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

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皇后有喜,普天同慶。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

皇帝陛下一面下詔拒收賀禮,一面則是從私房錢里拿出了銀子,給了全國官員隨同本月俸祿發了一個紅包。

讓阿部忠秋感覺意外的是,這個紅包他竟然也有份。

紅包是王夫之中書舍人從紫禁城里帶出來的。

這位氣宇軒揚的男子站立如松,目光炯炯有神,配上不俗的面容,以及一身居于中樞自帶的揮灑自如氣質,讓阿部忠秋好生感嘆明國英才輩出,隨便拎出來一個伴隨一同游覽京師的中書舍人亦是如此不俗。

阿部忠秋并不知道,這一位王夫之同學,歷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哩。他字而農,號姜齋,湖廣衡州府衡陽縣。與后來的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當然,大明沒有亡,王夫之同學也沒有抗清失敗以后回鄉中著書立作,往后還能不能當思想就還兩說呢。

于朱慈烺而言,王夫之的生活軌跡可謂是恰好就與皇帝陛下的行程撞到了一起,想要不被皇帝陛下注意都難呀。

王夫之是萬歷四十七年,也就是西元1619年生人,而今二十七歲,正是男兒踏上事業成長期的時候。

而事實上,王夫之也的確算得上頗為順利。且不提后世那些定論,就說而今,王夫之的履歷也堪稱杰出。

王夫之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早年就跟隨父兄讀書,六歲就完成了十三經的功課,崇禎五年,年僅十三歲的王夫之中得秀才,很是讓仕途不順的王父王朝娉大為揚眉吐氣。

經過湖廣提學僉事王志堅的舉薦,王夫之到衡陽縣學就讀。接下來的幾年,王夫之連連落榜,轉而游學各處,結社聚會,并且娶了富商之妻。一直到崇禎十五年,王夫之與兄長一同在鄉試之中高中,王夫之更是排名第五。

越戰越勇的王夫之決定與兄長王介之一同北上參加會試,但又因為農民軍猖獗,兩人不得不半路從南昌繞道回來。

還好,張獻忠之前被朱慈烺從武漢趕到長沙的時候,一路追擊,形如喪家之犬,一日建國便被滅國,除了映襯皇帝陛下的厲害以外,并未在歷史上讓艾能奇挾持王夫之父親王朝聘逼迫王夫之就范。

沒多久,湖廣與河南便恢復了平靜。

道路平靖,王夫之與王介之自然是順利北上,前往京師參加崇禎十六年的會試。這一年的會試因為朱慈烺御駕親征在保定與李自成大打出手而延期待定。

朱慈烺回京之后,借著大勝與登基之賞,宣布這一屆為恩科,增加了一倍的名額。

也許是因為難度得以降低,王夫之與兄長王介之沒有如歷史上一樣,錯過大明最后一期科舉,而是在恩科之中順利高中進士。

恩科的進士名單當然是皇帝陛下點的,見了王夫之的名字,便笑著將其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故而,這才有了中書舍人王夫之的出現。

回想著皇帝陛下與自己一連長談半個時辰的中日關系,王夫之心在怦怦跳地加速,他預感到,這回事自己命運轉折的一個關鍵時刻。

皇帝陛下即將出海進行國事訪問,日本也顯然是帝國未來戰略的重點。這個時候,讓王夫之參與到日本外交活動之中,這意味著什么,顯然不言而喻。

兩年的中書舍人生涯已經讓王夫之積累了相當足夠的理論基礎,按照皇帝陛下一慣任用的慣例,要重用,便要下基層,經歷實務。

這一次接待阿部忠秋顯然也就是這一個實務一環,是對王夫之的考驗。

這樣的考驗讓王夫之再三讓自己打氣,也開始心中不斷思索如何對待日本來使。皇帝陛下對日戰略頗為復雜,更是連同朝鮮戰略一同施行,若非王夫之亦是久在中樞歷練,恐怕無法把握皇帝陛下的意思。

接待阿部忠秋一行人顯然并不是尋常的主人接待客人。

事實上,主人也未必見得有除了客氣以外對客人的好感。

而客人呢,也顯然并非是外表上的卑躬屈膝,和氣滿滿。

這個背景之下,全地主之誼就必須記住不能討好客人,但怠慢了也顯然不行。心中想著分寸,拿捏著火候,一番客套后,王夫之帶著一行人上了馬車。

“陛下交代了,由在下為諸位客人先在京師賞玩幾日再論其他。作為貴客,在下安排了一處居所,還請諸位移步,隨在下而去。”王夫之道。

阿部忠秋謝過之后,跟隨王夫之而去,待到了地方,卻不由齊齊驚訝起來。

按說,外國使節入住是有專門地方的,這個地方名曰會同館。會同館是朝廷接待外國使節的地方。是明朝的國賓館。會同館這個名字,最早發端于遼國,大明建國初期,在南京設有會同館。永樂初年,又設會同館于北京。正統六年,定為南北兩館,北館六所,南館三所。北會同館,位于澄清坊大街東,就是后世的王府井一帶。弘治五年對南北兩館有所改造,改造后的北會同館有房屋376間。

376間房,而今只有朝鮮人、琉球國入住,澄清坊大街東面的會同館實在是空得很。但是,問題卻出在幾個日本人身份都有些尷尬。

幾個日本人都是非官方途徑入內,嚴格算起來,一個非法入境都可以算得上。

當然,這年頭不講究這些,也不算個什么大事。可這么光明正大住進會同館就顯然不妥當了。至于繼續讓阿部忠秋等人住在他們自己的私宅里,那也顯然是招待不周。

轉念一想,王夫之想到了京師剛剛擴建完成的集顯寓。

皇帝陛下登基之后,政體上改動巨大,不僅將自己于太子時建立的班子升格成了樞密院掌管軍政,又將在南京建立的內閣大臣班子挪到了北京,其后新聞出版總數、教育總署、帝國中央銀行,一個個新衙門紛紛在京師里立起。

這些新部門的出現給國朝政局權力劃分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在細節之處帶來了眾多的變化。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