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限召喚第0788章 收獲人才增長見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無限召喚 >>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88章 收獲人才增長見識

第0788章 收獲人才增長見識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22日  作者:藤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藤洛 | 三國之無限召喚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中年男子趨前幾步,禮道:“渤海,高熲,參見劉太尉。”

高長恭介紹道:“高熲高昭玄,乃屬下同族。頗有才學,愿投身太尉,為國效力。”

“原來是長恭同族,快快免禮。”劉芒瞅瞅高長恭,又看看高熲。

這高熲雖無高長恭般俊美容貌,但也是儀表堂堂,相貌不俗。

婉兒整理的資料中,有關于渤海高氏的介紹。

渤海高氏,興起于漢末,主要分布在冀州渤海一帶。

因高姓相對集中,有“天下高姓出渤海”之說。而渤海一帶高姓,或多或少,都有些親緣關系。

劉芒麾下的高昂、高長恭,以及袁紹的外甥、死在井陘的高干,都屬于渤海高氏。

高長恭和高昂,親緣關系較遠。高干一族,和他們的關系更遠一些。

而高長恭和高熲,親緣關系較近。

從年齡上看,高熲年長高長恭近十歲,但明顯高熲對高長恭更尊重一些。

高熲解釋道:“長恭年紀雖輕,卻長我一輩。”

“哦,大家族,倒也常見。”曹操的幕僚荀彧、荀攸便是同族叔侄,而叔叔荀彧,較侄子荀攸還小幾歲。

高熲之父曾是幽州劉虞幕僚,劉虞死后,高熲之父拒絕了袁紹的邀請,袁紹表面上不計較,卻在暗地里,排擠打壓高家。

高家難在冀州立足,便趕往司隸,投奔同族高長恭一家。

令劉芒沒想到的是,這高熲竟是自己召喚出來的人才!

姓名:高熲,別名高敏,字昭玄,鮮卑族獨孤氏。

原屬時代:隋

特點:明達、元勛

代入身份:冀州景縣高氏族人

人才簡介:高熲,隋朝開國元勛,杰出政治家、戰略家。

原是北周官吏,后被楊堅賞識,輔佐楊堅,開創大隋一朝。修訂法制,穩定民心。

高熲有文武大略,達事世務,位極人臣。官至左領軍大將軍、宰相、太常,封爵齊國公。

隋煬帝楊廣即位,大興土木。高熲質疑楊廣奢侈靡費之舉,也不認可楊廣對異族的政策,終遭楊廣記恨,以“誹謗朝政”罪名殺死。

大戰將起,正是用人之際。

劉芒留高熲在身邊,與王守仁一起隨軍進入豫州,參謀軍事。

宿衛部緊鑼密鼓,準備南下豫州。

李巖求見。

“按主公吩咐,屬下已派人了解,裴矩裴弘大,雖是聞喜裴氏一族。但其一支,卻離開聞喜多年,難尋其蹤。”

劉芒有些遺憾。

系統介紹說,裴矩奸猾有學識,佞于隋而忠于唐,是杰出的人才。

至于本性狡詐奸猾,雖是缺點,但裴矩是外交人才,這種品行,卻是外交家的通性。

只要加以適當約束,量才而用,其缺點反而可能成為優點。

目前,劉芒手下,最缺的就是裴矩這樣的人才。

正遺憾間,系統傳來消息……

恭喜獲得人才一名!

裴矩,投身晉陽,現在統領并州軍政的李鴻章屬下!

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派人主動去找尋,難覓其蹤。卻出現在并州太原晉陽。

李鴻章是外交人才,性格也有奸猾一面。裴矩與其極其相似。看來,兩人還真是有緣!

既然已被李鴻章招募,就無需擔心。

讓其跟著李鴻章歷練一番,也給這哥倆多點時間,好好參詳如何在外交中,盡展“狡詐奸猾”之能!

洛陽大軍準備就緒,陸續出發。

高寵率部護衛輜重在后,劉芒的兩個夫人——上官婉兒和綠珠隨輜重部同行。

劉芒和王守仁、高熲在楊再興的護衛下先行。

大軍將經偃師,至新鄭。從新鄭,進入潁川界,與扼守在長社、潁陰的王忠嗣部匯合后,再與駐扎在御寒山一帶的常遇春、杜如晦部,南北夾攻,力爭一戰而潰潁北之地——侯君集李助!

王守仁和高熲,都是滿腹學問,極善言詞。有他們相隨左右,這一路絕不會寂寞。

尤其是王守仁,集儒釋道學說于一身,又能破舊立新,創立心學。

這幾年,劉芒勤修文武。

劉芒先后接觸了李膺、戚同文、顏之推、王通、鄭玄、黃宗羲、二程、管寧等人。

這些人,無不是各個時代學問集大成者。

而上述人,全部屬于儒家學派。即便是黃宗羲,批評的也是被改造后的宋明理學,其學識本質,仍是以孔孟學說為根基。

聆聽他們的教誨,并加以反思,劉芒的學識和見識,都有長足的提高。

但是,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艱難,甚至可以說痛苦的過程。尤其是學習儒家學說的過程。

儒學推崇經典,而經典中,深奧晦澀詞句,比比皆是。

劉芒的學識基礎本就差,每每聽人講讀經典,總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是,在征途中,聽王守仁講學,卻完全是另一種感受!

本質上說,王守仁的心學也屬于儒家學說。他和黃宗羲一樣,破舊立新,自成學說。

甚至,王守仁對朱熹理學的批評,還要甚于黃宗羲。但是,王守仁的思想,卻比黃宗羲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緣于王守仁比黃宗羲更有策略。

王守仁不是全盤否定朱熹,而是部分肯定,以免引起主流一派鋪天蓋地的抨擊。在肯定的基礎上,再用淺顯的道理,一步步引導別人反思朱熹理學的錯誤一面。

這種方法,無疑是聰明的,聽者容易接受,也容易聽懂。

易于接受,容易聽懂,也就便于思想的傳播。

對此,劉芒就有深刻的感受。

王守仁的心學,簡單說,就是“致良知”,或者說“知行合一”。

劉芒前世,在一些附庸風雅之人的辦公室里,常見到“知行合一”這四個字。

字義簡單,真正領悟卻難。

聽了王守仁在路上的解讀,劉芒才豁然開朗!

所謂知與行,就是思想與行動。

端正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并付諸實踐,才能達到所謂知行合一。

小到如人倫盡孝,大到天下大義,知行合一均有存在。

知道孝順父母,并以行動孝順父母,就是知行合一。

按王守仁的話說。“袁術奸佞,口誅筆伐謂之知;興兵討逆謂之行。主公順應天意民心,起兵征討逆賊袁術,便是知行合一。”

嗡……

系統再次啟動……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之無限召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