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七章:大鬧朝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大鬧朝鮮

第七章:大鬧朝鮮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7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夜晚中的濟物浦依舊沒有回歸平靜。︾,

船隊進入了港口,一處處燈籠將明月下的濟物浦照得頗為明亮,港口上的工人得以將裝卸的事務繼續進行。

這時,軍隊在維持治安,內閣與軍機處的隨軍機構則迅速處理著冒出來林林總總的無數事務。敗兵們充當了勞力,就連城內沒逃的小商販也在平靜的治安下擺出了攤位。

在眾人都陷入忙碌后,朱慈烺反而一時間沒有多少事情有了些閑暇登上了南山炮臺。

跟隨朱慈烺上前的還有投降大明的金起宗,只見他神色諂媚,大拜在地:“小國下臣金起宗,叩見****上國監國皇太子殿下……”

反倒是同樣跟著金起宗來的兵曹參判裴昌明一言不語,只是默默跟著行禮。

“行了,起來吧。既然投降了,你們的官位不管,這條命是不會丟掉的。”朱慈烺隨意地擺了擺手,朝著一旁的謝洪運道:“謝卿,你去代我寫一幅字。濟物浦之名我不甚喜歡,從今往后,便將濟物浦改名仁川吧。

“殿下仁義,透于文字,真乃大明仁德。”謝洪運夸了一通。

金起宗聽罷,頓時心思急轉起來,心道:明太子這莫不是有意釋放善意?

既然如此,這份善意自己能不能用起來,甚至,讓自己挽回這一場落敗的損失?

左右想了想,金起宗還沒說話,朱慈烺卻開口了:“我需要一個人去漢城。只是不知道你二人誰能說出孤的所愿。”

“臣下愿使我王舉國投獻,再不復茍且之事!懇請大明駐軍朝鮮。舉國之務于上國一言而決。再獻歲幣十萬,金銀銅鐵山參絲絹無數……”金起宗率先搶答。侃侃而談,仿佛是在辯論一樣。

朱慈烺撇了一眼,表情有些奇怪:心道,賣國也用不著這么積極吧。一念閃過,朱慈烺目光落在了一直沒有說話的裴昌明身上。

金起宗見此有些著急,心道這貨一個兵曹參判的身份能有自己一位禮曹判書身份貴重嗎?

“裴參判以為如何呢?”朱慈烺聽說過這家伙,骨頭不硬,但比起金起宗是好多了。

裴昌明道:“小臣愿將仁川更名之事報于大明,以復明朝藩屬之盛事。一切宗義,愿附倪元璐大使之尾。小臣數代居于漢城,家小定保倪大人安危于前。”

金起宗面色一呆心下叫糟:我怎么把他忘了。緊接著,便是心猛地下沉。

果不其然,朱慈烺大笑:“讓裴昌明速去漢城。對了,帶上林慶業,讓他與裴昌明一起回漢城!”

倪元璐的眼睛微微顫動了一下,良久,悠悠睜開。

天地在此刻漸漸從渾濁轉為清澈。一切畫影漸漸流動,不多久,世界從無聲轉為有聲,騷動嗡嗡鬧鬧的聲音傳來。

“謝天謝地。謝大人醒了。行了行了,諸位都出去吧,都這般擠著空氣如何能清新了?不要打攪大人休息!”開腔說話的是大工坊主楊匯了。

楊文保一個個走過去低聲說話。朝著場內眾人致歉。

眾人紛紛壓低聲音,場內頓時只剩下了楊匯等大工坊主以及隨行的幾位官員、醫生。就連楊文保也守在了門外。

“我方才又暈過去了?”倪元璐恢復了清醒。

楊匯道:“是小人不是,沒注意醫生囑咐大人不能激動。”

穿著一身純白色長袍的醫生李純嘆了口氣。扶起了倪元璐。見此,倪元璐道:“是我高興,怪不得你。咱們打了勝仗啊!這下子,朝鮮人慌了吧。”

“不僅慌了,也都再度擁簇了過來。那回漢城的裴昌明且不說,就說原來開戰后疏遠了一些的李綣、安五倫還有李之龍也都來了。而且紛紛將使館外的屋舍都買了下來,每日都有兵馬駐守,唯恐大使館這里出了事情。”楊匯說著,驕傲的心懷不由自主地揚了起來:“哦,對了。門外此刻正有兩人求見,一人是元斗杓,一人是兵曹參判裴昌明。其中,裴昌明一入漢城便拜了帖子,早早候著求見,元斗杓則是剛到。”

“他們倒是乖覺,哈哈。”倪元璐沉吟稍許,又道:“裴昌明是從殿下手中被釋放出來的,一入漢城就來拜見恐怕是有事的……見裴昌明。至于元斗杓……先晾半個時辰。”

景福宮內。

李倧出了景福宮,將自己的神情掩藏在了表情中。遠處,金慶徽走來,問道:“王上可有吩咐。”

看了一眼這位金自點的親信,李倧緩緩搖頭:“從宮里出來透口氣。不必吩咐,你出去吧。”

金慶徽躬身退開幾步,但顯然沒有消失的意思。

李倧站在景福宮門口,默然沉默了上百息的時間,良久他這才招來一個太監,問道:“李元老還沒進宮嗎?”

那太監跪在地上,支支吾吾。

金慶徽走了過來,躬身道:“王上,末將再派人去催。”

“不必了。”李倧漠然道:“黃瀷去催了。”

金慶徽又是走開,沒多久,黃瀷與李元老都進宮了。

當身后大門關上的時候,迎面襲來的溫暖讓李倧身子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沉默一會兒,李倧看著這兩位老臣,仿佛下定了什么決心一樣,躬身朝著兩人道:“兩位愛卿,寡人一身所托,都要依靠兩位了。”

“王上折煞老臣了……”

“王上折煞老臣了……”

兩人箭步沖了過去,死死扶起了李倧紛紛道:“王上一聲令下,老臣縱是千山萬水,亦是不負所托!”

“奸臣誤國,奸臣誤國啊!”李倧雙眼朦朧:“還好有兩位忠義的大臣跟隨。這番。我可總算稍稍放心一點了。”

“一群廢物!”察哈喇猛地丟下了手中的戰報:“虧得朝鮮還有一支水師,竟是連明人的戰艦阻攔稍許都不能。”

金自點對視著察哈喇的眼睛。沉聲道:“還請大清國速速出兵,若是不然。恐朝鮮不保。濟物浦距離漢城之僅,實在危急。若是漢城不保,則朝鮮全境將為動搖。”

來犯之敵不是尋常賊寇,而是有大明正統的皇太子,這代表政治合法性,也代表天然討伐不臣的正義。故而,只需要解決朝鮮漢城的反抗力量,朝鮮地方便很難會有多大的反彈。甚至,除非朱慈烺真的在漢城搞得天怒人怨。甚至來個土改什么的。要不然,朝鮮連勤王之師都很難組織。

這與清軍來犯朝鮮遠遠不同。

同樣,金自點而今的態度也是表現得十分堅決。

朝鮮打這一仗是為了清朝人打的,若是清人不領情繼續讓朝鮮人頂在前頭不出力,也委實讓他寒心了。

“龍骨大所部三千人就在城外十里。”察哈喇一句話讓金自點喜上眉梢。

但金自點還沒說完話,一腔熱血就被察哈喇潑了一大盆冷水。

“但漢城是不能待下去了……”察哈喇卻是想得格外清楚,他還真沒有考慮過朝鮮人如何想:“明國太子也一定要想辦法克制。三千兵要守漢城是很難,野戰之中……”

察哈喇雖然自負滿清兵強馬壯,但他可不是什么耳目閉塞之人。阿巴泰怎么敗仗的他可記得清清楚楚:“不能倉促浪戰。”

“可是……察大人,放棄漢城,就是放棄朝鮮啊!”金自點前所未有的堅決:“若失朝鮮,則我大清左翼盡喪。從此再難全師攻明!”

“本將不是說了么?”察哈喇橫了一眼金自點:“有辦法克制那明國太子。本將也清楚,明國太子有所謂明、朝舊情,一時間也不會激起什么亂子。可你就不會想想辦法?漢城是挪不動。李倧、兩班文武就挪不動了?沒了那李倧配合,沒了朝鮮兩班文武恭賀。這朝鮮一樣到不了明人的手中!”

“察大人的意思……意思是……”金自點猜想到了察哈喇的目的。

“當然是迎朝鮮國王西狩平壤了!”察哈喇面無表情,看著金自點:“龍骨大三千人會幫忙的。”

“這……”金自點的身子微微顫抖了起來。

他明白。察哈喇是要放棄漢城了。

仁川失守,漢城一馬平川,基本上也就陷入了無險可守的地步。漢城一石失守,朝鮮也就真的無可挽回了。

察哈喇無法容忍朝鮮的丟失,雖然朝鮮的駐軍已經出動,但察哈喇手頭只有那么五六千的兵力,而且還不是在國內的那種強兵。這樣的情況下,死戰明軍不是可選之舉。

尤其是在多爾袞決定在朝鮮與明軍開戰的情況下,過早損失力量就太浪費了。

“這那什么?”察哈喇不悅地看著金自點,見金自點表情不對,也明白當下時局再也不能居高臨下對待這些朝鮮人了,想到這里,察哈喇罕見地柔聲道:“在漢城,你還要伺候那些讓你惡心得說不出話來的原黨。想想元斗杓,想想沈器遠。就連宋時烈這樣的書生,林慶業這樣的敗軍之將都要來惡心你。”

金自點表情微動。

察哈喇繼續道:“可是,只要你將李倧還有朝鮮文武都帶到了平壤去,還有誰能阻擋你?讓你金相的威嚴真正施展下去?有我大清諸軍在,誰敢胡言亂語,你只管一封帖子,便讓那奸臣家破人亡!”

金自點盯著察哈喇,瞳孔之中,察哈喇原本還算粗狂的表情漸漸開始變得猙獰,尤其那“家破人亡”幾個字說出來的時候,察哈喇齜牙咧嘴,仿佛一頭張開血盆大口的巨鱷。

“好……”金自點重重地吐出這個字。

景福宮內。

“準備好了嗎?沈器遠那邊準備如何了?朝鮮城內,還有多少忠于大明的義士?”李倧死死盯著元斗杓,就差點要鉆進元斗杓的心里一探究竟了。

元斗杓還沒有開口,李元老便開腔安慰道:“王上請放心,而今城內不是那金自點專橫跋扈的時候。眼下,是大明天兵即將光復的時候。眼下城內義士如云,只要王上下定決心,定然無礙的。”

黃瀷也幫腔道:“我等已經安排妥帖,王上勿憂。”

“唯一可慮的也就是察哈喇一部清軍了。”元斗杓這位原黨領袖此刻卻沒有如兩人愿,直指憂慮之處。

果不其然,李倧面色一變:“那沈器遠……”

“王上放心。此次大事不僅有沈器遠準備,林將軍也回來了。”元斗杓輕聲寬慰,說完,頓了頓又道:“林將軍此番是裴昌明帶進城的。”

李倧雙目大亮:“是林慶業!”

你道這林慶業是何許人也?

這一位,卻也是而今時代一號傳奇人物了。

林慶業于壬辰倭亂期間出生于朝鮮忠清道的忠州,本貫平澤林氏,是判書林整的后代。1618年,林慶業武科及第。1624年,李適發動叛亂。林慶業在鄭忠信麾下作戰。在鎮壓李適之亂中,林慶業立下了大功,使他受到了晉升,成為僉節制使。1633年擔任寧邊副使,在義州修筑白馬山城,以防御北方邊境。1634年兼任義州府尹。

沒兩年丙子胡亂爆發。林慶業據守白馬山城抗擊清軍,將清軍阻擋在白馬山城防線以北一帶,同時向朝鮮朝廷要求增援。然而朝鮮的大臣金自點想要獨據抗清的戰功,封鎖了林慶業增援的消息,導致了清軍的成功南下。不久以后,清軍逼近朝鮮首都漢城,朝鮮李倧逃亡南漢山城避難。清軍又包圍了南漢山城,朝鮮李倧出城投降,并同清朝簽訂和約,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此時,林慶業接到了朝廷勤王的詔書,率軍前往南漢山城救駕,甚至擊斃了皇太極的外甥要槌。然而,在到達南漢山城之前,朝鮮就已經投降了。雖然皇太極得知了自己的外甥被林慶業所殺,但是皇太極對林慶業保家衛國的崇高行為十分欽佩,赦免了林慶業的死罪。林慶業層感嘆道,如果他手下擁有至少兩萬人馬而不是區區的三千人,他將率軍北伐襲擊清朝的首都盛京,若是如此,朝鮮顯然不會落到如此境地。

作為朝鮮與滿清戰陣中成長出來的朝鮮名將,若是僅如此也不奇怪,最為難得的是林慶業對明朝的忠誠!

正版是,搜索幾字微言、都可支持正版。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吧!(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