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四十八章:找命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找命門

第四十八章:找命門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7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果不其然,阿巴泰頓時勃然大怒:“陳維道,你好大的狗膽!難道你是要學那楊修蠱惑大軍退兵不成?你敢動搖軍心,信不信我今日便斬了你的腦袋祭旗!”

滿清大臣將帥都喜歡讀三國,幾乎當作兵法教程一樣研究。此刻聽了曹操兩個字,前后的背景就給腦補了起來。

當年曹操與劉備對壘相持,以至于曹操最后盯著碗中雞肋發呆,讓聰明自以為是的楊修看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最后楊修慫恿士兵準備退兵,亂了軍心。

此刻一聽趙雄陳維道所言,頓時想到了楊修的結局。

和托是阿巴泰的孫子,可以不管。但陳維道要是學楊修,恐怕不知道那會兒的楊修可是被砍了腦袋鎮軍心啊。

陳維道果然是讀書少,一知半解,不明所以地嚇得連忙趴在地上,死亡的恐懼又籠罩下來。

就當帳內氣氛僵硬的時候……

“這山東,可不止一個臨清啊……”和托一語而出,頓時讓陳維道感覺到了生的希望。

陳維道頓時想起了此前河間府參將周賀說起的一樁舊事:“貝勒,元帥!末將有一計,可以引城內明軍出城啊!末將還有用,末將還有一計……”

阿巴泰聞言,原本的憤怒頓時停滯下來。阿巴泰雖然對政治遲緩,也不喜歡什么公務。可一說到軍略,卻十分敏感。

只見阿巴泰頓時面色一緩,看著陳維道:“當真?我清國之中,歷來講究有功則賞,有過者罰。你若真有辦法引誘明軍出城,這征明之戰的軍功薄上,我定記你一筆。可你若膽敢欺瞞只為了保住項上人頭。我也定讓你家小受累!”

陳維道小雞啄米一樣不住點頭,隨后這才穩住了一點心思,說道:“大軍破河間府后。屬下知曉了此前河間府有一員文官帥臣,領了京營六千兵。曾領兵六千駐扎河間府。后來,此人得了兩百余……首級……領軍撤回了通州。故而,小人知曉,這明國太子朱慈烺正是與在通州督師的明國首輔周延儒不和。是以,小人想著,可以攻山東其余要地,迫使朱慈烺出城大戰!”

阿巴泰再是政治遲鈍,也明白了陳維道這心思還真有幾分可行之處。只不過。論起耍這種陰謀詭計的小心思,阿巴泰卻是不擅長,只好將目光丟給兩員漢軍八旗的固山額真,也就是石廷柱與佟圖賴身上。

石廷柱雖然是明朝將領在努爾哈赤時期投降的后金,但其實是個世居遼東的女真人,并不熟悉如何勾心斗角。此刻見阿巴泰的目光望過來,只好含含糊糊道:“這一計策可行。就是要看如何策動了……”

“我倒是曉得有兩處地方,或可以讓朱慈烺不得不動!”反倒是佟圖賴更加經驗豐富,一下子聯想了起來。

和托聽著,忽然問道:“可是濟南、曲阜?”

“小貝勒高見!”佟圖賴頓時大笑起來:“其實……還有一處。更能讓那明國皇帝也跟著去逼迫朱慈烺出城!”

通州。

十二月的通州越發冷了。

這座匯聚了京畿,甚至整個北大明各路軍將的城市此刻街道上人影寥寥,道路空曠。

而這一切。自然就是源于建奴入寇。

建奴入寇了,京畿戒嚴,一片慌亂。作為商業重鎮,漕運樞紐。通州自然也就蕭條了。

只有通州的少數將官們才知曉,在整個通州戒備最為森嚴的一處隱秘園子里,一切仿佛都沒有受到戰亂影響一樣,重新恢復了戰前的歌舞升平。

這里,便是督師府,也就是中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駐地。

這里人來人往。喧囂而熱鬧,正在準備著一場慶祝的儀式。

原因。卻也頗為讓人感覺振奮。

那便是,慶祝河間大捷。

“兩百顆腦袋。這一個大捷,可真是實打實報上去,一點問題都沒有啦!”吳昌時出京來了通州,遠遠看了一圈那象征著軍功的女真韃子首級,喜得什么似的一樣。

一旁,董廷獻品著酒,搖頭晃腦道:“一個河間大捷那哪夠分的。依我看啊,這兩百顆腦袋完全可以說成四百顆嘛。光河間府打贏了那哪夠,這真定府的孔文軒卻也是個伶俐人,領了殘兵敗將收了空城,想想法子也能算一個大捷。還有那薊鎮,韃子也不收了,不也是收了回來?這真真假假的,放幾顆腦袋上去,再虛報幾個,找幾個腦袋。還不又是一場大捷?”

張璧元局促地坐在這里頭,聽著這兩位首輔門前的心腹評論,湊趣道:“這番大捷,定然是要有吳大人,董先生名號的。”

兩人聞言,頓時又是大笑了起來。

“也莫要都貧嘴了。聽聞太子殿下都在臨清死守了,你們還在這幸災樂禍?”周延儒走進來,嘴上說著埋怨,臉上卻都是帶著笑。顯然是一番幸災樂禍的意思。

董廷獻與吳昌時都是跟隨周延儒已久的老人,自然明白這位仁兄兩副面孔的模樣。此刻這般說,顯然是打趣著朱慈烺的困守。

張璧元更是對朱慈烺這位太子滿腹不滿,此刻見首輔大人幸災樂禍,更是跟著湊趣道:“那太子還以為在京師是牢籠。卻不知,這京師有總揆鎮守,那才是安然無恙呢。一心以為去了山東可以不受總揆節制,自如抗清,卻不知山東那里,可真是處處陷阱,縱然扛得住臨清,一時堅守,也擋不住那么許多的填不滿的窟窿啊!”

周延儒聞言,頓時笑了起來:“十一年時,濟南府便已經被韃虜破城過一次。這一次,太子屯兵臨清倒是明白濟南不可守。但臨清與濟南相隔如此之近,曲阜、兗州等地都是藩王聚集。他這般想要名望,到時候又如何抵得住悠悠之口,說他見死不救?”

吳昌時與董廷獻聽著,紛紛湊趣地笑了起來。

只不過,其中意味卻是透著格外荒誕的冷笑話。

一心為國的人被死命拉后腿。拉后腿的人拼命高喊著愛國,還被不少士子百姓深信后者才是正義。(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