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311章 阿禮哈超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1章 阿禮哈超哈

第311章 阿禮哈超哈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一場接一場的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Fqsw◎,

氣溫慢慢下降,早晚已有寒意,午間的陽光也不再那么**,英俄爾岱帶著一隊人馬急匆匆的趕往朝鮮。

英俄爾岱是滿清正白旗固山額真,并兼任議政大臣,如今四十六歲的他,早年也曾是女真勇士,無數次沖鋒陷陣,升為牛錄額真。但后來他更多的轉為負責農耕屯田,管理財政以及負責朝鮮事務。

在清廷,英俄爾岱以擅長理財和外交著稱,在朝鮮的事務上,他深得黃臺吉的信任。

依靠著這份信任倚重,他一路高升,去年新晉為正白旗的固山額真,仍兼部務。固山額真相當于清廷八旗各旗中的軍政長官,是皇帝任命在各旗最高軍政官員,統領旗兵。雖然各旗仍屬于八旗的親王貝勒等旗主,可固山額真之地位已經遠在滿清六部官員之上。

自他隨黃臺吉在三年前率軍一路攻到漢城下,朝鮮國王臣服后,他每年都要去一兩趟朝鮮。以前他很喜歡這趟出使,入朝之行,朝鮮上下都對他畢恭畢敬。他就如同是朝鮮人的太上皇一樣,各種禮敬孝敬。

可這次行程,黃俄爾岱卻沒多少輕松自在。他一路上都陰沉著臉,沉默著,只是不停的趕路。

天氣漸冷,大清的局勢也和這天一樣的變冷起來。

如今局面前所未有的嚴峻,錦州金州兩路明軍二三十萬頂在那里。雖然大清并不懼怕明軍兵多,以往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擊敗明軍。可這一次不一樣了,金州的這支明軍,讓黃臺吉如梗在喉,就上如英俄爾岱這些將領們,也一樣感受到了確切的威脅。

短短時間就把遼南掃蕩一空,海上也完全失去了控制。

如果明軍再出兵朝鮮,讓朝鮮又倒向明朝,大清的處境將更艱難。

大明可以輸了一次又一次,他們地大物博有萬里江山億萬百姓。死幾萬甚至死十幾萬的士兵,他們很快就又能招募更多的兵馬,制造出更多的軍械鎧甲。

可大清不一樣,大清只有幾萬旗軍。漢蒙也連一起,全加起來也沒十萬。

眼下這樣的局勢,如果一場大戰輸了,大清就將再陷入萬劫不復之中。

局勢已經很惡劣了,無論如何不能再讓朝鮮倒入明軍。黃臺吉很明確的向他交待了此行的重要使命。不管他用什么辦法,都得辦成此事。

這一次,英俄爾岱不只是帶著使團隊伍,還帶上了正白旗的阿禮哈哈營。fQXsw正白旗屬下五旗,做為固山額真,他有一個直屬的騎兵營,從正白旗下滿蒙每牛錄下抽馬甲二十人,漢軍四十。

黃臺吉特讓英俄爾岱率其麾下阿禮哈哈營滿漢蒙共一千百騎往朝鮮,每五十馬甲由一個低級軍官分得拔什庫率領,而每名馬甲又各帶三名阿哈。即廝卒。包衣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隸。

清軍多年來奪取遼東之地,多次入侵遼西,攻入關中,擄掠漢人無數。那些漢人最后基本上都成了漢軍旗旗軍或者包衣。

包衣沒有人身自由,就是滿人的奴隸,他們被迫從事各種勞動。

自黃臺吉稱帝后,原來每年錄三百壯丁,改為了二百壯丁。每次出兵,一牛錄卻也僅有幾十人可出戰。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往往出戰的旗軍又會攜帶包衣阿哈,協助作戰,甚至是幫忙看押俘虜。運送戰利品。

英俄爾岱帶著自己的阿禮哈哈營一千騎,那些馬甲卻又帶了三千阿哈。

雖說那些阿哈是包衣奴才,可能帶出來的都是比較強壯者,并且還都有武器,皆有馬。英俄爾岱騎在馬上回頭往后看,長長的騎隊。他心里多了幾分安心。

四千余騎,這已經是一支強大的兵馬了,朝鮮人必然會被威懾,不敢有三心二意。

“加快度!”黃俄爾岱喊了一聲。在錦州金州兩面緊張的情況下,皇帝還讓他帶來這四千余騎,這里面充滿了期望。他希望能早點到達朝鮮,早點辦妥此事,然后早點返回遼。

老譚騎著馬和另兩位阿哈跟著自己主子的后面。

老譚是一個包衣阿哈,但曾經是個遼東的漢民。朝廷丟失了遼東,也把他們這些子民遺棄在了遼東。老譚有家有口,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妻子和兩子三女,他無處可走,全家都成了旗人的奴才。

雖然成了奴才,被迫屈膝卑躬,可畢竟一家人都活下來了,十多年過去,他的兒女也都長大了。

不過背著弓挎著刀騎著馬隨主子出戰,這卻還是老譚第一次。

老譚曾經是個出色的獵人,但長的并不夠強壯。旗人也在漢人中挑選漢軍,每二十個壯丁之中挑選出一人為漢軍,他們一起出錢供應這名漢軍的裝備和糧餉,但老譚從不曾被選中過,他一直給主子放馬、耕地。

老譚的身邊,是他的長子小譚還有另一個漢人包衣,那是個去年被主子從關內帶回來看漢人,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和他兒子差不多大。

小伙姓楊,和小譚關系不錯,老譚也很照顧這個不錯的小伙子。甚至已經打算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小楊。

一口氣騎馬跑了半天,終于得到休整的機會。

小譚去飲馬,老譚和小楊在生火。

找到個機會,老譚低聲問小楊,“你這一路上怎么總是心不在焉的,你在想什么?”

小楊折了一根干樹枝扔進火坑里,低聲道,“叔,我不想去朝鮮,我想逃走。”

老譚大吃一驚,小心的轉頭四顧了一下,“你瘋了,逃?往哪逃?在你之前,我見過許多人都想逃,可最后逃走的人沒有一個逃走的,都被抓回來了,不過卻都成了尸體被帶回來看。”

“我不想當一輩子包衣阿哈,叔,你怎么能忍的了,替狗韃子做了十多年奴隸?”

“阿青,叔只是個普通人,沒什么本事,這輩子只想平平安安,一家人好好活下去而已。”

“給韃子做奴隸,算什么平安?”

“忍忍吧,過幾年你也就習慣了。”老譚勸道,“阿青你跟我學了段時間射箭了,你射箭還是很有天賦的,要不然主子也不會帶上你了。這次咱們去朝鮮,你機靈著點,說不定有立功的機會。若是立了功,就有機會抬旗。”

“哼,抬旗?那也不過是韃子的奴才而已。我楊青,絕不甘愿給韃子做一輩子的奴隸,將來還讓我的孩子也做奴隸。叔,我考慮了許久,等到了鴨綠江時,咱們瞅準機會就跑,反正我們有馬。我聽人說了,朝廷正大舉反攻,皇上的義子楚國公率兵已經奪下了遼南。甚至還把鴨綠江口的鎮江也攻破了,現在沿海的漢人百姓都被楚國公撤走了。”

說到這里,楊青有些興奮,“如今沿海一帶已經沒有韃子了,咱們只要往海邊跑,就有很大機會逃脫。”

老譚臉色冷了下來,“別胡思亂想了,你看看這四周,幾千騎人馬,你以為你能逃多遠?而且,我還有一家老小。”

楊青也沉默下來。

“阿青,落入韃子手里是命運不濟,你也別想著跑了。你原來家在山東,離這遼東萬八千里,可還不是被主子給抓來了?我看啊,這大明江山說不定哪天就要成了大清天下了,到時侯,你又能逃到哪去?認命吧,主子爺人還不錯,你老實留下來,我把小青許給你。”

楊青只是沉默著折樹枝添火。

數騎飛快的奔回,楊青抬頭望去,卻看到騎在馬上的人身上滿是鮮血,后面的馬上更是馱著傷兵和尸體。

“這不是出去探路的那一隊人嗎?一個分得拔什庫帶著十個馬甲,怎么這樣狼狽回來了?”老譚驚訝的道。

楊青卻是滿臉掩飾不住的喜色,“叔,肯定是我大明的官軍,說不定就是楚國公的兵。”

“小聲,別瞎說。”

一棵大樹下,英俄爾岱看著回來的探騎,去的時候十一人,回來的時候只剩下了五個,三個重傷,外加兩具尸體。

“大人,我們在南面五里左右遇到伏擊。”

“多少人?什么人?”英俄爾岱問。

“穿著藍色的綿甲和紅色的背心,人都有雙馬,配著雙短銃和一長銃,人數大約三十余騎,他們號衣上都有一個九個腦袋怪鳥標記。”

“九頭鳥!”英俄爾岱臉色陰沉,他轉頭問身后的軍官,“我們距離鎮江堡還有多遠?”

“大約五十里。”

英俄爾岱回頭望了眼三名重傷者,“你們十一人,卻打不過三十來個明軍?”

那名分得拔什庫羞愧的低下頭,“大人,不是我狡辯,而是那些明軍伏擊在前,兼之又火器犀利,他們先以長銃伏擊,然后沖出來雙銃齊,剛一交手,我們就倒下好幾個。若不是我們跑的快,一個也回不來了。”

“下去吧。”英俄爾岱揮退三人。

“大人,明軍小股騎兵出現在這附近,這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英俄爾岱也是臉現憂慮,“再挑些人,叫五十個,不,派一百名馬甲,讓他們小心一些,去鎮江堡,我擔心鎮江堡只怕已經被明軍占了。”

“如果鎮江真被明軍占據,那我們怎么辦?”鎮江堡是通往朝鮮之路。

“看情況而定,如果鎮江的明軍不多,那我們就打下來。如果人多,那我們就先繞道向北,從長甸堡過江入朝鮮。”英俄爾岱回道。(未完待續。)

ps:感謝神棍飛機頭、帝王就是我、多牛爸的支持,謝謝大家!

新書、、、、、、、、、、、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