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

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4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還暢飲什么啊!”冒襄大大搖頭,道:“都火燒眉毛的急事了,你還有心思喝酒?我問你,你是不是去見阮大鋮了?他與你都說了什么?”

“沒什么……沒有什么……”侯方域打著哈哈,高呼著道:“酒呢?好久好菜都在哪里,還不快奉上來!”

“侯方域!”冒襄猛地大喊,看著侯方域道:“你沒喝酒裝什么醉!快說啊,你和阮大鋮到底怎么了?我與密之、定生都看到你從阮大鋮府中走出來,到底發生了什么?現在報館上下都說你是阮大鋮的人了啊!你要出走復社嗎?”

侯方域沉默了,此刻的他腦海里都是方才李香君的話語。

“所以侯公子卻要選擇當狗……是嗎?”

“所以侯公子便是將自己打包賣了,將這一腔名節,侯氏兩代清譽,江南數年名望,都賣了,換了這扇,換了這銀,現在又要來換我李香君。”

“放棄了名節,投靠閹黨,變成人人唾罵的叛徒。這還是你嗎?還是我記憶中的朝宗嗎?”

冒襄皺著眉頭,看著深色變幻的侯方域,神色驚疑:“說話啊朝宗!你可千萬不要犯糊涂啊,那阮大鋮是什么人?當年為了一個吏科給事中背叛了東林投靠了閹黨到現在,多少年了?快二十年了,依舊洗刷不掉這一個污點!當年張公推周相復位,多盛大的事情,阮大鋮心力錢財無數投入,依舊不得東林上下容納。朝宗你要是行差踏錯,可真的沒人救得了你了!”

侯方域無意識地點了點頭,腦海中所有的話語都落成了李香君那最后的幾個字:“印刷的問題,我來解決。”

見侯方域有了反應,冒襄松了口氣,剖心挖肺地道:“朝宗啊,我來和你說幾句體己話,你可千萬別沖動。你去瓊州這么久恐怕不知道閹黨也得意不了多久了。京師式微。阮大鋮閹黨的路子也不管用了。南京這邊,太子一來,原來的內守備就靠邊站了。而且,面對這樣一位。我們內部,可真的不能再動蕩了。”

這時,閣樓上,一扇窗子打開,李貞麗妖嬈的面目露出來。笑著道:“兩位公子,每日午間都是寒舍休息打掃的時候呢,還請饒恕,這個時間恐怕不便接待呢。至于那邊久候的侯公子吶,我女兒說的話都是一字一句切真無比的。說過的話便一定能做到。您吶,就別擔心了。”

說完,那一扇窗子又重新關了起來。

冒襄有些尷尬,侯方域卻漸漸定計,重重呼出一口濁氣,似乎要將這些日里的不爽都吐出去。道:“我明白,我明白。張公抹不開臉不愿意去阮集之處討要銀子,我便去了。一時沒想到會引起誤會,我這就去張公處負荊請罪,這些日來支出的銀子都退給鄧忠。”

“這就好啊!”冒襄大笑起來:“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還是兄弟好友!”

侯方域笑了,攬住冒襄的肩膀,心道:是啊,我有兄弟,有事業。兄弟如手足。女子如衣物……有舍才有得罷……

烏衣巷這里住過王謝豪門,而今也迎來了朱慈烺信重的大臣,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而今卸任在南京的李邦華。

只不過。今日的李家門子李福生卻有些麻爪了。倒不是掂量著要不要索賄,李家家風甚是嚴格,斷然容不得這等人。李福生是在想著,眼前這的訪客竟是一個女子。

而且是一個國色天香,氣質上佳又迥然不同于尋常大家閨秀的女子。這女子身段曼妙,五官精致。眉頭微皺,眸光似水看得人心生無數憐意。但同時也讓李福生嘆息了起來:“這可別是老爺熱起來的情債吧……”

還好,來人很快道出了來意:“聽聞吉水李公居于此,當日故人曾云若有困難,可報‘益明’二字于李公門前,故此冒昧,煩請老伯通傳。”

“啊啊……”李福生聽完,卻是猛地跳了起來,也不回話了,直接跑回來內宅。

見此,繃緊了身子的李香君悄悄松了口氣。他明白,自己猜對了。

李府后院。

李邦華笑著道:“實在沒想到啊,工坊區這才旬月的時間就創造了這么大的稅收。”

上面,列著燕子磯工坊區上個月的稅收。

“眼下的稅率呢還算是輕的。”朱慈烺笑道:“暫時只征收了百分之十的增值稅。這其實是一種開拓,將原先直接取于民手的稅從源頭上征收,這樣效率更高,一視同仁。”

“增值稅就是取決于生產額啊,這么說起來比起傳統的印刷方式,我們的效率真的是高太多了。”李邦華感嘆著:“旬月之中,工坊區的稅收便達到了七千三百九十二兩的地步。而這,還是大部分工坊都沒有開建之前。怪不得殿下以工商為重啊,就是不知道啟明市那邊如何了?”

朱慈烺回憶了下,道:“啟明市那邊么,去年入庫的增值稅稅收應該是在九十三萬兩罷。畢竟開建之初,民用工坊不多。刨去軍工作坊,其中比例要下降一半。”

“太難得了。憑空多出百萬財源,殿下不愧有點金圣手啊!”李邦華又是感嘆了起來。

朱慈烺矜持地笑了:“其實仔細觀察我全部的所謂并未如何深入內里,手把手教導他們如何經營。更多的,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保護工作。比如我們的律法、我們的治安建設、規范的管理、更少的折騰與擾民、更多的引導。我們的同胞便爆發了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發展于此了。當然,皇家工坊與官辦工坊就另說了。”

“微臣領會一些了。”李邦華緩緩頷首。

朱慈烺看向李邦華,輕輕笑了一下:“李公最近可以多關注一些工商發展的事情。不出意外,復社的事情也可以收尾了。”

復社的搗亂收尾了,那豈不是組閣就盡在咫尺了?

朱慈烺從來不會說廢話,尤其是這個緊要關頭。

想到這里,李邦華的心跳猛地加速了起來。

這時,老仆李福生朗朗蹌蹌地走了過來,道:“老爺……老爺,那個人來了。”

“哪個人?”李邦華被老仆這么一打斷,有些光火:“不清不楚地,咋呼著什么?”

“就是留了益明二字的那個女子啊!”李福生一說,李邦華與朱慈烺都愣了。

正版是起點。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剛剛發了飛剪船的圖片,愛心讀者給太子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以及還有很多作品相關的有趣番外之類的東西喲(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