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

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22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一封沾著一滴暗紅色印記的信封落在了朱慈烺的案頭上,里面的信已經拆掉了,朱慈烺盯著這個信封,久久沉默。

這一年的夏天,朱慈烺心中有些冰涼。

那一封信上沾著的是情報戰士的鮮血,一路從山海關傳遞過來,已經從原本的鮮紅變成了暗紅色。

原本,這樣臟污了的信封是不會到朱慈烺手中的,至少也要有人清洗過。也唯有既是重要,又是緊急的情報才會這樣毫不加停留第一時間抵達朱慈烺的案頭。

這是來自山海關的緊急情報,里面的內容赫然寫著:山海關建奴出兵,豫親王多鐸率領鑲白旗并平西王吳三桂、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兵發七萬,朝著薊鎮出發。

既是蒙古又是漢軍,清人,果然沒有放松一點力氣在滅亡大明的心思上。

“圣上,軍議已經召集完畢了。”寧威走來,低聲對著朱慈烺道。

朱慈烺騰地起身,走向軍議廳。一路上,他都在想著眼前的戰局。

這是位于真定府的行在,本地的一位致仕高官貢獻了自己的私宅,朱慈烺按價租用以后在這里開始辦公。

同時,官軍大部主力已經朝著井陘關進發,作為先鋒的飛熊團行進最快,一路已經抵達了即將靠近井陘關的威州鎮附近。

但沒想到,一個更加驚訝的消息傳來了。

朱慈烺站定在軍議廳的幕后,軍議上,無數議論控制不住地飛灑著。

“保定巡撫都是干什么吃的?我們才到了真定,結果井陘關連帶著固關一窩蜂地都丟了!那個李茂春到底是個什么來路?不是還有千把顆腦袋嗎?戰斗力都去了哪里?”拍案而起的是倪元璐,這位往日一向以諸葛亮算計無漏為目標的謙謙君子最是明白主線戰局崩盤會帶來多大的副作用。樞密院上下為了解決宣府、大同兩鎮的問題,可不知道是廢了多少心思。

“李茂春的功勛不是樞密院核查的嗎?若是真有軍功,怎么會如此窩囊?”隨行而來的國防大臣高名衡很是不滿,這樣的差距委實太大了。

“軍功是真,但不代表井陘關沿線的崩盤不會出現。關鍵點,我看就是在李茂春的身上。眼下,可不是兩府之爭的時候!”傅淑訓出面掃視兩旁,老資格的財相讓兩人紛紛撇開這個話題。

“錦衣衛方面,李茂春的底細還未收到消息。”倪元璐低聲道:“目前可以確信的是,井陘關已經落入敵手了。李巖已經兵出井陘關,與威州鎮的飛熊團打了起來。前出的是中軍猛如虎部接觸到了這一個大順御林軍的外圍打了一仗,逼得領兵的叛匪李年退了一些。但威州鎮那邊打得還是很激烈。他們底氣很足,這一點,應該是來源于已經進入固關,即將進入真定府的李自成主力。”

“唉……”屋內,無數嘆息之聲響了起來。

一連丟失三個重要關卡,失去了可以依托的堅城,這對于朝堂一方可謂是極大的被動。

“不僅如此……”這時,李定國走了出來,他與幾個年輕的軍師分發著一份份的材料。

上面,是最近的軍情匯總。

“山海關的建奴也動了,多鐸帶著兵殺了過來。”李定國開了腔,全場嘩然。

虎大威沉聲道:“東面危險了。”

“薊鎮還有陳永福罷。第二團是打下了京師保衛戰的英雄之師啊!”傅淑訓也緊張了。

蒙古從宣府大同進發還只是在京師的外圍騷擾,但山海關的清軍進來,卻必定意味著京畿的安危難保。

高名衡沉聲道:“陳永福……恐怕讓人很難足夠放心。”

眾人有些迷惑。

虎大威輕聲道:“正是因為京師保衛戰打得太壯烈了,第二團也太過辛苦了。現在補充進去的都是些新兵,從休整完畢到現在才過去半年不到。戰力如何難說,更何況,薊鎮非是險道,清軍恐怕會纏住薊鎮,繞開堅城,一路深入。這意味著……”

“單獨只看薊鎮,除非陳永福出兵大勝多鐸所部建奴,不然東線遠非安穩。建奴分兵散落鄉里劫掠地方,將遺禍無窮。尤其大部都是那些漢軍,更不會不知道這一茬。實在殊為可恨!”倪元璐只覺得格外頭大。薊鎮雖然是堅城,卻只能如同一顆釘子保持威懾力,不讓清軍主力妄動進攻京師。但這樣一來京畿大部分的安危就糟透了。

“保衛薊鎮,甚至依靠薊鎮出戰建奴,陳永福部無礙。但想要將這千里曠野都鎖住不讓建奴分兵四處騷擾,卻是幾乎無計可施之困局。”高名衡說著,不由地懷念起來:“要是山海關在握那該多好,建奴萬萬不至于入關,遍地烽火。這京畿好不容易半年修養這才多了些人煙繁華啊。”

倪元璐揉著腦袋,沒有說話。

“東線有清軍多鐸部,北線有清軍并蒙古兵,南線有順軍劉芳亮部,西線主力要在我軍削弱了一營戰力紅藕對戰李自成的主力。各處麻煩,到處艱難。諸位同仁,這一局要如何解?別的不提,京畿乃重中之重。一旦多鐸再度兵臨城下,我是決計不會同意圣上繼續堅持進攻李自成。無論如何,都沒有京畿的安危重要。這是天下心臟之地,一旦易手,將會是我大明開國以來最重之恥辱!”高名衡語氣拒絕。

這時,傅淑訓也道:“京中雖有賢臣,卻會因為圣上在外人心動蕩。難保安危,我也不會同意……”

“從山海關到到京師,距離多少?”帳外,朱慈烺問了一句。

寧威楞了一下,迅速算了一下,道:“回稟陛下,一共六百里。”

“晝夜不息,路途無阻,七萬大軍走個十日,算是最神速的算法。寧威,朕算得可對?”朱慈烺又問。

寧威細想了一下,道:“回稟陛下,有薊鎮陳永福部近衛軍團第二團在,建奴必定受挫稍許,能阻敵五日。若出城戰,又可阻敵十日。若勝,自然無憂。縱然戰敗,以薊鎮殘軀,猶能再擋敵軍兵鋒十日。若不勝不敗,亦是足以抵擋敵軍兵鋒五日。”

朱慈烺點點頭,緩緩深呼吸一口氣,大步踏入軍議廳內,昂首道:“東線的戰場沒有長城可守,建奴的兵長驅直入,京師堪憂。西面看起來大家都不覺得像是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敵人。沒錯,大家目前的想法,朕看不出錯漏的地方。”

“吾皇萬歲……”眾人紛紛起身行禮。他們這才發現,原來朱慈烺已經聽了好一會兒議論了。

朱慈烺擺擺手,站在上首,環視群臣。

“倪愛卿的懊惱,朕明白。大好局勢突然崩盤,自己又出于分兵的削弱之中。王牌陷入重圍,倉促對敵主力。看起來,我軍的輕視很不妙。”朱慈烺看向倪元璐,看得倪元璐一臉羞愧。

朱慈烺又看向高名衡:“高愛卿說得更是切中時弊。東南西北,哪一面都有敵人。我大明的將士,從來沒有今天這么辛苦過。四面圍攻過來的敵人,就像給咱們大明這個巨人套上了一根繩索,繞了一圈,四面拉扯過去,要活活勒死我們!而這個致命的點呢,就在京師。就在最危險的東面!山海關的出兵是一個意外,更算得上是一個必然。畢竟,朕從來沒有將勝利的希望放在敵人的愚蠢身上。所以東面之敵的出現,京師之危的出現,朕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朕更是從來沒有放棄過!為了一群投靠異族的叛國賊,將我大明中興之路打斷!”

“圣上還要繼續對戰李自成?”高名衡聽出了朱慈烺的意思,當下就要站起身反駁。

朱慈烺擺擺手,示意自己繼續說完:“我知曉各位愛卿的忠臣、智慧與德行。所以我明白,你們是為了這個國家殫盡竭慮啊。但要朕說,朕不甘心啊。不甘心因為一群卑鄙可恥的叛國賊當了戰場上的逃兵。西面……”

無數近衛軍團的將官明白了朱慈烺指向四面的意思,那里還有激戰之中的飛熊團。現在的朱慈烺逃跑,無疑是要親手埋葬這個一手打造出來的強兵,去做一個逃兵。

“那里有我們的戰士,我們可愛、勇敢的飛熊團將士在奮戰。他們的奮戰,不是為了在場任何一人的升官發財,而是為了我大明的中興!這是他們跟隨我作戰的原因,我為之驕傲,絕不怯懦!”朱慈烺環視所有人,昂然挺胸。

傅淑訓動容了,但理智卻讓他與之做出相反的決定:“但是……圣上,老臣亦是不同意。比起區區闖賊,京畿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啊圣上!”

“哈哈哈哈哈……”朱慈烺忽然縱聲大笑。

一干大臣彼此對視,有些懵逼,摸不著頭腦。

朱慈烺笑得有些直不起腰,一手撐著桌案,一手指著在場的文武將官們,道:“諸位愛卿,就以為朕是要犧牲了京畿,來擊敗李闖不成?以為朕,是那種為了一己之目的,要去犧牲千萬萬人無辜臣民的人?”

“微臣不敢……”高名衡欠身行禮。

“微臣不敢……”傅淑訓盡皆跟上。

其余大臣紛紛表態不敢。

但朱慈烺分明在不少人眼中看到了疑惑不解,他看到了所有人望向朱慈烺的那種質疑。的確,每一個人都從朱慈烺剛剛的話里聽到了堅持。更很快就聯想到,朱慈烺并不想在乎京畿的安危,他要的是擊敗李自成,確定大明國內唯一正統合法的政權。

故而,聽著朱慈烺的話,大臣們嘴上說著不敢,心中想著的,卻都是: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朱慈烺昂然挺胸道:“朕自然是要兼顧京畿的安危!”

倪元璐一臉希冀:“還請圣上示下!”

“錦衣衛的飛鴿傳書是千里音訊一日達,消息到了朕手中的時候,說明山海關的清軍也才剛剛出發。多鐸號稱兵馬七萬,那朕以料敵從寬計算,算他只有三萬大軍兵馬行進迅速。那么,從山海關一路去京師六百里路,縱然一路連一只豬都沒有阻攔過。那也就是要十日行進的功夫。”

“一只豬都沒有是決計不會的!陳永福部英勇善戰,建奴不可能不查,定然還會上去撩撥一番。如此,縱然一槍不放,亦是會有五日耽擱!”說話的是騎兵營的劉振。這個很少開腔的校尉軍官仿佛猜到了什么。

“不僅如此,沿途我大明將士絕不會坐以待斃。從山海關一路到京師各處城墻都會接力抵抗,縱然料敵從寬一個個都順利被攻破,亦是能耽擱敵軍五日!”虎大威輕松地說著。

“陳永福部可當大任,出戰襲擾多鐸,只要接戰,那好歹就要各方五日準備。大戰起,又是五日十日的耽擱,若是陳永福大勝,一切無憂。縱然戰敗……”

朱慈烺環視群臣,道:“從真定府回師京畿,以如此順暢道路,十日功夫足夠了吧?那也就是說,我們還有十五日到二十日的時間擊敗李自成,再殺他一個回馬槍,狠狠教訓那些賣國賊!”

“十五日,朕帶爾等,拿下那李自成!”朱慈烺沒有拍岸,沒有怒吼,只是平靜地注視著在場一個個文武將官。

倪元璐心潮澎湃:跟著這樣的皇帝,才夠勁了!

一個激情燃燒的皇帝!

虎大威、劉振、劉勝等將領齊齊高呼:

余下眾人紛紛將目光落在剛剛還反對的高名衡、傅淑訓以及謝洪運等內閣文官身上。此刻,這些第一次跟著朱慈烺上馬作戰的文官們親自見識到了這一位帝王身上擁有著的魄力與超強的感染力。

聽著這樣的口號,高名衡輕輕呼吸一口氣,心中的堅持轉為了對朱慈烺的支持:

話音剛落,高名衡就感覺到自己的胸口,原本沉穩持重的胸膛一下子格外滾燙,血液怦然加速。

傅淑訓輕輕一笑,躬身道:“老臣瑾為圣上賀!”

“那么……”朱慈烺環視廳內文武,沉聲道:“全軍開拔,戰那李自成!”

“喏!”廳內文武轟然應喏。(未完待續。)

相鄰小說:、、、、、、、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