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三章:島津光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島津光久

第三章:島津光久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15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有朱慈烺的這個時空,日本人一樣是一步步地在蠶食著琉球王國。

1629年,薩摩藩為了直接控制琉球王國的政治和經濟,建立了在番奉行制度,派遣薩摩藩家臣常駐琉球王國各主要附屬島嶼,直接掌管各地的行政。1629年,薩摩藩在宮古列島首先設置了“宮古島在番奉行”;1631年,在沖繩島設置了“琉球在番奉行”;1632年,又在八重山列島設置了“八重山島在番奉行”。

到了而今,琉球王國已經實際上成了薩摩藩的附庸國。

在江戶幕府的授權下,薩摩藩通過“掟十五力條”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對琉球王國實行嚴格控制。琉球王國向中國派遣進貢船以及進貢船歸國、冊封使來港等外交大事,都要遣使向薩摩藩通報。同時,薩摩藩亦是對琉球群島的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琉球王國的硫磺、蔗糖等重要產品的生產、流通都被薩摩藩所控制;琉球王國對明王朝朝貢貿易的豐厚利潤也被薩摩藩攫取。

甚至,這一回琉球王國加入中華同盟都是暗地里進行,一直到朱慈烺抵達朝鮮,大明的艦隊駐扎進了首里城這才公布。

但這樣的舉動對于日本人而言又是怎樣的意義,顯然不言而喻。

這個時候,尚賢上表請奏驅逐日本人,無疑是一種先下手為強的無奈。

但是,日本人是絕不會屈服的。

別的不提,光是實際利益一向就是薩摩藩絕無法放棄的厚利。

島津家久派遣薩摩藩總管伊勢貞昌率隊先后在沖繩諸島、先島諸島和奄美諸島實施“檢地”,也就是耕地測量。根據“檢地”結果,薩摩藩規定琉球王國每年必須向薩摩藩進貢大米十二萬三千七百石。其中,被強行編入薩摩藩直轄地的奄美諸島每年向薩摩藩進貢大米四萬三千二百五十七石,琉球王國所屬的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每年向薩摩藩進貢大米八萬零四百四十三石。通過對琉球的征服,薩摩藩的財力增至九十萬石,成為日本國內僅次于加賀藩的第二大藩。

若是失去琉球,薩摩藩必然衰落。

觸動人的利益,那是比觸動人的靈魂還要困難的事情。

風暴……

即將來臨。

宗義成聽著那人的談論,久久失神。

還好,場上話題很快就扭轉了。

新來的客人亦是笑著道:“當然,陛下最近向來是沒空處理這些事情了。皇后娘娘就要誕下陛下的第一個子嗣。這個國本之事面前,一切事情都要推后嘍。”

宗義成聞言,目光一亮。

薩摩藩,吉野町字磯。島津光久在與家臣討論著修筑庭院的事情,他想修筑一個磯庭園座位別館。但顯然,家臣們都非常為難。島津光久思慮稍許,也不由嘆了一口氣,決定將這個事情擱置。

他本想寄情山水,讓江戶的將軍遺忘自己。但是,薩摩藩遇到大麻煩了。

日本戰國時代有云:島津無暗主。

而今薩摩藩藩主便是島津氏的島津光久。他是忠恒的長子,又名虎壽丸。元服后取名忠元。而今已經三十歲了,是正當盛年的時候。

年輕時,也就是二十二年前,還只是八歲的島津光久被送往江戶當人質。又過了七年,在年紀稍大的時候接受德川家光的偏諱,改名光久;又接受江戶幕府賜予的松平名字,稱“松平薩摩守光久”。

六年后,島原之亂爆發,這個時候島津光久的父親忠恒得病。年輕氣盛的島津光久代父出征。在這一場叛亂之中,島津光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第二年繼承了藩主之位。

在日本歷史上,距離幕府將軍關系越好,封地便越是接近江戶。薩摩藩的位置說起來遠在九州,還是九州的西南部,距離東北的江戶可謂是十分遙遠。自然,薩摩藩與幕府的關系可想而知。

伴隨著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結束二元政治,通過修訂武家諸法度,日本的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在島原之亂平定以后,日本的閉關鎖國就此完成。

同樣,分外依靠海外貿易的薩摩藩也由此大受影響。

六年前,島津光久將主意打在了開礦上。他讓家老島津久通前往長野開發金山。但幕府顯然并不喜歡薩摩藩的壯大,進行了干涉。為此,金山的開發僅僅維持了三年就在三年前就不得不結束。

為此,島津光久只好開墾田地,試圖振興薩摩藩的產業。

當然,光是如此,顯然還不夠薩摩藩那無數張嗷嗷待哺的口。

自1197年島津忠久被鐮倉幕府將軍源賴朝任命為薩摩、大隅、日向的守護官以來,島津家族一直統治著九州島南部的廣大地區。

德川家光年幼時,就不斷聽著德川家康感慨:“要用怎樣的仁慈,才能統御萬民呢。”

同樣,對于島津家族而言,若是治理不當,隨時都有傾覆之憂慮。

懷著這樣的信念,戰國時代中薩摩藩日益強盛,開始向九州島的中部和北部擴張,并先后征服了日向、肥后、肥前諸國。面對薩摩藩咄咄逼人的攻勢,九州島北部的豐前、豐后、筑前、筑后諸國紛紛向豐臣秀吉求助。1585年10月,豐臣秀吉命令薩摩藩停止軍事行動,被薩摩藩拒絕。1586年7月,豐臣秀吉出兵征討薩摩藩,并于1587年5月征服了薩摩藩,平定了九州島。

這場戰爭的失敗使薩摩藩陷入經濟危機之中。薩摩藩不但失去許多已經到手的土地,而且因一萬三千多人的武士團的龐大軍費支出,財政不堪重負。

加上薩摩藩地處火山地帶,土壤類型以火山灰堆積物為主,土地貧瘠,農業不發達,經濟基礎薄弱,人民生活貧困。

薩摩藩的困難就更加顯著了。

加稅顯然解決不了問題,更會引起臣下的不滿。而過剩的軍力則持久地成為薩摩藩的一個重擔。

不僅如此,距離日本權力中心遙遠的薩摩藩一直想要建立一個**的政權。

在這樣一系列的背景之下,島津光久決定將目光和所有的解決希望都放在了南面上——琉球王國。

但現在,遇到了最大的挑戰:大明。

琉球王國國主尚賢求援大明的事情,島津光久有所預料。

但萬萬沒想到,事情會惡化得如此之快。

短短半年的時光,琉球王國就完成了大明冊封的舉動。不僅瞞著薩摩藩完成了大明的參拜,更將琉球王國加入進了中華同盟之中。

而這一切,都是瞞著薩摩藩進行的。

島津光久一邊心中腹誹著屬下的無能,更是對駐扎在琉球王國的大明水師第二艦隊感覺到深深的隱憂。

迅速膨脹的大明艦隊水手素質實在平平,對比久經戰事的陸軍,可以說是幼兒園的水平。島津光久相信薩摩藩的水師水兵更加熟練,更有戰斗意志。

但大明與清國的戰爭已經開始隱喻另一個變化。

武器的影響開始越來越大。

弓馬騎射再如何強大,在鋼鐵洪流的威力面前,都是不值一哂。

這一點,戰國時代的日本對此深有了解。日本人事實上已經開始長期使用熱武器了。

只不過,伴隨著江戶幕府對日本的統一。在武斷政治的強大威力之下,日本人的軍力實際上已經下跌。

經受過戰國時期考驗的老兵陸續凋零,武士開始參與到執政治理之中,漸漸淡化了職業軍人的身份。

長期的和平與幕府對火器使用研發的壓制都讓而今日本國的戰斗力迅速下滑。

當然,比起承平的幕府軍,薩摩藩軍隊的戰斗力要稍稍強一些。至少他們平定了島原之亂,亦是在琉球國部屬了不少的軍隊維持著戰斗力。

可是,當戰爭的對象從區區一個弱小的琉球國變成一個富有四海,幅員萬里的大明國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明軍水師的行動,怎樣了?”島津光久將目光放在了眼前一個身材魁梧,留著仁丹胡的男子。此人名作樺山久守。

其父樺山久高乃是當年薩摩藩入侵琉球國的主將,更是薩摩藩的老臣。

樺山久守沉吟稍許,道:“回稟主公。明人駐扎在琉球的水師明月北洋水師第二艦隊,船共有七艘,大船三艘,小船四艘。兵員一千五百余人。而今停駐琉球,十分平靜。明人約束士兵嚴厲,平素極少有兵士外出。縱然有,也難以探查消息。”

“久守……根據你的觀察,對明國人的印象,是什么?”島津光久沉聲道。

樺山久守聞言,一下子嚴肅了起來:“請恕臣下的形容,明國人的紀律非常的嚴格。上級命令下達,下級莫敢不從。尤其明國船只,更是光滑锃亮,非常的干凈整潔。這樣的軍隊,在訓練時就透露了優秀的品質。在戰斗時,更會擁有強大的戰斗能力。這是我們薩摩藩軍隊沒有的力量。”

“聽聞……他們沒一個水兵,都能認字?”島津光久沒有評價樺山久守這個所有家臣眼中堪稱危言聳聽的評價,而是又開口問道。

“回稟主公,根據臣下的了解,的確如此。至少,臣下竭力聽聞到的消息,都是如此。”樺山久守說罷,低著頭,不敢啃聲了。

場面一時間有些寂靜。

島津光久沒有著急開口,而是將目光落到了在場之中一個年歲最長的老者身上:“有榮,我想知道你的意見。琉球是島津,更是薩摩藩絕對不能失去的利益。我們必須守住他們。但同樣……明國的力量……非常的危險。”

這位老者名作山田有榮,是戰國時代島津家的家臣。亦是島津家臣團中的老臣。而今已經六十余歲了,但依舊活躍在島津光久的智囊團里。

歷史上,這位更是一個壽星,還能再活二十多年。

“主公。”山田有榮聲音蒼老,卻清晰有力:“我們不僅是薩摩藩之人。更是大日本國之人。大明面對的……更是日本國。征服琉球,是將軍的允許與命令。”

三十余年前,薩摩藩的進攻是由江戶幕府授權的。

同樣,對于琉球國王的俘獲,幕府將軍表現得十分欣喜。當時在任的是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他親自在江戶城接見了琉球國王尚寧。

雖然在此之前江戶幕府得到過朝鮮荷蘭等外國世界的謁見,但琉球國王的身份可不同。就仿佛,之前和你打交道的都是老板手下的馬仔。忽然間,人家老板親自上門謁見,這檔次顯然截然不同。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尚寧可不是尋常意義來串門的。他可是德川秀忠的馬仔派兵親自打下來俘虜的。這樣的政治意義顯然有不一樣,又高了一個檔次。

故而,大明要驅逐日本人,恢復琉球王國的藩屬國**,這不僅是對薩摩藩的重創,也是對江戶幕府的對立。

島津光久緩緩頷首:“我這就上表,啟奏將軍!”

江戶城的大奧里,在御殿起了個大早的德川家光心情并不好:“這是一個大麻煩呀。”

來自薩摩藩的奏表已經在昨天被德川家光閱覽。再加上前些時日朝鮮發生的倭寇侵犯事件,讓德川家光十分頭痛。

“倭寇的事情尚未解決,琉球人又來給余尋麻煩,真是不讓人安生。”德川家光叨敘了一會兒,及至對上寶樹院阿蘭柔和的目光,這才將心中的焦躁平靜了些許。

他走出了屋舍,見到了阿部忠秋。

看到阿部忠秋,德川家光的心情很復雜。

從大明回來以后,阿部忠秋就好似變了一個人一樣。逢人就說務必善鄰外交,切不可與明交惡。又激勵夸耀明國之強大,更是帶來了不少讓阿部忠秋無法理解的書籍。

往常,大明傳過來的書籍都是將的儒家學問。

如而今在大明擔任教育總署署長的朱之瑜,原定歷史上就是到了日本講學,成為一代教育大家。

可現在,大明畫風一般,開啟了各種理工科的書籍。這讓德川家光覺得阿部忠秋好似成了匠人。

但阿部忠秋卻覺得這是大明軍隊強盛之根本,又極力說明明軍軍力之強,讓德川家光心理陰影頓生。

沒有人愿意自己有一個強大不可欺負的鄰居。

尤其是對于日本這個島國而言,缺乏安全感是一種恒久的心里。

但是……現在要直面與明國的挑戰了。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