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去遼東?
眾所周知,遼東在明末就是個超級大坑,其中坑死了無數人,所有的朝廷官員,對此都唯恐避之不及,與大明末年的兵部尚書之職號稱坑中雙驕。∈♀,
之前無論是姜逢元還是薛國觀,都是那種死活不愿意去的。
可是現在竟然有人主動請纓去遼東這種鬼地方?
這人腦子有毛病吧?
許多人心中都是如此想法。
朱常淵也微微感到遲疑,轉過頭朝一側看,看到一個長相白凈的胖子從位子上緩緩站起來,然后一口氣走到大殿的正中央,道:“陛下,臣洪承疇,愿意督師薊遼,為君分憂!”
洪承疇!
原來是這個貨。
洪承疇看上去是個四十余歲的大胖子,長得白凈干凈,身材高大威猛,原本是個文官,可是不知道為什么,這貨到了陜西以后,武力爆表,一度把李自成打的死命逃竄,后來聲名日顯,在帝國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對于朱常淵來說,洪承疇督師薊遼原也不奇怪,他記得后來洪承疇不但真的去了遼東,而且這貨被皇太極抓住之后還毫無節操的投降了。
而且,朱常淵今天才知道,洪承疇原來是自薦為薊遼總督的。
雖說這貨后來很無節操,不過有一點卻不得不承認,他現在很能打,而且此時最少也是憂國憂民的。
但是對于崇禎皇帝來說,洪承疇要去遼東,就有些麻煩了。
首先,洪承疇是個很好的人選,雖然無法將遼東的危局解決掉,可是洪承疇如果想要保持現狀的話。還是很容易的。只要堅持孫承宗之前定下來的策略,遼東丟了弄不回來,可是守住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除非這個主帥特別的二,否則應該都可以。
麻煩之處在于:洪承疇現在是陜西總督,正在那邊與李自成打的死去活來。如果把他調往遼東,陜西那一攤子的事怎么收拾,誰去收拾?
自然有人收拾,那就是孫傳庭。
可惜的事,孫傳庭現在不能用。
洪承疇與孫傳庭二人,在陜西可謂兩大巨頭,一個是總督一個是巡撫,而且都是特別牛逼的人中人物。
去年,崇禎、楊嗣昌、陳新甲等人暗中組織了一次與皇太極議和的事情。本來很隱秘,后來不知道被誰泄露了出去,然后整個朝堂上傳的沸沸揚揚。
黃道周反對、劉宗周反對、孫傳庭跳起來反對。
由此,楊嗣昌與孫傳庭算是結下了梁子,關鍵是,楊嗣昌是誰?那是崇禎皇帝的寵臣,是他最信任而且也是唯一信任的臣子。
所以,今年皇太極寇略京師。雖然洪承疇與孫傳庭同時被傳召入京勤王,但到了京師以后。洪承疇與朱常淵一樣被皇帝弄進宮里,好好款待一番還頗多嘉獎;反觀苦逼的孫傳庭,別說進宮了,京師都不給他進。
這貨被楊嗣昌坑的只能在京師的外圍轉悠。
關鍵是孫傳庭已經放出了狠話,要與兵部尚書楊嗣昌勢不兩立。
說實話,崇禎也想用孫傳庭。可惜的是,孫傳庭已經有了怨言,這就有點不好辦了。屬下一旦有怨言,誰還能完全信任?
崇禎也是一樣,對于孫傳庭這把利劍。他是想用,又不敢用。
“卿走馬遼東,朕心里一百二十個愿意,可是卿走之后,誰人可以接管三邊?”崇禎憂心忡忡的問洪承疇。
洪承疇跪倒在地,磕了個頭,說道:“博雅可兼代臣之職!”
博雅,是孫傳庭的字。
不出所料,洪承疇果然是推薦的孫傳庭。
對于洪承疇來說,他的眼睛雪亮,自然將這其中的道道看的一清二楚,不過,你們斗是你們的事,老夫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我之所以推薦孫博雅,是因為他卻有其才。
洪承疇推薦孫傳庭,本無可厚非。
楊嗣昌卻冷然一笑,道:“博雅為人,桀驁不馴,洪承疇在陜西之時,尚有掣肘之人,如今彥演(洪承疇字)一走,陜西之地何人可制?”
楊嗣昌說的很不留面子,因為孫博雅此時也正在朝堂。
“楊尚書!”孫傳庭不是那種能忍住胸口悶氣的人,舉起手朝崇禎拜了幾下,道:“陛下!”又朝楊嗣昌:“楊尚書污蔑微臣,臣性情暴烈、嫉惡如仇,為世人所不喜,既如此,臣請致仕!”
一言不合馬上辭職,果然是孫傳庭的性格。
崇禎想了想,既沒有肯定楊嗣昌,也沒有順著孫傳庭,思維瞬間轉了十萬八千里,說道:“這樣吧,河南軍務繁忙,左良玉頗為吃緊,博雅既然不愿待在陜西,便移兵入河南協助左良玉剿匪。”
“不!”崇禎站起來,擺了擺手,又朝身邊的太監王承恩說道:“擬旨,命博雅帶兵入河南,總督河南軍務。”
崇禎一句話,就砍了熊大都督的官銜,原來的時候,熊文燦總督五省軍務,包括河南,如此一來,熊文燦這個五省總督算是名存實亡了。
不過,此時的熊文燦,早就不在乎這些了。
“至于三邊總督人選,諸位再為朕斟酌一二!”崇禎背著手從御座上下來,來到下面的殿堂上,與諸臣站在了一塊。
三邊總督,便是總督三邊軍務,這個位子以前是洪承疇的,現在洪承疇去遼東,算是空缺了出來。
大明帝國時期,南七北六十三省,陜西還是現在的陜西,不過地盤卻要比現代社會大上很多,那個時候的陜西,包括如今的陜西寧夏全部、甘肅大部分,還有青海甚至是新疆的一部分。
所謂三邊,便是明末九邊中三個最靠西的軍事重鎮:寧夏、甘肅、延綏。
皇帝發話了,那就舉薦吧。
舉薦只是一種變相的撕逼大戰而已,最終是沒有絲毫結果,也沒有半個人愿意去干,如果要強壓著某一人去干,結果要么逼得人家辭職,要嘛逼得人家自盡。
為毛自盡都不去,答案很簡單:不累家人!
互相撕了一會,沒有結果。
楊嗣昌道:“既然如此,那我去吧!”明末的這些大臣中,楊嗣昌還算是比較識大體的,朝崇禎拱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愿意總督三邊,可國家大小軍務頗多,臣還需各位同僚鼎力支持,請陛下恩準,百官各抒己見,開言討論陜西民變的應對之法。”
“善!”崇禎臉色有些陰沉。
下面的人沒有一個愿意去打李自成,總算等來了一個還是兼職的,這讓他頗為不爽。可是,不爽歸不爽,他也無計可施。
“謝陛下!”楊嗣昌叩首謝恩,然后轉過身去背對天子面朝諸臣,說道:“陜西連年旱災,今歲尤甚,自成自商洛山中而起,此時氣候已成,旦夕之間恐怕難以徹底消滅,諸位同僚若是有計策或者對陜西有何見解,都可以說出來!”
楊嗣昌話語說完,朝堂上就不見人言語,頗有些冷場,他自己也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洪大都督久居陜西之地,與自成交鋒數年之久,或有高見,請賜教文弱一二!”
文弱,是楊嗣昌的字。
“不敢!”洪承疇拱了拱手說道:“下官在陜西之時,只用一點!”
洪承疇皺了皺眉頭,稍微沉思一會,接著說道:“殺!就一個殺字。”
“民賊若是怕了,遇見官兵就跑,便是羅汝才、李自成也無計可施!”
確實,就像洪承疇所言,殺人很有效果。
農民軍厲害吧?
厲害,人多,稍微上點規模的都數以萬計,像李自成和羅汝才、張獻忠這樣的大賊頭子,稍不留意就能聚集起說十萬大軍。
可是十萬大軍有什么用,不過是十萬老弱病殘而已,當時洪承疇幾千精兵就可以追著他們漫山遍野的跑。
農民雖多,手中沒有武器有什么用?毫不夸張的說,這些民兵碰到大明帝國的精兵,十個打不過人家一個。
打不過就投降,這是張獻忠的慣用伎倆,但張獻忠絕逼不敢對洪承疇投降。因為洪承疇這貨極其心狠手辣,不管你是投降還是不投降,結果都一樣:殺死!
在陜西殺的昏天暗地,農民軍聽說他的名頭就害怕,所以不遠千里輾轉跑到河南甚至是湖廣地區。
所以,洪承疇在對付農民軍上面,是成功的!
洪承疇開了個好頭!
他的發言完畢,然后就引得一大群人趨炎附勢跟著在后面拍馬屁,一個個都說殺的好,要是把陜西的農民軍全部都殺死完,就再也沒有任何可以憂慮的了。
唯獨朱常淵坐在那里一言不發!
楊嗣昌看在眼中,和藹的微微一笑,看著朱常淵像是看著自己的子侄一般,問道:“朱將軍為何不語,難道是另有高見?”
他這么一說,周圍鬧哄哄的人頓時都停住了嘴巴,朝朱常淵看去。
朱常淵心道我有你大爺的不同意見,老子不過是不想說話而已,還能有什么不同意見。心中這么想著,臉上卻苦苦一笑,開口說道:“楊大人去下下官了,下官沒去過陜西,自然不敢有什么高見?”
“那到底是沒有,還是不敢?”楊嗣昌眼睛一瞇,精光微微一露。(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