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時間一晃,便是月余。
大明朝和后面大慶朝的古代封建科舉制度,雖然在七百年后,被林平之的原身,人類文明的大救星洪天貴所領導的太平會,在新時代中進行過種種的批判。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舉才制度,的確一定程度的加強了古典社會的階級流通。
至少,當林平之進入書院后第一次大考成績一出爐之后,廣福書院所有的學生圈子,對這個外表非常俊俏的年輕人,觀感都皆為不同了。
官宦子弟中開始流傳起林平之的名頭,在打探了福威鏢局的林家,在過去沒有請什么名師教導,林平之是自學成才的之后。
頓時大為感嘆此人天縱奇才,一些他們自己圈子的聚會,也開始派人邀請林平之參加。
在這些人看來,顯露出了科舉天賦,有學識有才的林平之,早晚會是他們中的一員。
而書院的貧寒學子們,也對林平之的一鳴驚人大為震驚。
以弱冠之齡,便能夠擁有秀才學識的年輕人,已經值得這些讀書人放下架子了。
貧寒子弟其中善于交際者,已經開始頻繁向林平之所在的小院走動,而林平之也來者不拒,在增長學識的時間之外,不時帶著自家豪商圈子的同學,宴請這些寒門子弟。
一時間,以林平之為中心,廣福書院的官宦、寒門和豪商三個學生圈子,竟然破天荒的成交融之勢。
林平之帶來的變化,傳到了書院高層,也引起了一片嘩然。
號稱東林黨十七君子之一,曾經做過僉都御史這種四品大員的顧大章,便是這座廣福書院的山長。
他從書院的院監處,了解到了這段時間一鳴驚人林平之的事跡后,扶須說道。
“此子年少而通俗情。”
“與同學交際,卻又不忘鞏固自身學識。”
“不錯,不錯!”
這位山長的對面,此時坐著三名身穿著士子袍的中年人,都是這座廣福書院的資深夫子,各個都有舉人功名。
此時,聽到山長話語的院監,搶先開口說道。
“此子能得到山長一句贊譽,也是他的福分。”
這位院監姓李,舉人功名,他的妻子出身福州城內的一個大糧商,日常的運糧賣糧,幾乎都要福威鏢局的鏢師為其保駕護航。
所以,李院監在福州城內與林家關系密切,林平之能夠順利進入廣福書院就讀,也是走的他這一條關系。
“什么福分不福分?”
“出生武林世家,卻能夠在大考中取得前五,這林平之是個學文的料子啊!”
顧大章滿口贊譽之詞,自然不只是因為林平之大考的成績好,這書院內的大考雖然嚴格,但終究只是秀才水平,還不放在他這等二甲進士,東林君子的眼中。
之所以如此欣賞林平之,是因為林平之這幾個月內在與書院同學之間的聚會上,流傳出的幾篇文章。
那幾篇文章雖然文筆青澀,還不甚華美,但其中表達的內涵,尤其是林平之在文章中,直接寫在總結段落里的“輕談空說玄,重求真務實”的話語,更是讓顧大章大為欣賞。
在這個時空,這個時間段的東林黨,還處于大太監魏忠賢所領導的閹黨強力鎮壓之中。
領頭的幾個第一代東林君子,包括顧大章在內,都因為上書反對閹黨,而被從京師貶低了南京,然后各自又掛職回鄉教書。
第一代東林君子中的大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