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限召喚第0566章 幽州大戰在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無限召喚 >>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66章 幽州大戰在即

第0566章 幽州大戰在即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1日  作者:藤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藤洛 | 三國之無限召喚 

精品小說推薦:

幽州,右北平郡。

冀州一戰,連戰連捷的大好形勢下,界橋一戰慘敗,公孫瓚痛不欲生。

幸得劉備出兵相助,公孫瓚才逃得性命。

回到右北平,公孫瓚終于養好心傷,決意重整兵馬,再戰袁紹。

招兵買馬,收得原籍魯國鄒縣韋氏族人韋孝寬,又有猛將雄闊海來投,公孫瓚勢力大增。

右北平地狹人稀,除了駐屯軍戶,幾乎沒有人煙,非長久立足之地。

在韋孝寬的建議下,公孫瓚突然出兵,搶占了漁陽郡。

漁陽,是幽州人口大郡。

北有長城為屏障,少有異族來擾。東南瀕海,水產豐富。南面接壤冀州渤海郡,交通便利。

中原戰亂,難民紛紛涌來漁陽定居,公孫瓚占得此地,迅速恢復元氣。

幽州牧劉虞,身兼當朝太傅,領尚書臺,為朝廷首屈一指的重臣。

其有寬厚之名,無論對諸侯還是對異族,均以懷柔溫和政策為主。

而公孫瓚戍邊,對北方各族極為強硬。凡有爭端,必以武力解決。

劉虞和公孫瓚對待異族的態度,截然不同,兩人矛盾,由來已久。

公孫瓚強取漁陽,∑≦長∑≦風∑≦文∑≦學,ww↗w.c¤fwx.n±et劉虞心中不滿,但為了息事寧人,只能隱忍。

公孫瓚本就喜刀兵,疏政務。奪取漁陽后,更是變本加厲,只求迅速壯大實力,再與袁紹決戰。

增加賦稅,強征入伍,治下百姓,怨聲載道。

更有中原遷來的世家大族,不勝其苦,暗中向劉虞求助。

劉虞身為當朝重臣。又肩負牧州之責,多次派人告誡規勸,公孫瓚置若罔聞,置之不理。

更有甚者,最近一段時間,劉虞為安撫周邊異族。賞賜了大批物質,屢屢被公孫瓚截獲,以充軍資。

劉虞終于按捺不住,決意出兵教訓公孫瓚。

劉虞有寬仁長者之名,和幽州世家關系最是緊密。

決心已下,劉虞暗中聯絡世家望族,很快征集數萬兵卒民夫。

因其對北部異族態度溫和,更有異族部落,主動出兵相助。

短短一段時間。劉虞竟募得十萬兵馬民夫,集結于昌平、薊縣、安次一帶,準備發兵漁陽。

公孫瓚一向無視劉虞,皆因劉虞只知綏靖慰撫,而缺乏用兵的勇氣。

聽聞劉虞竟募集十萬重兵,公孫瓚也有些發慌。

急招從弟公孫范,部屬韋孝寬、田楷、單經、鄒丹、關靖等人商議對策。

長史關靖,膽小勢力。聽聞劉虞兵多勢大,勸道:“劉太傅所怨者。無非我部截取其賞賜。只需退還物資,誠懇致歉,刀兵之禍可免矣。”

公孫范等人,也皆出言附和。唯有韋孝寬,笑而不語。

“孝寬之意如何?”

韋孝寬輕松笑答:“某視劉太傅十萬兵馬,如泥筑草扎爾!”

關靖急忙道:“伯珪將軍。不可輕信韋氏,其勇武之徒,焉知輕重。聽其言,則大禍不遠矣!”

公孫范也勸道:“劉太傅聚十萬眾,三倍于我。貿然出戰,后果不堪設想。”

“誒!”公孫瓚揮手制止公孫范、關靖,“孝寬有勇有謀,既有見地,何妨細說。”

韋孝寬笑容不改,侃侃而談。

“劉伯安不懂兵事,雖有十萬之眾,其必敗卻有三:兵雖眾,心不齊,其必敗之一;將雖勇,乏謀略,其必敗之二;勢雖大,名不正,其必敗之三!”

公孫瓚大感興趣。“何為兵雖眾,心不齊?”

“其雖有十萬之眾,然其五成得自世家家兵,四成得自北方各異族,只有一成,出自其自己手下。如此烏合之眾,焉能一戰?”

關靖辯道:“即便其兵心不齊,然其手下宇文成都,勇冠三軍;賀若弼有勇有謀,何來乏謀略一說?”

“嘿嘿……”韋孝寬自信地笑道:“那宇文成都,雖有勇武,然不知謀統,護衛保駕,尚堪一用,使其指揮千軍萬馬,無疑于自掘墳墓。至于那賀若弼,雖略有統謀,然只需略施小計,便可離間,何足為慮?”

韋孝寬一番解讀,甚合公孫瓚之意,公孫瓚信心大增。“孝寬繼續說,何為勢雖大,名不正。”

“劉伯安重用之人,多異族。那宇文成都復姓宇文;賀若弼復姓賀若,均是鮮卑一族。《左傳》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彼以異族之人,征我堂堂大漢同族,如何能說服天下?此其必敗之三也!”

關靖見公孫瓚幾欲被韋孝寬說服,更加恐慌,力勸道:“韋氏空有紙上談兵之能,伯珪將軍聽其言,必遭禍事。”

公孫瓚心意已決,并不聽關靖多言,揮揮手,示意眾人散去,而獨留下韋孝寬。

“以孝寬所言,某若迎戰,可一戰而勝乎?”

韋孝寬道:“若令韋某為將,定可戰而勝之。”

“可!”公孫瓚毫不猶豫。

韋孝寬躬身施禮,感謝公孫瓚信任重用,臉上卻顯出憂慮之色。“取幽州易,守幽州難,伯珪將軍應考慮的,是如何應對與劉伯安一戰之后諸事。”

“咝……”

韋孝寬所說,又中公孫瓚心事。

冀州袁紹和并州劉芒,才是公孫瓚心頭之患。

即便一戰而潰劉虞,奪取幽州。可是,袁紹會不會趁機發難?劉芒和劉虞關系要好,會不會興兵為劉虞報仇?

“袁本初和劉絳天,孝寬如何說?”

“冀州袁紹,尚好應付。我軍只需速戰速勝,不等冀州做出反應,便奪取涿郡廣陽等地,嚴密布防,袁本初雖有征伐之心,而無攻堅之力。”

公孫瓚捋捋胡須道:“那劉絳天雖和劉虞交好,但并州兵馬,多集中于河東、洛陽,不可能發兵吧?”

“劉絳天發兵救援,無有可能。但其掌控朝局,只有緩和與其關系,并借助其力量,將軍才能坐穩幽州。”

“與劉絳天緩和關系……”公孫瓚猶豫了。

他懂韋孝寬的意思。說緩和關系,是照顧公孫瓚的面子。韋孝寬的意思,直白講,是讓公孫瓚主動討好劉芒,以期獲得劉芒的支持,坐穩幽州。

韋孝寬的其它意見,都甚合公孫瓚之意,唯有討好劉芒這一點,公孫瓚不可能同意。

劉芒,無賴小兒出身。

當初初來幽州,送給公孫瓚白馬義從最羞辱的一敗,公孫瓚憋著一股勁要討回顏面,焉能主動向劉芒示好?

公孫瓚心有所想,嘴上不說。“就依孝寬之言,某全權授命孝寬,與劉伯安一戰!”

“韋某必不辱使命!”韋孝寬行禮后,仍謹慎地提醒:“與劉絳天之間關系,將軍還需謹慎考慮,否則后果難以預料。”

“某自有主張。”

公孫瓚心意已決,整束兵馬,準備與劉虞決戰幽州!(未完待續。)

最新小說

全部小說:


上一章  |  三國之無限召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