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

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快捷翻頁→鍵



熱門、、、、、、、、、

要說鄭森不懂行那是假的。

雖然水師與6軍不一樣,可都是練兵之事,終歸是殊途同歸,要上場去帶兵自然不成,可眼力勁肯定是有的。

但人家不說,周二哥自然也不會提。

幾人興致昂揚,都是對這一回東征充滿了希望。

與此同時,閱兵過后,場面回歸了平靜。

這時,朝廷文武以及一干賓客走到朱慈烺的臺下。

眾人位分主次,一一站定,隨后,一陣寂靜。這是戰前動員開始了。

出人意料的是,朱慈烺將手中一本提詞本丟了下來。上面,詰屈聱牙的文言文被朱慈烺放棄。朱慈烺心血來潮,背對著雙手,看向在場眾人:“今天,是大明二七七年的九月一。朕站在這里,為即將開拔的東征大軍舉行大典。這是一個盛大的日子,也必將是永載史冊的光輝時刻。為此,朝廷里的英才之士給朕準備了一番演講稿,朕看了,覺得很不錯。可是,當朕今天站到天壇上的時候,卻又不由的想要多說一些什么。如此,便容朕多說幾句情真意切的廢話好了。”

場內氣氛一松,大家微微一陣輕笑。雖然這樣的肅穆場景下,朱慈烺的俏皮話語很有些不合時宜,但這樣率性的話卻是引起了共鳴,更讓所有人都提起心神,靜候著朱慈烺的演講。

朱慈烺站在高臺上,看向左右,輕輕一個深呼吸以后,提升道:“二百七十七年前,一個偉大的漢人,站在濠州的土地上,絕望的看著在春天慘烈的蝗災與瘟疫之下,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后去世。而這個時候,他卻連一塊薄棺材都沒有,連可以埋葬的土地都沒有,最終只能用破衣服將親人的尸裹著,草草埋葬。他埋葬的是親人的逝去,而那時候,不會有人想到,他即將埋葬一個腐朽墮落的帝國——元。”

全場肅穆無聲,但凡知曉一些歷史的,都知道這說的是太祖皇帝吶。

“最終,在無數先烈們前赴后繼的犧牲之下,一個取代腐朽墮落帝國的新帝國出現了,那是我大明。一個屬于漢人,屬于天下仰慕中華,愿為中華兒女之人的國家。大明的出現,對于千百萬炙烤在奴役苦海之中的漢人而言,猶如黑暗之中,一座點燃了希望火焰的燈塔,猶如劃破沉沉暮夜的晨光,照亮了所有人對未來的希望。從今以后,再也沒有一個民族,一個集體,可以對我們這個驕傲的民族任意殺害。將我們神圣的神州大地上生靈分為四等民族。讓一個異族可以隨意殺人,而罪罰卻只不過一頭羊!再也沒有一個民族,可以壓迫我們,讓我們三戶人家共用一把剪刀!”

“那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壯舉啊。我們開國的無數英豪,用汗水與鮮血,在百年屈辱以后,收復了丟失數十年的江南,收復了丟失百年的華北,收復了丟失數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再一次讓我們的漢家勇士可以揚威玉門關,可以呼嘯榆關外。”朱慈烺回憶著,目光迷蒙,動情得不由有些雙目沁潤,那是一種激動得心潮澎湃,情感自肺腑的感嘆。

臺下,眾人聽著,不由都聽得入神了。

在朱慈烺激揚的話語之下,眾人不僅想起了那開國年間的歷史。

就如同現代的中國有著一個長達百余年的屈辱史一樣。

對于明朝之前的元朝,所有漢人的觀感也絕對不會好到哪里去。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更是一段幾乎絕望的歷史。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屈辱已經開始淡忘,但是,歷史會記住這一切。他會無聲的放在那里,警戒著后人。

“然而!”朱慈烺忽然間話音一提,手中重重一握拳,昂然激烈著道:“然而二百七十七年后的今天,我們猛然回,卻現我們依舊要在長達兩百年的時間里忍受著來自異族的欺辱。從土木堡之變,到倭寇襲擾,從東南沿海的紅毛夷人到東北林海雪原的建奴。他們覬覦著富饒的大明,紅了眼珠子,拔了槍,架起了炮,要將我們這驕傲的國家,一個掃平了漢人百年屈辱歷史的偉大國度狠狠咬一口,重重踹一腳。他們要奪了我們的土地,殺掠我們的國民,搶掠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妻女!然后,再將我們的同胞重重的踩在腳下,唾棄一聲:你這活該被奴役的劣等民族!”

“絕不容許!”忽然間,臺下,李邦華重重起身,怒沖冠。

他的身后,楊文岳、倪元璐、虎大威、寧威等文武將官高齊齊高呼。

“絕不容許!”那是來自無數大明勇士們的嘶聲高喊,目光堅定,透著不屈服的剛烈。

“絕不容許!”

臺下,越來越多的觀眾站起了神,他們高呼著,放聲大喊著。仿佛著了魔一樣,又仿佛回憶起了無數的往事。

在七爺的身后,不知何時,英哥兒蹲在了低聲,低聲嗚咽著。

這樣的異狀是顯眼的,但了解內情的七爺種種嘆了一口氣,朝著身邊眾人解釋,寬慰著。他低聲道:“英哥兒本來是有個妹妹的,那一年四川遭了災活不下去,順著長江去了應天,又順著漕運到了天津。卻是不巧……迎頭撞上了韃子入關,大軍縱橫直入,毀了山東,掠了天津……”

“我好運,在死人堆里躺著裝死躲了過去。結果……結果……就看著妹妹下身糊著血,瞪大了眼珠子看著我,看著我裝死的地方,等著我這個哥哥去救他。可是……哥哥我無能,哥哥我沒用啊……我靠著裝死才躲了過去……我……我……”英哥兒眼珠子里淚花涌動。

在場,更多的人如英哥兒一樣想起了那些過去。

想起了建奴一次次入寇下,將北地席卷成白地。

很多時候,民族融合也好,帝國初見的功名也好,都是一個不錯的名詞。然而,難以看到的是,這些名詞的背后,卻掩蓋著無數的鮮血與眼淚。

尤其是清。

如果說,一個帝國的初見需要舊帝國的人跟著去埋葬,去被殺死來結束抵抗,那么也許是說得過去的。

只有抵抗的人殺光了,新帝國的統治才能維持得下去。

但是……

又是什么理由,讓已然幾乎得了天下的清國在入關的數十年時間里陷入酷烈的戰爭呢?

是為了統治的必要嗎?

在清人跑馬圈地下失去土地的人不會這么想,他們僅僅只是想著活著罷了。然而清人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在江陰城內用鮮血抵抗剃令的人也不這么想,他們有自己的信仰,有中華兒女的傳承,他們可以接受一個皇帝的更易,一個改朝換代的變革。卻絕無法接受一個要奴役他們這個民族,要用屠刀與剃刀逼迫他們屈服的異族。

“一切都過去了……”周二哥拍著英哥兒的肩膀,緩聲道:“這大明山河之內,再也沒有一個可以猖狂的韃子了。都過去了……”

“是啊……過去了……”鄭森喃喃的說著,他的心頭暖流涌動,心潮澎湃,無比的激動熱卻于皇帝陛下的話語。但是,真的一切都過去了嗎?

恐怕沒有吧。

遼東韃子看起來猖狂不了多久了,但皇帝陛下的話語里他敏銳的抓住了一個關鍵詞……紅毛夷人……

此刻,朱慈烺看著眾人,沉聲道:“二百七十七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國家取得完全的自強這一點屈辱的歷史。二百七十七年后的今天,依舊有同文同種的同胞生活在異族的奴役之下,帶著枷鎖,日夜期盼他的同胞救援。二百七十七年后今天,依舊有我們的同胞生活備受壓榨。二百七十七年后的今天,在我們歡暢這個帝國驅逐了侵略,終于得以重生的時候。仍然有同胞們生活在關外的異族鐵蹄之下,戰戰兢兢,卻從未忘記故國。”

臺下,李香君身邊的吳巧兒奮筆疾書。

她的眼眶濕潤,聽著朱慈烺的話,腦海之中關于遼東的故事涌現腦海。作為京師大學堂的高材生,他覺得,自己的課題有著落了。

而這一點,便是那些在遼東土地之上備受奴役的遼人。

“今天我在天壇上舉行大典,并不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炫耀的。我站在這里,迫切的想要將這些情況公之于眾,讓所有人知曉。當我閱讀史書,看到太祖皇帝當年起義反抗的時候,我意識到,作為帝國的君主,我必須實現這個國家對于他成立時的諾言。當大明帝國建立之時,那些勇敢、堅強、無畏與風險的開國功臣們建立這個國家時,一定是想要建立一個不再有民族壓迫,不再有奴役的漢家國度。所以這個國度向每一個帝國子民許下了諾言:他承諾,從今以后,再也不會有任何人可以奴役這個民族,而這個國家,絕不會漠視那些備受凌辱的子民!我們會用刀劍相擊的戰斗聲告訴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我們收復故土,沒有任何一個犯罪的集體比如建州政權,可以阻擋我們復仇的怒火!”

朱慈烺說罷,頓了頓,稍稍緩了緩。他看下臺下。

這時,圍觀的人群已經越來越多。朱慈烺環顧四周,除了那些受邀可以靠近觀禮的人以外,更外圈一些的,更是擠滿了人。

那些聞訊而來的人們聽著朱慈烺的話語,聽著身邊眾人低聲復述著朱慈烺此前說過的話。

那些士子奮筆疾書的記錄下朱慈烺的沒一個字句。

那些回憶起悲慘往事后不禁落淚的人們。

朱慈烺感覺到了一種使命感,一種必將讓這個國家強盛于世界之林的使命感。

后世,無數人問。

如果,沒有清朝,大明依舊延續。那么,世界會是如何?

無論爭吵得如何激烈。

但有一天不會改變,那無論如何,都不會比過去更壞。

而現在,朱慈烺就在實現這個命題。

他要讓大明重新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他要用復仇的怒火,將滿清毀滅,將這個意味著屈辱近代史,意味著千萬人屠殺的罪惡政權毀滅。

唯有如此,才能告慰那些在一次次建奴入侵的鐵蹄下枉死的帝國子民。

作為華北中樞,帝國都,任何侵略者都不會放過的城市。京師感同身受,如果說江南的士子還可以悠哉悠哉隔著天險束手談心性。

那么,更多的京師子民便是最為清晰的明白。當建奴的鐵蹄到來時,是怎樣的血淋淋,是怎樣的可怖。

那意味著親友的死亡,意味著家園的毀壞。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一點,京師的百姓們的百姓們體會的實在是太深刻了。

那些帝國的將士們,更是無比清晰。

“復仇!”

“復仇!”

“復仇!”

這一回,再也不需要一個人引導。無數人自肺腑的高喊出聲。

一時間,整個京師里,都能聽見這萬人齊喝的壯舉。

幾個陰暗的角落里,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看著這一幕,渾身感覺到顫栗。那是一種恐懼,對于強大敵人的恐懼。

這樣的恐懼,不僅是因為敵人的強大……

更是因為這敵人的意志,仿佛鋼鐵一樣,寧折不彎,永不放棄。

“我依舊記得……”朱慈烺喃喃著道:“當我第一次讀起《奉天討元北伐檄文》時的心情。那時的我,蜷縮在城東的小宅子里。遼東剛剛面臨一場巨大的失敗。松錦大戰過后,帝國最后主力付諸一炬。關內關外,盡是累累敗績。我試圖出宮有一番作為,卻被幾個宵小刁難,深切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真相。那仿佛一切都是黑暗的,一切都是絕望的,一切……都是無可改變的。”

“直到我看到了太祖皇帝的事跡,看到了《奉天討元北伐檄文》里的字句。那時,朕做了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重新站立起來,不再被任何一個民族所欺辱。”

“我夢想有一天,在遼東的土地上,我們重見同胞,共敘舊誼。”

“我夢想有一天,哪怕最遙遠的極西之地,文明荒漠之處,聽聞到中華之國大明的時候,也會悠然向往。”

“我夢想有一天……這一切能夠真正實現。”朱慈烺沉聲著道:“而今日,就是我們將真正實現這一切的開始。諸君,還記得《奉天討元北伐檄文》那一句讓所有人熱血沸騰的話語嗎?請問我一起說出來!”

“驅除胡虜!”

“恢復中華!”

“立綱陳紀!”

“救濟斯民!”

先是不知哪個飽學鴻儒帶了個頭,隨后,齊呼之聲越來越高,響徹云霄。

朱慈烺熱淚盈眶,高呼著道:“出征!”(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