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286章 諜影重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6章 諜影重重

第286章 諜影重重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崇禎十三年,黃臺吉派濟爾哈朗、多鐸二人率軍在義州筑城屯田。Fqxs.co,

義州處于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凌河畔,地勢開闊,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實際上是建立了攻錦的前哨陣地。同時,一旦開始圍攻錦州,這里也馬上能成為一個絕佳的后勤補給基地。

清軍屯田義州的舉動,很清楚的暴露了他們下階段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圍攻錦州。駐守錦州城的是大明掛前鋒將軍印的錦州總兵祖大壽。遼西第一將門,祖家的當家人。曾經向清軍投降過一次,后來借機回到錦州,立即又開始跟清軍敵對作戰,但祖家有不少人已經投降清軍,為清軍效力。

面對清軍的義州駐軍屯田,祖大壽不停的向薊遼總督洪承疇請援,說建虜屯駐義州,意在寧錦。而寧錦氣脈中斷,則松、杏、錦三城勢已岌岌,朝不逾夕矣。祖大壽請求洪承疇和朝廷兵來援,打掉義州這根插進錦州眼中的釘子,力保錦州的安全。

寧錦防線在此時早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存在,因為自林丹汗西走后,燕山北的蒙古人已經從天啟和崇禎早期的明軍盟軍,變成了清軍的先鋒。遼西成了一條孤單而又薄弱的突出點,一條狹長的走廊,深入敵境數百里中。

從戰略作用上來說,寧錦對于關內的屏障作用已經極微,在此之前,清軍已經數次繞過遼西的關寧錦防線,自燕山北的薊鎮一線突破長城關口攻入關內。

堅守寧錦防線不但起不到原有的屏障京師的作用,甚至還大大拉長了明軍的補給錢,另外還讓明軍這支花費最多的精銳兵馬,駐扎在遠離京畿的地方。每次清軍入寇,寧錦軍既無法御敵于外,又無法及時增援京師。

雖說寧錦可以防御山海關,可實際上,山海關獨特的地形,使得這里極為險要。歷史上山海關也曾被攻破,但都是自關內攻取的,還沒有從關外正面攻破過,明軍完全可以把寧錦守軍撤到關內。

可惜。文官的不知變通,不懂戰略,加上遼西將門在遼西的利益,使得朝廷居然還一直在死守著寧錦一線。

尤其是到了如今,當清軍要次起錦州之圍的時候。朝廷沒有既沒有選擇最正確的撤回山海關,牢牢把守薊鎮山海一線,也沒有一面穩守錦州,一面派兵襲擾義州城的筑城屯田。

朝廷和薊遼的將帥們選擇了最下下的一個應對之策,從中原抽調大軍前往錦州,去摧毀義州城。fqSw.OM而這必然引明清的決戰,他們也毫不在意。

率主力遠赴關外四百里,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劉鈞根本想不明白這朝中上下和薊遼將帥們究竟是怎么想的?腦袋全被門夾了?還是因為朝廷剿滅了流匪而空前的自信心大增,全都膨脹了?

就算大明想與清軍決戰。什么地方不能進行,什么時候不能進行,非要選擇這樣一個被動的時間和地點呢?

尤其在劉鈞看來,如果僅只錦州守軍堅守城池,再派一支機動力量對義州一帶清軍屯田和補給路線進行襲擾破壞,那么還好些。而集結大量兵馬到錦州,這卻是加自殺的做法。兵越多,消耗越大,補給壓力越大。而明軍有著四百多里的補給線,補給全靠關內運輸。這是極其危險的。

不作不會死啊。

劉鈞感嘆之余,也別無他法。連梅之煥都勸不住崇禎,別提他了。好在崇禎最后并沒有接受梅之煥的上奏,調他去錦州。要不然劉鈞都不知道要如何應旨。

五月初一,北洋艦隊搭載著三萬余九頭鳥,浩浩蕩蕩的離開黃州,駛向東方。

江邊送行的百姓之中,一名商人遠遠望著艦隊順江駛遠后,慢慢擠過還在興奮交談稱贊九頭鳥威武的百姓。一路回到了城中。

他走進了城東大街的一家北貨鋪。

“你這里可有遼東人參,百年的老山參?”

喬桂大聲問,鋪里柜臺后的掌柜聽聞,匆忙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后從后面走了出來,把已經上前招呼的伙計叫開,自己上前親自接待。這是一個瘦小干枯的山西老頭,年紀不小滿臉皺紋,頭戴著頂瓜皮帽。

“客官,我這里有上好的老山參,你要一百年的還是兩百年的?”

“是正宗的遼東老山參嗎?有沒有高麗參,百年的?”

客棧掌柜露出一張笑臉,攏著手道,“客官你算是來對地方了,我們這間廣福行可是最有名的北貨行,關外的貨不少,正宗且還實惠,不僅有遼東老參還有朝鮮進的高麗參,一百年的,有!”

聽到客棧老板這么說,喬桂眼里閃過一道光亮,很快又隱去,他緩緩問道,“百年遼東老參多少錢,百年高麗參又多少錢?”

“百兩一根,童叟無欺,絕無二價!”

“嗯。”喬桂聽到老板這么說,下意識的悄悄環顧四周,現鋪子里只有他們兩人,那個伙計也早到了后院去了。一是他從袖里取出銀票,“我用四海銀行的銀票付款,可以吧?”

老板笑呵呵的說沒問題。

喬桂把銀票遞過去,店鋪老板接過收下,把兩支老參各裝在一個木盒里,遞給喬桂。兩人錢貨交訖,目光交錯,都會意的點了一下頭。

喬桂捧著盒子出了店鋪,接下來他又在沿街的好幾家店鋪逛了一圈,買了一匹布,還買了把折扇,一雙鞋子,最后才回到自己家中。

回到家,他先上了樓,關好了門窗,然后把參盒放在桌上,小心的打開。取出里面的兩支老參,然后在盒子里找到了夾層,打開,里面有一封信。不過上面的字卻連不成句,喬桂又從書架上取來一本書,開始一番翻翻對對,一邊拿著筆在另一張紙上寫字。

最后,他放下書,桌上的那頁白紙已經寫滿,拿起紙認真的看了幾遍,他點起油燈,把那張剛寫好的紙靠近火苗,燒了。

喬桂是一個山西人,在黃州一家山西老板開的商行里做管事。

他是去年底才從山西來的黃州,剛才他燒掉的那張紙,上面都是商行山西總店讓他去搜集關于九頭鳥的情報,事實上,他從山西來到黃州,在商行里只是掛名管事,實際上更多的都是借著這個身份在搜集九頭鳥的情報。

他剛才去北貨鋪,買參遞過銀票的時候,里面夾著一張紙,上面用密語寫了關于九頭鳥軍隊駐防,兵馬編制,將領名單,出兵日期和數量等三十余條情報,相當詳盡,雖然都還算不上是什么機密信息,可也確實很全面。

而這些他都是從北貨鋪拿到任務要求,然后依要求收集的。

事實上,他確實只是一名山西商行管事,并不是什么錦衣衛也不是東廠,更不是滿清的細作。不過從某方面來講,他其實也算是一名細作。山西的許多商人都通口外,暗中與清人走私交易,除了向清軍運去糧食鐵器布匹等物資,換回清軍的金銀珍珠人參貂皮等外,他們還向清軍販賣情報,根本清軍的要求,搜集明朝的種種情報。

去年,清軍直接向喬桂的商行提出要收集九頭鳥的情報,并開出了不低的價格,商行便派出了喬桂等不少人南下,還在湖廣各地成立了數家商行。

山西商人因為靠近張家口這條通往草原的商路要道,因此一直以來都與口外的胡人關系密切。清軍征服了口外的蒙古人后,山西商人便也開始與清人合作。

各種物資走私,情報販賣,只要是能賺錢的,他們無所顧忌。

喬桂剛譯出的暗信,是商行給他傳送的最新任務,讓他想方設法弄到九頭鳥從紅夷那里得到的火炮威力。另外,還讓他想辦法搜集九頭鳥的燧火銃情報,最好是能夠得到一兩支這種新式火銃,秘密送回山西總部。

一艘商船在遼海解凍之后,乘風破浪來到旅順口。

船頭站著一個商人裝扮的中年人,他的后面站著數名做護衛裝束的年青人,他們站在船上正仔細的打量著港口。

旅順口,一個優良的港口,哪怕這些年冬天奇冷,可旅順口結凍的時間也極短,甚至據說在早些年天氣不這么冷的時候,旅順口的海港甚至終年不凍。

加之這里隱蔽險要,是一座天然良港。旅順口與廟島列島以及山東半島蓬萊角共扼渤海海峽,構成了京津與渤海海岸的天然屏障,對于定都北京的大明來說,這里向來是個極為重要的地方。

可惜,這樣重要的地方,大明卻已經丟失數年了。

崇禎二年,東江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后,東江鎮內部矛盾日益激化,其舊部先后在皮島和登州等地作亂,雖朝廷先后平定東江和登州之亂,可隨著孔有德投靠清軍,在其協助下,清軍于崇禎六年兵猛攻旅順,駐守明軍雖奮勇抵抗,可最終寡不敵眾敗下陣來,旅順丟失。

旅順丟失后,明軍也很快喪失廣鹿等海上諸島。崇禎十年,東江鎮最后一任總兵沈世魁兵敗皮島,敗走石城島,最后被俘而死,大明徹底失去遼海及諸島的控制。

“就里就是旅順口了!”站在船頭的中年商人長嘆一聲道。

“馬上就是我們的旅順口了。”他身后的年輕人回道。(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