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郎君181 楊雙智的憤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小郎君 >>大明小郎君最新章節列表 >> 181 楊雙智的憤怒

181 楊雙智的憤怒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7日  作者:炮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炮兵 | 大明小郎君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水向低流,人往高走。無彈窗

虞進只是九品小校書,而張居正不僅是學霸,還是人生的大贏家,起步比虞進早得多,前途也光明很多,可是他現在僅僅是六品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連閣還沒進,就更別說入相。

兩人都是小人物,所以說,兩人都需要進步。

只是背后捅軟刀子,這就顯得有點不地道,不過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事,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只有裕王這種心機不深的上位者才會這樣說出來,張居正和虞進聞言,都是一笑而過,并沒有深究。

都是聰明人,沒必要這種沒意義的事上浪費時間。

在張居正的追問下,虞進大致把事情說了一遍,也就是利用韃靼使團貪婪的性質,對癥下藥,給他設了一個局,然后趁機和他交流,最終取得他的信任云云。

張居正和裕王都知這種事肯定不光彩,也就沒有細問。

對他們來說,只要知道是一個好的結果就行了。

接著,幾個人又開始就談判的事商議,虞進只是一個小校書,原來商議這些問題時沒他的位置,不過虞進立了一大功,又是他和韃靼使團聯絡,所以破格參加。

收到韃靼使團首領色勒莫的那一封告罪書起,原來陷進僵局的談判終于迎來一絲曙光,困局也得以打破。

不僅是大明和韃靼的困局打破,裕王身上困境也同時打開。

京城的百姓,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先是那些蠻橫無理的韃靼使者突然變了張臉,帶著禮物到他們作惡過的店鋪,一一賠禮道歉,把那些掌柜伙計嚇得不輕,好在只嚇不驚。

賠禮道歉完,這些韃靼人不再鼻孔朝天、眼露兇光,態度有改變。面上有了笑容,也不在街上縱馬,一個個好像都變了一個人似的。

朝中的文武百官發現,原來隱入僵局的談判。慢慢打開了局面,韃靼使團轉變了態度,對談判變得積極、主動,就是引百官詬病的狂妄無禮,也得到根本的轉變。

堂堂裕王。被韃靼使團那樣對待,不僅是對裕王無禮,更是對大明的蔑視,不少大臣認為這是韃靼狠狠地給大明一巴掌,一些主戰派天天上書,揚言要報復,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天,事情得到顛覆性的扭轉。

韃靼使者首領不僅寫了告罪書,更是率人到裕王下跪請罪,給盡了臉面。這讓裕王的聲望不減反增,文武百官對裕王的表現紛紛叫好,形象大大加分。

嘉靖的御案頭也多了二樣東西,一樣是韃靼使團的告罪書,一樣是這談判的結果,告罪書還包括向嘉靖請求寬恕,而奏折是談判的成果,就是雙方認為還沒到開通馬市的最佳時機,應是先建立交流、互信。

所謂的交流、互信的第一步,就是雙方換俘。讓卷入這場戰爭的無辜百姓重歸故里,韃靼釋放從大明擄走的將士、百姓三千余人,而大明也釋放五百余名犯邊的韃靼士兵。

當然,這三千余人只是韃靼擄走大明百姓其中一小部分。而被擄掠的財貨也沒有歸還,真正的和平并沒有來臨,不過這已經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

這份告罪書和奏折,是裕王給嘉靖的一份答卷,滿分說不上,起碼也優良。從嘉靖給裕王的回復中就可以體現。

回復用的是便條,上面一如既往的簡約,只有一個字:善。

這代表嘉靖的態度。

于是,這次外交事件在色勒莫的全力配合下,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裕王收復了聲望,色勒莫帶著換俘的勝果踏上歸程。

陪韃靼使團踏上歸程的,還有一百三十塊泰升鏡,那是虞進的友情大增送,的了,也就是幾兩銀子的小事,結果把色勒莫和那扎感動得差點沒哭出來。

虞進也是其中的大贏家,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裕王說了,找機會就給虞進升官。

嘉靖滿意了,朝中文武大臣滿意了,裕王、色勒莫、虞進還有大明平民百姓都滿意了,只有一個人不滿意。

楊雙智。

都說高風險代表著高回報,但不可否認的是,高風險也代表著高投入。

在景王的授意下,楊雙智不計成本發動,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為了讓裕王出羞,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違,讓人偷偷給韃靼使團送信,向他透露大明的底線。

計劃一開始是那樣成功,韃靼使者給一心要做出成績的裕王當頭淋了一盆冷水,讓裕王卷入風口浪端,然后又設法讓徐階抽不開身,對高拱、張居正等裕王府的人才嚴加提防。

沒想到,算來算去,最后算漏了一個小人物虞進。

一個九品小校書,竟然翻了盤,裕王的聲望不減反增,楊雙智得知后,氣得把書案的文房四寶全部掃在地上,不停咆哮著,就像一頭暴怒的野狼。

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反而成全了裕王,不氣才怪。

這是短時間內,第二次受到挫敗了。

“楊先生,稍安勿燥”手下陳明在一旁勸道:“裕王那是走了狗屎運,只是讓人對他稍稍改觀,但這些不能掩蓋他的無能。”

“就是”負責協助的鐘秋平在一旁附合道:“官場如戰場,一時的得失不算什么,王爺說過,誰笑到最后,那才是笑得最暢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裕王還有一點點氣運,其實楊先生已經做得很好了。”

在場的人都有一絲莫名的挫敗感,誰也想不到,裕王竟然把那么重要的事,托附給一個不入流的小校書,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小校書還真成事了。

就是楊雙智等人也不得不承認,裕王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陳明咬著牙說:“一個小小的校書也敢趟這渾水,簡直就是找死,楊先生,要不找人修理他一下?”

楊雙智的脾氣來得猛烈,去得也快,此刻,他已經回復了睿智和清醒。

“不急,此人剛立了功,背后還有一個左都御史撐腰,這個時候動他不合適,楊某記得,這位虞校書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再說,現在和他的私交還算不錯。”楊雙智的目光中,透著機智與謀略。

爭一時之氣,計一時之得失,不過是小人物的做派。

二人在裕王府相處得不錯,虞進還二次收授楊雙智的禮物,楊雙智認為,虞進還可以爭取一下。

要是能拉攏虞進做內應,那比自己潛在裕王府更有用。

陳明心有不甘地說:“可惡,我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竟然就這樣白白浪費,真是想想都不甘心。”

“那倒不是一無所獲”楊雙智突然若有所思地說:“裕王是搶了頭彩,但是他他從那些浙商中獲得的支援大為減少,這說明我們的行動很有效,此外,楊某沒想到,那名動天下的泰升鏡,竟然是出自虞進之手。”

當日色勒莫摔倒,當場拿泰升鏡出來查看,剛巧被景王的密探看到,上報后一查,很快就知道是從虞進手里拿的貨。

楊雙智都有點佩服虞進,詩寫得文采飛揚,詞也做得驚艷,沒想到還會做泰升鏡,要不是當日街上出現那一幕,自己都蒙在鼓里。

鐘秋平小聲地說:“楊先生,我們現在該怎么做?”

“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這是勝利的不二法門”楊雙智冷笑地說:“裕王有那么多大人物護著,而他又一直窩在裕王府,想動他不易,不過裕王府最大的軟肋就是缺錢。”

頓了一下,楊雙智繼續說:“我們要千言百計讓他花錢,在錢銀方面拖累他,我們只需要在暗中盯著,等到他急著用錢到處籌銀子時,只要他一有過失,嘿嘿.....”

“是,楊先生”陳明和鐘秋平連忙應道。

“那個小校書怎么處理?”鐘秋平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

楊雙智嘴邊露出一絲冷笑:“這是楊某的老朋友,就讓我去會會他好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小郎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