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二章:湖廣局勢【起點正版我發紅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湖廣局勢【起點正版我發紅包】

第二章:湖廣局勢【起點正版我發紅包】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3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第二章:湖廣局勢起點正版我發紅包

今日紅包猜謎問題是:請問,堵胤錫在崇禎十四年擔任什么職位呢?關注微言的微信公眾號:幾字微言,回復答案,即可獲得微言準備的支付寶紅包喲。想要第一時間搶到,就快關注微信公眾號吧

朱慈烺本以為朝廷對此并不知曉,只是一意讓左良玉平賊而不顧其他。

但沒想到,奏章之中對左良玉的描述并不缺乏。

在朱慈烺鏖戰山東的時候,去年,也就是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初三,左良玉如歷史上一樣拔營東遁。奏章上的描述便是“所過之處,焚廬舍,夷井灶,雞犬無所留,千里一空。”

次日,李自成就順利攻入了襄陽。

消息傳到荊州,惠王朱常潤、偏沅巡撫陳睿謨以及“文武諸司,于初八日夜相率潛逃,城門無一卒。”十四日,農民軍占領荊門州,向荊州挺進。荊州士民殺豬宰羊,舉著旗幟歡迎農民軍。十六日,農民軍進入荊州,殺明湘陰王朱儼钅伊全家。李自成隨即分兵連下棗陽、宜城、谷城、光化等縣。

農民軍占領襄陽、荊州之后,繼續向承天進軍。承天,也就是后世的湖北鐘祥縣,是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杭封在這里。明武宗死后沒有兒子,朱厚熜入繼大統。鐘祥被看作“龍潛之地”,又是獻陵所在地,因此升格為承天府,設立承天、顯陵二衛防守。面對農民軍的攻勢,朝廷移本省總兵駐防,另調他省援剿總兵協防,令本省巡撫和巡按坐鎮承天保護陵寢。盡管這里有重兵鎮守,卻士氣衰落,兵無戰意,民心盡為左良玉之輩、苛捐雜稅所毀。

而這個時候,追擊的孫傳庭雖然和斷后的一部農民軍李過打了一仗小勝。但奈何此時清軍左路襲擾入關,從山西雁門關打進來,意圖進攻河南、陜西。為此。朝廷不得不急令孫傳庭回援。

而朱慈烺對此自然也無可奈何,畢竟河南還得遮護。

于是孫傳庭只能迅速調集大軍回援。

沒了孫傳庭的壓力,李自成在湖廣頓時輕松無比。

當農民軍先頭部隊乘船抵承天時,本地百姓甚至在大門上書寫“恭迎王師”。有的打開西關城門準備迎接農民軍進城。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一日。農民軍攻克承天,明湖廣巡撫宋一鶴自殺,巡按御史李振聲被俘,總兵錢中選被擊斃,欽天監博士楊永裕投降。李自成下令改承天府為揚武州。

這意味著朱明王朝承天繼統的地方。已經化為起義農民耀武揚威之所。同時派人拆毀興獻陵享殿并發掘獻陵。

占領承天以后,農民軍繼續東進。正月十五日攻克漢川縣。這里距省會武昌只有一百二十里,又依瀕漢水順流可達。

而這個時候,被朝堂上下依舊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擋住農民軍鋒芒的左良玉正在帶著部眾由襄陽逃到武昌。

這樣一員平賊將軍,如何能寄予希望擋住農民軍?

面對農民軍的攻勢,左良玉腳跟還沒站穩又只好順江逃往九江。

在路上,左良玉又發揮了一遍自己的“優良傳統”

“十六日擄兩岸船幾盡。先是小民不能自置舟者,輒挈室托于糧艘,凡數千家,以糧艘可恃也。至是概掠之。一卒登舟。百人請命,刀聲人語,魚亂水飛,可憐哉!十八日,全師東下,檣帆蔽江,酸泣之音,十里相接焉。兩郡(指漢陽、武昌兩府)方幸得稍息。”

左良玉部逃跑后,李自成起農民軍取道劉家隔,于正月十八日攻克了漢陽府。繳獲船只四、五千號。十九日,渡江進攻武昌。由于江水湍急,部隊又不熟悉水性,許多船只被風浪打沉。李自成的攻勢終于被擋住。不再進攻,于二十一日起營經云夢縣返回襄陽。

看到這里,朱慈烺的臉色已然變得格外沉重了。

他拿起了另外一封奏章,上面,有李自成向黃州挺進時發布的《剿兵安民檄》,這一封檄文也意味著李自成已然擺脫了一方流寇的局面。開始穩固自己的地方政權。

想到這里,朱慈烺拿著檄文輕輕念了起來:“為剿兵安民事:明朝昏主不仁,寵宦官,重科第,貪稅斂,重刑罰,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師旅,擄掠民財,奸人妻女,吸髓剝膚。本營十世務農良善,急興仁義之師,拯民涂炭。令定承天、德安,親臨黃州。遣牌知會:士民勿得驚惶,各安生理。各營有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爾民有抱勝長鳴迎我王師,立加重用,其余毋得戎服,玉石難分。此檄。”

“連農民軍都開始嚴肅軍紀,端起了朝廷的義務。偏偏官軍還這么摧垮民心……這江南的麻煩,可真比我想象的還要多了。”朱慈烺靜靜地思考了起來。

在河南,起義軍已經摧垮了原來河南的權力系統,再如何煊赫的大族都被趕到開封城內,惶惶如喪家之犬。這個時候,朱慈烺不管是推行改革,還是另立啟明市,他們的反抗都只能是微弱的,沒有根基的。

畢竟,上百萬的百姓都因朱慈烺一念而活,如此龐大的力量已經不再為他們影響,朱慈烺自然可以順利推行自己的新政。

而在山東,清軍沒有殺得滾滾人頭過去之前,孔家與宗室都給朱慈烺添了諸多麻煩。但當清軍殺過去的時候,仇恨自然是被無惡不作的強盜韃子拉住,主要矛盾也就成了敵我矛盾,而不是內部矛盾。

故而,朱慈烺在山東的權力也總算推行得頗為順利。此刻攜大勝之威,也不擔心陽奉陰違。

更何況,兗州一戰、臨清以及濟南一戰都為朱慈烺積累了不少的山東士林威望。別的不提,兗州監軍參議王維新、滋陽知縣郝芳聲、滋陽知縣樊吉人這幾人公開贊揚著朱慈烺殺韃子保家衛國的功業,皇家近衛軍團的后勤問題都格外支持。

只不過,江南之地就難說了。

那里豪門大族遍地,情勢復雜,光是軍紀想要清肅都頗為艱難。只是,軍紀這一點朱慈烺卻暗自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整肅起來。

而這,在堵胤錫上奏的《救時二十議疏》中便證明了軍紀的重要性。堵胤錫是明末少有一心抗清救國的實干派,本身能力出眾,勤勞勤政,是崇禎十四年的長沙知府,在兩個月前舉廉卓人覲,賜宴禮部,奉旨加二級。而今為武漢、黃州兵備道,是湖廣地區情況的親歷者。(未完待續。)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