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257章 望風而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7章 望風而降

第257章 望風而降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劉鈞把臺灣當成了一塊寶,可在鄭芝龍的眼中,臺灣其實就是根草,不值錢的草。FXsw●⌒,.甚至在鄭芝龍的眼里,臺灣島,其實也就是如今荷蘭人占據的臺南大員島一帶算是值得一提,其它的地方,不過是滿是土著生蕃的荒蠻化外之地而已。

非但鄭芝龍是如此觀念,其實其它明人也是如此。當朝廷禁海厲害,那些海商們在中國沿海得不到立足之地的時候,便只能轉而為海盜,跑到偏遠的海島上立足,甚至跑到臺灣島去休整。

大明的官員也早知道臺灣島,可他們也對那個大荒島沒半點興趣。當年荷蘭人屢次想要在沿海奪取一個海貿據點時,福建官員就曾經主動讓荷蘭人去臺灣,甚至相當大方的要把整個臺灣島送給荷蘭人。雖然這僅是當時福建地方官員為了自己地方安寧,說出的不負責任的話,但當時臺灣確實就是這么個地位。

在大明官員眼里,也僅僅澎湖列島算是大明的疆土,至于比澎湖大了無數倍的臺灣島,那根本不是大明的領地。

就算因大明海禁,無數中國海商以及日本倭寇們的時斷時續的經營,到現在,臺灣島上的漢人,也不過萬余,還主要是當年鄭芝龍以臺灣為據點時遷過去的福建屯田流民。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占據著臺灣一南一北,從天啟四年六年到現在,十四五年的經營,這些紅毛加起來也過幾千人而已。

甚至臺灣本土,那些土著高山人,這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一個稍強點的勢力,都是以村社的形態過著很原始的生活,各部落村社經常仇恨斗爭,動不動就出草砍人頭。最大的番王,也不過是幾個村社的聯合而已。

大明隨便哪個縣不比臺灣富饒,隨便哪個村鎮,都比臺灣繁華。若非萬不得已。誰愿意跑到臺灣去跟些兇惡的野人作伴?

就算是如今盤踞在臺灣島上十幾年之久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也都是在東南沿海無數次碰壁之后,才不得不跑到臺灣從高山人手里騙了塊地方賴了下來,以此做中轉站。西班牙人雖然早早就占據了距離臺灣很近的呂宋。可他們從來就不曾想過要占臺灣。

后來也是因為荷蘭人到來,占據了雅加達,然后他們到了東方,開始與日本貿易,又與英國人聯合派出艦隊封鎖中國南海往呂宋馬尼拉的航線。使得西班牙人無法與中國和日本貿易,才不得不跑到臺灣來建立一個據點,以打破荷蘭與英國的聯合封鎖。

至于鄭芝龍,當他受了朝廷招安,可以自由的在福建廣東等地設立商站,停泊海船,他干嘛還要留在臺灣那個偏僻之地。qxW.cM

不過面對著劉鈞的問話,鄭芝龍沒多辯解什么,也不太明白為何鎮南侯這般看重臺灣。不就是一個荒島么,就算是鴨綠江邊上的皮島。都曾是中朝貿易的中轉站,繁華更盛臺灣百倍。

劉鈞站在鎮海號的甲板上,看著遠方的海岸邊,很是激動。別人都覺得臺灣無價值,可他不這么看,臺灣是中國的東南海上門戶,在已經到來的海權時代,臺灣對于中國的價值無可取代,那是永不沉沒的巨艦。

同樣的,在大明人口已經增長到過兩億人口的現在。在這個田地被兼并嚴重的時候,臺灣這么一塊未開墾的楚女地,能夠安置多少的無地百姓,又能開墾出多少的新糧田。加以時日。只要給予足夠的開,臺灣就能成為一處新的糧倉。

“我們真的要跟西班牙人打嗎?”鄭芝龍再次問道,“西班牙占據著呂宋及周邊諸島,離臺灣并不遠,實力強勁,萬一引得西班牙人前來報復”

鄭芝龍是很熟悉西班牙人的實力的。雖然說臺灣北部的西班牙實力不強,但呂宋馬尼拉可不遠,那可是西班牙人在東印度的大本營。

東印度其實指的就是東亞地區,在十五世紀末,哥倫布到達美洲加勒比海,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幾年后,葡萄牙人達伽馬到了真正的印度,仍將錯就錯的稱加勒比海地區為西印度,而把印度以東地區稱為東印度,直到許久之后,歐洲人對亞洲逐漸了解之后,才改稱為東亞或者遠東。

說到東印度,就不得不提到東印度公司。最初劉鈞聽到東印度公司的時候,先想到的是英國人。結果,別人卻告訴他,在東印度地區實力最強大的東印度公司,其實是荷蘭人的。雖然,英國人也有一家東印度公司,甚至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早成立兩年,但在東印度地區,荷蘭東印度公司才是最有名,實力最強大的。

這家由荷蘭十四家貿易公司組成的龐大商業組織,成立至今已經有三十七年歷史。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擁有一支龐大的商船隊和強大的武裝艦隊,并擁有大量的員工和私人武裝。

他們甚至是一個可以自組傭兵、行貨幣的國公,而且還有權可以與其它國家定立正式條約,甚至是宣戰和對該地實力殖民統治的權力。

西班牙雖沒有一家這樣的強大公司,可他們在東印度的實力可并不弱于荷蘭人。

鄭芝龍不但擔心打了臺灣的西班牙人會引來呂宋西班牙人的報復,還擔心呂宋的西班牙人禁止與華人海商貿易。若是這樣的話,為了一塊鳥不生蛋的荒島,跟西班牙人結仇,還失去與馬尼拉這個重要貿易站的貿易關系,那對鄭家來說是極不劃算的。

“放心吧,這是巨艦大炮的時代,誰的戰艦大,誰的炮遠,誰就有道理。不用擔心西班牙人報復,只要我們展現出足夠的實力,西班牙人不會愚蠢的要跟我們拼命的。你也不用擔心他不讓中國海商前往馬尼拉,他要敢這樣做,就得先考慮一下我們全面封殺西班牙對大明與日本的貿易航線,我們會讓他一條船也無法越過南海北上,到時他們會最先撐不住的。”

西班牙人千里迢迢跑來是為什么?還不是為了利益。說到底,他們到臺灣建據點,也是因為大明不跟他們貿易,荷蘭人與英國人又封鎖馬尼拉與日本之間的航線,不讓他們參與到對日本的貿易中去,西班牙人無奈,才跑到臺灣北部建立貿易中轉站,從中國商人和日本商人手中收購商品。

把西班牙從臺灣趕走,只要劉鈞允許西班牙以后也參與對華貿易,那是西班牙求之不得的事情,又怎么會為一塊荒島上的據點而要跟大明死磕?

這只數百艘大小船只組成的艦隊,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依然保持著隊形,鄭氏的船員水手相當熟練。

海岸線就在前面,劉鈞的旗艦鎮海號也是這次艦隊的指揮艦,在那高高的桅桿上,已經升起了巨大的帥旗,周邊還有幾面不同顏色的指揮旗。

桅桿上的旗手將指揮旗點向某個方向的時候,該方向的分艦隊旗艦上的大旗也跟著搖擺起來,這稱為應旗。其實就是從6軍中的旗令中移過來的,搖動旗幟,應旗,表示收到了上面的命令。

分艦隊旗艦上應旗后,接著是各分艦隊下的各主力戰艦上也跟著搖動旗幟應旗。

就靠著旗幟,整個艦隊數百艘大小船只,最后全都聯絡響應。

鎮海號的大旗邊還有紅藍黑三色旗幟,戰斗的時候,會通過專有的一套旗語,配合鼓樂傳達作戰命令。

旗幟金鼓,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指揮手段,一旦丟失旗幟金鼓,就意味著失去指揮,軍隊混亂。因此在古代,斬將與奪旗,往往是奇功一件。

劉鈞看著鄭氏的旗手們熟練的打著旗語,各艦船隨之回應,雖在茫茫大海上,各艦隔著許遠,可他們就如同是一體。

看著這些熟練的鄭氏兵將,劉鈞不得不感嘆,在海上,鄭氏確實是蛟龍,想與他們爭雄太難了。這也是劉鈞如此重視鄭芝龍的原因,要渡海攻遼,確實得需要鄭氏艦隊這樣的海上霸主配合。另外,劉鈞也知道鄭氏在海上的力量無人可敵,因此早早來與他們聯合,為自己早點結交一個盟友。

遠交近攻,鄭氏力量遠在東南海上,與劉鈞的利益沖突不大,是一個極佳的盟友。

“鄭兄,我們打個賭,我賭雞籠港的西班牙人看到我們的艦隊后,會不戰而降。”劉鈞笑著對鄭芝龍道。

鄭芝龍站在劉鈞身側,“紅夷兵雖少,可向來兇悍敢戰,他們在岸上又有據點堡壘,只怕并不會輕易投降。”

“那我們就賭一把好了,若是我贏了,那么基隆港西班牙人的船只裝備錢財等,通通歸我!”

“若是紅夷不降呢?”

“那西班牙人的東西都歸你。”

“好,那屬下就與侯爺打這個賭。”

劉鈞哈哈一陣大笑,“請熊提督來做個見證。”

熊文燦被請來,聽了他們的賭連連搖頭,“能不打還是不要打的好,切莫輕啟戰事。”

艦隊距離雞籠港越來越近,遠遠的,一支艦隊駛出港口,攔在前面。

鄭芝龍哈哈大笑,“侯爺,看來我贏了。”

就在此時,西班牙人的艦隊里駛出一艘輕快船。

“鄭兄,看來還是我猜到了,你看,西班牙人掛起了白旗!”(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