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415章 八大總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5章 八大總督

第415章 八大總督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8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鎮南侯府。

劉鈞陪著李惠一起,剛接受完孕期檢查。李惠已經懷孕五月,小腹隆起,懷孕期間,她的食量大增,整個人都豐滿了許多。

“王爺,公主的身體很好,胎兒也很健康。注意適當的走動,會更好些。”御醫笑著道。

劉鈞點了點頭,握著李惠的手,對她道,“聽到沒,以后你跟我一起練太極吧,等兒子一出生就是個太極拳高手。還有,你這是第一胎,不能太補了,要不然孩子不好生,王太醫,你說對吧。”

“王爺說的對,孕期適當進補有必要,但不能補過了,尤其是頭胎。適當進補,適量運動,最好。”王太醫是宮里產科圣手,“我一會給夫人開一份食譜吧,孕期按著這個食譜用膳,更加健康。”

“有勞王太醫了,成功,給王太醫準備筆墨,再把我書房里的那套玉杯包了送給王太醫答謝。”

陪著李惠又坐了一會,劉鈞去送了王太醫離開,回到書房。

“義父,羅副官來了。”

“叫他進來吧。”

情報副官羅平安在門外喊了一聲報告,然后進來。

“坐。”劉鈞示意他在對面坐下,“平安,遼西那邊現在如何了?”

羅平安坐的筆挺,充滿著一名優秀楚軍的英武,“回郡王,我們加強了對遼西的監察。吳三桂已經率本部移駐廣寧,祖大壽也回鎮錦州,如今秦老夫人已經正式在寧遠建鎮。”

“吳提督回廣寧后忙什么呢?”

“忙著修復廣寧城,另外忙著跟蒙古人和清軍做交易呢。”

“做交易好,我也不反對他做交易。畢竟朝廷給錦州和廣寧兩鎮六萬的兵額,他們卻養著十萬人馬,壓力也還是很大的。”劉鈞笑笑,吳三桂和祖大壽先前收攏遼西敗兵,又招募兵馬,兩鎮擁有十萬之眾。

其意圖還是很明顯的。想要保持對遼西的控制。這也是關外的慣例了,自李成梁起,遼西就有軍閥化的趨勢,出現了多個將門。李成梁的遼東集團,毛文龍的東江集團,到后來祖大壽吳三桂的關寧集團。

雖說到現在,關寧集團也是受到嚴重削弱,可他們依然還是想維持著這種在遼西的超然地位。

十萬兵馬。若是在從前,確實是個不錯的資本。可惜在劉鈞看來,十萬兵馬,只是個笑話。

一支缺少火炮、火銃的舊式軍隊,僅有少量的精銳家丁,多數都是些新兵,一些雜兵,缺少裝備、訓練,更要命的是,這是一支沒有自己后勤裝備保證的部隊。他們完全是靠著朝廷的供給。

在過去,朝廷只能依靠他們抵御清軍的時候,自然是有求必應,要糧給糧,要餉給餉,要炮給炮,可是現在,楚軍的崛起,并且在入駐京畿之后,關寧軍已經成了一支無足輕重的部隊。

現在連山海關和寧遠。都已經由劉鈞滲透,孤懸于遼西的這所謂十萬遼兵,對劉鈞來說又有何威脅。

只要斷他的餉,他就能不攻自潰。

吳三桂在遼西沒有輕舉妄動。但是很識時務。

既然如此,劉鈞也不想逼的過緊。

“遼海已經結冰,讓吳三桂自己派人到寧遠來領糧餉吧。”不過劉鈞不打算給齊,“糧餉按六萬人的給,而且不能給足,給他們六成吧。”

遼西軍就如同是一只看門的鷹犬。不能餓著了,餓著會噬主。也不能太飽,太飽了就指揮不動了。讓他不上不下的,正好。

當天,劉鈞第一次入內閣理事。

現在劉鈞一人身兼數個要職,輔政大臣、內閣大學士、直隸總督,可以說這也是相當罕見了。不過當今之時,少主繼位,原來的首輔又剛犯下大罪而自縊,朝中局勢確實更加需要這三位輔政大臣。

吳甡進首輔,再加禮部尚書實職,劉宗周進次輔也加了工部尚書實職。

三位顧命大臣都入閣,也是為了更好的輔政。

內閣衙門在皇城之中,京中重要的衙門都設在這里,內閣、六部與各寺。原來的五軍都督府也設在這里,現在五軍都督府已經正式改為樞密院。

劉鈞在內閣中的公房已經準備好了,有一間不錯的公廳,還配備了七八名吏員,協助辦公。

雖然內閣之上有了總理處還又有了一個軍機處,顧命大臣也都入了內閣。但內閣和總理處還是有區別的,各有職責。

內閣與總理處最大的區別,就是內閣對奏章有先閱之權,而總理處是后閱。若是跟后世相比,內閣相當于市長,而總理處相當于書記了。具體事務內閣處理,但最終總理處有否決權。

六位內閣大學士齊聚,時間已經進入臘月,這段時間以來,各處還算是相對安穩的。

吳甡看了眾人一眼,宣布:“議事吧。”

廳里面,除了六位內閣大學士,還有數名吏員,都提著筆,負責記錄會議,并應對一些具體事務的問答。

“今天的議事,我們還是著重議一下兵部和樞密院的諸多新設職位的人選,兵部和吏部都已經擬了一份名單,還需要我們議一議,最后票擬再呈總理處。”

劉鈞咳嗽一聲,“我先拋磚引玉吧,吏部和兵部的這兩份名單我都看過,有一點點補充意見,以文馭武固然重要,但兵部和樞密院這兩個畢竟是軍政、軍令系統,如果都只是選用文官,尤其是他們舉薦名單中好些人都才二三十歲的年輕文官,有些甚至都只是中進士三五年而已,連半點與軍隊相關的經驗都沒有,如何入兵部和樞密院?”

“眼下大明的內外軍事形勢還是很緊張的,必須用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文官甚至是武將,畢竟不管怎么說,打贏仗是最重要的。”

“我在這里也舉薦幾個人選吧,我舉薦由侍郎吳襄出任兵部總后勤司長,祖大壽出任陸軍司令,鄭芝龍出任海軍司令,趙順任總裝備司長。”

“樞密院這邊,我再推薦傅山任總參謀長。”

劉鈞雖然是新入閣,可一入閣卻已經在六位大學士中排第三,僅排在首次輔后面,甚至比入閣兩年多的其它三位群輔位置還靠前。尤其他還是三大顧命大臣之一,因此他的話還是很有份量的。

吳甡看了眼其它人,“對于郡王的舉薦,諸位有什么意見?”

“我先說幾句吧。”劉宗周不緊不慢的出聲,“過去我們不論是對東虜還是對流匪,都勝少敗多,緣何?我覺得郡王說的很有道理,不能固守祖制一味強調以文馭武。打仗,畢竟還得內行來指。以文馭武,應當是文官統領,監督,而不是代替武將指揮。作戰指揮權,還得給武將。兵部和樞密院,后部尚書和樞密使固然當由文官擔任,可下面的這些新設的官職,各兵種司令,各戰軍司令,起碼還是得由那些有過擔任總督經驗或者擔任軍鎮總兵之文武官員來出任,更好。”

“吳襄、祖大壽、鄭芝龍、傅山都任過總兵,都有前線指揮作戰的豐富經驗,郡王舉薦他們擔任的各個職務,我覺得很適合。眼下,是時候不要拘泥于過去的條條框框了,盡快的平定關外和中原的內外戰事,才是首先的當務之急。”

對于劉鈞舉薦的趙順,廳里其它人都并沒聽說過。沒人知道,劉鈞舉薦的這個趙順,雖然原來身上也掛了個指揮僉事的銜頭,實際上原來卻僅僅是個火器匠人而已。后來投奔劉鈞,成為了劉鈞的火器坊的匠頭,現在更是成為整個楚軍軍工體系的頭了。

劉鈞提出讓趙順來出任兵部的總裝備司長,并不僅僅是提拔自己人,而是有著更長遠打算的。

這次兵部和樞密院的調整,出現了大批高級職務空缺。

劉鈞也只是推薦了幾個人選而已,還留有許多位置給其它人。

“樞密院的總參謀長、前后左右中五軍司令,兵部的總裝備、總后勤、陸軍、海軍幾個兵種司令等,都是侍郎級的高級實權職位。”

“我舉薦朱大典出任前軍司令。”

“我舉薦汪喬年出任后軍司令。”

“我舉薦丁啟睿出任左軍司令。”

“我舉薦陳奇瑜出任右軍司令。”

“我舉薦傅宗龍出任中軍司令。”

基本上每位大學士都有自己舉薦的人選,加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推薦的人選,每個位置基本上都有好幾個備選人選。

內閣大學士們商議了半天,實際上是互相協調、妥協交易,最終兵部和樞密院的各個重要職位人選都定下來了。

陳新甲依然是兵部尚書,范景文任樞密使。

祖大壽任兵部陸軍司令,鄭芝龍海軍司令。吳襄任總后勤司長,趙順任總裝備司長。

傅山任總參謀長,傅宗龍任中軍司令、丁啟睿任左軍司令、陳奇瑜任中軍司令,朱大典任前軍司令,汪喬年任后軍司令。

由于這些官員多半是各地的督撫總兵,如此一來,又有許多地方督撫空缺。正好安排給那些沒能選中的備選官員接任。

“我提議,將遼東遼西并為一個軍區,河南山東并為一個軍區。原遼東軍區的登萊鎮劃歸山東,遼西遼東合并為關外軍區,而河南山東合并為中原軍區,各設一總督。山西與直隸并為一個軍區,同歸直隸總督。關外、中原、直隸三軍區各設一總督,六省每省各只保留一巡撫、一巡按。”(未完待續。)

感謝lh1226、塞外飛熊、范宣子、因為了解...諸位支持,謝謝!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