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十一章:解決方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解決方案

第十一章:解決方案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3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琉球,首里城。海盜之上,暖流經過的琉球比起大陸要溫暖得多。雖然已經是十二月底的時光,卻并不覺得讓人感覺寒冷。

王宮之中,聽聞日本增兵奄美大島,尚賢既是憤怒,又是恐懼。

憤怒的是日本人帶著兵馬踏上琉球國的國土,這是恥辱。又恐懼于三十余年前的慘禍再度降臨,那一次,琉球國尚且可以保全,茍延殘喘。這一回,又能是什么解結果?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第二艦隊駐扎進了琉球,大明的使節亦是抵達此處,讓他看到了解決這滅國之禍的希望。

而今,待聽到王夫之說有辦法可以解決薩摩琉球問題時,尚賢更是驚喜難掩,連連問道:“還請天使指教,我琉球上下,侍大明三百年,恭謹守禮,懇請大人救琉球數十萬百姓于水火。”

說著,尚賢便是言辭懇切,甚至一度哽咽地說著當年日本人進犯時,首里城的慘狀。

雖然后世有人尋文摘句地找到了日本將領的命令,認為日軍攻入首里城以后,遵紀守法,并無惡行。但實際上,這年頭的士兵可不是后世,軍紀有保證。對于異國的士兵而言,他們賣命打進首里城,可不是真的為了懲戒尚氏當年被日本人解救后沒有回禮(這是日軍入侵琉球的口頭宣言)。

對于大多數貧窮的日本士兵而言,發戰爭財,也許是他們一輩子里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時候。搶一筆賺一筆,爽一回。軍令或許有,但劫掠琉球人又算得了什么事情?誰會管。

再加上鄭迵進油鍋的故事,更是讓琉球人記憶深刻,時刻銘記著這樣的恥辱。

似乎也想到了自己為了祭奠尚氏尊嚴而被丟入油鍋的一顆,尚賢說著說著,便忍不住雙眼濕潤,哽咽得難以繼續。

“殿下,殿下。何必如此,何必如此。莫忘了,而今琉球國已經是我中華同盟的一員。那薩摩藩縱然有潑天的膽子,也絕不敢入侵琉球。縱然有,那就是與我大明為敵。只要琉球宣戰,我大明亦是會對日本國宣戰。況且,第二艦隊駐扎琉球,那西川義夫縱然膽敢妄為,也定叫他后悔來到此世!”眼見尚賢如此惶恐,王夫之連連安撫。

這可不是他胡亂許諾。這可是中華同盟的盟約,是賭上了大明國家信譽的事情。豈會讓盟友寒心?

“若是如此,那就最好,那就最好。”尚賢呢喃地說了幾句,欲言又止。

顯然,尚賢并不覺得這樣就安心了。

朝鮮國不同,與大明唇齒相依,日本若是吞并了朝鮮,不僅打了大明的顏面,也等于威脅到了大明東北的國防安全。

但琉球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島國。雖然海洋時代里,誰都清楚這一個島國的意義。但大明眾人眼中,只覺得琉球國是一個偏僻沒有意義的地方。藩屬國被入侵固然打臉,但在內憂外患的威脅之下,的確少有人顧得上這里。

所以,朝鮮被大明救了。只一開口中華同盟保證李亻宗的王位,李亻宗就信了。

但中華同盟的盟約能不能擋得住日本人的紅眼珠子,殷鑒不遠,也難怪尚賢遲疑加質疑。

“還請殿下放心,我這個法子,應該是有相當把握的。我這一回來,便是希望殿下知曉。我大明絕非是那等背信棄義之國。這琉球的事情,陛下已經降旨國內開始行動,而微臣身在日本,自然也開始想辦法。只待朝中允諾,臣就可以行動了。”王夫之耐著性子繼續道。

“敢問……到底是什么辦法?其實,小王也思慮過諸多回,一直沒有結果。”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作為魚肉,琉球王國可以反抗,卻很幾乎沒有希望逆轉命運。也就是大明對清戰爭的翻轉讓尚賢看到的機會,故而英吉利人進獻的紅夷大炮才能讓他動心。只不過,論及火器,日本人也有。

這一回抵達奄美大島的三千兵馬,號稱都是鐵炮隊估計是不可能的,但過半有鐵炮,也就是上千桿火銃卻肯定有的。

故而,單獨對抗薩摩藩,對抗日本國,尚賢毫無信心。

對于尚賢的幽怨,王夫之很能理解,也感覺很慶幸。

他不是生活在一個不被欺辱的時代里,而是生活在了一個我輩奮戰出的,不被欺辱的國家里。琉球是小國,如朝鮮一樣,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小國。

大明不一樣,這是大國,是強國。

作為大國與強國,大明要解決琉球的問題就有無數種辦法。區別的是,是否要付出這個代價。

一念于此,讓王夫之也不由稍稍感嘆些許。

撇去雜念,王夫之定了定神,將自己的計劃來龍去脈一一道出。

聽完,尚賢騰地起身:“這……這……這……大明待我琉球,這般隆恩,我琉球定然萬世銘記,永不敢忘!只是若是有損大明,恐多非議,更讓天使難做……”

“放心,這些事情。我相信陛下是會理解的。況且,此前大明坐看不理,也的確是有些不那么妥當的事情。”王夫之說。

“大恩不言謝,此間義舉,小王都銘記于心!”尚賢正色以待,一片鄭重。

西苑。

朱慈烺起了個大早,聽聞顧炎武求見,便喊顧炎武一起用了早餐。

在過去,這是隆恩無比的事情。在而今,也一樣如此。不過朱慈烺對此倒是很平常心,顧炎武一開始惶恐不已。到后來,也與朱慈烺有說有笑了起來。

說了幾句閑話,到早餐用的差不多的時候,也開始漸漸進入了正題。

“商量出解決的法子了?”朱慈烺知道顧炎武這一回來肯定是奔著琉球問題來的。作為朱慈烺的近臣,負責的當然是朱慈烺眼中最為緊要的工作。顧炎武、陳貞慧、王夫之等等這些年輕一輩都是朱慈烺信任的新秀,都是在外交戰線上奔走。

顧炎武恭維了幾句朱慈烺料事如神以后進入了正題:“其實,也算不得臣自己想出來的。主要,還是王夫之的主意。”

說著,顧炎武便將王夫之的計劃一一道出。

朱慈烺眉頭一凝,但很快便笑道:“原本還是個兩相糾結的事情,沒想到,這一回琉球的問題上倒是可以一并解決了。只不過,你我雖然都明白。可外間,包括百姓士子們就未必理解了。本來是個好事,可要是宣傳工作不到位。反而是好事成了壞事,別人聽著,反倒覺得喪權辱國,覺得屈辱。這可就不美了。”

“陛下考慮周全,臣心中佩服。”顧炎武笑嘻嘻地。

朱慈烺笑罵道:“少弄這些滑頭。”

顧炎武這才正色道:“說起來,這也是與當年蒙古人的問題一般無二。眼下,蒙古的問題大半平靜。百姓們移民關外,貿易商路暢通。蒙古與內陸聯系緊密,在大明駐扎的兵馬之下,也沒有哪個部落敢強買強賣。大家和平相處,共贏發展。日本的事情稍稍特殊,故而,最終還得將姿態拿高。甚至……必要的時候。微臣也覺得,先打一巴掌再給個棗才是正理。”

“是這個理。但琉球朝廷不能直接出面。”朱慈烺聽出了火藥味,看著計劃上那幾個標紅的字眼,花了一條線。

顧炎武刷刷刷地記下,道:“臣明白。”

說完,就見朱慈烺沉吟不語。顧炎武明白,這是他開始考慮的時候。

本以為會等很久,但顧炎武沒想到,朱慈烺就是一個喝湯的功夫就做出了決定:“小伙子們,放手去干吧。”

“是!陛下圣明!臣等絕不辜負陛下信賴!”顧炎武昂然挺胸。

朱慈烺笑著擺擺手,卻是一副不懷好意的模樣:“這一個開頭炮,可要給朕打響了。日本之行,朕是一定要去一趟的。但是,若是這一個開頭跑打得不響亮,打得不提氣。那說不定哪個角落里又要冒出酸話怪話,嚷嚷著要將你們這些一個勁慫皇帝亂跑的奸臣繩之以法了。”

“臣等行的端做得正,繩之以法也不怕。況且,不是還有陛下明察秋毫嘛。”顧炎武嘿嘿直笑。

朱慈烺笑著擺手:“油嘴滑舌。行了行了,快去忙活吧。給朕的中華同盟,再忙活出一個新天地出來!”

顧炎武興高采烈地走了,朱慈烺也開始了繁忙的一天。

不過,朱慈烺倒是不覺得累。一來,年輕,精力充沛。二來,繁瑣的政務已經大多給了下面的人去執行。就算有一些低級別的決策,也有國務咨詢委員會做參考。朱慈烺很多時候要做的只是組織出一份可行的決策方案。亦或者在戰略之上進行把握規劃。

更多的時間,朱慈烺可以騰出手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與皇后探討恒信商行接下來的規劃,比如直接跑去京師大學堂開始新一天的講課。

當了皇帝以后,也有許多的不自在。

至少,自由度就低了很多。

這個時候,中華兒郎沒有剃發的優勢發揮出來了。在皇后的巧手之下,朱慈烺一天變一個樣。

比如,十天前的時候,朱慈烺是匠作大院的特聘教授,身著一身黑色長衫,貼著假胡子,老連成熟。三天前呢,朱慈烺則是石頭記作者,在新開的問道書院里舌戰群儒,一身天藍色的京師大學堂學生服英氣勃勃。

而今天,朱慈烺則是換了一身打扮。

他的身份,是都察院監察御史,即將前往京師大學堂挖人。

伴隨著帝國的復蘇,朝廷亦是開始了諸多投資。修橋鋪路,水利工程,軍工投資,海港開發。林林總總,都意味著錢財流轉。

在過去,朝廷財計匱乏的時候,尚且眾多的錢財被貪走,無數稅源流失。

眼下朝廷好不容易攢下來一些錢了,也好不容易理順了財計,自然不能容忍隊伍之中貪污腐化橫行。

為此,都察院就被委以重任,開展監察工作。

可是,隊伍太少呀。帝國這么大,本來只有一萬多官員的時候,就靠著幾百個御史忙活不過來。現在隊伍更大了,隊伍也就更不好管了。

尤其都察院自己的隊伍就不規范。

在此之前,都察院很多時候都是懟皇帝的。賣直取名說的就是他們,拿到一個皇帝給的廷杖就是無上的殊榮與資歷,足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到而今,廷杖是沒有了。上朝議事都給了座位,如何還會有廷杖?

朱慈烺對付這種事,也很簡單。公事公辦,就事論事,按律辦事。現在沒有規矩,那我定一個規矩下來。胡言亂語說不到正題的,打回去押到中書舍人辦公室學習公文寫作,沒有學習完成不能參加工作,少來文縐縐的。

若是打著觸怒皇帝的主意來拿廷杖的,朱慈烺亦是遣人查實,逐條駁斥,隨后暗搓搓地改了都察院的KPI。懟皇帝懟得多了,忙活其他的事兒也就少了。

可是朝廷開一個都察院是干嘛的,肯定不是懟皇帝的。

忙活不來本職工作,下一個季度考評就拜拜,等著轉崗降職到基層去吧。

解決了賺廷杖這等歪風邪氣,都察院也就得回歸到本職工作上,督察不法之事。

只不過,光學著怎么懟人,違法亂紀之事倒是忘了怎么查。

朱慈烺雖然花了時間與劉宗周談隊伍建設,可也不是很抱希望,就打算想著擴大隊伍建設,在教育上下功夫。

后世有中國政法大學,有司法學校,有公安大學。朱慈烺也想搞一個新學校來。

編制、財政撥款、地皮朱慈烺都可以輕易解決。可人卻是一個大問題。朱慈烺不想等下一個學年招人,他決定來京師大學堂挖人。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新的一天……會是繼續乏味的一天嗎?”

李允兒在京師大學堂里待了一個月了,生活漸漸適應了下來,但卻沒有交什么新朋友。

他打開了日記本,隨手寫了幾個字走出了宿舍。她不會料到,本該平凡的一天……竟然會再次見到那位讓他魂牽夢縈的皇帝陛下。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