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十二章:朝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朝議

第十二章:朝議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6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出現在宮的女子很少,縱然有臣子的夫人入宮為皇后問安,也很少出現在西苑這種皇帝陛下辦公的地方。

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西苑這邊都是男人的天下,幾乎見不到女人。直到后來朱慈烺改動了宮廷的架構,又有了宮女擔任員。

但張張看著眼前這個女子十分清楚,這絕不是宮女。

宮女們雖然許多都蒙皇家恩典認得字,卻都是不會有這等出塵出眾的氣質。這非得是史書卷堆里泡著,錦衣玉食地寵著,往來無白丁的環境熏陶著才能出來的女子。

事實,柳如是也的確是名妓里的異類。如果柳如是到后世的美國,想要競選總統的氣質都是足夠。這是一個明星,也是一個天生具有政治嗅覺與政治敏感的政治明星。

張張前去見禮,翻出了宮留存的檔案,核對了柳如是手的腰牌。雖然宮已經有了兩輪核驗,但張張依舊不敢掉以輕心。她更有些想要滿足一下自己的那番趣味。

眼前這樣特別的女子,究竟是誰呢?

隨后,張張看到了柳如是三個字,驚訝地張開小嘴:“柳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柳如是?”

“這位姐姐好生雅的涵養,也記得辛稼軒的詞呢。”柳如是聽出了張張的親近之意,頓時走進過去,低聲說了些話。

柳如是不愧是名利場里泡出來的人物,三言兩語讓張張親近了起來,兩人目光相對,仿佛是多年不見的好姐妹一樣。

這時,消失在眾人目光里的朱慈烺已經出現在了涵元殿里。

朱慈烺剛剛從圖書館里泡出來,他在絞盡腦汁回憶著后世的所見所聞,又將一開始穿越時記錄下來那些雜七雜八的隨筆翻了一遍,這才抽空來見柳如是。

他記得自己是給了柳如是一塊腰牌,準許她擁有一次入宮面圣的機會。

但朱慈烺顯然不會料到,這才過去了不到小半個月的時間,柳如是的出擊仿佛一顆深水炸彈,攪動了無數人的命運,卷起的漩渦,甚至連朱慈烺都感覺格外棘手。

他是為了解決這個漩渦,這才想要從后世的記憶里尋到一些依仗。

好在,到柳如是今天求見的時候,朱慈烺終于整理了一些眉目。這時候,他反而對柳如是的來意十分好。

他給的腰牌是一次性的,很多人拿到這樣的腰牌,甚至拿著當救命的護身符,根本不敢用。但其實,隔著的時間久了,你拿著腰牌固然是可以得到一聲通傳,但朱慈烺見不見你是個問題,什么時候見你又是個問題。所以,這樣的腰牌實際時效性很短。

但柳如是的時機卻恰的很好,在京師風波卷起,愈演愈烈的時候拿出腰牌,卡得十分巧妙。

朱慈烺的消息很靈通,甚至陳子龍與黃宗羲剛剛把話說完,匯總成冊的報告到了朱慈烺的身邊,被輪值的書舍人一一念了出來。

又見到了柳如是,朱慈烺很期待她給的驚喜。

“女豪杰來了呀。朕呢,本以為你會在山寨當一個二當家,樂不思蜀呢。沒想到,這么光明正大地進了京師。怎么,不擔心衙門會把你當作亂賊抓緊去么?這么一個嬌滴滴的美嬌娘,那些如狼似虎的胥吏可不會憐惜呀。”朱慈烺開了個玩笑,卻體現了柳如是而今處境的艱難,堪稱是在刀鋒之跳舞。

至少,換一個人易地而處,很難有更多一分的勇氣。

柳如是淺淺一笑,一禮說:“陛下說笑了,屬下是奉陛下之命辦事而去,誰敢為難屬下。至于在山有些行為莽撞,還請陛下諒解,這卻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能夠解決苛待工人的問題。我知曉陛下對工坊業的關注,絕不會容忍害群之馬,不會讓一棵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沒想到人人艷羨的美佳人卻是會說這些粗俗的俚語。”

“屬下到了民間,見了百姓,身體力行感悟世間道理,才真切明白過去許多想法過于幼稚不成熟。如,屬下曾以為,這天下是王侯將相的天下。他們一舉一動,可以改變歷史,創造歷史。但自從我見到了工人同胞們真切地一起吃喝,一起暢談未來,一起奮斗,一起復工。我才明白,如果給他們一個機會,偉大的歷史人物也一樣會產生其。而他們創造的一切,不正是我曾經所不敢想象的歷史么?他們是那樣的粗俗,又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有力。”

“朕在聽。”

“所以屬下愿意幫他們,報官,打官司。爭一個公平正義。”

“你覺得衙門里有公平正義么?”

“別的衙門,固然是希望寥寥的。但陛下治下的大明,屬下相信一定有。”

“正義啊……如果沒有如你所愿地到來呢?”

“他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隨后是良久的沉默,兩人相顧都是沒有開口。

朱慈烺一雙眼睛不斷地看著柳如是,柳如是一開始還只當這是理念之爭,死死地回應著朱慈烺的目光,看過去。朱慈烺的目光很清澈,很純粹,夾雜著欣賞與憐惜的目光。

但當這樣對視的目光久了以后,忽然間,柳如是發現朱慈烺的目光有了點改變。

朱慈烺輕咳一聲,將目光收了起來。

柳如是仿佛想到了什么,面頰一陣通紅,整個人如同被煮熟了的大蝦一樣,渾身熟透了一樣地紅。因為……柳如是穿的是一件傳統的士子長衫,悶熱的十月今天有些格外的熱,爭論了一陣子以后,柳如是身出了汗,貼著長衫,一下子有點透光。

“那個,你叫張張是吧?”朱慈烺將目光落在一旁繼續整理記錄著檔的女官,喊道。

“啊……啊……陛下,屬下見過陛下。”張張有點驚喜,不知道為什么陛下喊起了自己。

當然,更驚喜的是陛下記得她的名字。

這說明她有特殊之處讓陛下記住了她呀。

朱慈烺當然記得,畢竟最終選擇當職業女性的宮女實在太少了,最后還留在西苑、紫禁城等宮衙門的一共三人。

“帶她去你屋里洗漱一下吧,用度去內間領便是。柳如是,留下你的奏章,先下去歇息吧。”朱慈烺說完,揮退了兩人。

屋內重新只余下了朱慈烺一人。

這既是屬于皇帝的孤獨。

柳如是的確是一個讓朱慈烺感覺驚艷的女子,能夠敢于直視朱慈烺的人可真是很少呢。在這個時空里,這樣的氣質,這樣的勇氣實屬難得。

當然,士大夫里是不乏為了心正義而朝著皇帝發起進攻的。如那些喊著大明養士百年,仗義執言在今日的蠢貨。更有一些言官只是拿皇帝刷聲望罷了,還有一些只是炮灰。

不可否認,的確有相當一部分是真正懷著赤誠之心而進言直諫。但朱慈烺的思維卻是朝臣無法把握的。

朱慈烺想要的是一個對外擴張的工業殖民帝國,而不是一個東亞一隅,用腐朽的儒家思想統治著一個落后的農業帝國。

這樣的格局,又有那個大臣能理解體會,隨后高呼著支持呢?

但柳如是做到了。

讓朱慈烺感覺驚喜的是,柳如是并不是懷著一種一幫子打死的心態對待工坊的。她很清楚,工坊發展得好,工資自然高。消滅了資本家并不能解放工人,一種制衡的生態存在,才是長治久安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這個制衡,柳如是將選擇與主動的權力交給了朱慈烺。

這才是柳如是將一場暴亂硬生生弄成了勞資糾紛官司的核心思路。

“可惜身為女子……這才流落民間。那個錢謙益,真是糟蹋了人。這樣的妙人,不能讓錢謙益繼續收在外室啊……”朱慈烺揉著太陽穴,徐徐打開了柳如是的奏章。

面,是一幅幅工人生活畫面的寫實描寫。

以及,伴隨著外來人口不斷的涌入,尤其是偷渡進入國內的朝鮮人、蒙古人等外國人加入,京師的工錢不斷減少,工人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國人的確是最可愛的人,只要他們還有一絲可以生活下去的希望,會繼續忍著,忍氣吞聲。但礦山是一個意外,這里能夠用來進行機械化生產的余地不多,大量生產環節必須依賴工人進行,是一個十分苦逼賣血汗錢的地方。

所以,礦山很危險。

當三十七具尸體被發現的時候,恐懼不可抑止地摧毀了所有人的心防,席卷了這樣一場罷工串聯的事件。

“從這里著手罷……”朱慈烺微微頷首,喊來了顧炎武。

沒多久,顧炎武領命而去。

一場臨時高級別的國務會議被定在了青玄國務會議廳里。

這是瀛臺里一間改造后的大廳,冬暖夏涼,又能看見南海水波渺茫,是個風景獨到的好地方。

紫禁城宮墻太多,朱慈烺已經不愛去逛了。

會議廳里,各方大佬齊齊匯聚。

李邦華、劉宗周、傅淑訓、黃道周、史可法、高名衡、張忻、范景以及李遇知齊齊在列。除此外,還有西府的楊岳與倪元璐。較特例的是,順天府府尹汪喬年也列席其,正色以待。

李邦華是首相,楊岳是樞密使。其余便是內閣大臣與樞密副使。

而議題,主要是發生在京畿的這場工人暴亂。

“李卿家主持會議吧,朕先聽聽。”朱慈烺說完,便閉目養神起來。

李邦華輕咳一聲,對此也感覺習慣了。他對于這一場議題態度立,并沒有因為是舊黨參與窮追猛打。

已到秋收,是朝廷財政事務最關鍵的時候。他很清楚,天子不會喜歡一個老參合黨爭的首相。相反,最近幾年朝堂稅收年年攀高,局面喜人,這個時候他作為首相要保證大局,而不是鉆到這等小事之。

“事情,是順天府要求朝廷決議,汪府尹,請吧。”李邦華看向汪喬年。

汪喬年清了清嗓子,語速不疾不徐,言語精煉地說起了這樁事:“水峪溝煤礦礦難頻繁,工人因礦待遇不滿,撫恤不足占了礦山,不再開工。因地處京畿,又是新事首例,懇請朝廷定下準則。往后各地有事,皆可尋求成例。”

“汪府尹一片奉公之心是好的,只是未免有言之未盡的疏漏啊。既然如此,由我來補充一下吧。那水峪溝煤礦,今年挖出三十七具尸骸,逼得礦山暴亂,工人占山為王,儼然陳勝吳廣。官逼民反,所為奸商誤國,無過于此。朝堂若不嚴懲不貸,天下將永無寧日!”說話的是史可法,他目光灼灼,看向汪喬年,侵略性十足。

他是廉政大臣,汪喬年若有不法之事,正是他的管轄范圍之。換句話說,史可法是有些紀委的旗幟,分走了都察院的權柄,卻更讓朝庸官惡官心驚膽戰。

“三十七具尸骸,已經由仵作驗尸得出了結果。身都沒有傷痕致死的痕跡。礦山辛苦,礦難頻繁乃是常事。關鍵是礦主刻薄,這是關鍵。”汪喬年說。

兩人你來我往,終于,伴隨著火氣不斷增加。

黃道周也加入戰斗,拋出了猛料:“臣聽聞水峪溝煤礦多數工人,具是未在縣衙備案,以至于低價到只余下一塊五銀元一月。縱然礦難而死,也多有白死的之事。一家頂梁柱,由此斷絕。三十七戶家庭慘狀,臣不能容忍。民生多艱,百姓不易。身處京師,天子腳下,依舊有此等目無王法,橫行無忌之輩。非嚴懲不足以平此例。”

朱慈烺不再淡定了,他看向一旁的顧炎武,心道也該收尾了。

終于,一直以來較關心此事的傅淑訓也開口了:“臣請奏。順天府此前呈,道是京師九十七家工坊主聯名請奏,將施行新法。每戶工坊雇傭不低于七成的順天府百姓,各戶更是承諾順天府百姓薪酬不低于兩銀元。此乃陛下仁德光照京華的緣故啊!”

傅淑訓看了一眼汪喬年,心道:順天府這個以往被嫌棄的地方,這一回真是發了。有這個政績在,京師的繁華,將至少高漲三分。

本書來自/html/book/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