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五十二章:燕子磯工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燕子磯工坊

第五十二章:燕子磯工坊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0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南京城北,燕子磯。

“招人進行得還算順利吧?”朱慈烺看著眼前眉開眼笑的小胖子,背著雙手,漫步走在廣闊的廠房之中。

小胖子便是曾經山東臨清的商人王易,只不過曾經的大商人此刻顯然已經轉行了。

看著占地數十畝的工坊,王易感慨道:“順利,順利!這左近本來就有流民嗷嗷叫餓著肚子不說,就說這地也是便宜,最重要的還是沒了官家騷擾,沒了那么多麻煩,實在是太方便了。還有這土地平整,直通長江港口的馬路,那更是幫了小人大忙了。”

“土地平整那是恒信的功勞,可不是我的功勞。”朱慈烺笑得瞇起了眼睛。

王易聞言,頓時不知道一副什么表情了,嘿笑了一聲,竟是有了那么一會兒的尷尬。

這個地方位于城北江邊,是原先官道與河流附近的一處鹽堿地。朱慈烺離開南京的那段時間其實趙詩瑤就已經來了南京,并且將恒信商行的譜子拉開。

按說恒信雖然資本雄厚,但對于江南這個商業氣氛極其濃郁,地頭蛇本地龍都各位眾多的地方,恒信也算不得太大優勢。

可趙詩瑤卻不愧是心思聰慧的女子,竟是在城北買了一大片土地,隨后平整土地、修路南通金領北通港口。

在河南山東鍛煉起來的基建隊伍自然不是吃干飯的,三五下就將土地平整完畢,甚至還修筑了一批臨時工坊標準房,通往港口與南京城北龍江船廠的道路更是一個高標準,足可以讓四****馬車撒開蹄子跑。

只是這么一來,一向自詡商海奇才的王易便吃了一個啞巴虧。

王易初來乍到,一見這里竟是有這么一片道路通暢,土地平整,廠房寬闊,還沒有官府吏目把持的地方,頓時驚喜得什么樣一樣。立馬出了就趕來要買下廠房。

只是王易動作快,卻不料趙詩瑤早就埋伏好了,價格定的頗高,讓王易好一陣搖擺。到最后,一番討價還價就變成了王易以第一年兩千兩銀子的價格租下了這足足有一三十百畝的工坊,建起了王氏印刷工坊。只可惜,待到幾處造紙廠以及一大堆工坊進駐以后。蹭蹭漲的地價就成了王易后悔的心病。早買下來,省下來的那些租金就夠買一半的工坊房屋了。

好在。王氏印刷工坊總歸順利建立了起來,這讓一直擔心資金不足的王易十分寬心。省下來的租金至少不是用在吃喝玩樂上,而是用在了實業。

說起來,王易雖然自詡經商天賦頗佳,卻奈何要建立起符合朱慈烺標準的工坊投資浩大。

朱慈烺金陵報社每日就要發行上萬,這便意味著要出上萬份至少四開的的報紙,也就相當于四萬頁紙張。

尤其朱慈烺借著玄武湖商會一炮而紅,更是讓金陵報社的報紙供不應求,也反過來讓王易忙得腳不沾地。工坊的生產也就更加緊張了。

想到這里,王易無不是后怕又驚喜地道:“殿下匠作大院里的本事實在是太高了,太高了啊!萬萬沒想到,活字印刷竟是可以如此高效率地改進印刷技術,簡直讓成本劇降,大利迎來。”

說著,王易就夸起了活字印刷的好處來。

這一次。是朱慈烺指示匠作大院開發的技術。所謂匠作大院就是朱慈烺麾下能工巧匠匯聚的地方,幾乎個個都有八級工的水平,更是在朱慈烺名利誘惑之下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也正是在他們手中,朱慈烺開始讓工人更有匠意,讓匠更有大師韻味。

也就是說,工人不再單純只是賣力氣的人。而是能更多地擁有技術。而學了技術的匠師也不再僅僅只是沒有靈氣的技術人員,更多地擁有思考的能力,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的技術。

也唯有如此,在朱慈烺提出了要開發活字印刷術以后,匠作大院才能出場這一套技術授權給王氏印刷工坊。

這一套技術便是金屬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雖然早已有之,但北宋的畢升用的是膠泥活字印刷。并沒有推廣開來,只能說具有巨大的開創性作用,卻并沒有革命性作用。

這一次,朱慈烺推廣的則是合金活字印刷。

金屬活字是由合金鑄造,以鉛為主,增加了錫、銻從而可以讓合金活字在手動沖壓器中壓鑄。

這個手動沖壓器則又要歸咎于朱慈烺日益增加的軍工作坊中盡數冶煉的水平日漸增加,從而有了足夠合格的鋼材作為機床。

除此外,占據了王易工坊開建資金中相當大部分的就是機械的采購了。除了活字生產外,還有印刷機。印刷機的原形是用來壓榨果汁的榨汁機,略微改動便可以通過長柄轉動木螺桿,朝下向平放在木制板臺上的活字版上的紙張施壓。

也正式有了合金活字與印刷機,王易才敢接朱慈烺這一個瘋狂的訂單。

每日至少五萬份紙張的印刷任務,這恐怕是一些小型家庭印刷作坊一輩子的事業。

但眼下,在這個大型印刷工坊之中卻僅僅只是一天的任務。更別提還有師范學校巨量的教材。

“還有還有,也多虧了隔壁徐老鬼的油墨。還有這元寶式排字法……”王易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這些朱慈烺也聽得懂,因為眼下整個燕子磯工坊區里面的工坊主大多數都是從山東河南一路跟來的老伙計,啟明市的建設就有他們一半的功勞。只不過眼下啟明市隨著工坊增多,軍工工坊,恒信系工坊,大型工坊日益更多,讓小型工坊迅速感受到了成本上漲。伴隨著土地價格上漲、熟練工工資上升,他們也紛紛懷念過去巨量的利潤開始奔向南都這一個前景廣闊的地方。

這些人一到南京,便知道了朱慈烺要擴軍,要開辦學校,要修筑道路,更會建立金陵報社的消息。

大多數人難以理解先一步的消息蘊含著怎樣巨量的利潤。

但這些工坊主明白了,他們看到了伴隨著無數金銀碰撞聲而來的訂單。

正版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剛剛發了飛剪船的圖片,愛心讀者給太子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以及還有很多作品相關的有趣番外之類的東西喲(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