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限召喚第0521章 兩路佯攻一路奇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無限召喚 >>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21章 兩路佯攻一路奇襲

第0521章 兩路佯攻一路奇襲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0日  作者:藤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藤洛 | 三國之無限召喚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兩路佯攻,一路突襲,至少需要三位智勇雙全的統帥。最新章節閱讀

若要張邈呂布相信兩路佯攻為實,不僅需要在新安、高都投入足夠的兵力,還需要兩路統帥有足夠的名氣和聲望。

除了河內洛陽戰役需要統帥,雁門、太原、上黨、蒲坂等地,也需要有合適的人掛帥駐守,以防各方之敵。

尤其是太原、上黨,直接面對冀州。劉芒雖然忍痛同意與冀州進行生鐵貿易,但還不足以保證袁紹不手河內之事,必須時刻防范冀州突然發難。

并州軍中,雖匯聚各個時代的頂級統帥,但用人之處太多。

北方有匈奴,雁門離不開楊延昭。

斛律光是不錯的統帥,對劉芒也十分忠心。但他剛剛上任護南匈奴校尉,無法抽身。

太原是并州大本營,因滿桂花榮西援上郡西河,太原駐防兵力減少,井陘防御壓力徒增。蘇定方、李秀成,在冀州軍中名聲最盛,為保太原安全,只能將二人留在晉陽和井陘。

河東、弘農方面。蒲坂是防御西涼集團的重點,弘農縣是控制弘農郡、確保函谷關攻防戰的關鍵,這兩地,分別由徐世績、鄧羌駐防。

另外,上黨還需重點布防,而劉芒手下,可用統帥已經不多了。其中,像王猛、郭侃,雖有統帥能力,但因歸附時間短,尚未統領過并州兵馬,和屬下校尉隊率缺乏磨合,現在不適合獨自擔任大軍統帥。

徐達的能力,已經得到并州將士認可,井陘兩仗、上黨一戰,也為其贏得足夠的名聲。劉伯溫王猛均認為應該調其參與河內洛陽戰役。

但是,徐達目前身擔上黨駐防重任,若抽調徐達,還需安排合適之人,駐防上黨,以御冀州。

除了上述大將。可以參與到河內洛陽戰役的統帥,只剩下傅友德檀道濟。

駐防上黨,任務極重。除東御冀州外,還要給從高都發起進攻的隊伍提供給養。必要時。甚至需要給予軍力支援,必須有運籌帷幄之人擔綱。

劉芒經過慎重考慮,首先確定了駐防上黨、河東的人選。

劉伯溫代替徐達,駐防上黨長子。郭侃為副,敬翔負責后勤保障。

徐世績繼續駐防蒲坂。

將單雄信王伯當從鹽池抽出。駐防河北、風陵渡,以御西涼。

隨后,確定了參與河內洛陽戰役三路兵馬的統帥及將領。

王猛,擔任本次戰役總指揮,同時兼領西路軍。傅友德協助王猛指揮西路軍,楊延嗣、王彥章、林沖為將,史進、蔣平率一支船隊,在黃河上,為西路軍擔當水路掩護。

高都的東路軍,除了進攻河內野王。還要負責阻擊東面敵人援軍。東路軍統帥,由徐達擔任,秦瓊、裴元紹、裴元慶、陳玉成為將。

西北路軍,由檀道濟為帥,楊再興、高昂為將,向軹縣發起進攻。

這一部署,基本符合王猛建議的兩路佯攻,一路奇襲的戰術。但是,眾人都沒想到,劉芒將奇襲重任。交給了檀道濟。

檀道濟能擔此重任嗎?

“能!”

劉芒如此肯定,除了有系統人才介紹做為參考,也參考了檀道濟的綜合表現。

自投軍以來,檀道濟先后參加了上黨、河東兩場大戰役。表現穩定。而他在訓方面的表現,更是得到眾人一致認可。

劉芒將奇襲重任交給檀道濟,還有另一層考慮。

王猛的“兩路佯攻,一路奇襲”策略中,只有兩路佯攻做得*真可信,才能吸引敵人更多兵力。從而保證奇襲取得奇效。

要讓敵人相信佯攻部隊是并州主力,必須配備在敵人心目中,夠分量的統帥。

徐達已是聲名鵲起,王猛在河東戰役揚名,且是并州別駕,兼有最早追隨劉芒的傅友德為輔。

給王猛徐達配備精兵強將,從西、北兩路發動攻勢,敵人至少會認定其中之一為并州主力,一定會投入大部分兵力,防御函谷關和野王。

而檀道濟名聲不顯,不會引起敵人重視,擔任奇襲任務,最為合適。

劉芒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得到眾屬下認可。

部署完畢,各部開始積極籌備。

劉伯溫要駐防上黨,其在衛將軍內相應職責,暫交吳用代理。尤其是情報收集工作,全面轉交吳用。

如此安排,除了為減輕劉伯溫身上壓力外,也是為了將情報工作系統化。

朝廷落腳陪都安邑后,情報工作量越來越大。但由于信息傳遞不便,很多重要信息得不到及時傳遞。

劉芒命吳用著手整合并組建更龐大的情報網絡,為提高情報傳送效率,命張萬鐘訓練提供大批信鴿,供派往遠方的情報人員使用。

河內戰役,尚在積極籌備當中。而曹進攻徐州的戰役,已全面展開。

兗州軍攻克徐州多地后,繼續兵分三路,向徐州北部重鎮郯縣、彭城、開陽發起進攻。

曹興兵,為報父仇,也是為了趁勢奪取富庶的徐州。

進入徐州境后,雖未遭遇頑強抵抗,但是,曹卻感受到徐州百姓的深深敵意。

兗州和徐州,雖是近鄰,但兗州屬于黃河流域。徐州屬于淮河流域,兩地習俗、語言多有不同。

陶謙治理徐州多年,推行的屯田制深得人心。

而陶謙和曹原來分屬袁術、袁紹陣營,本就有敵對之意。曹強奪劉岱的兗州,徐州對此大肆宣傳,百姓將曹視為佞殘暴之徒。

此番兗州軍發兵徐州,更加深了徐州百姓的敵意,不愿向兗州軍提供糧草軍需。

曹傾盡兵馬來攻,必須速戰速勝。為了防止周圍諸侯手,曹才下達了屠城令,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獲得糧草軍需,同時也是為了震懾徐州其余各地民心,以達到不戰屈敵之效果。

兗州軍所過之處,幸存者不足半數。

兗州軍一路碾壓,直*徐州腹地。

而夏侯惇統率的西路大軍,在留縣屠城后,沿微山湖西側疾進,所向披靡,殺至彭城之下。

彭城,曾是徐州治所,城高墻厚。

不過,在夏侯惇眼里,徐州毫無抵抗之力,高厚的城墻,將被兗州軍踏平。

彭城,就在眼前!

出人意料,在城中急促的鼓號聲里,竟有一支隊伍殺將出來,在城下擺開陣勢迎敵!


上一章  |  三國之無限召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