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七章:鐵甲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鐵甲艦

第七章:鐵甲艦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1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小說:

作者:

更新時間:2017041823:43

“總算來了。”位于紫禁城里的一間普通的官房里,顧炎武揉了揉眼睛,喝了一杯濃茶提神。

最近的顧炎武睡的很差,皇帝陛下回歸,作為近臣的顧炎武可是有著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尤其是中華同盟與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的建立,更是讓京師里的權力格局重新變動。其中牽扯的事務,自然是紛雜繁復。也就是皇帝陛下乃近乎于開拓之君,手中的權力是自己一拳一腳打拼出來的,想要如何劃分,都有充足的執行能力。

要不然,光是那些扯皮,顧炎武就得頭疼欲裂。

他們是皇帝陛下一手帶出來的新貴,雖然不顯山不露水,卻實際上占據了帝國各個關鍵職位。比如顧炎武與陳貞慧便是朱慈烺外交系統之中的左臂右膀。他們說話,比起六部各個大佬都還好事。

現在,顧炎武又有了新的任務。

比起繁瑣的國內利益分配,這個新的任務讓顧炎武打起了精神,喝了一杯濃茶,便細細地閱讀起了來自遙遠日本的奏報。

面對從未蒙面過的日本國,顧炎武這些天都竭力探查,不敢遺漏一份關鍵信息造成判斷失誤。

案臺之上,那是此前中書舍人王夫之抵達日本國帶來的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

不比朝鮮,只隔著一條鴨綠江,影響力可謂是十分的強大。朝鮮的內情對于大明而言是頗為了解的。

但日本就不一樣了。

在大明而今這個年代,從大明出發遠航到日本依舊是一個十分考驗運氣與能力的挑戰。對于日本的了解,大明上下的印象都遠遠不夠。

故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王夫之出使日本。

當然,眼下王夫之還沒有公開身份,只是以遠征公司的名義在日本建立學校圖書館。

朱慈烺在仁川建立的妙趣書屋便是這一類。

比起商業這樣奔著是來賺錢的事情,讀書與交流文化顯然就更加顯得溫和有力。

后世,在東亞中華文明圈里。越南、朝鮮以及韓國的漢字都被陸續廢除,唯獨日本依舊正常使用漢字。其中有一點緣由就很重要。

對于朝鮮與越南來說,漢字的使用是時刻讓他們喚起曾經臣服在中華之下的回憶。但日本人便有些不一樣,他們鮮少有過臣服中國的歷史。相反,歷史上有過無數次試圖拜托日本列島命運的舉動。遠的唐朝爆發過海戰,近的有壬辰倭亂,原定歷史上,更有近代史來一系列的屈辱。

故而,面對中國文化,日本人的心態反而平靜許多。

他們的思維十分實用,強者的東西有用,便竭力學習。又因為一直以來未有臣服的現實,又讓日本人面對中國的時候少了幾分屈辱。

總而言之,當王夫之在江戶也開了一家綠石書齋的時候,日本人對此表現得頗為歡迎。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說到底為的只是抵御西方的入侵,保持幕府對日本的統治,而不是真的自大狂妄得如中華一樣,以為是天朝上國,萬世不易。

“日本國存在天皇,上一代天皇興子乃是女子,后退位給同母異父弟弟,即為當今日本天皇……而今十三歲。根據觀察,日本所謂天皇并非掌握實權之天皇。日本國中,一切權力由江戶幕府享有。”

“受幕府壓制,日本天皇被要求在文學藝術上投入精力,更禁絕天皇掌握事權財權之渠道。形同被圈養,或曰:此處乃是我大明利益支點。”

“不同于大明,國家基石乃是士紳士大夫。日本國中,掌權者為武家。既是武士后代,作為曾經的軍人后代,他們一方面練習武藝作為武士的身份,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武士在國家之中乃是處于真正核心階層,掌握著日本國的權力。”

“薩摩藩乃是日本第二強藩,戰力不俗,隱有做大自立之氣。現任家主島津光久亦是老謀深算之人……”

顧炎武的閱讀速度很快,不多時就將上面的條文一一閱覽完畢,將關鍵信息提取出來。

漸漸的,一個關于日本清晰的輪廓開始映入腦海之中,顧炎武的指節頗有規律地敲打著桌案。

他在思考大明與日本的未來。

對于日本,而今的大明實在是有些感覺棘手。

朱慈烺是希望能夠將日本納入中華體系的軌道之中,為中國所控制,成為中國的殖民地,乃至漸漸被同化成為中華世界里的一員。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不同于朝鮮本就是藩屬國,日本人在歷史上老實的時間實在不多。

原本,是日本國竭盡全力要打破中國對日本的貿易封鎖。而現在,在自由貿易的思潮主導之下,大明實際上已經松動了對日本的貿易禁運,試圖將曾經被走私海商海賊們所占據的貿易利潤重新納入掌中。

這個時候,只需要一個契機就可以結束曾經的貿易封禁。

在阿部忠秋抵達大明一番觀賞之后,朱慈烺相信日本國很快就會學聰明,擺低姿態前來求饒,在兩國外貿之中讓渡一部分利益,就足以接觸困擾日本百年的貿易封禁。

但是,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卻出現了倭寇入侵朝鮮的大事。

雖然最后查明了是世子李皚叛亂,假借倭寇的名義入侵。

但不管是朱慈烺強烈要求日本國給出解釋,還是李亻宗對家丑不可外揚的執著,都有些誤會難解難消的尷尬。

實際上,對于大明與朝鮮的詰難,德川家光也是一頭霧水與冤枉。他可真沒有那個膽子派出日本武士入侵朝鮮。至于倭寇,這些年漸漸消失了聲息。尤其禁絕八幡大船之后,更是讓日本的海上力量迅速萎靡。

德川家光既是緊張大明可能的報復,又是感覺悲憤與冤枉。

這樣的誤解之下,原本接觸貿易封禁的契機就這樣轉瞬流逝。德川家光沒了心情,更擔心被怪罪,想著如何保住手中的權柄不被大明給盯上。這個時候,又哪里還敢“奢望”大明無緣無故就接觸貿易封禁呢。

其實,若是讓時間沖淡一切。漢城這個只進行了一天政變的地方也不會再有人傳揚日本商人的故事。

但麻煩也正是在這里。

琉球王國搞事了。

這個搞事,更是讓朱慈烺印象深刻,為之動容。

事實上,面對油鍋的恐懼,就是顧炎武面對,也很難有全然的把握能堅持住。但鄭迵坐到了,這更是讓大明作為宗主國感覺心中過意不去。

“真是復雜啊……”顧炎武忍不住感嘆了一下。

這時,顧炎武身旁一名書吏急匆匆走來,道:“顧大人,陛下喚大人前去。”

“陛下?好,我這就出發。”顧炎武整理了一下思緒,心中有些著急。他本來還打算重新再完善一下整個計劃,但若是朱慈烺急著解決琉球問題,也只能先講出來了。

不過,讓顧炎武感覺意外的是,出發的車隊一路出城,卻是不再京師城內,而是位于石景山下盧溝河的一處河面碼頭上。

顧炎武一見地面便認出了眼前的地方是哪里:“這是甲午研究所?”

大明軍隊在戰后迎來了和平,但朱慈烺明白,陸地上的爭雄或許可以暫時收一收。但東西方的碰撞卻必定是海洋的爭奪。故而,水師的建設朱慈烺一直都在關心。

只可惜,陸軍可以速成,海軍卻沒有辦法。大明此前固然是有水師,卻實在只是簡單的海岸警備隊存在,兵源素質也是堪憂。

當然,這一切都會漸漸解決掉。

朱慈烺更加興致勃勃的,是水師的戰斗力提升。

火炮的研發,大明還在等待全國各地能夠在高價的刺激之下,研發出優秀的材料。要不然,眼下就只能使用昂貴的青銅炮。

這就使得水師要擴張,就得面臨武器的約束。

火炮的爭雄,對于朱慈烺而言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面。可武器研發同樣是更加重要的一面。

這一回,位于京城西面石景山腳下的這個甲午研究所就是承擔了水師武器研發的工作。

伴隨著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原來只是一個部門就搞定的武器研究所現在已經被細化拆分,迅速成長。

至于研究所的命名規則,那說起來也頗為簡單。水師用的是天干地支,陸軍用的是地支天干,也就是反過來。

比起陸軍的強勢,水師顯然就要弱勢許多,以至于研究所陸軍有三個,水師依舊只有一個。按說,近年也不是甲午年,也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事情。

但朱慈烺十分堅定不容反對地宣布了水師研究所的代號:甲午。

這個時空里沒人明白,這是所有中華兒郎心中海上強國夢的執念。

顧炎武匆匆趕到甲午研究所的時候,卻見皇帝陛下的車馬也是剛剛停下,朱慈烺顯然也是剛剛抵達這里不久。

招呼了一下顧炎武,朱慈烺一同徑直走入了甲午研究所里。

研究所白墻紅瓦,是典型的中式建筑。但伴隨著靠近碼頭,便可以看到一片熱火朝天建設場景。

上面,大量的工匠與工人們圍繞著一艘尺寸中小的戰船敲敲打打。遠遠看過去,就仿佛是一只巨獸正在被人們披上鎧甲。

只不過,比起這支巨獸,工人們的身影顯然就要顯得狹小許多。

“這是……甲午研究所的蛟龍計劃?”顧炎武的保密級別很高,許多機密都有所耳聞。當然,也很多時候只是流于紙面的形式。倒不是不給他看,而是很多都只是一個計劃,尚未成形,更是看不到進度。

“顧大人好眼力。沒錯,這就是我們甲午研究所此前報上去的報告:蛟龍計劃。現在,蛟龍一號原型船正在開始鋪設龍骨……原本,我們擔心這個計劃是可能完成做不到。但是,沒想到呀。我們的大明,竟然也有強大到這樣一天的時候。將戰船披上鐵甲!”說話的是甲午研究所的所長鄭瑜。

不同于不少研究所里都是普通工匠出身,但鄭瑜卻有舉人功名,生平最愛造船,聽聞京華報刊文軍中招募造船大匠,別的工匠畏畏縮縮擔心被坑了,鄭瑜卻不怕,一舉應召,順利入職。

而同樣,鄭瑜的本事也不凡。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原本流傳于紙面上的鐵甲艦竟然真的有希望可以打造出來。

“鐵甲艦?將戰船身上,包上鐵甲的鐵甲艦?嘶……真的能做到?”顧炎武好一陣子才平靜了心緒:“看來,咱們大明的鐵廠又有好消息傳出來了。”

朱慈烺明白兩人所言是什么。

打造鐵甲艦不是朱慈烺的首創,其實在數十年前的日本國就有。1578年的日本就出現過鐵甲艦進入戰場。

“鐵甲艦,總的來說應該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外表包裹鐵皮的艦船。艦船之上的龍骨,乃至各色用物,基本上都是木質。另一個,是以鋼鐵作為整個艦船建造所用材料的艦船。嚴格來說,我們這個還只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還得繼續等大明的工坊主們繼續給朕驚喜啊”朱慈烺道。

“萬萬沒想到,我大明的鋼鐵產量,京師會龐大到如此大的地步。再者,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原本一直擔憂的鐵皮生效的問題,現在也有了驗證有效的防腐技術與材料了。”鄭瑜說起來,便是滔滔不絕。

顧炎武聞言,一個勁地跟著不斷點頭。

戰船外面包一層鐵皮,其實成本不小,難度不菲。但朱慈烺卻是正兒八經地相信,未來有一天連戰船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用鋼鐵,那可就真的震驚到他們了。

鐵那么沉,竟然能在水上飄著?

“不管如何,鐵甲艦一出,我大明的水師戰力,便可以大幅度提升了。到時候,朕也可以擺一副天下坤輿圖,一旦有事,隨手就找來一人問:我大明的鐵甲艦在哪里?”朱慈烺笑著,想起了后世美國總統問自己航母在哪里時的景象。

眾人聞言,都是歡暢大笑。

他們有理由相信,當鐵甲艦成功打造的時候。天下將四海皆有大明軍艦往來了。

可以使用回車、→閱讀

本站內容系衍墨軒網友自愿上傳,不代表衍墨軒贊成被搜索網站的內容或立場。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