陸碼頭,建立大型糧食倉儲基地,這樣一來,就能全局統籌,使得糧食成為穩定天下局勢最有力的籌碼。

八千萬畝軍屯,將成為劉鈞第一個要爭奪掌握的目標。

至于宗藩們掌握的兩千余萬畝王莊,暫時先放過一邊,回頭再算。(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