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朱常淵絕逼沒想到,這在大明帝國還有如此高端的數學人才,不得不佩服道:“徐公子也不簡單,竟然懂得這么多,不錯,我之前用的正是洋方法!”
“哈哈,我就說,哪有什么鬼畫符解題的。”頓了頓,又問道:“可是湯先生說的方程解設,什么愛克斯(x)什么吾愛(y)之術?”
“正是。”朱常淵這次徹底服了,沒想到大明朝人才濟濟,這玩意也有人懂,道:“徐公子真是令朱某人肅然起敬啊,竟然懂得這么多。”
“我倒是真不懂,以前湯先生有意教我,但是我嫌那玩意太過拗口,所以就沒學,而且理解起來頗為不易。”說完,又似想到了什么,道:“不過倒是從湯若望那里學習到了幾個數字,平日里頗為好用,比漢字表述起來好用多了。”
說話間寫出來給朱常淵看,朱常淵看完后哈哈大笑,徐爾默這貨寫出來的不就是阿拉伯數字么。
“其實這東西理解起來不難,只是湯若望把他說的太復雜了而已。”看著徐爾默寫了一個x一個y,道:“那貨寫的是不是這玩意?”
徐爾默道,“正是。”
“其實完全可以不用這東西,用其他的字符代替也是一樣的,我一說你就懂。比如,這幾個字我用“之”“乎”“者”“也”,也是可以代替的。”
“可以么?”
“可以,改天我教你,今天沒空。”
徐爾默樂呵呵的道:“那好,改天我專門去府上請教。”
二人又聊了一會。徐爾默便告辭。
這個時候,工部來上早班的幾乎也都來了,朱常淵看了一眼劉云周,不管他會不會解那道題,也不打算計較了。沒意思。
夏從良剛剛一進門,就風風火火的跑到劉云周的位子處,道:“不好了,不好了。”
劉云周道:“什么不好了。”
正說話間,只見員外郎李季從門外走進來,滿臉的嚴肅。看到朱常淵、夏從良二人沒有個正形的站在大廳中,氣呼呼的道:“陽臺山那邊的事,到底什么時候能處理完?”
夏從良苦著臉,道:“大人,以往我們平整塔基。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就給了我們三天,如何能夠完成,您就算打斷了我的腿,我也沒辦法啊。”
“不用打斷你的腿,吏部那邊已經知會過薛大人,說是朝廷扣了咱們三個月的俸米。”李季說完,走到三人正中間。看著朱常淵又著重強調了一下,“工部營繕清吏司所有人員,人人有份。每人扣你們三個月的俸米。”
“溫閣部可是發了話的,說是再給咱們三日的時間,三日還完不成塔基平整,那就不是三個月俸米的事了,往后一年你們都要給我喝西北風去。”
夏從良脖子一縮,大夏天的感到一股冷氣。道:“大人,不至于吧。這,這。誰也沒那個本事保證三天平完啊?”
“平不完也要平!不平沒飯吃!”
朱常淵聽他們啰啰嗦嗦的吵了一會,忍不住道:“我的俸米也要扣么?”
“你說呢!”李季沒好氣的反問道。
“可我剛來衙門幾天啊,再說了,陽臺山那邊的事給我有半文錢的關系?”朱常淵顯得頗為委屈。
李季冷然一笑,嗤道:“你是三歲小孩么不懂規矩,既然是清吏司的人,當然也要扣!”
好吧,讓你扣,反正老子也不指望這些工資來過活。
朱常淵倒是沒太在乎這些俸米,尼瑪堂堂正六品的官員,一個月的俸米才有十石,折合成銀子就是五兩,一年也不過六十兩而已,老子會在乎這些錢?
不在乎歸不在乎,但是就這么無緣無故的做了冤大頭,實在是讓人不爽。
要知道,這些錢雖然和朱常淵本身的財富比起來不多,可要是放在普通百姓中,那可要在京城購買一套房子了。
“今天,就現在,你們兩個。”李季指了指夏從良和劉云周,“馬上給我收拾東西住到陽臺山去,白天黑夜干也要在三日之內將塔基整平了。”
“是,大人!”二人雖然不情愿,可也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道理誰都懂。
看了看朱常淵,李季稍微尋思了一會,問道:“慈慶宮那邊可清理完了么?”
朱常淵道:“回大人的話,已經清理完了。”
“那好吧,清理完了你也去陽臺山,今晚就也要住在那里,回家帶點衣物和被褥。”李季說完,自己也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出了門。
三個主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搖搖頭。
夏從良道:“都別愣著了,回家準備些衣物和薄被子就行,反正大夏天的也沒啥。”偏著頭問朱常淵:“朱大人可知道陽臺山在哪?”
朱常淵點了點頭,道:“你們先去,我回家做點準備,稍后便過去。”
一路拍馬回家,拿了一些衣物,直奔陽臺山而去。不到半個時辰便到了地方。
觀音塔,這個建筑由西士湯若望設計建造,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選址就選在陽臺山南麓,來去倒也方便。
到了現場,朱常淵才知道這里是有多熱鬧,都不能用人流擁擠來形容。
拋開那些參與建造的官員不說,征集過來的農民便有數千人之多,這還僅僅只是工程前期所需的人數。
觀音塔選址的區域已經確定,塔基也都處理完畢,是用大小石塊構筑成的一個長寬差不多都有數十米的臺子,唯一的缺憾就是臺子不太平整。
高臺之上,幾名身著官服的家伙指指點點,朱常淵定睛一看,其中就有自己的兩個同僚劉云周和夏從良。旁邊還有幾名穿紅色官服的。
朱常淵也是冒了一腦門的汗,看來朝廷的這次處罰還是很有效果的,不但薛廉謙這位工部郎中來到現場,好像他的前面還有兩位官職更高的。二人都是大紅的官服加身,威儀非常。
“那兩個人是誰啊?”朱常淵將馬停下拴著旁邊的樹上。問身邊的小廝。
小廝看了一眼,道:“你說那兩個么,一個是工部左侍郎劉宗周,還有便是當今工部尚書劉遵憲。”
臥槽,老大都來了,難道這貨也被罰了俸米不成?
朱常淵正了正衣衫。隨著工人一塊,上到高臺之上站在官員的隊尾,聽薛廉謙給兩位領導介紹道:“營繕司的主事全部到場,日夜不停定會在三日之內將地基平整完畢,請大人放心。這次我們不但增加了人手,也新增了三個定平桿。”
“嗯。”工部左侍郎劉宗周道:“人多也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將眾位同僚都喊過來,聽聽他們的辦法,或許能找到解決之道。”
劉遵憲也點了點頭,同意劉宗周的觀點,說道:“劉侍郎此言不差。此塔關系到明年秋收之前的祈福重事。所以一刻也不得耽誤。朝廷的意思,即是陛下的意思,還望各位同僚務必不辭辛勞。早早完成!否則耽誤了明年的祈福大事,咱們誰也逃脫不了干系。”
“是,大人!”
“干活!”余光不放棄任何一個在工部老大面前表現的機會,一旦劉遵憲停住說話,他便開始組織農民進行整平了。
首先是將定平桿拖到平臺之上。
然后,在朱常淵詫異的目光中。開始整平工作。
不知道為什么,平行世界的明朝在土木建設這一塊的科技落后很多。定平的原理倒是沒錯,可是精確度很差。
這種定平的方法。叫做以垂定平。所謂以垂定平,便是先定出垂直,然后再定出平面。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先做一個丁字形的木桿,定平的時候橫桿平行于地面,豎桿杵向天空,然后豎桿中間是掏空的,從上到下垂下來一個小型的鐵錘。
鐵錘自然下垂,上有絲線牽引,左右擺動。一旦平衡之后,其位置正好在定平桿的中間,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便是正正當當的垂直。
由于下面的橫桿和豎桿是相互垂直的關系,一旦豎桿垂直,那么理論上來說,橫桿就應該是水平的,以此來定立水平,說起來也沒啥不可以。
可是,有個大問題無法解決,那就是水平桿的長度太短,每次定平僅僅只有方圓幾米的地面,如此連續定平到最后,不但誤差大,也頗為費事。
再者,這定平桿的豎桿與橫桿難以做到真正的垂直。
所以古代的定平,便是這么不斷的循環往復一縮小誤差,來來回回最終將地基處理平整。
朱常淵得出結論,很費事。
再說現代社會中的定平方法是什么樣子的,一是用水準儀測量,自然是很準確,方圓百米之內誤差絕對不會超過三毫米。第二種方法,是工地上民工的土辦法,便是截取一個細長的水管,往里面充水,以兩端水平面相等定平。第二種方法的誤差略大,但也在一公分之內,比之平行世界這種平整場地的方法強太多了。
前頭的工部侍郎劉宗周,說話的時候文氣十足,張口子曰,閉口論語。朱常淵低聲向旁邊的夏從良問道:“這個張口孔子閉口圣賢的家伙,說話真特么難懂,你給我翻譯下。”
朱常淵有個優點,就是咱學問低就虛心下問,不怕丟人。
夏從良本來還想好好回答,聽了朱常淵的問題后,頗有些尷尬的看了看劉云周,道:“這個,這個,還是讓劉大人給你解釋吧,他比我清楚!”
朱常淵才不會主動惹這個家伙,哼了一聲,道:“為什么?”
夏從良苦著臉,低聲道:“大人啊,工部侍郎劉大人,名諱宗周!”
朱常淵一時還沒太明白,道:“什么宗周咋啦,和劉大人。。。呃,呃!我明白了。”尼瑪這倆貨應該是有關系啊,一個叫劉云周,一個叫劉宗周。
我去年買了個表,這特么什么事啊。
“怎么了?”薛廉謙朝朱常淵這邊看了看,問道:“有什么好主意不用私下里談論,都可以說出來,莫要閉門造車。”
“呃!”朱常淵和夏從良二人大眼對小眼。
旁邊的劉云周卻是個十足的損貨,道:“剛剛看朱大人高談闊論,好像是有更好的辦法吧?”說完,眼含笑意的看了看薛廉謙。(未完待續)
ps:多了四百字,好虧啊,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