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飛機去明朝第164章 措手不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開個飛機去明朝 >>開個飛機去明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 措手不及

第164章 措手不及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3日  作者:我是鋼筋工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是鋼筋工 | 開個飛機去明朝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ps:晚上還有一章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吳三桂終于從深山中走出,衣衫破爛的來到了京師。

自從山海關發生兵變之后,他連夜逃出了城池,心中只有一個念想,那就是:我要回京師,我要見皇帝,我要告御狀,要把朱常淵這個瘋子下獄。

然而,他前腳剛剛出了城門,趁著夜色騎馬奔馳了不到十里,就被幾個彪形大漢給追上,并且攔住了去路。

吳三桂雖然不知道來追他的這些人什么來頭,可是他心中并不害怕。多年的軍旅生涯,早就練就了一身臨危不亂的心態。

況且,他自己本身武力不弱,如果是遇到了剪徑的毛賊,別說面前這六七個人,就是再來六七個,吳三桂也有把握逃走。

然而,接下來的交戰之后,令他絕望的是,別說六七個,對方隨便出來一個人,就把他揍得在地上亂爬。

可是,不知道為什么,那些人似乎不愿意要自己的命,只是阻撓自己的行程,不但把馬匹宰殺,還不斷的尾隨著他,把他往大山里面驅趕。

所以,這一路,吳三桂可謂吃足了苦頭。

不但沒有腳程只能靠自己的雙腿走路,沿途還都是山林,而且,還不斷有人騷擾他,讓他日夜不得安生。

不過好在,經過了一個月的艱苦旅程,總算是到了京師了。

此時,天剛剛蒙蒙亮,京師的城門還沒有打開,吳三桂頭戴一頂破舊的斗笠,臉上盡是塵土,衣衫襤褸。腳步虛浮的走到城下,和大多數早起的商賈一起,在城門前聚攏。等待著開門的那一刻。

遠遠的,他看見城門旁好像貼了一張緝拿令。靠近去看了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差點氣的將心肝脾肺腎都吐出來。

緝拿令上被通緝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吳三桂吳長伯,雖然畫像和他稍有出入,可是名字和字錯不了。

通緝的罪名也是令他沉醉:帶領軍變、意圖割據、里通建虜、不聽調令、坐吃空餉等等,整整十六款大罪,而且條條是死罪。

最后。通緝令上說了,誰要是能夠配合抓獲吳三桂,賞銀百兩。

“噗!”

吳三桂差點一口鮮血噴出來,右手緊緊握在一起,暗道:我吳三桂堂堂山海關總兵,御賜平西伯,難道只值百兩紋銀?

不過,現在顯然不是討價還價的時候,吳三桂雖然氣憤,可也只能先行離開。不敢在城門口多矗立。

山海關,薊遼督師府中。

朱常淵拿出電話,先給日月島的大政務孔和射了個電。命他率領水軍北上,攻掠東江,也就是之前毛文龍的老根據地:皮島。

孔和自然是不敢不聽,立刻、馬上,召集了一千水師,帶著兩條朱常淵從系統中兌換出來的輪船往皮島趕了過去。

而且,他同時還命令日月島港灣中的另一艘備用絞吸挖泥船隨軍出征,意圖殲滅從島上逃跑的敵人。

可是,他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

因為當孔和半天后抵達皮島的時候。島上竟然空無一人。

所有之前在此駐守的士兵,無一例額外的全部撤回到了大陸上。

朱常淵得到消息后。更加確認皇太極是拿自己耍著玩,不然的話。也不能提前把皮島上的守軍給撤離了,這一切只能說是早有預謀。

“草!”

朱常淵只能用這個單純而且粗暴的字眼來表達現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不滿。

不過,朱常淵是誰?吃了虧還能忍?

“不要管皮島了!”朱常淵又給孔和打了個電話:“將所有的水師帶回日月島,然后將咱們的王牌騎兵帶上,先把蓋州給我攻下來。”

蓋州,明清時期是個靠海的城市,位置在渤海灣的最北面,和皇太極的京師盛京南北相距三百五十里,之前是個不起眼的小城市。

可是,一旦水師強大之后,這個城市的戰略位置就會提高不止一個檔次。

看看地圖就會明白,蓋州的北面是耀州,再往北就是海州。海州,即是現代社會的海城市。

海州再往北是遼陽,這個曾經的遼東心臟,漢代以來的遼東治所所在地,當然了,隨著沈陽的興起,遼陽這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在逐漸的下降。

不過即便如此,它也是整個遼東地區除了沈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了。

而遼陽再往北,不好意思,到了皇太極的老窩沈陽衛了。

所以說,蓋州的戰略位置,在有了水師以后,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要,和陸上的寧遠、錦州可謂不相上下。

只是,由于水師的缺乏,致使皇太極也好,大明也罷,都還沒用認識到這個城市的戰略重要性。

不過,從今天開始,他們都會對這個城市記憶深刻。

孔和按照朱常淵的指示,帶著日月島的二百王牌鐵騎,乘坐大船一日一夜便來到了蓋州城外的海域。

此外,遼陽總兵朱金彪,也帶著剛剛訓練好的三千士卒,從山海關外海域出發,乘船過來和孔和匯合。

盛京城中,大清的高層也正在商議著接下來的應對之策。

在座的除了御座上的皇太極之外,還有多爾袞、范文程、洪承疇、代善、阿敏、濟爾哈朗等皇太極的肱股之臣。

唯獨缺少了多鐸。

其實多鐸并不是像大清官方回復朱常淵說的那樣:在盛京不在寧遠。

恰恰相反,多鐸就在寧遠城,積極備戰,防止朱常淵來攻擊。

所謂多鐸在盛京未回來云云,不過是推脫的話而已。

“都安排妥當了么?”

皇太極朝坐在最尾端的孔缺德問道。

孔友德點了點頭,拱手俯身,說道:“回陛下,東江處水師盡數上岸,便是朱常淵現在派兵前往,也只能得到一個光禿禿的石島而已。”

“那就好!”

皇太極的心里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上次親眼見識了朱常淵海戰的利器之后,被那種侵略式的打仗方法給嚇到了,再也不想和朱常淵的水師剛正面。

“臣令人在岸邊設置諸多縱溝,沿途山上存放大石,萬一朱常淵來襲,也可以阻斷其運送物資的道路。”

孔友德的想法,是怕朱常淵故技重施,從東江登陸,然后越過崇山峻嶺直襲沈陽衛,所以,在沿途中設立了不少障礙。

皇太極點點頭,看向多爾袞,又道:“從明天開始,增派軍隊駐守錦州,分兵寧遠,要給朕死守住這兩座城池。”

“若是萬一守不住的情況下,再和他朱常淵議和!”

說道這里,突然看了看洪承疇,問道:“洪先生,朕是怕到時候朱常淵萬一不與咱們議和,該如何是好?”

洪承疇道:“陛下請放心。”

“朱常淵手中不過兩萬人,即便其英勇善戰,兵線過長也吃不消,現在他督師薊遼,并非當初如其在荊襄之時,要顧忌的事情很多。”

皇太極點了點頭,連他都知道攻打下來一個城池要穩固的道理,他沒理由相信朱常淵不懂,所以,對于洪承疇的話深以為然。

以目前朱常淵的兵力,最多攻下三個城池,就會造成攻下來的城無人防守的局面,所以,就此判斷朱常淵不會將兵線拉長,也是有道理的。

不得不說,洪承疇和皇太極的猜測是對的,朱常淵現在有能力收復城池,可是唯一的短板就是兵少,沒辦法守城。

這也是他縱然和皇太極和談收復寧遠、錦州,也不愿意攻打的原因了。

因為,一旦自己兵少,朝廷定然會“好心”的派兵過來填充,到時候自己累得屁股朝上,打下來的城池瞬間變成了別人的。

這種活,朱常淵無疑是不想干的,他要的是牢牢的將遼東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實施帶領全民族進入現代化雛形的大業。

朱常淵已經決定,將遼東當成一個試點來搞。

“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皇太極剛剛說完這句話,立即就有士兵從外面跑過來,傳訊說道:“稟報陛下,朱常淵發水師千人,攻擊皮島不成,轉而向東。”

“嗯?”

聽說朱常淵發兵,皇太極還是有一絲絲緊張的。

轉而向東?

那就是去攻打寧遠了!這種猜測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僅僅一個時辰之后,他就收到了第一個讓他措手不及的消息:明軍小股部隊突然出現在了蓋州城,隨時有攻擊的可能,蓋州守軍求援。

“蓋州?”

皇太極一聽,頓時找不到北了,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說道:“明軍怎么可能出現在蓋州?”

突然想到之前屬下稟報說朱常淵攻伐東江的部隊向東而去,似乎明白了。

明軍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從陸地上到達蓋州的,那答案只有一個,從海上過去的。

“壞了!”皇太極說道:“蓋州已經十數年未經歷過戰爭,城防極差,守軍又少,怕是不好守了。”

“陛下莫慌!”代善站起來說道:“蓋州雖然城防不甚好,可敵軍僅有數千人,應該造不成大患,待臣調兵前去,定然一舉而滅。”

代善手下有正紅旗、鑲白旗兩旗之兵,在大清國雖然不是位高權重,可是也是那種跺跺腳就能讓沈陽震動的人物。

皇太極看了看代善,沒有回答。

又半個時辰過去,不好的消息終于傳來:蓋州失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開個飛機去明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