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

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9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有了第二團的加入,第一天的戰斗終于回歸了平靜。雙方開始重新安營扎寨,飛熊團的將士們打掃著戰場。清軍則開始了挖壕溝。一圈圈的壕溝挖過去,反過來將明軍上下都困在了東勝右衛。

“有了明人第二團的加入,接下來想要短時間擊潰明人暫時是完不成了。”多鐸擰著眉頭,看了一眼帳內各部將帥的目光,心中念念著。

眾人紛紛都是面露肉疼之色。這一回,多鐸就連尚可喜都沒有著急發落。盡管,這一戰是因為尚可喜的潰退而開始了逆轉。他更關心的是……這些滿漢將領里都出現了憂慮之色。

英俄爾岱戰死了。

鑲白旗的將領里換了一個新人。一個更加憂慮的問題冒了出來:“我們能打贏嗎?”

“圍困這里,將明人團團圍住。里面明軍加上百姓足足有至少三四萬人,可他們卻是沒有多少補給的。困死明軍,等到他足夠衰弱了……便可以一戰擊破當面之敵。而且……”多鐸目光落在正白旗的固山額真身上。

正白旗固山額真阿山心領神會:“豫親王英明!這段時間,我大清更可以趁機四處劫掠,補給軍資。而且,這明國里最能打的大軍都被我們死死圍在了里頭。其余各部都是些衰弱之軍。我們大可以先殺敗其余倉促來援之軍,釣一條大魚!比如明國皇帝定然不會放棄的!”

“擒住朱慈烺,還擔心這大明不屈膝求和嗎?”多鐸沉聲道:“想想那些過去的明軍是如何孱弱?現在,我敢打賭,縱然朱慈烺率軍來了,也一樣是被各個擊破的下場!”

“豫親王英明!”尚可喜高聲大喊:“待殺敗了其余各部明軍,這些被我們圍困的明軍也定然是缺糧少食,虛弱無比。那時候,一舉擊潰,再不復一丁點的折損!”

尚可喜此言一出,帳內諸將紛紛都是面露贊同之色。

耿仲明見尚可喜搶了先,連忙道:“豫親王英明,如此一戰下來,定然勝利的還是我們!”

“是極是極,這一回,我們不也斬殺了明軍大將徐彥琦?如此喜訊,就算是再來了援軍,也是被我們伏擊殺敗的下場!”孔有德陰惻惻地說著,引得多鐸不斷點頭。

“是啊,這一回陳永福不顧安危地救援過來了。那朱慈烺也定然不會將這大明最后一支可戰之兵放棄的。可朱慈烺……又哪里還有援軍呢?他到底拿著什么依仗……要翻盤?”角落里,一直沉默的吳三桂輕嘆一聲。

這一仗,本來是吳三桂要上場的。只是,最后關頭陳永福所部來了。吳三桂也就沒有上陣的機會了。

沒多久,軍議也就散場了。吳三桂踱著步子回了自己的軍帳,只是剛進去吳三桂就感覺到了不對。

他有種格外熟悉的感覺,看向帳內的一處屏風,道:“張鎮?”

“吳總兵好眼力……”張鎮輕聲笑道。

吳三桂不禁失笑:“眼下正是大明最衰微的時候。徐彥琦身死,就連陳永福也跟著撲了進來被團團圍住。這時候若是萬歲爺想要這個時候招降我們,恐怕有些不湊巧。”

“但圣上相信……你會反正的。眼下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最不是時候,但越是足夠大的反差,越是能夠讓人震驚……動搖原本的信念。”張鎮說完,大步走出帳外。

吳三桂的女婿夏國相抽刀看向此人,眼角余光打量著吳三桂的目光。吳三桂擺擺手,示意夏國相不要追去。

望著張鎮離開的背影,吳三桂陷入了沉思。

啾……

一道獵鷹從百丈高空之中飛入東勝右衛的營地里。

沒多久,近衛軍團軍議召開。虎大威、夏晨以及劉振紛紛盯著陳永福。

陳永福面露驚喜:“這是從京師來的鷹信。”

獵鷹的訓話格外艱難,不像飛鴿一樣可以普及開。故而,就算是以朱慈烺眼下錦衣衛投入之大,也僅僅只有寥寥幾處能有獵鷹傳信。

“圣上沒有忘了我們!”劉勝死死握著拳。

夏晨低聲道:“若論全面覺得,我卻不覺得,這東勝右衛還有什么可救援的。真要讓我安排,恐怕便是拋棄東勝右衛,穩扎穩打。守住京師為要。既然圣上已經平了內賊,我大明總有機會能驅逐韃虜。這個時候過來,恐怕……”

“我近衛軍團彼此互相守望相助,那是圣上教的。既然如此,圣上便不會忘了我們。”劉振說了一句,忽然間嘆息了一聲:“還是看圣上如何說吧。”

“圣上……”陳永福拆開一看,卻是愣住了:“命我們全軍上下,在八月三準備發起進攻……此戰目標……全殲來犯清軍!”

聞言,眾人齊齊愕然。

“軍營里還剩下多少糧食?”虎大威率先問道。

夏晨想了想,道:“若緊張些用,還能用一個月。若要按照戰時標準來,十天就是極限了。也就是說……按照戰時標準,我們約莫只能用到八月五日。”

“兩天……擊敗超過十五萬的清軍?”劉振喃喃著。

“這是圣上的命令。”陳永福目光平靜,從他率軍出了薊鎮城的那一天開始,近衛軍團就已然有進無退:“軍令既下,我第二團上下唯有拼死完成任務。”

“圣上這個命令……”虎大威輕聲道:“那肯定是有所準備才會發出。也就是說,圣上定然也做好了準備,有信心可以一戰勝之……我相信圣上的判斷。”

兩個主將都開了口,夏晨輕嘆了一聲,緩緩點頭。

屋內有些寂靜,大家都被這個瘋狂的命令有些嚇到了。

按說,近衛軍團有第二團的支援后,首戰失利的清軍想要短時間攻破東勝右衛的營寨是沒多大希望的。朱慈烺留出的時間也足以讓全軍上下恢復元氣。

可首戰的結果委實讓近衛軍團的將士們心中沮喪。

不僅是這么多年以來近衛軍團出現了第一個高級將官的陣亡,更是殘酷的傷亡與絕境一般的境遇讓將士們失去了必勝的信心。

“圣上,會帶領我們勝利的!”夏晨堅定著,笑道。

“預備,八月初三……出戰!”

八月二日,玉田縣北面里的梨河南北岸上,轟隆一聲巨響傳來。

北面,幾匹快馬遁入山林,在叢林隱秘之中注視著對岸的景象。

這是他們畢生難忘的場景。

來自中原的明軍將士們穿著火紅的戰襖,次第有序地在一輛輛大車之中裝卸物資。從南面梨河上游飄下來的木頭在梨河河中被一個個攔截。旋即,一車一車的沙袋從岸上背運丟下河。

在山林里,谷列屯等著一雙打眼,滿臉不可置信:“這些漢兒,為何連奴隸也如此拼命?”

在谷列屯的眼里,唯有能上陣殺敵的才是戰士。此刻,在河流里鼓搗著沙袋與橋墩的顯然就是一些奴隸。

但這些奴隸士氣飽滿,動作干練,衣著整齊,那架浮橋的本事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只是用了不過半日的時光就讓這座不大的河流上架起一座足以通行萬人的浮橋。

谷列屯知道自己該走了,只是臨走前,他依舊忍不住盯著南岸的一座大車。

那大車上,滿滿當當裝載著足足上千斤的糧食。就這么,大車在兩匹健壯的馱馬托運下朝著浮橋上壓去。

一陣輕輕的搖晃后,大車穩穩當當地駛入了河流中段。沒多久,大車駛入了北岸,浮橋絲毫沒有半點沉沒的跡象。

谷列屯不甘心地走了……

“長生天啊,這一場穩穩大勝的戰局,要迎來變數了……”

傅如圭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深深地呼出一口氣:“總算不辱使命,一路抵達到這里了。”

接到命令后,傅如圭便即可脫離了河南戰場。作為朱慈烺兩年前就經營的大本營,經過兩年和平發展后,這處中原富庶之地爆發了強大的戰爭潛力。

格外充裕的人力資源以及啟明市里眾多的軍工工坊帶來了足夠多的車輛、騾馬、糧食、軍火兵械以及最重要的船只。

超過一萬兩千人的戰斗部隊、輜重后勤部隊以及補充兵源的預備役走上了開封碼頭。旋即,千帆盡展,一萬兩千人順著黃河轉道京杭大運河一路在天津港下岸后在進入了北塘入海的潮河,一路北上,終于在七月三十這一天抵達了玉田。

玉田北面距離遵化就只剩下一條梨河了。在后世,梨河的西面便是于橋水庫。

二十里外的西北面便是東勝右衛里的近衛軍團將士,東北面便是遵化城。

“圣上來了!”這時,軍營之中,一道嘩然的聲音響起。

旋即,便是山呼響起的萬歲聲。

朱慈烺在萬眾俯拜之中疾馳而來,到了傅如圭的身前,看著這座浮橋,贊嘆道:“不枉我這么久以來充實輜重營啊。這浮橋,修筑得很及時。大軍渡河吧,今日……我要在北面等那邊的消息……”

“那邊?”傅如圭隱隱猜到了朱慈烺還有后手。

朱慈烺笑著點頭:“對呀。多鐸的這個驚喜,很厲害。但他恐怕忘了,他不是在與京畿一地戰斗。他……要面對的是一個龐大帝國的憤怒!”

覺華島上。

祖大樂怔怔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那是怎樣壯麗的畫面啊。

海面之上,海天連成一線,星星點點,仿佛滿天繁星一般,到處都是細小的船只身影。但伴隨著距離越來越近,眼前的一切越來越清晰。

那是一艘艘船只,復工后擁有著眾多訂單的龍江船廠以及寶船廠開工后為帝國帶來了海量的開工量。

朱慈烺登基以后解除的海禁甚至爆發了整個江南龐大的生產能力。

這一回,當戰爭開始后,整個江南、山東沿海沿岸地區的海船迅速被征調,拿著樞密院銀子的海商們熱情蓬勃地執行著這一回的軍事行動。

這一切的結果便是將原本駐扎在遼東鴨綠江入海口處的軍隊調撥了回來。

站在船上,重新從海外回來大明國土的紅娘子感慨萬千:“渡海來攻,這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啊。這失卻的大明國土,終于有望可以收回了。”

在紅娘子前面更顯一步的還有無數小船,旋即,一道日月龍旗在船上升起。與眾不同的是,這道日月龍旗上還有刀劍相叉的圖案繪制。紅娘子認了出來,這是水師陸戰隊的戰旗。

無數小船迅速靠岸,一個個壯碩的大明軍人登上了覺華島。

祖大樂怔怔地看著這一切,有些不敢置信,他回想著前幾日的軍報,不禁道:“大明不是被多鐸率領大軍攻入京畿了嗎?明國皇帝正在與順軍鏖戰,京畿被偷襲,那應該是著急這些的……是了,是了。這是大明啊,是能夠將盛京都偏師攻入的大明啊。這……就應該是大明真正的實力了!”

他的一旁,祖大樂的親兵家將問道:“將主,我們是不是下令防守?”

“打什么?”祖大樂指著眼前的人道:“這覺華島根本守不住。何況……能在大明的旗幟下做人,如何比不過在建奴手中當狗?”

“可是……家主……家主……”親兵憋著話。

“家主會在寧遠城迎接我們的。”祖大樂說的是祖大壽。

三日后。

紅娘子登上了遼西走廊的陸地。

寧遠城內,祖大壽小心翼翼地將一封任命狀收了起來。上面,赫然便是寫著祖大壽歸國之后的未來。

“遠征公司啊……開疆擴土。多好的霸業,將四海更廣闊天地里的土地政府,讓我大明百姓安居樂業與寰宇之中。這等事業,才是好男兒所為。這等丟土失地的恥辱,是時候該雪恥了。”祖大壽輕輕地笑著,想起了多鐸的面孔:“知曉接下來的一起后,你肯定會很驚訝吧?”

這時,一員家將進來,低聲道:“家主,莫德里來了。”

莫德里是寧遠城的清軍守將,他生得壯實,一身武藝,唯獨此前朱慈烺攻克盛京時落了腿疾,以至于這一回沒有跟隨大軍出戰。此刻莫德里聽聞祖大壽有請,備了好酒好肉,便帶著十來個親衛來了。

此刻,祖大壽也寫好了給朱慈烺的奏章,標題赫然便是:光復寧遠。

讀者群號碼:15146926。想要催更討論劇情聊天就來這里吧!我的讀者都歡迎來加喲(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