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十章:攻略安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攻略安南

第二十章:攻略安南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14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約莫過了一刻鐘,最后一名稅務主事抵達的時候,昆山縣縣令華夏出現在了后衙的花廳里。

華夏這個姓名當真是極有特色,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昆山縣縣令的大名。事實上,歷史上的華夏也的確是一個有名的人物。

因為,此人是寧波六狂生之一。

按照原定歷史,三年前,清兵南下的時候,寧波知府朱之葵準備剃發降清。消息傳到城,六個平時愛議論時局的秀才的董志寧、王家勤、毛聚奎、華夏和張夢錫決定鏟除朱之葵,起兵抗清。都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落在華夏等人的身上,卻又是一個意外。

華夏等人很清楚,以他們的身份,想要抗清無疑是癡心妄想。清談無用在這里顯露得淋漓盡致,想要發動抗清事業,必須以來當地的實權人物為主。

為此,他們找到了當地士紳錢肅樂。錢肅樂是大明忠臣,面對建奴來勢洶洶,作為老臣,他本來的打算是絕食殉國。

但華夏等人發動辯才,迅速打消了錢肅樂的想法。最終,錢肅樂與定海總兵王之仁聯手抗清。

當然,這都是歷史上的故事了。

現在這個時空里,大明早已平定建奴。寧波六狂生的命運也是悄然改變,其中最為幸運的的華夏,他早早加入當時朱慈烺在南京時的留守六部里,并且順利中舉。有了這樣一層功名,他順利放到蘇州擔任昆山縣縣令。

至于其余五名秀才,大多也因為華夏的號召,紛紛來到了蘇州府,在各地任職,或者是當地鎮長,或者是當地的警署亭長。

天下風氣已變,東林復社那等夸夸其談之輩不為陛下所喜,有心于社稷之人,自然要懂得進基層為官,面對庶民,面對胥吏。

華夏今日來到此間,看著一個個年輕朝氣蓬勃的士子們,不由大笑:“諸君來此,由讓昆山大治多了幾分助力了。今日,我于此著急諸君,除了地方政務上的一些宣講以外,便是另一樁要務,事關我昆山一地福祉,要尋諸位大才一用。”

說完,華夏請著眾人進了會議廳。

圓桌會議廳里,擺放好的一份份資料已經準備就緒,眾人都是認真仔細地看著。

開頭的一份資料頗為平常,是一份《鄉鎮稅務主事工作手冊》,上面仔仔細細地寫著作為一名鄉鎮事務主事應該如何工作,如何應對地方政務,甚至如何面對地方豪強為了偷稅漏稅而進行的威逼利誘。林林總總,十分詳細,十分詳盡。

眾人仔仔細細地看著,都是顯得十分認真。

“這一份工作手冊,大家各自拿著,往后工作有不明的事情,除了與鄉鎮班子共同討論以外,多多參詳這份工作手冊。除此外,接下來就是要進入正題了。”華夏輕咳一聲,表情漸漸變得嚴肅了起來。

“十日前,莫氏越南求助大明,懇請大明復其屬地。言辭謙卑,更喊出舉族內附的籌碼。此事一出,京師為之生出軒然大波。”華夏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眾人的表情。

讓他頗為遺憾的是,一共有三人都對此表示出了并不陌生的表情。其余人大多都是茫然四顧,不知道為何縣令要說起遠在京師的事情。

這在京師雖然是新聞,卻因為京師諸多報紙在七日內可以抵達江南而也變成了江南的新聞。特別是朝廷邸報,而今的朝堂邸報除了日常政務的消息傳達以外,也多了許多新聞的傳揚。

莫氏越南要舉族內附,這是一個大事,一個大大的喜事。

要不然,朱慈烺不會貿然地在朝廷還未做出任何決策面前就將這樣機密的事情傳揚出去。

唯一能解釋這一點緣由的就是因為朝廷也的確決心接入越南此事,并不擔心越南人能逃出手掌心。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為……這事太漲士氣了。

如果說朝鮮與日本只是打服,讓朝廷上下頗為有些揚眉吐氣,那么莫氏越南的舉族內附則說明中華天朝上國的天威已經真正開始傳揚。

大明打一個噴嚏,全天下都要震三震的想象現在逐步化成現實。

蠻夷遠邦,舉族內附,這對于大明兒郎的士氣,民心都是極大的提升。

尤其是越南,這是一個讓不少明人感覺黯然神傷的地方。

因為,這里在永樂皇帝時期,就已經是大明的領土。但越南人不斷反叛,以至于最終逐漸脫離了中國的控制。事實上成了異國。

雖然越南依舊承認自己是大明的屬國,但其中桀驁不馴之處,是讓無數天朝上國子民內心感覺失落與無奈的。

失落的是曾經的地盤分裂了出去,無奈的卻是大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長到以后都可能沒有希望再收回這一塊領土。

而現在,這樣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來了。擺到了所有人的身前,讓人感覺驚喜不已。

莫氏越南懇請大明恢復越南領土,并且舉族內附。顯然,大明有了恢復越南這個失落領土名正言順的機會。

只可惜,對于天下大勢,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基礎。華夏當初號稱狂生,見聞是不短缺的,對于國外的奇聞異事,也是很有接受能力。

故而,當他走上縣級主官崗位的時候,也漸漸從朝廷的邸報之中獲取到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

其中,赫然就是莫氏越南舉族內附,大明有機會重新恢復越南這個曾經安南之地。

華夏雖然有幾分本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樣的胸襟與目光。

至少,眼前的十來人里,只有約莫三個人能夠知曉此事,或者說知道越南是個什么地方。

對于不少士子而言,知道越南曾經是大明的領土就已經是歷史知識了不得了。想要明白而今越南的具是如何,非得研究邸報專心才能做到。

華夏默默記住了眼前三人的名字,赫然就是金志達、楊文琪以及董德清。

“可有人知曉而今越南局勢?”攢了好久的疑問,眼下華夏終于說出了口。

這下子,就只剩下一群人面面相覷了。就連原本有些躍躍欲試的楊文琪與董德清對視了幾眼,最終都是沒有開口。

看著眾人的表情,華夏有些失望。

當他忍不住直接開口的時候,卻見金志達開口了:“若是屬下記得沒錯,而今的安南一地應該已經為三人所據有。一個是靠近大明位于最北邊的莫氏,一個是占據升龍府位于安南中部的鄭氏,以及最后位于越南南部的阮氏。而今越南,阮氏與鄭氏實力不相上下,但都是遠遠強過靠著大明庇護而存在的莫氏。”

“不錯,有時局觀念。金志達是吧?保持好這個習慣。我繼續說下去,那莫氏雖言辭懇切,要我大明騎兵幫助起恢復安南之地,但生的也不過是浴霸相爭漁翁得利之心。所謂舉族內附,很可能讓大明兒郎陷入安南這個泥潭之中以后成為空影。”華夏說完,冷哼一聲,顯然對越南人的心思十分鄙夷。

“此等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實在可恨!”

“一個小小安南就分為三部分,互相征伐,可真是精彩。不過,對于我大明而言,卻比東方的朝鮮與日本好對付許多。”

“金兄,計將安出?”

眾人議論了一陣,最后都將期待的目光落在了金志達的身上。

剛剛金志達的發揮讓大家眼前一亮,沒有想到這個毛不起眼的年輕書生竟然能知曉萬里之外異國的事情。

“若非此番安南人上奏陛下,我機緣巧合備考時政的時候有所了解,也不會看到此事。”金志達說得半真半假。

宣告考試里,時事政治固然是需要考的內容,但難度都很低,大部分人基本上不用怎么準備都能完成。真正的緣由,其實還是因為金志達的老師在蘇州市舶司任職罷了。

而這一點,顯然不足為外人道也。

“保持好學習上進的心態,這是極重要的。”華夏話頭一轉,又說:“所以,諸君以為,朝廷對此局面,會做如何應對?”

場面有些冷場。

參政議政,在大家都還只是秀才等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大家都表現得頗為熱切。但當真正參與到政治活動里的時候,大家反而多了束縛,不敢隨意發揮。

“大人是要上奏朝廷……請我等聯名嗎?”金志達問。

“自然不是。”華夏搖頭:“我豈會做那么蠢的事情。”

縣令固然可以上奏朝廷,但這等于是將中間的知府、省三司乃至巡撫都繞開。非極重要的事情,等閑不會做此事。

“要記住,今時不同往日。作為地方官,想要在官場之中有一番作為,僅僅只是埋頭實干是不管用的。有的時候,若是能夠趁一場東風,卻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華夏笑著又說:“所以,能夠預判到朝廷的結論,對于昆山接下來的發展,卻是大有裨益的。”

“屬下以為,朝廷定然會干預此事,只是手段應不復往日那般重大。”楊文琪率先開口。

隨后董德清也緊接著跟了上去:“屬下也這般以為。”

“緣由呢?”華夏問。

董德清沉吟稍許便說:“一者,以陛下雄才大略,是不會放過安南一地的。往常,只是因為這里是極難之地,大明取之無用。但現在大明從朝鮮、從日本身上證明了海外之地是財富之源。現在冒出來的越南,哪怕皇帝陛下想錯過,下面一樣會有無數人試圖推動。”

“第二點呢?”華夏又問。

“陛下親自征討一小國,朝臣恐怕不會干了。”楊文琪說。

華夏緩緩頷首,這是真的沒錯。

朱慈烺出去的太頻繁了,雖然國庫可以承受,但老這么跑也不是回事。再者,以皇帝陛下的性情,推動了諸多政務改革,緩急之間不會搞得虎頭蛇尾,再臨時跑出去打一個越南。

“所以,大明會如何做?”華夏又問。

這下子,大家都有些撓頭。

“派遣一大將,出兵征伐?”

“陛下最計較值當與否。倉促出征,應無可能。”

“既然如此,遣一使者,曉諭各國謹遵皇命?”

“幾無用處……縱然面前唯唯諾諾背后一樣會翻臉不認人,反而突然損耗我國威信。”

“其實,屬下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金志達緩緩開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華夏帶著期許問道:“什么法子?”

“屬下是想起來,新考成法里總要求以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為考成要處。那么,想要做到此處,最關鍵的就是得……有錢。想要有錢,就得發展經濟。那如何發展呢……?屬下一路看來,發現咱們蘇州有大量的煉鐵工坊。而安南一地,而今既然三國鼎立,自然是厲兵秣馬。若是屬下能將大明的鐵料賣到安南去……那我昆山一地的煉鐵工坊,豈不是能飛黃騰達?”金志達說到這里,已經不是讓人眼前一亮,而是所有人都是看怪物一樣地看著眼前之人。

這一番話,如果是換一個場合,還只會讓人以為這里是某個商人的宅邸。但現在這年月,因為新考成法的壓力,官員們對商人的態度,特別是對工坊主的態度已經大變。

“如此,還不夠。”華夏沈著臉,看不出表情。

“自然,自然。鐵料乃是要緊物資,朝廷管轄嚴格。輕易販賣,那些煉鐵工坊既是不敢,也是無能為力。所以,縣衙可以上奏南直隸,懇請準許城里有出口越南生鐵之權限。如此,自然可以敞開收購昆山一地煉鐵工坊,隨后售賣越南,其價定然不菲。”

“若是本官以為還不夠呢?”

“如此……可以請幾家機械制造工坊來,打造一些普通的甲胄、弓箭等軍械。當然,這些太敏感了。但如果參照大明強軍所用的行軍物資,乃至于行軍口糧、軍服等一切作戰會需要的物資販賣給越南三國,定然是厚利。”

“若是……還不夠呢?”

“還不夠……?”金志達輕咳一聲:“請容屬下回去細想。”

“不用想了。夠了,夠了。我是貪心了,有此三法,何愁我昆山不因此振興?夠了!”華夏目光灼灼,雄心萬丈。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