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

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5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有愛心的女讀者給我畫了一個主角的形象畫,明天我發出去想看的趕緊關注吧。

此時的張溥或許是因為并沒有如歷史上一樣被吳昌時暗殺,所以見到朱慈烺這么一個對手格外亢奮。

朱慈烺在南京監國之位上權勢極大。雖然崇禎皇帝言之鑿鑿讓朱慈烺不要朝著應天府之外的地方胡亂神手。但不得不承認,沒有朱慈烺的軍事才能,整個江南都無法安定。故而,崇禎皇帝朱由檢也不得不默認朱慈烺在湖廣的軍事行動。

對手的權力越大,對于張溥這個在野黨黨魁而言,取而代之之后自然也能獲得這樣一樣巨大的權勢。

最不濟,一步步讓朱慈烺承認東林的隱性權力就可以讓東林全面上臺執政。

對于張溥而言,此刻的朱慈烺簡直就是少年得志昏了頭腦的典范。

為了虛無縹緲的所謂律法,要將左良玉這種實力派硬生生拿下,以至于讓湖廣局勢失控,武昌丟失,張獻忠建國。

至于朱慈烺身邊那一千余兵,張溥倒是根本沒看在眼里。

朱慈烺要是不顧皇家近衛軍團折損嚴重,又要硬生生將其調動過來,張溥少不得只能徐徐圖之。

可眼下朱慈烺既然露出了這么大一個空檔,他不乘勢而起,豈不是浪費了上蒼賜予的這么一個天賜良機?

就這樣,在短短的數日時間里,張溥花費數千兩銀子,將大明郵局的信鴿全部包了,飛書各地,著急士子。

秦淮河旁邊的一處精致雅觀的別院里。

張溥念念著道:“崇禎二年虎丘大會,使我復社一黨初成,造就了隱控天下蒼生之勢。只可惜,周延儒這樣一個扶上臺的敗類畢竟不如自己親手操控使喚。但沒關系了……周延儒自作孽,被朱慈烺掀翻在地。這空出來的天地。正好讓我接手!”

“十四年了!我已然四十二了,正是早就一番失業的時候!是時候了,是時候讓我復社走上臺,是時候趁著這一次壓服太子,登上那內閣幾把交椅的時候了!”

這樣想著,張溥最后一次看了看名單。

一旁,張采笑著道:“這一次。可真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當年虎丘大會時聚集的天下十六社一個不少。甚至還多了幾個新銳之輩。!”

“聲勢振作,真是用力之時!”張溥喃喃道:“時機成熟了。”

“發端用力之處,決定了?”張采問道。復社雖然力量巨大,卻絕不能胡亂浪費。

最隱蔽的當然就是游說上層,最粗魯的就是游行罷工,但同樣,最有效的也是游行聚會,團體的力量總是讓所有人都恐懼的。

對于明末復社中人而言,聚集大會。制造輿論聲勢逼迫清議,用嘴皮子傷人自然就是最文雅最喜愛方式了。

方式確定了,那么將這股力量施展到哪里去逼迫朱慈烺就又成了一個問題。

千里迢迢跑到武昌前線去那顯然不是士子們愿意做的事情。

逼迫其他大臣,又顯然不夠力量。

朱慈烺甚至都沒有留一個有分量的親信大臣讓眾人攻擊。

想到這里,張溥卻是大笑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還有什么比左良玉這樣一個著力點更能讓眾人明白朱慈烺的虛弱?對于我們的對手,只能用盡最大的力量。造成最大的效果,才能讓他正式我們的力量!受先,皇帝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定至高無上的。就如同北宋一樣,趙光義得國不正,便不得不屈服士大夫。不得不面對士大夫龐大的力量而掛出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牌號。”

“要記住,這天下的權利,從來都是要靠我們一手一腳爭取來的!而我們,必定會創造一個全新的歷史,打出一個全新的時代!”張溥目光炯炯,看著秦淮河岸道:“就如同你備受推崇的黃太沖一樣,多優秀的人才。可一樣不是在朝堂的科舉面前逼迫得再三落第?想要踐行我們士大夫的權利,何必一定要通過科舉?從東林到我們復社,我們掌控了輿論,確立了清議。現在,是時候將他們變成真金白銀的權力了。”

“我們會確立一個新的時代,通過這樣一個方式,獲得全新的力量!”張溥傲然挺胸:“一個。哪怕讓皇帝都不得不屈膝的力量,我們會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獲取權力,實踐我們的志向。”

張采聽完,胸膛起伏不停,重重點頭道:“是的。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天牢旁邊的一處小房間里,俞行健站在門口,朝著來的三人拱手致禮。

為首之人是南京刑部侍郎陶崇珍,位列左右的是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謝洪運以及大理寺少卿吳家潛。

來的三人面對監國太子的使者紛紛神情復雜,既是驚喜又是惶恐。

驚喜在于他們身為南京的官員其實十分不得勢,就連身為清流的謝洪運也是如此,他是云南人,實在不得江南士子喜好。

至于其他人,想想也能明白。在中樞,這樣的職部副手都算要對朱慈烺的使者恭謙,更何況還是南京這樣有名無權的地方呢?再加上他們大多都是政治斗爭失敗被流放到南京的,能得到朱慈烺的橄欖枝,如何不是振奮?

只是……

他們再怎么落魄,也在南京為官,消息靈通。

故而,不待俞行健開口,吳家潛就道:“尊使這一回讓我等來天牢,可真是坐蠟了。”

俞行健眉頭一挑:“何出此言?”

陶崇珍輕咳一聲,指了指天牢的正門道:“請尊使等候一二便知了。”

說著,忽然間一桿桿旗幟紛紛揚起。

謝洪運指著最前頭的人道:“松江幾社昆山張爾公、宛上梅朗三、蕪湖沈昆銅和如皋冒辟疆……都來了”

“不止呢……江北匡社、中州端社、松江幾社、萊陽邑社、浙東超社、浙西莊社、黃州質社、江南應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昆陽云簪社、吳門羽朋社、武林讀書社、山左大社……”俞行健一個個念著道:“當年虎丘大會的十六社,一個不少一個不落,全部都來了,還有幾個學社我認不出,便不提也罷了。”

“那……”三人愣住了。

“想知道殿下是什么親口對我說的嗎?”提及朱慈烺,俞行健瞬間神采飛揚。(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