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

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風停了,塞北的寒冷在三月末的時候有了終結。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

春天已經來了很久,暖風熏得游人醉,有人把揚州當作過汴州。而倪元璐,卻是想將塞外草長鶯飛的草原,變成大明新的一個州。

“遼東的行動真快吶……”倪元璐騎在馬上,將一封密信緩緩地收入了自己的懷中。

這一封密信可不是什么尋常的信件。信既不是哪位高官顯宦的私信,也非家中親人的家書,更不是部下血書求戰的字句。雖然,這些東西倪元璐都收到過。但無疑,沒有任何其余的一封信能夠抵得上這一封信的分量。

因為,這是來自京師那一位九五至尊的私信。

不是批復奏章,亦非圣旨,而是一封敘舊與關切的私信。

不一樣的形式透露的是格外用心的誠摯。

放著這一封信在懷中,倪元璐不由地再度回想起了皇帝陛下朱慈烺的這一封私人密信上的一字一句。

他已經看了無數遍,回味了無數遍,自小便有神童稱呼的倪元璐此刻甚至都可以將密信一字一句背下來。

朱慈烺親筆寫信而來,自然是想表達內容,而非單純的一些外在形式。

信里少有寒暄的字句,開篇,便是歷數了樞密院里調兵遣將所耗軍資。

“這一回樞密院調動兵馬,首先動員了京南工坊區、啟明市、南直隸、開封、臨清等地一共一千三百家工坊招標,發放了三千六百零二十九份訂單,涉及軍資七十九種。此外,內閣一樣是迅速開會,特批了一共價值一千萬元的緊急軍費,并且擴充了年度軍費預算增加了兩千萬元。而這,朕第一回沒有看到傅卿家哭喪這個臉哭窮……哈哈……不止如此……”

一字一句之中,都透露著朱慈烺強大的自信,以及一種熬出頭的暢快。

大明,可是一個大國啊。一個大國的戰爭潛力與戰爭實力竟然還不如一個在東北苦寒之地的清國大,那實在是太讓人痛惜了。效率低也就罷了,明明靠著體量就可以碾壓過去,卻遲遲無法發揮,那種感覺,自縛雙手已經不能形容。

話說回來,而今大明的戰爭潛力著實是今非昔比了。尤其這三四年來,朱慈烺手中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亦是越來越熟稔于更加專業規范的軍事后勤工作。

這一點,在朱慈烺初起于開封一戰時就十分重視。

擁有著專業強大的后勤隊伍,對于帝國的戰爭潛力激發,自然亦是倍增與過往的大明。

在軍費上,重新恢復了紙幣的信用以后,帝國的國庫終于可以一解數十年的困頓。

而軍械的生產,有了啟明市,有了京南工坊區,有了在開封、南京、臨清、京師、南北直隸如雨后春筍而起的無數工坊。

有了這些迅速成長的工坊,這些軍械的生產供應都不再是問題。當然最是關鍵的,還是帝國有了充足的軍費預算。有銀子,公平從民間采買,哪怕官僚系統里存在著浪費,卻不用擔心過于壓榨百姓而損害了民力。

相反,有大量的軍事訂單刺激了民間就業,以至于民間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戰爭的好處。那便是充沛的訂單激發的無數就業,有工作,便有錢賺,樂業自然可以安居。

安居樂業,這便是這個年代無數人奢望的終極夢想。

現在,在朱慈烺的手中有了實現的巨大希望。

在朱慈烺的信上,一個個機密數據將一個更加強大的帝國勾勒了出來。

而落到最后,望著朱慈烺這一句由衷的感嘆,倪元璐北汪茫茫草原,心中澎湃之情如潮而生。

“大明,再也不是那個孱弱的大明了。今日之大明,已經足以同時支撐起兩場戰爭。這也并非是朕的狂妄,實在是這兩場小規模的戰爭,還遠遠不足以挖空帝國的戰爭潛力。東西兩線,帝國都將充足供應,支持你們將這萬里山河,重歸大明懷抱!”

默默地念著這些字句,倪元璐心中一陣暖流涌動,更是無數激情油然而起:“將士們,看著這山河,多美啊。我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任何一個人的私利去戰斗,不是為了我倪元璐的身價富貴而搏命。今日,在這里,我們為的是我大明的強盛而戰斗。為的,是將邊疆烽火由我們這些帝國軍人一身擔當。我們將邊境推進的越遠,就越是可以將長城內的百姓,護得周全。這一戰,是正義而驕傲的一戰。我倪元璐,與將士們同在,為了大明!”

“為了大明!”

“為了大明!”

無數歡呼聲響徹云霄。

“為了大明!”吳萬英一樣跟著歡呼著,面色赤紅。

唯獨身邊的丁高亮盲從地跟著喊了一聲,也就繼續默然地行軍了。相較于吳萬英這個新丁,丁高亮可就從軍長了。他本來就是邊軍的老卒,出乎意料的是,竟然也一直沒有逃離軍隊。據說,每一回軍需官拖欠軍餉,只要讓這丁高亮一出,便好歹能要回一些。

聽著可能有些茫然,但只需要看一下丁高亮的體格便可以明白為何了。

靠著這一身身板,丁高亮每回便可以不被人欺。

當然,丁高亮也就聽不明白倪元璐說的這些。雖然是聽不懂,丁高亮還是知道吳萬英這樣的人懂的。

因為吳萬英認字,會讀書,甚至還很喜歡教丁高亮讀書認字。

這樣的際遇說可是有些難得。

“萬英,這位大官說得是個什么道理,俺可是聽不懂。”吳萬英茫然地撓著頭。

反倒是一邊的饅頭怔怔地看著,仿佛聽懂了什么。

“饅頭好像明白?”吳萬英低聲道。

“吳家哥哥也明白罷。”饅頭嘆了一聲,道:“饅頭想爹爹,想娘了。”

吳萬英拍了拍丁高亮的肩膀,道:“這便是緣由,懂得的道理,我懂得的道理,也都是在這里。軍略上的東西,我懂得不多。也就明白一些粗淺的道理。我們的百姓在邊疆上被韃子糟蹋了,這筆帳要再往常,太尋常了,也沒人管。可現在……有人記得,朝廷記得,朝廷沒有忘。而我們的大軍出動,便是為了這一筆賬,要狠狠的算回去。丟掉的疆土收回來,丟掉的帝國尊嚴,這樣的尊嚴,不在于當官的晉升之資,在于我們帝國子民的榮辱!”

讀了不知道多少圣賢書的吳萬英這想要將其這些大道理其實有很多字句的。

但他們沒有說,他沒有引經據典,說什么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沒有說什么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情壯語。作為一個小人物,一個只是學了一些醫術,有一些文化知識的小兵,他看得更低,卻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他在饅頭身上的故事看到了這個邊疆究竟是什么模樣。也無比慶幸,那些肉食者,那些身居高位之人,依舊有值得追隨之輩。

“為大明而戰的時候,我其實也常常在想,我們到底是為誰而戰。這個大明,是誰的大明。從前,我為官宦子弟的時候,覺得這大明是我們的大明。后來,見了順賊破城,覺得是那兵強馬壯之人的世界。后來,大明回來了,換了一個面目。我發現,這是我的大明。我們出戰,是為了大明而戰,因為……所有人,都是在為了我們這些帝國子民而戰。這一戰,不在于王侯將相的功勛,在于萬里疆土,再不為韃虜所欺而戰!”

這一天里,吳萬英閑下來的時候,默默將這一段話寫了下來,記在了日記里。

后世的人,無數次回眸帝國一場場波瀾壯闊的戰史時,從事不理解為何有這么多的人拋卻錦衣玉食,去選擇一條最為艱險的道路。

為何,他們要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時候,選擇從軍。

如果說,有的人是吃不飽飯,沒有辦法,只能去軍隊賣命。那么,作為一個官宦子弟,見慣了錦衣繁華的生活,吳萬英卻依舊選擇金戈鐵馬的生活。那一切的答案到最后,伴隨著吳萬英的日記披露,終于有了答案。

“他們為國而戰,而他們的國,一樣為他們而戰!”

在SX的北面,出了長城,便是位于蒙古與SX的中間地帶了。這個地帶里有的是草原,更多的是荒漠。荒無人煙,道路難行。

前陣子下了一場雨,路就更難走了。

但相應的,一場大雨落下,位于鄂爾多斯部落里的那個神秘堡壘上,也不得不歇了工。

城內倒是有屋舍,不怕雨。可糟糕的是,一石下雨,松軟的草地就難以承受大車的碾壓,也就無法運送外間的鐵礦石,而堡壘內的兵械一樣無法運輸進來。

好在,這里的鄂爾多斯部的濟農額璘臣最近心情不錯。

他對這處堡壘里的產量還是頗為滿意的。尤其是那紅夷大炮,竟然足足打造了十二門。

這樣的巨炮立在地面上,光是那炮身就比起最是彪悍的蒙古大漢還要來得更加雄壯。就是那些彪悍的蒙古大漢來上十個,也很難將大炮挪動。這樣的巨炮,得是好幾只青牛才可以拖得動的。

草原上不缺乏牲口,對于濟農額璘臣而言,牲口更是不值得一提的東西。

他曾經最缺乏軍械,后來那一場驚喜過后,軍械有了。

他曾經最苦惱沒有火器,眼下,火器里最厲害的紅夷大炮也有了。

他曾經……

還曾經什么呢?

“最煩惱這些滿人,竟然在驕傲的蒙古草原上肆虐。這樣的痛苦,當年我們不得不屈從,忍了。現在,還要忍下去嗎?絕不,絕不會了!”額璘臣昂然高聲道。

現在,一個無比美妙的機會出現了。

那些狂妄貪得無厭的明人來了。

這些明人靠著清人的拖累殺敗了他們的蒙古勇士,現在,竟然還試圖北上收復河套。

該死的,這些明人究竟腦子里想的是什么,竟然要收河套!那是鄂爾多斯部的根基啊,是數十年前就已經扎根的土壤。如果讓他們鄂爾多斯部失去河套,那等于是斷了他們的命根子。

憤怒的情緒率先滋生,額璘臣決意給這個不善的鄰居一個教訓。

至于有這樣的自信,實在是額璘臣相信,草原永遠是蒙古健兒的草原。

千百年來,無論中原帝國如何掙扎,似乎他們永遠都沒有逃開一個怪圈。頭頂之上,永遠有一個桀驁不馴的異族政權在草原上盤踞,一直到清人才解決。

撇去后來還未發現的事情,額璘臣自然相信,不管明人在邊墻之內如何厲害,一旦出了草原,勝利的永遠是他們這些草原男兒!

懷著這樣的自信,又解決了困擾他無數次的軍械問題,額璘臣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可以打敗明人。

“打敗了明人,也許那就是我大蒙古終于可以脫離滿人的時候了!”這樣想著,額璘臣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

這時,另外一個土默特部的溫布楚琥爾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情報確認了!”溫布楚琥爾沉聲道。

“明人踏上草原了?”額璘臣露出了笑容。

“沒錯,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歸化城都統巴音岱的表情十分復雜:“兵馬多少?從哪里來,目標是哪里?誰為主將,哪支兵馬?”

“看旗號,是新的第一軍。主將是虎大威,此人原來就是邊將,算是個難纏之輩。不過,虎大威雖然厲害,卻不是這一回的主帥。因為……明人的樞密院副使倪元璐親自出關了!”溫布楚琥爾道:“至于兵馬多少,探馬偵查約莫在兩萬人上下,不計民夫。是從大同出來的,目標……應該就是歸化城。另外,我還聽到SX也已經有動靜了。”

“SX那邊,暫且無礙。孫傳庭是個厲害的,但還在SC沒回來。而且,明人再是厲害,難不成還能兩路出兵?”額璘臣不以為意:“主要的,還是我們這里。既然有那倪元璐親自出關了,那這里當然就是主力。兩萬人……兩萬人就敢來戰,真不知道是明人的狂妄有多高啊!”(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