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限召喚第0435 長安城暗流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無限召喚 >>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35 長安城暗流涌動

第0435 長安城暗流涌動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7日  作者:藤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藤洛 | 三國之無限召喚 


長安。

時近秋日,是碩果累累,收獲的季節。

董卓拿起一顆大大的棗子,遞給李儒。

“都就位了嗎?”

“尊太師令,各部均已就位。李傕部屯左馮翊祋祤,防并州上郡郝萌、西河高順;郭汜屯武威,可控涼州。樊稠屯上邽,防馬騰。張濟部,已調防鄭縣,西可拱衛長安,東可支援潼關。”

“長安方面沒問題吧?”

“西園校尉史天澤、張弘范圖謀不軌,畏罪潛逃后,中郎將牛輔已趁機收編西園軍。除郭侃的西園下軍尚有幾百老弱外,其余西園軍,已盡歸牛輔部下安集將軍董承統轄。”

董卓點點頭。“郭侃的那點人,先留著吧。天子身邊,好歹也要有點儀仗,否則面子上不好看。咱們要解決自家問題,朝廷里那些老家伙愛嘮叨,不要給他們落下太多話柄。”

“太師考慮周全。”

“去郿塢的事,都安排妥當了?”

“已安排妥當。中郎將牛輔親自將兵護衛太師,樊稠已密令李蒙王方進駐郿縣和長安之間的武功。”

“王允和我那螟蛉義子都能去郿塢吧?”

“是。學生已經勸得奉先。又討了道圣旨,命王允代天子檢驗郿塢行宮。”

董卓一臉冷酷。“好。就在武功動手,免得污了咱家的郿塢。擬一道密令,擢升李蒙王方為校尉。”

“諾!”

董卓撿起一枚大大的棗子,咬了一口。

好脆!

長安,司徒府。

小屋里,除王允呂布外,還坐著兩人。

一人是尚書仆射,復姓士孫,名瑞,字君榮。

另一人,乃董卓帳下虎賁中郎將,姓李名肅。是呂布同鄉。

當年。正是李肅出面,說服呂布殺義父并州刺史丁原,轉認董卓為父,為呂布帶來榮華富貴的同時。也幫呂布贏得“三姓家奴”之名。

李肅說服呂布,自認為奇功一件,沒想到,董卓一點不待見他。隨著董卓和呂布關系越來越緊張,李肅日感危機。只得投身王允呂布一伙,圖謀鏟除董卓。

“司徒不能去郿塢!”李肅道,“某在西涼軍中,友人頗多。近聞,駐上邽的樊稠部李蒙王方已秘密調駐武功。武功,正處在長安郿塢之間,老賊此時增兵于斯,必有圖謀!”

王允平靜地搖搖頭。“不管其是否有圖謀,老夫都要奉旨而行。”

呂布傲氣凜然道:“有某同往,必保司徒周全!”

李肅見王允心意已決。獻計道:“老賊欲在武功動手,咱們不能遂其所愿!不等到武功,一出槐里便動手,如何?”

呂布猛地擊掌。“對!先下手為強!”

“在那邊動手也好,免得在長安動手,危及圣駕。”王允轉頭對士孫瑞道,“吾等赴郿塢,君榮在長安,千萬保證圣駕安全。”

“司徒放心。過幾日便是立秋日,太常寺已在西郊設立祭壇。天子將率在朝眾卿祭祀白帝少眸。”

王允若有所思,喃喃道:“立秋西祭,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唯盼天隨人愿,出俊才。鏟奸佞,大漢得以中興……”

長安,安集將軍董承的家中,伏完文天祥等密會于此。

雖是悶熱數伏時節,屋子卻緊閉門窗。

屋里幾案上,點著香燭,上面供奉的,是天子劉協的刺血詔書。

伏完、董承、文天祥、郭侃跪伏在地,淚流不止。

文天祥慢慢抬起頭,抹去淚水。“文天祥受君之恩,粉身碎骨,誓保陛下東歸!鏟除奸佞,匡扶漢室!”

眾人抽出書刀,刺血而誓:“鏟除奸佞,匡扶漢室!”

伏完起身,道:“秋祭之事,可安排妥當?”

董承點頭。“都安排妥當了。老賊不日動身,李儒牛輔隨行,王司徒及呂溫侯也一并前往。長安防務,交某負責。伏大夫盡可放心。護衛圣駕東歸事宜,由宋瑞(文天祥)、仲和(郭侃)安排。”

文天祥低聲道:“七月十二,陛下乘輦赴西郊,齋戒沐浴。七月十三,立秋日,祭祀白帝。按慣例,七月十四回駕長安。吾等計劃,與七月十三晚,保護圣駕出走。七月十四晨,董將軍護衛嬪妃出長安,在渭水與陛下匯合,改乘大船,沿渭水東歸。”

伏完問道:“走水路,可避開追兵。然,正值秋水上漲,可要確保陛下安全啊!”

郭侃道:“伏大夫放心,沿途已有接應布置。唯一的問題,是潼關一帶缺乏接應,那里有西涼猛將華雄駐守,甚是麻煩。”

“唉!”董承嘆口氣道,“是啊!當年諸侯會盟,合攻汜水關,那華雄被孫文臺部將劈了一刀,都料他難以活命,雖知竟奇跡一般活了下來。經此一劫后,那華雄變本加厲,更加暴虐。被老賊委以重任,扼守潼關天險。”

伏完道:“潼關在華陰境內,那里是弘農楊氏老家所在,楊太尉不肯相助嗎?”

文天祥無奈地搖搖頭。“楊太尉稱病多日,不肯見客。文某料其稱病是假,避禍自保才是真。”

伏完嘆道:“唉!國難當頭,只圖自保,道義何在?悲兮!”

郭侃凜然道:“董賊西去郿塢,又值秋祭,如此良機,失不再來。即便沒有他弘農楊氏,我們也要搏上一搏!”

“對!”

長安,太尉府。

楊彪楊修父子,也在低聲商議。

“父親,文宋瑞等人多次來訪,被家人再三擋駕。如此,會不會落下口實,說我弘農楊氏失之大義。”

“大義?”楊彪不屑地搖搖頭。“修兒啊,何為大義?確保陛下平安才是大義!似文宋瑞等人,行事糙切,不計后果,才是失之大義。他們這樣胡鬧,不僅會害了自己,還可能置陛下于危局。為父無力阻止,只好稱病不出。”

“父親高見,孩兒懂了。”

“修兒,你還不完全懂。我來問你,我弘農楊氏,立世近三百年而不倒,原因何在?”

楊修肅然,道:“因我弘農楊氏先祖,英才輩出。”

楊彪微笑著。“修兒只答對一半。英才輩出不假,但弘農楊氏立家之本,皆因謹慎二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才是安身立命之金玉良言。”

“父親教誨,孩兒謹記。”

楊彪滿意地點點頭,眼睛微微瞇起。“文宋瑞他們多次來訪,必是要走水路。若是他們真的能把圣駕帶到華陰境,我弘農楊氏倒必須有所動作才好。”

沉吟片刻,楊彪低聲囑咐楊修,如此這般……(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三國之無限召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