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上)

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上)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0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快捷翻頁→鍵



熱門、、、、、、、、、

朱慈烺在恒信大廈的一幕點燃了朝野的八卦之情。

浪漫的玫瑰花雨與飛天的熱氣球鑄就了史無前例的盛大求婚典禮,伴隨著這場盛大的求婚后,是皇帝大婚的序幕得以拉開。

大明得到了一場一掃過去沉郁之氣的大勝,更樂見看到一場盛大的婚禮將喜悅之上再增添舉國慶祝的理由。

《禮記·哀公問》:“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孔穎達疏:“大昏,謂天子、諸侯之昏也。”

雖然后世各種小報每逢一個明星要舉辦個婚禮就美其名曰:大婚。但實際上,按照禮記,不管是多火的戲子優伶都是夠格不上大婚二字的。能夠稱得上大婚的唯有天子與諸侯。

大明這會兒自然是不會在有諸侯了,名義上的諸侯沒有,實際上的軍閥也不會有。

能稱得上大婚的,只有朱慈烺。

以大明之正統,自然要過六禮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親迎。這幾處前文都都有說過了。尤為比較有意思的,這里頭的細節格外細致。還有庚書聘書等文書。

庚書就是男方寫:乾造生于丁丑年五月十四日午時健生,恭迎。

女方接到以后,便寫:坤造生于庚申年十一月一日丑時賦生,恭復,大德望某老大人雙福臺前,眷弟某某某,。

而這,才到了第二步。第三步就是納吉,然后就輪到聘書了。比如:百世姻緣,自古牽于—紙,二姓好合,從今致于此言。

恭維玉諱

乃因月老之言,允結朱陳之好。

大德望某府

這等聘書見了,一看就是言辭講究,特有格調。

聘書完了,這當然就是求婚。女方收了禮品就要有回應,算作答應。就是允婚,寫的東西呢也就是允書。比如……

紅葉值此結朱陳,

一諾千金永不移,

上事宗廟慰先祖,

下繼后世福子孫。

大德望某府

愚姻家某某某

這些文書完了以后,還會有《團書》告知親友訂婚成功,并宴請親朋好友。比如團書如此:卜

八二十日潔治喜酌

一門盛族四境嘉賓

謹具團書用申謝悃

大盛族某府老幼尊親統鑒

最后,還得有《請書》派媒人專程送達女方。比如:謹占于某月某日為小兒與令媛完婚千里良緣惟憑月老,二姓合好全賴柯人,仰承玉趾惠顧蚤臨。

大冰洋某某某雙福臺前

愚姻弟某某某

若覺得這就完了,那還早。還有《禮書》隨彩禮送去呢

比如:家寒禮薄,不堪臚列,叨念朱陳,海函是幸。

大福德某府閣下

女方父母在接到男家《請書》后,還有《期書》回復男告知嫁妝備辦及有關事宜。

某年某月某日伐木

某月某某日下鋸

某月某某日下剪

某月某某日完婚

大德望某府

愚姻弟某某某

以及最后,三書六禮之中的迎書。這是男方迎親時候用的。

比如:丁卯己巳男女之相,申年辰月結婚吉祥,太歲當令忌妨三相,蛇雞牛相娶送相妨,上車面南下車北方,坐西向東大利梳妝,路逢橋石花紅蓋章,擇吉良辰午時拜堂,長命富貴兒女滿堂,產婦孕婦皆要避之,此日用之大吉大昌,農歷丙申年,三月。

到了這一步,文書基本上也就齊全了。

當然,對于朱慈烺而言,這些看著都頭大的東西用不著他操心。要不然禮部是干啥吃的?而且,朱慈烺為皇帝,檔次自然不能是尋常百姓一般。禮部官員會特地擬定了禮儀程序和規范,然后與一大幫太監、宮女忙前忙后,布置典禮會場。

總的來說,朱慈烺這一回大婚的禮節是六禮的升級版。

除去了恒信大廈的浪漫以后,朱慈烺便會陷入繁文縟節的包圍之中。

作為皇帝,他的結婚大禮要經過婚前禮、婚成禮、婚后禮三個禮儀階段。婚前禮便是納采、大征、冊立、奉迎;婚成禮則是合巹;以及婚后禮朝見、廟見、頒詔、筵宴。

如此復雜的禮儀弄得各處有司人員都是忙得亂糟糟的。惹得鴻臚寺的官員紛紛興高采烈,抓住機會刷一波存在感,到處維持秩序,弄得參與的人員紛紛側目相對。

這一天,大明二七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申時,當趙詩瑤出宮的時候,各處人員恭恭敬敬地準備好了龍亭一座,輿請如意在前面行走。最后用八人抬著的孔雀頂轎先一部請入了宮內,這時,太監趕到順貞門外,負責接待的鑾儀衛接在玄武門,從北安門一路到趙詩瑤的娘家府邸。

當趙詩瑤出宮抵達娘家府邸后,娘家的國丈趙廣印便率領子弟在大門外等候迎接。原本按照禮儀,這些人都得跪著等候。朱慈烺審閱禮儀的時候,便曉喻各處,不再用跪拜等候之禮。朱慈烺雖然體恤人情讓大家松了口氣,但所有守衛官員人等還是敬謹地輪流等候著差使。

就這樣,趙詩瑤回了娘家府邸內堂,見了親娘,一陣子抱頭痛哭,這是思念之情。當朱慈烺求婚過后,趙詩瑤便只能由宮中派來的太監服侍,由護衛守護,不許與家人接觸。這一陣子,趙詩瑤還真是對家人格外思念。

而這一回相見后,趙詩瑤再想出宮就難了。到時候父母想要見一面,也只能按照程序入宮敘舊。

大明二七六年九月十五日,午時之前,正副使來到皇極殿前,欽天監報吉時到,引正副使就位。

正使是首席大臣李邦華,副使則是樞密院樞密使楊文岳。

李邦華與楊文岳得到這個任務顯然紛紛與有榮焉,興高采烈于皇極殿前站立。他們先聽宣制官向其宣布皇帝的命令:皇帝欽奉太上皇太后旨意,納兵部員外郎趙廣印之女,命欽等持節以禮納采。

此刻,立邦元與楊文岳行禮接下任務,收下了代表天子的金節。正使持節,副使楊文岳便捧著問名詔書;儀仗隊、鼓樂隊在前開路,送禮官員跟在二使后頭,自乾清宮出發,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地奔向迎娶的府邸。

(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