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

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4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古勒章阿把傳消息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叫崔英賢的人。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五的崔英賢大概四十歲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然,兩個兒子都覺得他爹沒本事,有些不孝順,大的還好些,總說自己記得爹爹的生辰,要尋思著辦一個大壽。每次崔英賢聽了,都說記不得了,不辦了,好似二十多年前的人生都忘了。

這個年頭,人能活四十歲是了不得的事情。尤其是在遼東,尤其他大兒子私底下總說自己是個漢人,才不是老爹說的什么朝鮮人呢。

可每次崔英賢聽了都賞了大兒子兩個耳刮子,打得很輕,說話的語氣卻很沉:“這話,往后不許在鳳凰城說。”

聽說過這情景的小兒子更加看不起老爹了,扯著大哥就跑去了朝鮮經商。他們是為鳳凰山的甲喇章京古勒章阿辦的買賣,倒也不在城里。

于是崔英賢就一人呆在了鳳凰城,每日在古勒章阿的府里辦著閑差,古勒章阿說他是朝鮮人,還是久居遼東二十六年的老人,辦差二十六年沒死,一家給自己干活,也算個體貼老人。

于是這任務就交給了崔英賢。

懷著古勒章阿信封的崔英賢也沒要馬,就尋了一條地道撤出了鳳凰城。沒人知道他怎么會在定遼右衛的舊營房里是怎么找到一條地道。

進了地道的崔英賢出了城,然后就看到火光四起,鳳凰城都燒沒了,毫無防備的古勒章阿沒有組織起足夠的余力就被明軍攻克。

“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了啊!定遼右衛,又有大明的兵了!”崔英賢流著淚,歡暢地感覺這一刻自己好像一下子就恢復到了十四五歲的年紀。

那會兒的孩子精力充沛,又有著少年的夢想,長大了總覺得自己能做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扛著大明的槍,做那定遼衛國的大將軍。

可一場亂起。努爾哈赤領著女真人左屠右殺,整個遼地成了女真人的天下,多少親朋好友倒在了蠻夷的刀槍下。長著一張大餅臉的崔英賢反而被當成了朝鮮人活了下來。

看到鳳凰城升起的火光,崔英賢抹干凈淚。緊握著手中的書信,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前所未有的強烈,讓他打心底里發出顫栗的渴望:我要干一票大的,我要干一票大的!

“我要干一票大得給我爹娘復仇啊!”崔英賢回了自己城外的莊子。他拿了鋤頭,挖了后院里的一個地坑,里面,涂了油包裹著的袋子被粗暴撕開。

一身山文甲被掏了出來,旁邊,是一桿已經銹跡斑斑的長刀。

磨了刀,將甲貼在外衣里,崔英賢上了馬,遠望南邊的鳳凰城,打馬狂奔。疾馳往北。

風聲烈烈,刮在耳朵邊里,顯得格外孤寂。

但這一刻只感覺身邊金光萬丈,崔英賢告訴自己:我,就是那大將軍。

領著千萬無辜死難同胞英靈復仇的大將軍!

順著大明的官道由東南往西北走,出了定遼右衛就是斜烈站。這里有幾片耕田,一處村莊,左右還有幾個牛錄住著。這里地處草河主干與主流的分叉,是上好的水澆地。

孤身而去的崔英賢卻小心翼翼地躲開了大道,仗著二十多年見多識廣。小道熟悉,繞開了斜烈站,尋了支流里淺淺的地方強渡沖去。

一路往北,在通遠堡找到了還不知曉鳳凰城之事的老相識尋了些吃食。換了馬,偏離大道,西北奔去,過連山關,經甜水站堡北行,一路過去數十里。渾身都快虛脫的時候終于見了遼東平地而起的一座大山。

這里,便是安平山了。

安平山里有一處處險峻的山頭,幾處關口擋住都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很是藏了一些狠角色的人物。

當年遼東大亂興起,倒是惹得一些拉桿子上山的強盜人丁壯大起來。只可惜,他們面對的不是不善戰斗的明軍,而是漁獵為生的女真人。

幾番剿寇,安平山上的大桿子就紛紛消散。只剩下百十來戶學著武藝,鐵匠木匠農戶齊全的漢民躲到偏僻山疙瘩里平谷之處。

最重要的是他們又找到了一些伙伴。以至于沒有步入那些被剿滅干凈的大山賊后塵。

這些伙伴就是被清人從東北深處捕獲來的生女真,生女真多是在東北漁獵處于原始狀態的赫哲人鄂倫春人之輩。不服王化,文明程度極低,用的大多還是骨箭,卻兇悍無比,敢于獵殺虎豹熊狼,戰斗力極高。

被清國憑借著刀兵厲害捕捉之后,有些人自然樂得被統領,也有些不服管教就跑了出去。

那些不服清國管教的生女真便落草為寇,倒也不做什么剪徑劫商的買賣,只是在山里獵熊刺虎賣給朝鮮商人,也算樂得自在。

這些生女真向來彪悍,有兩三百人窩在山溝溝里,境遇卻與從前變得不一樣。兇悍依舊,但戰斗力卻大變,不再是建奴可以隨意魚肉捕捉的存在了。

因為安平山里有了漢人。

這些漢人有鐵匠,有木匠,也有打造兵甲的本事。此處距離后世的本溪頗為相近,山溝溝里竟是也尋了少量鐵礦石煤礦可以煉鐵打造兵甲,武裝戰備。

于是,有了漢人修補打造的兵甲,這些本性還算樸實的生女真也就與漢人結盟,可以女真人說不了。

這個時候,清國若是派遣大軍殺過去少不得死傷數百一無所得。若是派遣小股兵力,那更是如同送菜給人練兵。建奴開國畢竟有二十六年了,也沒有那么多強兵干將可以浪費在一處沒甚么危險的小桿子里。

安平山就這么一直留到了這里。

一直到崔英賢來到此處。

這時已經日落黃昏,天色昏沉,下著蒙蒙細雨。山中安寧,鳥獸鳴聲,如果不是渾身大汗淋漓,疲倦不堪的崔英賢闖入,安平山也是很有些桃源仙境的感覺。

但是,進入安平山后的崔英賢沒有放松,他是心中十分忐忑不安。

他看了一眼山中茂密的森林,打量著不知開頭的山路。摸索著被大自然沖刷過去的人路痕跡,開始了上山之路。

他對安平山并不熟悉,只是聽幾個朋友聽過這里的情況,知曉曾經有一部牛錄章京領著三百人入剿。結局卻是兩百多人光著身子灰溜溜地回去。為了這兩百多人身上零件齊全,聽聞還有女真人將家中鐵鍋鹽巴都送上山這才得以換回人回去。

至此,安平山留給崔英賢的印象就剩下兩個字:彪悍。

而現在,他就是要去找這樣一群人談生死攸關的大事。

咯吱……

崔英賢腳步輕輕,卻還是耐不住林中道路復雜。一道清脆的樹枝被踩斷。幾乎同時,崔英賢仿佛獵豹一樣渾身緊繃,猛地響了遠處一道林間巖石里。隨后抽出腰中長刀,雙手緊握,壓抑著粗重的呼吸環視周遭。

此刻的山林里寂靜無比,一絲聲音也無。

但崔英賢卻一點不敢放松警惕,背靠著巖石左右看著,唯恐哪里冒出一堆人沖殺了過來。就這么精神高度緊張地過去了將近百息的時間,整個林中依舊毫無一點聲息。

崔英賢見此,不由地想了下:可能是我太緊張了吧。

這樣想著。崔英賢看了看林中山路,準備繼續前行。

只是,就等他剛剛想要走出一部的時候。

忽然間,巨大的巖石上方,一道灰蒙蒙人影如大雁落下,寒光驚現,正朝著崔英賢的脖頸處殺去。

“我是漢人!”緩急之間,崔英賢竟是只來得及喊出這一聲!

鳳凰城。

“我們的動作還是慢了一點。糧食,已經不多了,只夠十三天之用。九月二十三出發。就意味著最遲十月三要在沈陽發起進攻!九連城和鳳凰城都太窮了,滿洲人果然是一群人形造糞機,根本就沒有存糧的習慣,要不是收刮了他們的口糧。恐怕我們連馬都養不起。而這意味著……軍中的存糧還是跨不過十三天的最大時間,一來一回,甚至只有六天不到的時間留給我了……”朱慈烺在日記上寫掉這段話就收起了手中的本子。

大軍在進行少見的休整,隨軍的軍機處整理完了斬獲以后,各級軍官開始開例會。這是朱慈烺掌握軍中訊息的重要渠道。

日記得以寫作,也是因為各級將官聚集起來要個時間。

說是例會。其實十分簡便。倪元璐堅持跟上軍隊,謝洪運帶著后續的新兵與朝鮮兵緩慢地朝著九連城進發。

一張遼東的地圖攤開在地上,眾人圍坐一圈,倪元璐就開始講話:“遼東的地勢大體是平坦的,我們目前行軍也還算迅速。得益于九連城的圍殲,以及騎兵營封鎖消息的厲害。鳳凰城的奔襲進行得十分順利,那么,依照遼東的突襲方案,大致是依照曾經大明的官道奔襲沈陽。現在,突襲的效率很高,鳳凰城也拔掉了。位于遼東邊境里的兩座大城都解決了,后路暫且無憂,可以繼續行軍。一路北上,我們很快就進入沈陽的防御圈。”

“按照官道,繼續北上。先遣團已經按照計劃朝著斜烈站進發,那里沒多少人,突破輕而易舉。然后就是通遠堡、連山關。一路上都沒有滿清大部,就算有也都已經被察哈喇與龍骨大消耗在了朝鮮。但是……”倪元璐頓了頓,道:“我們的難點是這里!”

說著,倪元璐將手中的樹枝點在了位于太子河北方的威寧營。

“威寧營是個小地方,也沒有多少兵。但……太子河是個麻煩事。”倪元璐說著,不由地皺起了眉頭:“其實沈陽的渾河也是個麻煩,但那是沈陽的護城河。我們的戰略目標也并非是完全攻克,浮橋可以稍慢一些搭建。”

徐鴻沉吟了下,道:“太子河的情況我們還不知道,根據抓獲的一些俘虜拷問可以得知是與草和規模相當。如果要為大軍準備強渡草河的浮橋,這需要十七天的時間,去除準備工具所需要的時間……”

朱慈烺道:“圓木之類的事情我會解決。現在全力準備,告訴我,多久可以搭建浮橋。”

“一天半!”徐鴻深深呼吸一口氣:“日夜兼程,為大軍搭建浮橋!”

“軍機處記下。以戰功計。”朱慈烺沒有多說。

徐鴻目光一紅。

“一天半非常快了,但如果以完全不驚擾對手為準,還是有些晚了。”倪元璐心道,但他沒有說出來。輜重營很不容易,為了立軍功也是拼命了,繼續說這種話也只能徒勞施壓,心念于此,倪元璐轉過話題道:“騎兵營已經先行出發,掃蕩官道附近能夠發現大軍行動的任何人類。先遣團則作為攻堅,目前應該已經到了斜烈堡附近,攻克應是不算問題。連山關稍稍麻煩一點,也無礙。那么…殿下,計劃要稍稍更改。”

“威寧營……”朱慈烺凝眉著:“這是第一道防線。如果清軍不再被我們突襲所驚到的話……罷了,突襲的作用大抵是達成了,能做到在對方連城門都來不及關的那種突襲,我是不妄想了。”

朱慈烺說的是黃州城,但在座之人對于朝鮮人的戰斗力規模如何,基本上也不需要多問。要不然,朝鮮人為何將林慶業看得那般重?

可搜刮了朝鮮上下精銳,也唯有林慶業帶著三百人能夠得上入眼。

“突襲的作用更多的是中止對方深入動員,那種完全讓對方以和平時代的水準進入戰爭狀態的情況,還是太少見了,得之我幸,失之我運。還是說些好消息吧!”朱慈烺說著,看向了李定國。他負責后勤之事。

“殿下,各位將軍。軍機處已經統計出來了。足足一萬七千馬匹,可以達到一人三馬的程度!全都是戰馬!這群狗韃子,別的不多,馬卻一定沒少!”李定國高聲大喊,笑容歡暢。

朱慈烺很是感慨道:“我們也進入了騾馬化的狀況了啊。也總算可以不用跟在先遣團與騎兵營后面吃土了。”

“哈哈……”眾人都是歡快笑道。(未完待續。)

ps:正版是起點,搜索幾字微言、都可支持進入正版訂閱。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吧!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