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

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8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給他一刀!”李自成說完,望著北方道:“北上!殺回去!”

方丈大師戰戰兢兢地拿著刀閉著眼,一刀砍在李振聲脖頸上。

李振聲直挺挺倒在地上,脖頸上血流噴灑。角落里,一個老仆見此猛地蹦出來,大哭道:“老爺……老爺你不能死啊……”

李振聲捏著拳握在老仆的手中緩緩松開,目光漸漸渙散,表情安詳。

“給他一個體面安葬,這老仆亦是不要為難了。”李自成默默看了一眼,轉身離去。

“高杰所部力戰不敵,白廣恩部見死不救……孫傳庭大潰新野……”來儀死死握著手中一張紙條,淚眼朦朧,打馬南去。

盛京。

距離清太宗皇太極在秦寧公病榻上死去已經有小半年了。

在這小半年里,盛京城內氣氛詭異而緊繃,仿佛每個貴人們都深陷在了這一場泥潭之中,局勢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千戶,探明了,又沒打起來!”一處小巷里,一個男子關進了大門,對著里頭的人失望地搖了搖頭。

坐在里面的男子聞言,不由露出了一點失望,但此人畢竟是在大明里赫赫有名的錦衣衛,此刻這么一點小波動也算不上什么。

來者便是錦衣衛駐盛京的錦衣衛力士許良,他匯報的便是錦衣衛駐扎在盛京的千戶符禮譙。

也就是當初那個在盛京之中戲弄了一番周延儒的錦衣衛軍官,這一次被朱慈烺派駐進了盛京城中刺探情報。

“沒打起來便算了。這些天啊,咱們的動作也小心些。這個關頭,莫要裝到人家刀尖上。這些建州韃子的別的東西不提,細作的東西倒是十分厲害。”

符禮譙能夠被朱慈烺挑中,卻是表現出了反間諜上的精明強干,甚至還策反了三個滿清間諜撈到了不少情報。

朱慈烺的體系中,升官雖然快卻也同樣需要足夠的軍功。

那男子聞言,轉而道:“倒是千戶說的佟家,小人打探到清楚了。”

“哦?”符禮譙眉頭一挑。沉聲道:“看來我是時候親自出手一趟。”

佟圖賴是鐵桿漢奸,初名盛年,襲世職,跟著皇太極打仗。天聰五年。從攻大凌河,破明監軍道張春兵,將祖傳的官職升到了二等參將。崇德三年,授兵部右參政。五年,從攻錦州。取白官兒屯臺。六年,復從攻錦州,取金塔口三臺。七年,取塔山、杏山諸臺。后來漢軍八旗建立,佟圖賴得到了正藍旗固山額真的職司。八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收前屯衛、中后所二城,加半個前程。

按說,佟圖賴這位鐵桿漢奸跟著滿清是戰功赫赫,一路升遷頗為順利。但使命乖舛,這一次入寇大明。按說應該是砍瓜切菜一般容易,無人能想到,最后的結果卻是落得殘兵敗將回歸,顏面盡失不說,手底下兵馬也是零落大半,稀缺無比。

若非正好碰上皇太極駕崩這種事情,雙方攻訐的點都在阿巴泰這正藍旗的身上,再加上佟圖賴還有些背景可以躲過。要不然,此刻的佟圖賴只怕早就已然被砍了腦袋了。

“你說……我若能給他一條富貴之路,他愿不愿意走呢?”符禮譙喃喃地說著。

“什么?當真如此?”佟圖賴猛地站起身。看著眼前的男子,眉頭不斷地跳著:“我要確切這個消息!”

身家性命都在這個消息上,以后能不能起身都要因此而起,佟圖賴如何敢不認真一些?

符禮譙聞言。肅然道:“小人豈敢拿自身性命胡言?此事自然是真的,不如固山額真去問那俘獲的明軍士卒,他們是在哪里藏身,竟是能夠突然繞過山東大片土地,突然登錄襲擊?”

“你是說……在朝鮮?”佟圖賴凝視著符禮譙。

符禮譙深呼吸一口氣,道:“不錯!朝鮮有一大島名曰濟州。可藏民數十萬,亦有港口,可停泊千料大船。將軍……這足以證明明太子有意朝鮮!”

“我要想想……”佟圖賴聽聞,不住地想了起來。

他想的是清人與朝鮮的歷史。

滿清與朝鮮的歷史在此之前有兩段恩怨與戰爭。

1627年丁卯正月初八,皇太極以朝鮮“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四項罪名,對朝鮮宣戰。

皇太極命阿敏、濟爾哈朗、岳托等人率軍東征,阿敏率領三萬余騎渡過鴨綠江,攻占義州,濟爾哈朗則率領大軍進攻毛文龍駐扎的鐵山,毛文龍為避敵軍鋒芒退居皮島。

其后,阿敏率領大軍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鮮請和。朝鮮國王李倧得到后金大軍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驚恐萬狀,將后妃送到江華島避難。

阿敏部將乘勝前進,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進,駐營安扎。此時李倧也已逃往江華島,并命使臣到后金營中投書求和。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于后金的軍事壓力,基本上答應了后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朝年號、結盟宣、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最后阿敏讓步,向朝鮮表示“不必強要”。

三月初三,朝鮮國王李倧率領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華島焚書盟誓。雖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對朝鮮誓文不滿意,便令八旗將士分兵擄掠三日,使朝鮮京畿道海邊一帶“盡成空壤”。隨后后金撤軍到平壤,奉皇太極命令不再后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后金逃人、追增貢物。

這一回,便是歷史上所稱的丁茂胡亂。

當然,光是這一回戰陣顯然還不夠。明朝與朝鮮是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系,百年恭順,更有萬歷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時的再造之恩,顯然不是這一回敲打可以抵過去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接下來的事情了。

正版是起點,搜索幾字微言、都可支持正版。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吧!(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