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第四十九章:張家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張家窯

第四十九章:張家窯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7日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幾字微言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幾字微言書名:

天下縱橫有我,蔓草麒麟,985526680,感謝三位讀者大大的打賞國慶期間微言去山東和同學聚會了,所以沒有及時說,鞠躬致歉另外,還特地去看了山東博物館看了明清時代的風物,景象,陶俑,復原圖等。有空了發到作品相關去

見此,張鎮也牽了一匹棗紅馬,控著馬步跟在朱慈烺身后一點,聲音不疾不徐地道:“老爺。臨清的營繕分司有張家窯、白塔窯、河隈張莊以及吊馬橋等窯口。咱們這兒是張家窯,其他的白塔窯與吊馬橋窯都在運河南邊。營繕分司的事情屬下都打聽了,這里登記在官的戶籍只有三千戶,但實際上丁口約莫有將近六萬余,不算那些在外拉纖,扛活的,幾個窯口里還有的約莫五萬多丁口。一直在干活的,本事熟練的約莫有萬把人,這些年來臨清磚窯的活越來越少,一直在干活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干起了莊稼活,心思活絡一點的則在外面攬活求食。”

朱慈烺點點頭,問了一句:“六萬丁口,是沒算了婦人?”

張鎮愣了下,隨后很快回復道:“是的,老爺。沒算婦人。”

朱慈烺又是“嗯”了一聲,沒有言語。

為了方便運輸,所有臨清磚官窯全部分布在運河兩岸。具體分布是,從臨清城區西南15公里的東、西吊馬橋到東、西白塔窯,再到臨清城區東北部的張家窯,最后延續到臨清城區東南部的河隈張莊窯,總長30多公里。

有些地段窯分布十分稠密,如東、西吊馬橋到東、西白塔窯,不到10公里的運河兩岸,每20多米就有官窯一座(兩個窯)。根據統計,東、西吊馬橋有官窯72座;東、西白塔窯有官窯48座;張家窯和河隈張莊有官窯72座。共計192座,由于每個官窯無一例外地都有兩個窯,因此共計384個窯。按每座窯分別劃給40畝地(專供窯戶取土、蓋窯、堆柴、存放磚坯和成磚之用)計算,192座窯就占地7680畝。

這將近兩百座窯每個都要配套上近百人運轉,這樣一算,臨清營繕分司下面有兩萬丁壯倒是不出奇。

“我去看看燒窯的情況。”朱慈烺良久說了一句,隨后就朝著后面打了個往前揮的收拾。

不多久,將近二十騎就縱馬疾馳,奔著最近的一個窯口跑去。

在張鎮的帶領之下,朱慈烺很快就跑到了張家窯的窯口里。

只不過,張鎮到這兒,卻是勒馬停了下來,在朱慈烺耳邊迅速說著。朱慈烺聽完,也是讓人停了下來。

此刻,窯口前頭赫然放著一個碩大的黑紅棍。

窯場門兩側甚至還豎立著御賜虎頭牌。

“這都是成祖爺留下來的東西。這黑紅棍握有三尺,長有七尺,雖為木質,卻具有和尚方寶劍同樣的威力,凡有私闖窯場或在窯場鬧事者,用此棍打死,窯戶甚至可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當然,老爺是官,這些窯戶斷然是不敢無禮的。況且這些年來京師不怎么要貢磚了,營繕分司里都是難熬,就別說這些斷了炊的窯戶了。”張鎮仔細介紹了起來。

朱慈烺瞇著眼睛,輕笑了一聲:“我倒是趕了個巧啊。這么說來,這窯戶倒是頗有些好勇斗狠之輩了。”

張鎮含笑著應是:“老爺英明,屬下先入窯戶。這張家窯的作頭屬下認得,這就請他出來迎接。”

朱慈烺點點頭。

張鎮頓時下馬,快步進了窯頭里面。

果然,張鎮所言不虛。朱慈烺沒多久就見到了一個身板硬朗,皮膚黝黑帶黃的老漢,老漢一頭白發胡子刮光,赫然就是張家窯的作頭張友。

“草民張友,拜見大人。”張友見了馬上的朱慈烺,已經事先從張鎮口中得知了朱慈烺的身份。雖然聽聞朱慈烺很是年輕,但今日見這差不多只有十七八歲和自家孫子一樣大小的六品官,依舊是心中驚訝,更加小心翼翼了起來。

朱慈烺笑著下馬,攙扶了起來:“老丈不必多禮。今日我過來是送一樁大喜事給張家窯的,可不是過來作威作福的。”

“是,大人。”張友聽著朱慈烺這么直白不加掩飾的話語,心中更加吃不準朱慈烺的意思,更加謹言慎行了起來。

此刻,張鎮就在一旁說道:“老丈,我家老爺今日便衣而來,是為了買磚的。十萬塊磚,可不是一場大喜事么?要知道,老爺可還是沒去白塔窯,吊馬橋窯與河隈張莊窯呢。”

聽張鎮如此說,張友頓時臉上放松了很多,心中對自己前些時日對這個貿然而來的本家一番重視感覺慶幸。要是不讓,這十萬塊磚的買賣給了別家,他得心痛死啊。

“小老兒明白,小老兒懂得。”張友笑著說著。

此刻,朱慈烺又開口道:“既然如此,老丈可方便帶我等去看看這臨清貢磚是如何燒制的?當然,我所需的磚石只是平常民房便可。既不需要承重,又不需為了威風犯禁。這些你大可放心。”

聽朱慈烺這么說,張友心中頓時糾結了起來。你買紅磚沒問題,可這臨清貢磚是皇室專用啊,不說犯忌諱,就是這燒制的本事也絕不好外傳。不然丟了吃飯的家伙是小,萬一又人偷偷燒制貢磚那如何是好?

但一想到張鎮那許下的十萬紅磚的買賣。張友就更加糾結了。

一塊貢磚二分七厘銀子,費時費力并不好掙錢。可紅磚好燒啊,不需要貢磚那樣要燒三年,接了單子很快就能拿到銀錢。折算起來,十塊紅磚二分七厘,這十萬塊紅磚就能入賬兩千七百兩銀子啊。這對于張友而言等于是一筆能夠振興整個窯戶的巨款了。

一想到張家窯這些年越發衰敗的景象,又想了想朱慈烺的背景。

張友心中一嘆,罷了,人家當官的都不怕,自己怕毛!

心中一狠,張友堆起笑容道:“是,小老兒這就領老爺過去。”

朱慈烺沒有去管張友的那點小心思,而是將注意力落到了正在熱火朝天干著燒窯事情的這些匠戶。

在這兒,朱慈烺終于可以看到這些匠戶干活起來的模樣了。

張友領著朱慈烺直接帶人進了窯場,隨后一聲令下,臨清貢磚的整個燒制過程就從零開始地展示起來。

是幾字微言小說作品49最新VIP章節第一時間更,幾字微言小說49新V章。


上一章  |  大明最后一個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