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合并發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合并發布)

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合并發布)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12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老夫豈是那等戲弄人的人?”宋東元臉色一板。全文字閱讀若不是吳三桂已經先行約定好稅負由他們負擔,他才懶得來見樸智恩。

官府既然沒有這部分收稅的名目,就不該給他們機會。

但他也明白吳三桂的苦心。

天下各國情況不一,但若要說起官員責任的共通點,先一點可以確定的就是稅!

能收的上稅的政府就是一個強力的政府,能收的上稅的官員,就是有能力的官員。

更何況,還是這等既不擾民,又不需要對抗豪強的新稅種?

光是靠著這一點,已經足以讓樸智恩在考評之中得到上等的考評。

聽到了這兒,樸智恩已經明白了為何那臨清州鄭知州如此熱心。

每一家工坊都代表著一條新的稅源呀。仁川港此前只是一個小漁村,幾乎收不上什么稅。后來這里開了商港,大明商船望來經商,帝國的后勤軍需也曾經于此轉運,迅催生了一個縣城。

要知道,朝鮮王廷這些年財政可不寬裕,若不是仁川港靠著關稅商稅在稅收之中十分亮眼,也沒有那么多銀子開支一個縣衙的財政支出。

也正是如此,樸智恩比任何朝鮮官員都明白稅收對一個政府的重要性。

至于工坊開辦以后對經濟的拉動,對民生的改善,對就業的支持,樸智恩反而想不了那么遠。也不會知道臨清州更深層次的動力。

這時,李巖拉著剛剛與樸智恩說話的書吏,遞出去一張綠色的憑證。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宋氏工坊股本憑證”的字樣。又悄悄遞出去一塊銀錠,書吏掂量了一下,遞給了李巖一個一切盡在不言中的表情。

書吏在樸智恩耳邊低語稍待,轉瞬,樸智恩兩只眼睛如同燈泡一樣,看著吳三桂,笑道:“好!本官一定竭盡全力,為諸位東主保駕護航,決不讓奸邪之輩侵擾!”

“父母官如此用心,真讓小民欽佩!”吳三桂配合著演戲,一時間,場上相顧身歡。

這時,朱慈烺不知何時悄然起身,離開了遼東會館。

朱慈烺漫步走在街上,聽著耳邊時不時響起的漢話,露出了歡暢的微笑。

“定生,咱們的工作,卓有成效呀。”朱慈烺笑道:“立竿見影,就見這朝鮮之地,處處能聽到漢話了。”

陳貞慧見朱慈烺離開,自然也是跟了上來,此刻聽朱慈烺如此說,道:“還是陛下指揮得力,卑職只是做了些微小的工作。”

朱慈烺嘴角一抽,擺手道:“語言與字,是一個強勢明最顯著的特征。當年始皇帝車同軌,書同,這才造就漢家江山,九州中華。用明的力量與明的手段征服,這是萬世基業的根本。朕今日做的這些,傳回國內以后,估計會頗多非議。但朕希望,有人能夠真正看到這一點。明白這一切的意義。”

陳貞慧靜靜地聽著朱慈烺的話語,揣摩著朱慈烺的每一個詞句。

對于無數朝臣而言,揣摩上意幾乎是一道為官的必修課。而朱慈烺這位皇帝的無數舉動,也顯然經歷了無數個次方次數的研究。

那一次次耀眼的勝利成了6軍學校教學里的教材。

一場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成了無數大臣們腦海之中揮之不去的噩夢與驚喜。

自然,對于朱慈烺一切的舉動,亦是免不了頗多分析。有的人認為朱慈烺是天降圣君。但不少舉措亦是讓朱慈烺收到大量質疑,甚至暗地里不敬地斥之為瘋子。

比如那個田賦改革,就有人斷定這定然是大明往后覆滅的根源。

前一步是天才,前十步就是瘋子了。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陳貞慧明白聽懂了朱慈烺所說的一切。至于他自己是不是也會變成國內那些庸人眼中的瘋子……

“誰在乎呢……反正我不在乎。”陳貞慧心中喃喃地想著,又道:“若非當年同僚們為此瘋魔一般推進田賦改革,天下破產的自耕農只會越來越多。而朝堂連官員俸祿都布出去的日子,也只會越來越多。聽庸人言,遠不如親眼見證這波瀾壯闊的變革。”

朱慈烺與陳貞慧兩人信步在仁川街頭上散步,不多時便到了一處城內的小山崗上,這里是仁川縣學的后山,朱慈烺與陳貞慧今日算是刷出了知名度,刷臉直接進入了后山。

到了后山之上,有一小亭,站立其中,登高遠望,整個仁川港盡收眼底。

也許是朱慈烺氣場強大,又有扮演諸葛亮多智近妖的印象,不少朝鮮士子駐足遠觀,卻是不敢近前了。

當然,陳貞慧就顯得平易近人許多,待陳貞慧推銷完了留學大明的方案以后,終于打走了前來圍觀的朝鮮士子。

“太吃力了……”陳貞慧摸了摸額頭,一把的汗:“陛下那個……雅,雅思這名字真是起的好。若是漢話說得不好,磕磕絆絆的說著,連蒙帶猜,那可還真是夠嗆。”

朱慈烺回想著剛剛朝鮮士子們磕磕絆絆地用漢話,更用手勢比劃,不由地笑出聲:“總歸是一個好的開頭。定生,我們留在仁川的時間不多了。算了算時間,御駕就要進入朝鮮了。你盡快安排個人,將妙趣書屋改為駐朝領事館……這些官面上的事情,要盡快落實掉。千辛萬苦培育出來了小樹苗,很快就要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了。建立好仁川領事館,將那些有意到大明去留學的朝鮮士子辦好手續,才能將這一輪果實收割到帝國的籃子里。”

“是!”陳貞慧高聲應下:“微臣這就去辦。”

“仁川……仁川……朝鮮這一站,不止我們一同入局呢。”朱慈烺遙遙地看向港口。

那里,一艘又一艘的福船一次靠岸。當然,最為亮眼的還是在最前頭早已停靠的三艘飛剪船。

顯然,這就是遠征公司直屬的商船了。

海上行商,許多都是結伴組團而行。遠征公司本金雄厚,背景驚人又難得口碑不錯,不少大小商人商社都愛與遠征公司一同出行。

這一回,三艘遠征公司的飛剪船從濟州島出,便是匯聚了不少華商一同出到朝鮮。

自從當年朱慈烺在仁川叩開了朝鮮的國門以后,來往朝鮮的商船就增多許多。當然,他們也怕路上被打劫,進入朝鮮境內以后又被勒索,于是都好組團出。就是一艘船上,亦是有許多大小商家。

此刻,他們紛紛涌入仁川城內。

“大明兒郎,遠赴四海……這樣的景象,真是讓人感覺激動呀。”朱慈烺瞇著眼睛,道:“陳愛卿,知道朕這一回為何要堅定親自來朝鮮嗎?”

“朝鮮為我大明宗藩國中第一親善之國。然則此前建奴興起,不復此前親善。眼下,大明將開拓進取于四海,自當第一重固與朝鮮的關系。或者說……加強對朝鮮的掌控。”陳貞慧道。

朱慈烺贊賞地看了一眼,道:“沒錯。朝鮮是帝國走出世界的第一步。大明周遭諸國,論及關系尤其以朝鮮與日本源遠流長,這是巨大的優勢。兩國又都是人口繁密,市場廣大之處。若是連這兩個國家都無法搞定,奢談其余他國的貿易,那是舍本求末。”

“其實,臣心中亦是有一大疑惑,甚為不解。”陳貞慧大起膽子,道:“朝鮮為我大明藩屬國,平常亦是恭謹非常。不知陛下欲如何對待朝鮮?”

言下之意,顯然是陳貞慧也不明白為何朱慈烺要這么執著在朝鮮的身上。甚至還要大張旗鼓的來一場國事訪問。

畢竟,朝鮮對大明已經算得上是恭順了。

甚至,仁川軍港就有大明水師駐扎。

“宗藩體系……已經落后于時代了。”朱慈烺背對大海,遙望著朝鮮三千里山河,道:“在朕看來,宗藩朝貢體系,都是屬于過去式了。朕,要一個新的外交體系。比如朝鮮,依舊儼然一國,比如日本,依舊實為獨立之國。這都讓朕心中難以滿足啊。”

“陛下……意欲吞并為省州否?”陳貞慧凝眉。

朱慈烺道:“一切都取決于利益得失。若是吞并為省府州縣收益最大,那自然會如此行動。但顯然,遼東都尚且千里狂野,如何有閑暇吞并朝鮮日本?沒幾日,我們就要出漢城了。朕不妨與你多說幾句,要建立朕心中的新世界。往常的朝貢貿易是落后的,一個經濟密切的中朝關系,才是更穩固的關系。當然,還有一處,朕這一回也打算給朝鮮國王一封大禮呢。”

說罷,朱慈烺就遞給了陳貞慧一份計劃書。

上面,赫然寫著“中朝軍略”四個大字。

“作為宗主國,朝鮮的國防軍事安全大明應當揚光榮傳統,擔起責任,保護朝鮮的國防軍事安全。第一:擴大在朝鮮駐軍。第二:協助朝鮮建立現代化新式軍隊。第三:建設聯合作戰指揮模式……”

“這是要奪軍權啊!”陳貞慧眼皮子大跳,忍不住深呼吸了一口氣。

作為宗藩國,再是聽話,除非碰上當年日本舉國入侵朝鮮戰爭。不然也不會將軍事指揮權拱手相讓。

對于朝鮮國王,兩班貴族而言,恐怕也很難接受這一點。

到時候,定然就是一番龍爭虎斗。

怪不得……皇帝陛下要親自來此啊。

對于朱慈烺而言,這一步是必然要做的。

就如同后世建國初期就開打了一場抗美援朝,大明也是不惜國庫一空打了一場抗日援朝。

勝利固然是光榮而偉大的。

但戰爭的沉重后果也讓大明國力消耗,以至于不少人都認為若非這一戰,大明也不會被區區建奴輕易擊垮。

只是,落后老舊的朝貢宗藩外交體系之下,大明很難在這樣的體系之中獲利,反哺國內經濟,反而要貼上巨大的成本從而虧空。

以至于后來建奴興起,朝鮮國王便是敷衍,大明亦是無可奈何。

朱慈烺來自后世,亦是關切時政,明白東北亞對帝國興衰的影響。建國之初,一場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國的骨氣,在世界各國之中立下了不可輕辱的地位。

但中國卻并不如美國,美國依舊在韓國駐兵,深切地掌控著韓國的國防命脈。反而是中國,屢屢對朝鮮失控,甚至朝鮮造出了核彈也無法控制局勢。

若是中國如美國一樣也是在戰后駐軍朝鮮,豈會讓朝鮮如此自行其是?以至于最終惹出一場引起全國抵制韓國的“薩德事件”。

雖然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但在這個時空,朱慈烺面對朝鮮,依舊有著深深的不安。

在他看來,此前宗藩朝貢體系的控制力度實在是太弱了。經濟上幾乎彼此獨立,軍事上亦是各行其是,這實在難以讓朱慈烺滿意。

當然……想要深切控制住這個國家,化也同樣是一把軟刀子。

擴展留學,推行漢漢話,這都是謀百世基業之舉。

“微臣……明白了。”陳貞慧深呼吸一口氣,沒有再懷疑朱慈烺的計劃。他只是轉念一想,又低聲說出了一個計劃。

朱慈烺聽完以后,目光一亮,看著這個大名鼎鼎的復社四公子,仿佛是第一次見到一樣:“陳愛卿的謀略,朕知曉了。朕打算在內閣之中增設外交大臣,分割禮部、鴻臚寺,合并建立外交部。現在,朕給你一個新的任務。第一:打探清楚我大明兒郎遠赴四海常去的地方。第二:打探清楚千年以來,我漢家兒郎在全球之中的分布。第三:朕要一個宏愿:從今往后,大明兒郎所到之處,都由我大明的刀劍與槍炮保護。為了實現這一點,朕要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外交新體系!你……有沒有這個勇氣與擔當,與朕一同打造這一番新的世界?”

“微臣,萬死不辭!”陳貞慧慷慨高聲道。

朱慈烺拍著陳貞慧的肩膀,仰天大笑。

景福宮里,昭顯世子看著臺下一人,金西石久久跪在地上,不敢起身。他擰著眉頭,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粗氣,道:“罷了,該來的都會來。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看那大明皇帝,是不是真有膽子,敢胡作非為!”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