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121章 攔路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 攔路虎

第121章 攔路虎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大人,我們擋的住賊人嗎”

夜幕下的山路上,一百余名騎兵司隊員皆已下馬,在兩山之間的這條山路上結陣。QXsw.CM三旗隊員結成并排三陣,每旗的三個隊,又都結鴛鴦戰陣,縱隊排列。

九個鴛鴦戰陣列陣路中,左右是親兵騎隊與夜不收騎隊。

鴛鴦戰隊皆以隊總執旗槍在前,兩名伍長各執藤牌腰刀護衛,每伍長后面跟著本伍四名隊員,兩名鳥銃手,兩名鉤槍手,隊后是一名火兵。除了兩名伍長和鳥銃手,其余隊員都站在盾后,手握哨弓。

左右兩支騎隊則下馬牽馬在側,隨時可以上馬出擊,他們也都握著角弓備戰,隨時可以弓箭支持。

騎兵司才一百一十一人,加上兩支騎隊,也不到一百五十人。

就這么點隊員,他們卻跑到了大股賊人前面,要攔截他們。雖然已經放過了騎馬賊人,可那些騎馬賊人也不過二三百人,這后面依然還有過千的流匪。

手握著鳥銃,那名鳥銃手十分緊張,忍不住問劉鈞。

“當然可以。”劉鈞回道,他選擇的阻擊地點燃正好處于兩山相夾處,雖然算不得什么險要,可守在這處路口上,卻是賊人的必經之處,同時,兩邊的山坡,也成為九頭鳥的兩翼防護,這讓他們只需要迎戰正面之敵就可以了。

況且,現在他們要面對的已經是崩潰的賊人,而不是挾銳氣而來的賊人。再說了,只要擋住片刻,后面就會有九頭鳥的其余弟兄前來接應,前后夾擊,因此劉鈞對自己的阻擊還是很有信心的。

“我們就這樣站在這里阻擊嗎要不要挖個壕溝,壘個胸墻什么的,或者砍棵樹攔在前面”身旁的一個隊總問。他說的都是劉鈞操典里面的一些戰術,比如野外與敵交戰之時,如何挖壕溝壘胸墻立障礙,利用這些建立優勢,加強防御等等。

“不需要,也沒有那個時間。”

此時天依然昏暗,但東邊卻有了些白。

黎明前的黑暗。

劉鈞穿著那套朱漆山文字甲,頭戴鳳翅兜鍪,肩上披掛著一條厚重的腥紅色絲綢織金大披風,擁有防箭功能的披風沉甸甸的緊貼著劉鈞的背部垂在地上。那滿是丫字形的編甲胸口部位,一塊圓形锃亮的護心銅鏡鑲在其間。

劉鈞沒有聽從張山的請求站在陣后去指揮,他就站在自己的親兵隊里,跟中間的騎兵隊員緊挨著。

沒有經過漫長的等待,他們剛布好陣,很快就有一個流匪穿過重重黑暗,出現在了九頭鳥的阻擊陣前。

那人狼狽的逃跑著,身上只著一件布衣,全身上下連把武器都沒有。劉鈞猜測,這人可能是為了能夠跑的快些,把身上的甲和武器都丟了。也許正是因此,他才跑在別人前面,第一個出現在九頭鳥的陣前。

在九頭鳥的陣前約五十步左右,那里生了幾堆篝火,那是劉鈞剛剛讓人生好的。火生在陣前五十步,自然不是為了取暖。現在是夏天,也不需要取暖,生火,是為了照明。而生在五十步前,正好使敵人一出現在射程內,就能讓九頭鳥看的清清楚楚,更好瞄準。

敵在明,我在暗。

那名賊匪只顧著逃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兩堆火出現意味著什么。fQXsw

他只顧著逃跑。

劉鈞把護面、護頸、護喉、鐵臂手一一整理好,戰場上刀槍無眼,劉鈞雖有勇氣以百余人攔截千賊,卻不想最后被流矢給射殺。

其實整套的山文甲本來就已經很齊全了,有頭盔有身甲,胸口背后有護心鏡,腹部有獸頭護腹,肩膀上還有獸頭護膊等,可劉鈞對自己的安全還是很在意的,又特別給自己又加上了防箭的絲綢披風、護面甲、護喉,甚至腋甲、鐵臂、衛足等等,全副武裝后,簡直就是一個鐵甲套中人。

好在山文甲雖然防御性能好,但因為是特殊工藝的編甲,因此全身甲胄加起來不過三十來斤,配上其它甲胄一起,全身也不到四十斤鎧甲,這倒完全在劉鈞的負荷能力之內。

端起早已經裝填好彈藥的飛龍式魯密銃,劉鈞吹亮了龍頭上的火繩,然后舉槍,瞄準,打開火門蓋。

那名奔跑的流賊在兩堆篝火的照耀下,無比的清晰,而他卻根本不知道在前面的黑暗中,有一把火銃已經鎖定了他。

砰的一聲槍響過后,奔跑中的賊人應聲倒地。

槍聲清脆,在暗夜里顯得無比洪亮。

槍聲就是最好的攻擊命令,一個賊匪倒下了,可更多的賊匪已經出現在火光中。

“打”

騎兵司屬于冷混合部隊,每隊有四名鳥銃手,全司九個戰隊,一共三十六名鳥銃手,但夜不收和親兵隊雖是騎兵部隊,但卻也都配有一把鳥銃。

這個小小的阻擊陣地,擁有六十個鳥銃手。加上劉鈞的話,那就是六十一個。

“虎虎虎”

隊員們齊聲高呼三聲虎字,然后紛紛瞄準目標開火。

劉鈞事先對阻擊陣的火力做過安排,火銃和弓箭交替射擊,而火銃又分為三個批次輪流射,騎兵司三十六名銃手第一輪,親兵隊十二名親兵射第二輪,夜不收射第三輪。

火銃手三輪射過后,由弓箭手接手第二輪攻擊,騎兵司剩下的七十三人,則分為兩波射擊。

如此一來,就能保證阻擊陣地的攻擊不間斷不停歇。

三聲虎吼過后,第一波三十六個鳥銃手齊射一輪,沖在最前面的賊匪,閃避不及,紛紛中槍。五十步的距離,對于天天訓練的鳥銃手們來說,這是個毫無問題的距離。

十多名潰逃的賊人中槍倒地,后面的賊人見狀嚇了一跳,腦子懵,可他們卻忘記了停下腳步,依然在下意識的往前逃跑。

又是一輪槍響,這次是親兵隊的十二攻擊,射倒了數名賊人。

這下賊人終于明白生什么事情了,退路被堵了。

逃跑的賊人開始停下腳步,往后退,當他們退到火堆后數十步時,槍聲不再響起。他們終于松了口氣,相互打量著,互相詢問著到底前面是哪來的部隊。可那里只有一片黑暗,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有多少。

好多賊匪都以為是馳援虎頭堡的湖廣官兵來了,也許是黃州衛,也許是蘄州衛,或者是鄂東的鄉紳武裝。

越來越多的敗兵逃到這里,然后停下了腳步。

前面是個必經之路的路口,偏偏一支兵馬堵在了那里。除非他們去翻山而逃,可除非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誰會去翻山,山上無路,很容易就會被搜捕捉拿,根本跑不遠。

這時幾個賊人管隊聚在一起,相互討論著出路。

來回三千余人馬,可轉眼間大掌盤子已經死了,三個總管據說也都死了,其它的掌家也幾乎都找不到人影,剩下這上千號的匪賊們,級別較高的只剩下一些管隊了。

“我覺得前面應當沒多少人,要不然他們直接就殺過來了,我覺得咱們干脆一起沖過去。要不然,一會虎頭堡的官兵就該殺過來了,到時咱們想跑都沒地方跑去。”一名管隊有些煩燥的提議道。誰又能想到,這么多兵馬,甚至還帶了幾十門炮,數百的神火飛鴉,結果僅一天兩夜,他們就已經敗的如此狼狽,甚至幾近全沒了。

來時的嬌狂,此時全化做了恐懼。他一刻鐘也不想再呆在這個鬼地方,只想盡快逃離這里。

“我也覺得如此,之前虎頭堡里沖出一支騎隊,估計也就一二百人,前面的或者就是這些人。咱們合力沖過去,應當能行。”又一名管隊回道。

“他娘的,可惜炮都扔在后面了,要不然,咱們對著那邊放一輪炮,保準就打通了。”一名管隊后悔的道。

沒有人接他的話,大家都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逃跑的時候,哪個還會去管那些笨重的火炮。何況,先前火炮炸膛,又引爆了車,連大掌盤子都因此喪命,大家離那些炮遠些還來不及呢。

“沒用的話就不要多說了,時間不等人,咱們直接沖過去就是,命好的,咱們沖破敵陣逃回去,命不好的,死在這里就算倒霉了。”

“只能這樣了,沖吧”

片刻后,大約有三百多名賊人敗兵聚齊一起,開始一聲狂喊,便向著這邊疾沖而來。

劉鈞早遠遠的將這一切看的明白,他默默的將飛龍銃端起。

鳥銃手們也多如劉鈞一樣,采用的是半跪式射擊法,一條腿跪地,一只腳屈起,這種射法往往比較穩,能讓銃手們射的更準。

賊人越沖越近,終于沖進了火堆的光芒里,把身形顯露無疑。

距離五十步,最佳射程。

劉鈞再次率先開槍,砰的一聲槍響,一個沖在最前面的賊人管隊頸間中槍,鉛彈將他半邊脖子都給打破了,一道血箭飚起,將旁邊一個奔跑的賊人噴了半邊身子。

那賊人感受著噴到嘴上那溫熱而又帶著些咸味的同伴鮮血,心里驚駭,一槍斃命,這槍太準了。他跟隨著馬家兄弟縱橫中原十幾年,對火器早不陌生,可還從沒有見過如此準的火銃準頭,也就是這次在虎頭堡下,才算真正見識到了什么叫做犀利的火槍。虎頭堡上的守軍,據說只是支練了不到兩月的鄉勇。

可他們射擊的火銃,卻準的驚人,而且很少現有炸膛等情況。以往他們不是沒對陣過官軍的火銃,可往往老遠就開始放銃,銃響的厲害,但準頭卻奇差無比,甚至還經常膛炸等。他們也繳獲過官軍的火銃,但根本沒有人愿意用。一用不是炸膛,就是老打不準,甚至有時火銃密閉不嚴,射時后面還會噴出火焰來,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臉,甚至傷到眼睛。因此大家要么就不用火銃,有時武器不足,拿來用,可放銃的時候,也是早早的把臉扭到一邊閉著眼睛打,就這樣,有時火銃還炸膛一樣傷人。

長久以來,大家都不怕火銃,也瞧不上火銃。

可這次,他們是真真在火銃下吃了大虧的,三次攻城,每次傷在火銃下的弟兄無數。眼下,當一聲銃響就直接把一名管隊打掉半個脖頸后,他們無不恐懼萬分。

一陣密集的爆裂聲響起,然后奔跑的賊人倒下一片,幾乎沒有停頓,又是一陣火銃轟響,又倒下好多個。

一輪接一輪的火銃鳴響,猶如地獄的咆哮,短短幾十步的距離,賊匪們卻仿佛永遠無法觸及。

三輪緊密的銃聲過后,似乎有了停頓,可當一支支利箭殺死數名流匪時,他們才現,原來對方還有弓箭手。

弓箭手,差點遺忘的弓箭手,雖然沒有鳥銃那么大的巨響,可準頭和殺傷力一樣的強,一支支箭射出,一個個賊匪倒下。

山口很狹窄,這使得賊匪沖鋒的時候不得不排的很緊密,這越的使得對面的鉛彈和羽箭射的更準,更狠了。

好多賊匪本就沒什么鎧甲,少數裝備好的要么騎馬逃了,要么死在了之前的進攻中,剩下一些人,逃跑的時候也嫌沉重給丟在了半路上。這個時候,他們只能穿著布衣,甚至是打著赤膊沖鋒,結果面對鉛彈和羽箭,毫無抵擋能力。

有些賊匪的弓箭沒有丟掉,這個時候開始放箭,可他們一邊路一邊放箭,又是對著黑暗中射箭,本就沒什么準頭,何況九頭鳥排著的是鴛鴦縱陣,每隊前面有兩名伍長持盾在前,多數箭都被盾擋住了,一些飛入陣中的箭,也被隊員們頭上的明盔以及身上的綿甲給擋了下來。

幾十步的距離,丟下了一地的尸后,他們終于沖到了陣前,這時才突然現,原來擋在他們前面的,不過百來個人而已,一個很單薄的阻擊陣。

一些賊人松了口氣,興奮的狂叫著準備沖破攔截,逃離生天。

“虎、虎、虎”

九頭鳥陣前,又是三聲大吼。

三聲過后,隊員們開始放下弓箭,執起了鉤槍、鏜鈀等長兵器,在前面隊總的旗槍引領下,迅的變陣。

縱陣的鴛鴦戰隊,瞬間轉換成為橫列戰陣,依然是刀牌手和隊總在前。

“殺”

騎兵司三旗九隊一百余隊員匯聚成方陣,一把把長槍猛的向前刺出,就如一朵怒放的薔薇花。

“刺”

“收”

“刺”

“虎”“虎”“虎”

一聲聲吶喊,一記記刺槍,將一個又一個沖到陣前的賊匪捅穿,然后又用力抽回,隨著下一記吶喊,繼續重復著現刺、收、刺、收的動作。

新書、、、、、、、、、、、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