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

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1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朱慈烺在紫禁城忙前忙后,新娘子也快入宮了。

趙廣印率全家老少,在大門口等待迎親隊伍。李邦華帶著迎親使者高聲宣詔。鼓樂聲中,錦衣衛轎夫把皇后禮輿、龍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監抬到后院的繡樓前,按欽天監官員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趙詩瑤穿著皇后禮服,戴鳳冠霞帔出場,氣場艷驚全場。其后,趙詩瑤收下金冊、金寶,回繡樓等待吉時。

吉時一到,趙詩瑤升輿啟駕。大隊人馬經前門,沿御路,過大明門,入**、端門,到午門的時候,城樓上鐘鼓齊鳴。隊伍從午門正中門洞進入紫禁城,經皇極門,到乾清門。皇后儀仗入乾清門,太監、宮女列隊夾道,拍巴掌熱烈歡迎,氣氛好不歡騰。

在丹陛下,迎親使者還節復命。鼓樂聲中,禮部官員奉皇后金冊、金寶,交有關人等陳列于乾清宮后面的交泰殿。新娘子坐的禮輿,由誥命夫人、女官、宮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隨,送到坤寧宮去拜天地,行大禮。

坤寧宮是皇宮中后三宮的第三宮,在大明是皇后的寢宮,也是這一回皇帝大婚時的洞房,禮儀十分隆重,極為講究。趙詩瑤要從大明門被抬進來,經承天門、午門,直至后宮。而一般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后門玄武門。就連后世晚清母儀天下的慈禧太后,也未能從大清門走進來,這成了她一生中心頭的痛。

這一回朱慈烺大婚,其實也頗為特殊。因為,這一回唯有一個皇后入宮,并無其他的嬪妃。

此刻,由慈寧門東階升至門左,朱慈烺面相西邊站立。這時,中和韶樂作奏《平之章》。太上皇與太后升座,樂止。禮部堂官引皇上至拜褥。朱慈烺立起來,丹陛大樂作,奏《儀平之章》。

鴻臚寺鳴贊官奏:跪!朱慈烺跪。奏:拜!興!朱慈烺行三跪九拜禮,興。這時,崇禎太上皇與周太后起座,還宮,樂止。禮部王鐸奏:禮成。

到了這一步,朱慈烺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婚禮基本上已經進行到了尾聲,然后……也到了最具有歡樂氣息的:洞房。

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燭夜朝著朱慈烺招手了。

但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趙詩瑤與朱慈烺結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來的寢宮內,也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這一回,也就是在坤寧宮。

坤寧宮的裝飾自然是奢華典雅,但一樣免不了民間稀奇。貼了紅雙喜以及各式喜慶的對練。

整個房間內主色調都是大紅色,燈燭燃燒之下,紅光摧殘,喜氣盈滿。尤為讓朱慈烺與趙詩瑤感覺既是俗氣又是害羞的則是:床前掛著百子帳,鋪蓋上亦是放著百子被。上面繡著一百個神態各異的小孩子,用意為何,不言自明。除此外,床頭上懸掛的是大紅綢緞,龍鳳雙喜的窗幔。

朱慈烺與趙詩瑤進了坤寧宮后在東暖閣里呆了下來。趙詩瑤打量著屋內,墻壁上都是紅漆與銀殊桐油髹飾的。門前堂上吊著雙喜紅字宮燈,鎏金色的門上粘著金瀝粉的雙喜字。門上亦是草寫著一個巨大的繁體喜字。墻上,諸如百年好合之類喜氣洋洋的對練直落地面。從從坤寧宮正門進入東暖閣的門口,加上洞房外東側過道里,各豎立一座大紅鑲金色木影壁。這是帝后合巹與開門見喜的寓意。

洞房內金玉珍寶不計其數,富麗堂皇,盡顯皇室貴氣。

就連朱慈烺打量了,也不由心道:“這陣子,真是日子好過多了。”

不比趙詩瑤第一回入宮,朱慈烺可是知道崇禎皇帝當政的時候宮里有多寒酸。連朱由檢的衣服壞了都要周皇后親手打補丁,宮中的用度是怎樣自不待言。

作為洞房的東暖閣為敞兩間,東面靠北墻為皇帝寶座,右手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連大炕一座,炕兩邊為紫檀雕龍鳳,炕幾上有瓷瓶、寶器等陳設,炕前左邊長幾上陳設一對雙喜桌燈。

作為今日的運動場所,一張龍鳳喜床安置在西北角里。龍鳳雙喜的紅色大炕褥不提,其余還有整整齊齊的明黃色端以及朱紅彩緞的喜被、喜枕,具是做工精良,只供皇室的御用品。床上墻邊除了照例的喜氣吉祥對練外,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圖,靠墻放著一對百寶如意柜。

朱慈烺與趙詩瑤端坐龍鳳喜床上,宮女們則是在床上放著銅盆。這是子孫餑餑寓意。除此外,上面還安放著一小盆的小睡覺,其實就是那個子孫餑餑的食物。

朱慈烺與趙詩瑤忙了一整天,其實也都餓了。沒多久,合巹宴開始。

揮退了眾人,朱慈烺目光落在了趙詩瑤的身上。

今日的趙詩瑤格外美,都說婚禮上的女人是一生中最美的時刻,朱慈烺今日有了體會。頭頂上的紅絲巾遮住了面龐,只能在輕紗之中隱隱約約看到趙詩瑤的面容。

這樣的半遮半掩沒有遮住美貌,更讓美多了幾分讓人難耐的心癢。朱慈烺拿起了金秤桿,將蓋頭輕輕挑了起來。

朱慈烺的目光先是從白皙猶如天鵝一般的脖頸上落下,隨后緩緩升起,目光從白皙的下吧上一點點升起,紅潤飽滿的唇,筆挺小巧的鼻,以及一雙柔情似水的大眼睛。趙詩瑤的五官格外精致,紅妝修飾之后,在這大婚的時節更為美的驚人。

朱慈烺將紅蓋頭輕輕拋上屋頂,對視著朱慈烺,雙方在彼此的目光里越來越近,氣息吞吐之下,在對方的面龐上抵達。

呼吸可聞,心跳之聲更是砰砰砰地迅速加速起來。

趙詩瑤舉起了手中銀杯,朱慈烺亦是從桌上拿了起來。這是交杯酒。

侍奉的宮女見此,朝著殿外準備已久的侍衛夫婦們示意。《交祝歌》在齊聲歡唱之中響起,合巹禮成。

朱慈烺與趙詩瑤吃完了長壽面以后,屋內終于空無一人。

趙詩瑤與朱慈烺兩人幾乎同時都是輕輕松了一口氣。

兩人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的視線之中讀懂了所有的意思。雙方對視著,望著對方的面龐,久久看著,仿佛能夠看出花兒一樣。

知道趙詩瑤忽然間想到了什么,一下子面色通紅,隨口著道:“看什么呢……要看這么久。”

“看你。”朱慈烺聲音清脆又明亮。

趙詩瑤笑了:“看了好久了。”

“看不夠呀。”朱慈烺也笑了,他坐近了一些。

這一回,反倒是趙詩瑤靜靜地凝望著朱慈烺,呼吸忽然間有些急促。

趙詩瑤此前入宮,可不止是按照規矩擔心趙詩瑤結婚之前如何。而是要培訓這一回皇帝大婚的禮儀。自然……也能明白交杯酒過后是什么程序。

朱慈烺湊得近了,雄性的氣息帶著迷醉的氣場煥發了少男少女的荷爾蒙。

朱慈烺的攬住了趙詩瑤,而我們的皇后也是輕輕倒在了朱慈烺的懷里,呢喃著輕語:“往后……便讓夫君好好看個夠罷……”

有道是……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又云:

素約小腰身,不奈傷春。疏梅影下晚妝新。

裊裊娉娉何樣似,一縷輕云。

歌巧動朱唇,字字嬌嗔。

桃花深徑一通津……

今宵不眠,徹夜歡暢。自是**佳處,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夜歡暢,朱慈烺起了,便只覺得這一世又有了嶄新的動力。

比如,此前大勝過后的余波。

位于紫禁城外的西苑里,朱慈烺在西花廳里見到了前來覲見的一干文武將官。這一回會見的除了內閣大臣比如李邦華、高名衡、黃道周、傅淑訓以及樞密院楊文岳、倪元璐外,便是軍中的戰將們。虎大威、陳永福、夏晨、劉勝、傅如圭、劉振以及炮兵營柳泉、輔兵輜重營徐鴻。除此外,不屬于近衛軍團系統的將官也紛紛來了。包括這一戰中發揮出人意料的京營主將李國楨、臨陣倒戈的吳三桂、山西總兵周遇吉以及從寧遠城趕來的虎大威。

文官方面,眾人卻是紛紛看到了一個第一次出現在朱慈烺身前,卻是眾人大名鼎鼎知曉的三邊總督孫傳庭。

這一位傳說中孫傳庭死而大明亡的大明最后猛人今日喜笑顏開,朝著朱慈烺拱手執意。

顯然,眾人都是在道賀朱慈烺新婚大喜。

一番鬧騰過后,朱慈烺朝著李邦華與楊文岳致意,示意會議開始。

兩人對視一眼,楊文岳輕咳一聲,說起了軍中編制的事情。尤其還特地恭賀了一番陳永福所部獲得了金吾團的稱號。

這時楊文岳在照顧此前不再中央大校場的各處將官。

比如孫傳庭便聽得津津有味。他可謂是兩朝元老了,但不同于尋常一般新帝即位時兩朝元老名高權重,孫傳庭雖然是三邊總督,卻對朝堂中樞遠離過久。以至于并不清楚朱慈烺的路數。

但有一點孫傳庭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這位年輕的皇帝顯然擁有著天賦神授一般的才能,這才可以在極端弱勢的情況下打造出強大的近衛軍團,將入侵的多鐸所部建奴大軍圍殲擊潰,首輔了遼西千里江山。

而自然,孫傳庭便要用百倍的氣力來投注進去,尋找一個理由。

畢竟,這是三朝皇帝都未做到的事業。

“飛熊團當然的稱號已經有了。自然不用提了。”楊文岳道:“這一戰后,樞密院會優先調配飛熊團的新兵以及陸軍學院種子軍官的分配工作,幫助飛熊團恢復軍力。同時……”

楊文岳賣了個關子,眼見眾人巴巴看著,這才朝著朱慈烺一拱手,道:“遵照吾皇圣命:帝**隊即日起‘涅槃計劃’。”

所謂涅槃計劃,實際上就是帝**隊體系要重新開始調整。

在座的任何一人都深切明白,帝**隊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從前是沒有希望,而現在,一切都有了可能。

有賴于朱慈烺在河南的治理越發鞏固,最大的難民源地終于不在產出難民。同事,又因為陜西順軍的造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被剿滅,來回鏖戰的戰爭讓當地人口銳減,客觀上又降低了糧食的短缺,從而沒有在醞釀大范圍的平亂。

故而,當中央政府免稅的政策下達以后,陜西、山西以及河南這三個農民起義的策源地都就此平靜了下來。

沒有了內亂,外敵又在遵化戰役之中被朱慈烺打了一場漂亮的圍殲戰。國內的戰爭就此消停下來。

其后,便是來自江南財源地的稅賦開始經過成熟的海運體系運送入京。

帝國的財政機器得以順利運轉,加上獲鹿戰役與遵化戰役之中繳獲的戰利品,負責而今帝國財政的傅淑訓眉開眼笑,難得讓戶部這個衙門有了幾分寬松。

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改革也有了條件。

更加重要的是,帝**隊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這在遵化之戰帝國主力只有萬余人追擊的現實下顯得格外迫切。

當然,要論及大明帝國的軍事改革,則又不得不從1368年開始帝國的軍師變革說起。總體而言,大明的軍師變革從衛所軍制到募兵制、京營以及邊軍不斷演化。而一切的改革,都只是在既有基礎上增加新的東西。

礙于祖制,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擁有足夠的權力以及能力可以根本性地改革軍制。不過,到了朱慈烺手上時,一切顯然不一樣了。

朱慈烺要全面的變革。而這一切,則要從衛所軍制開始說起。

衛所兵便是洪武年間太祖時期建立的衛所軍制。衛所制的構想是來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也寄希望于衛所制度,希望可以讓大明朝廷往后不費龐大軍費便可以有百萬大軍。事實上,在大明的后來,光是云南一地,最多的時候就有20衛、3御、18(守御)所,共有133個千戶所,衛軍約148960人。在洪武二十三年時,大明全國范圍內就一共有內、外衛547個,所2563個。足足有百萬大軍。

只可惜……

讀者群號碼:15146926。想要催更討論劇情聊天就來這里吧!我的讀者都歡迎來加喲(未完待續。)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