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十四章:朝鮮對明的門戶開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朝鮮對明的門戶開放

第二十四章:朝鮮對明的門戶開放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5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幾字微言書名:

后世美國人為何可以獨霸全球?

其中十分關鍵的一點就是美鈔。美鈔是世界貨幣,全球通用。這就意味著美國人可以通過發行美元來對全世界征收鑄幣稅。

就算美國人債臺高筑,也只需要搞一搞通貨膨脹,讓美元貶值就能洗劫一輪全球財富。

故而,對比戰爭掠奪,金融的手段顯然就高級許多。

頗為關鍵的一點是,對于鑄幣稅,哪怕是帝國中央銀行的行長徐煥武也只是隱約有一些意識,至于崔鳴吉與李氵昊,那更是完全沒有印象,更是不能了解。

他們頂多只是對寶鈔的信用有些懷疑。

但很快他們就釋然了。

這筆錢總歸是要用在大明這里的,既然大明這里能用的出去,那還用擔心信用的問題么?

至于結算得用寶鈔不能用白銀,他們可就不關心了。想來,他們也完全意料不到大明的執行能力會如此強大,真的能做到重新讓寶鈔恢復堅定地流通。

“貸款大明的錢,用寶鈔,用大明元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請陛下放心!”李氵昊重重地道。

一旁,崔鳴吉仔仔細細看完了方案,欲言又止。

援助朝鮮貸款方案計劃書上,還有許多其余的條款。

除了皇帝陛下最為在意的推行大明寶鈔以外,還有許多讓崔鳴吉心中隱含不安的地方。但要單獨說起來,卻又完全沒有反駁的理由。

援助計劃方案之中,許多都是一些平常的經商買賣之事。只是這樣的文字,迥異于之前崔鳴吉看到的大明文書。

在崔鳴吉印象之中,大明公文從來都是晦澀難懂,有時候文采斐然,卻是廢話一大堆。但這一回,方案之上的東西句句都是再實際不過,再確切不過的東西。這意味著,一旦簽訂,就可以清晰無誤地執行。而這,也顯然表現了大明一方的意志。

崔鳴吉不斷地看著上面的條款,默念了起來。

大明之國民有在朝鮮領土全境內居住、旅行與從事商業、工業、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種職業的權利,以及采勘和開發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的權利;并且在經濟上享受國民待遇。

大明商品在朝鮮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國和彼方本國商品的待遇,大明對彼方任何物品的輸入,以及由大明運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大明船舶可以在彼方開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領水內自由航行,其人員和物品有經由“最便捷之途徑”通過彼方領土的自由;大明船舶包括軍艦在內,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難”時,開入彼方“對外國商務或航業不開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領水”。

對于崔鳴吉而言,這些東西他完全找不到反對的地方。

難不成,作為宗主國,大明的國民還無法在朝鮮暢通無誤經商、履行、從業?

至于大明的商品輸入,那更是另外一碼事。要知道,日本為了買到大明的商品,那都是渴望了百年,為此,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中國走私商人跑馬燈一般地在東亞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臺,為的就是要將中國的商品賣到日本去。

對于朝鮮而言,固然是沒有禁絕通商的封殺,可以順暢買到商品。但大明要賣東西到朝鮮來,那是萬眾期待的好事,誰會拒絕?

更何況,而今朝鮮國的關稅其實就掌握在朱慈烺的手中。

當年朱慈烺遠征朝鮮,擊敗親情派朝鮮時,就與朝鮮達成了關稅協定。在協定之中,由大明協助朝鮮建立關稅系統,額定稅率,主持關稅稅收。

因為中國人擔任的朝鮮稅關鐵面無私,不管是面對西洋歐羅巴的蠻子還是東面瀛洲的日本人,甚至中國的商人,都是依法征稅,絕少**行為。

如此一來,每年朝鮮的關稅噌噌噌往上漲,很快就在朝鮮國的稅收之中站到了相當大的份額。

守著這么一個財源,朝鮮人對于明人的指手畫腳并沒有外人想象之中的負面印象。

方案之中,一條又一條的條款翻閱過去。

崔鳴吉心中隱隱感覺不對,卻怎么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這一份方案之中,林林總總,都是十分細化了兩國交往之中會遇到的一切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整個朝鮮對大明敞開懷抱,門戶開放,從政治到經濟,從宗教到文化,全面地朝著大明敞開,歡迎明人的入內。

除了朝鮮此刻依舊有一個朝鮮國,其執政也依舊有自己一套班子以外,大明國民到了朝鮮國就如同依舊在大明,不僅擁有國民待遇,實際上因為而今大明強盛,顯然還會有更優厚的超國民待遇。

只不過,對于明人在朝鮮的超國民待遇,崔鳴吉并不想反對。

因為,這就是一個既成事實。

朝鮮是大明的宗藩國,既然認了大明為宗主國,那顯然就得朝著宗主敞開自己的懷抱,從里到外,都全面地開放。

這本來就是既定的總原則,而這些年來,也的確是如此施行。明人到朝鮮經商乃至于定居本就無礙,只不過少有這等風氣,亦是少有人有那等能耐能在外混得風生水起罷了。

也就是說,這一份方案上面對于那些細致得幾乎稱得上啰嗦的地方,其實是一番既定事實的潛規則,只不過,從來沒有人將這些東西細化得如此完整,如此不厭其煩地一一描述清楚。

從習慣法到成文法有多大的意義,崔鳴吉無法表述出來,但卻也明白這的確是一個利好于明人的事情。

畢竟,白字黑字寫下來,那顯然就是以后不可否認,必須做的事情。

只是,皇帝陛下兜了這么大一個圈子,卻是就為了那么一點微不足道的利息,為了那一百萬元的寶鈔發行,為了這些瑣屑啰嗦的俗務,這委實讓崔鳴吉有些難以理解。

雖然不明白為何皇帝陛下到底是因為什么緣由給出如此一份在朝鮮人看來優厚的援助貸款方案,但再三看了數次,又詢問了數次以后,有一點讓李氵昊以及崔鳴吉等人可以確定。

除了這些,貸款契約之上的確是沒有陷阱埋伏了。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