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411章 驅虎吞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1章 驅虎吞狼

第411章 驅虎吞狼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8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小說類別:

小說作者:木子藍色

好看的小說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總理處的廳堂里,已經燒起了炭爐,上等的銀炭燃燒著,無煙無味。廳里充滿著溫暖的氣息,不過此時廳中氣氛卻很緊張,緊張的令人窒息。

皇帝穿著裘袍,坐在上首聽政。劉鈞與其它三輔政大臣坐在兩側。數十位重臣齊聚,一個個都緊急著眉頭,廳內很安靜。

“闖賊不是早死了嗎?”朱慈烺皺著眉頭,望著劉鈞道。

“陛下,當年擒拿押解入京凌遲處死的是老闖賊高迎祥,后來其外甥闖將李自成繼續率領其部流竄。崇禎十一年時,在潼關為洪承疇與孫傳庭所敗,循入商洛山中隱藏。在去年川陜鄂軍入遼后,又趁勢出山。在數月前,現湖廣總兵率兵在鄖陽擊敗進犯的闖賊,斬殺其三千余部眾,闖賊退入河南。”

李自成兵敗鄖陽,退入河南的時候,還有三萬多人,但卻已經元氣大傷,鄖陽城下折損的三千人馬雖不多,卻都是些戰兵。

“張山怎么就沒趁勢剿滅闖賊?”朱慈烺又問。

“回陛下,張山當時只是兩湖團練,是地方鄉兵團練。而且,河南總兵左良玉當時拒絕張山率部入河南追擊闖賊。”

左良玉拒絕張山帶楚軍入境,可自己卻并沒本事剿滅李自成。李自成入河南后,跟左良玉玩起了流動作戰,大半年過去,李自成聯合了河南境內的許多原來的衛所軍官、軍戶,借著河南大饑的有利局勢,迅速滾起了雪球。

到八月的時候,已經聚起了五萬余人,進入九月,連破盧氏、永寧、嵩縣三縣,并于數日前攻克宜陽。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與早年的李自成不同了。他不再到處劫掠,四處搶劫,與河南的許多原衛所軍官甚至聯合后。他打出了不殺平民百姓,唯殺貪官污吏的旗號。

十月,李自成趁勝進攻洛陽西面的永寧,以棺材裝火藥在城腳挖洞炸開城墻。攻破城池。

破城后,李自成把抓獲的萬安王和城中的官員縉紳地主一百余人,全都押到縣衙過堂,經過李自成的親審之后公開處決。然后盡奪萬安王和城中官紳家中錢糧。

李自成還把部份糧食和許多帶不走的浮財,全都取來分發給永寧縣的所有百姓。贏得許多百姓的稱贊。

“叛軍數日前連克偃師、靈寶、新安、寶豐諸城,正準備進軍洛陽!”

李自成在進攻鄖陽之前,還和過去沒什么區別。可當他在鄖陽兵敗入河南后,反而很快就變了模樣。以前闖軍就是流匪,可現在卻打著義軍旗號。

不再胡亂搶劫,而是只搶官府縉紳,甚至他們每破一城,搶完縉紳的時候,還會拿出一些糧食錢財和那些帶不走的浮財、地契等出來,分給當地的百姓。以此收買人心。

正是這種轉變,使得闖將勢力擴張的極快。

闖軍的這種變化,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得到了不少讀書人的投奔,受他們的指點建議。據劉鈞通過錦衣衛得到的情報,李自成軍中現在有三個有名的文人,一個是牛金星一個是宋獻策還有一個是李巖。

正是這三個讀書人的入伙,給闖軍帶來了這番轉變。

牛金星,河南寶豐縣人,天啟七年中舉,為人慷慨不羈。因事被革去功名。遣戍充軍。他并不是三人中最先加入闖軍的,最先加入的是李巖。李巖入伙后,向李自成舉薦了他。牛金星入伙之后,向李自成提出了一條建議。

“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

然后他向李自成推薦了宋獻策。

宋獻策也是河南人,早年讀過書,后來成了一個卜者。就是云游四方,為人占卜吉兇禍福的江湖術士。

宋獻策入伙闖軍之后,利用自己的特長,編了一句讖言:“十八子主神器”

這兩人都成為李自成的軍師謀士。為他出謀劃策。

不過最先加入李自成中的還是李巖。

李巖本名李信,河南開封杞縣人,同樣也是個天啟年中的舉人。而且其是官宦家族出身,其父李精白曾經是山東巡撫,在崇禎初年時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了個“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

不過李家在家鄉是數一數二的大族。

李巖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而且還是文武兼通。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濟窮人,又愛打的不平,人稱李公子。

李巖在河南那是遠年聞名的樂善好施,他的加入闖軍完全就是被逼的。崇禎十三年河南大旱,然后蝗災,結果顆粒無收,繼而饑荒。李信拿出家里的糧食接濟鄉親,可是地方官府卻還要逼稅。

甚至朝廷已經免了三餉,可杞縣的差役居然還敢公然向百姓征收三餉,甚至還遠超朝廷本來的征收之數,把富戶們應當繳的稅額也全加在百姓身上。李信見狀,便去見縣官,希望停止征收,并希望官府開倉放糧賑求饑民。

結果縣官不肯,反而向李信借糧。

李信回家捐出了二百多石糧食,不過這點糧食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饑民們得了李家的糧,吃完后,便向其它富戶家里借糧,富戶們并沒不如李信那樣仁義,不肯放糧。結果饑餓的百姓一起哄,直接沖進一家富戶的家中,把他家的糧食搶了。

其余的富戶們慌了,求縣令制止。可饑民一鬧起來,就是王法也管不了了。最后鬧來鬧去,還是李巖出面調解,說服縣官向大富借糧賑濟饑民,饑民才平息下來。不過等饑民一散去,縣官和富戶們反悔了。縣官轉身就給上司寫了份報告,稱李巖收買民心,煽動作亂,請求派兵來平息叛亂,捉拿李巖。

縣令差去送信的官差恰好被附近的一支流匪抓住,這支隊伍也是一伙饑民聚集起來,帶頭的卻是個年青的女人,原本是跑江湖賣藝的,人稱紅娘子。紅娘子也聽過李巖的仁義之名,聽說官府要拿李巖。

便帶著人劫走了李巖。

紅娘子劫走李巖。想讓他留下來入伙,領導這支隊伍。不過李巖堂堂舉人,家族又是當地名門大族,哪愿意去做個流匪頭。找了個機會。李巖偷偷逃回了家里。

結果他一回去,差役就把他抓進了縣衙大牢。

沒多久,紅娘子聞訊而來,帶著隊伍攻打縣城打開監牢救出了李巖。

杞縣饑民也請李巖帶領大家造反求生,到這地步。李巖也無路可退。只能反了,反了之后,李巖沒想過要自立旗號,他帶著人去投了當時剛進入河南的李自成。

畢竟李自成的名頭更響,資格更高,兵馬也更多。

李巖和紅娘子帶著人馬投了李自成,這是第一個主動投奔李自成的舉人,家世還這么好,官宦大族子弟,令李自成激動萬分。連喊相見恨晚。

李巖隨即向李自成推薦了河南舉人牛金星,一個犯事被充軍的文人。他們劫出了牛金星,用他為軍師,然后牛金星又推薦了宋獻策。

李巖加入李自成的隊伍后,并不僅是推薦人才,他自己本身就是個謀士,而且還懂兵。他入伙后,便勸李自成整頓部隊,嚴肅紀律。用李巖的話說,楚軍能在短短時間內天下聞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靠的不僅是銃炮,還是他們鐵一般的紀律。

李巖還提出要公開打出均田免賦的口號,以收買民心。他特意選出許多闖兵。打扮成商人百姓的模樣,混入河南各地府州城池,逢人就宣傳闖軍講紀律,不殺人不搶東西。

李巖甚至還特意編了一首歌謠,讓人四處傳唱。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求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李巖還向李自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那就是趁著大明撤消衛所之機,利用河南官府在撤消衛所整頓屯田過程中的循私舞弊,導致許多原來的衛所武官都心懷怨恨,許多軍官連佃田都佃不到的這種不滿情緒,去游說這些衛所軍官軍戶們,讓他們加入闖軍,一起造反。

李巖甚至親自前去游說。

結果是成功的,許多在這衛所屯田清理整頓中利益被嚴重觸及的河南衛所武官和軍戶們,紛紛起來造反,加入闖軍之中。

雖然明代的衛所多馳廢,可那些衛所軍官世代軍官,有不少打小在衛所武學中進過學,還受過家傳的兵法武藝訓練,不少人原來還都養有大小不等規模的家丁隊伍。

這些有著一定軍事素養,懂得行兵布陣的武官們帶著他們的家丁一加入,闖軍的戰斗力立即成倍的在提升。尤其是這些人還都是河南的地頭蛇,有他們做向導,河南的虛實闖軍立即一清二楚。

文人和衛所武官及家丁的加入,闖軍大變樣。

河南總兵左良玉也是個剿匪老將,可在短短幾個月內,面對這支全新的闖軍時,卻是連戰連敗。

左良玉手下的兵,少數是原來的邊軍,多數是原來地方上的衛所兵抽調,還有大部份是過去的流匪后來受招安的。

他們對闖軍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戰法。

左良玉依然認為,闖賊們靠的是流竄作戰,避實就虛。正面作戰根本不是官軍對手,結果,闖軍的軍紀提升,士氣增強,尤其是有專業的武官和那些精銳的家丁加入后,他們的戰斗力也成倍提升。

尤其是現在李自成還學會了用棺材裝火藥,然后在城墻下挖洞爆破的戰術,河南的那些個小縣城,根本就擋不住這種戰法。

城墻炸開一個缺口,闖軍猛沖而入,激烈的近身混戰一開始,官軍和民團幾乎立即崩潰。李自成短短幾個月,在河南破了大小十幾座城池。

丟了十幾座城,被殺了一位宗室郡王,左良玉一再掩飾這個消息。可現在,闖軍已經準備圍攻洛陽,左良玉再瞞不住了,洛陽城里的官員直接急報京師,請求援兵。

古都洛陽乃是河南重鎮,同時也是大明福王的建藩之地。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寵妃鄭貴妃所生,子以母貴,當年極受神宗寵愛。萬歷一度有意立他為太子,圍繞著此事,朝廷當年還爆發了激烈的斗爭,最終萬歷頂不住東林的那些大噴子,最終同意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但萬歷確實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沒能立他為太子,最后便將他封往洛陽,在經濟上給常洵以優遇,不僅大量賜給宮中積累的財物,而且對于福王請乞的莊田、行鹽、商稅等也無不“朝報而夕可”。

朱常洵就藩洛陽,同明初以來分封的諸王相比在時間上雖然要短得多,但擁有的財物卻是“富甲天下”。

福王在洛陽所過的窮奢極侈的生活,同河南百姓所受的災難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一道福邸宮墻隔出了兩個世界。

墻內是紙醉金迷,說不盡的豪奢糜費;墻外卻是凄涼愁慘,無異豐都地獄。

闖軍在河南節節勝利,接連攻克宜陽、永寧、盧氏、偃師、靈寶、新安、寶豐、伊陽等縣,先后掃清了洛陽的外圍。

同時借著這些戰斗,使得大批新招募的士兵,都得到了實戰訓練。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從各地地主縉紳手中搶奪了大量的錢糧,奪取了許多刀槍鎧甲和火藥等物資。

河南總兵官左良玉麾下數萬兵馬,在這段時間內接連兵敗,丟盔棄甲。

面對著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下一步就將圍攻洛陽,洛陽城里的官員們惶恐不安,急忙請左良玉進剿滅匪。

可惜左良玉接連在闖軍手下吃敗仗,都已經對人生都產生了懷疑。

左良玉借口軍中欠餉數月,缺糧少餉,少械缺甲,軍無士氣,兵無戰意。他請求河南督撫先把豫軍的糧餉解決了。

河南總督呂維琪面對左良玉的要求,也是無錢糧可拔,最終只得向富甲天下的福王借錢充餉,可惜福王朱常洵愛財如命,都到這個時候了,也一毛不拔。

而左良玉拿不到錢糧,就根本不出兵,反而往開封方向撤退。

呂維琪無奈之下,只得向朝廷請求援兵。

“城中一無可恃,有累卵朝露之危,請求盡快發兵救援!”

感謝幕雨宸、扒拉巴的支持,謝謝!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