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

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1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快捷翻頁→鍵



熱門、、、、、、、、、

西方殖民國家眼中的文明世界,顯然就是只有那幾個在殖民斗爭之中經過血腥廝殺而互相認可的國家。本文由。。對于非洲人,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印度半島里的印度人,甚至近代史里的中國人,他們顯然都不認為是文明世界里的一員。

不是文明國家的人,實際上也就算不得人,甚至都未必比得上一頭豬對他們而言更重要。至少,一頭豬能喂飽他們的肚子。

在原定史中,日本人曾經也一樣不被當做文明世界國家之中的一員。為此,他們付出了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鮮血,與英國人結盟,與俄國人爆發戰爭并獲勝,乃至參加一戰。依靠著無數飛灑的血與淚,日本人終于獲得了與西方列強站在同一張談判桌上的資格,勉強被當做文明世界的一員。

至于那些不被當做文明世界一員里的人,更多的時候,他們的身份只有一種:獵物。被無數文明世界國家追逐獵殺的獵物。

在這個時代,顯然一樣也是叢林法則盛行。只不過,徘徊在東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們顯然還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進攻這個帝國。

而同樣,以純粹的文明視角來看待,此刻的大明顯然無愧于文明世界的稱號。

不僅衛生商業繁華這樣的生活水平,在思想上,在一樣如此。就如同西學東漸讓明末伴隨傳教士到來,大明有許多人研究西方學說一樣。傳教士們回到歐洲以后,也將中國的思想文化傳回了西方。

面對宋明理學,傳教士們雖然竭力希望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基督教的宗教控制結合起來,但依舊有包括龍華民等人的堅持,他們認為孔子哲學是無神論。

為此,羅馬教會嚴厲地宣布中國儒學是異端。

羅馬教會的封禁沒有熄滅中國儒學的發展,反而成為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最熱烈歡迎的思想,成為他們攻擊神學反對教會的有力武器。

于是,在十八世紀前后數十年的時間里,西方掀起了一股格外有力的東方熱。

至于更早一些1646年的眼下,西方人對于中國的熱情更是有增無減。別忘了,大航海時代最早的發端就是富饒的東方。

馬可波羅游記對中國遍地黃金的描寫激起了一代又一代冒險家們的熱情,讓他們朝著東方遠去。

一開始他們抵達了美洲,后來,荷蘭人發現了香料群島,最終,葡萄人在澳門賴下不走定居,終于獲得了富饒中國貿易的機會。

按照原定史,南明已經在建奴的鐵蹄之下殘喘茍延,帝國末日的景象完全不復富饒文明的東方印象。

但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大明文明昌盛的傳說印象不僅沒有被現實的落差擊垮,反而更加讓人欽佩。

大明的文明繁華本就是遠超各國,衛生醫療這些基礎條件更是耀目二卓著,在皇帝陛下的督促之下,更是在上一層樓。

尤其是京師這個帝京居所,更是變化最為明顯。此前,皇帝陛下唯在京師久居,呆著也是在宮中,自然有人妥善清理宮內的情況。可后來戰后久居京師,又時常出宮,如何會忍受糟糕的衛生?

再加上此前瘟疫席卷京師,教訓深刻,故而這一動,就是雷厲風行。每次巡警站崗除了應付奸人,還要管那些隨地大小便的,逮著一個,輕者教訓罰款,重者就要去昌平采石場報道了。

這年月京中屋舍修建的需求極為龐大,警務系統里的幾個勞改隊也是紛紛抓緊商機。自然,一旦被抓去勞改,是絕無好果子吃的。

如此果決是手段,再加上整治瘟疫時期建立的市政衛生隊伍,京中氣象終于為之一新。

至于后來整修下水道重重之事,聽在宗義成與阿部忠秋耳中,紛紛猶如在聽世外天書。

這并非是他們聽不懂,而是覺得能做成這等事,實在是世外桃源之地,更是宛如天上仙人的手段。

他們只要想一想那需要的龐大資金量以及基層管理之中的重重阻礙,便是頭大如斗,根本不想去想了。

但明人不僅去想了,更是做了,這樣的本事,讓兩人從另一個角度領會了這個帝國的可敬之處。

“如果……他們將這樣的力量轉化為戰爭的動員能力,那將是如何一個恐怖的存在?”阿部忠秋不僅是一個官員,更是一個具有政治家格局與眼光的名臣。他很快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也很快就想到了這的確是曾經存在過的事情。

“請中書舍人閣下帶領在下等人參觀獻捷館!”阿部忠秋嚴肅地想著。

獻捷大典已經結束了很久,但里面的戰利品并沒有因為獻捷大典的結束而選擇關閉。轉而,一處名曰大明帝**事博物館的存在重新掛上了牌匾,并且增加了大明次作戰的文書檔案,已經戰利品展覽。

在里面,阿部忠秋不僅看到了一處處對清作戰的戰利品,更是看到了一個新家伙。

那是一個龐大的雕塑群像。

在撫順關外,一場決定著帝國未來的戰爭被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出來。整肅的隊列,精良的武備,強大而眾多的敵人,不可一世的自覺勝機在握建奴禮親王代善。

阿部忠秋怔怔地看著這一切,癡癡地看了將近有一刻鐘的時間,這才走出了軍事博物館。

“中書舍人閣下,我們下一步,去哪里?”阿部忠秋已經漸漸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因為兩國之間交往的稀疏,日本人對于大明的印象依舊停留在過去,也流傳在夸張不切實際,或者極端黑或者極端粉之中。

故而,目前的中日兩國對對方的了解都有極大的不清晰之處。

這樣的基礎之上,朱慈或許因為后世的了解有一些便利,但日本人對大明的了解過于缺少卻是絕對的。

如此,皇帝陛下并沒有急切地發表言論定性,這是老成謀國之舉。

顯然,大明皇帝陛下朱慈對大明的重新強盛有足夠的信心。他相信,在阿部忠秋看見一個真實的大明以后,會明白日本國于大明應該有的地位,也會真切明白中日之間應該選擇的道路。(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