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說迷,要記得收藏哦!
用戶名:
密碼:
您的位置:
《》
馬仁成聽了,覺得這也不是什么難事,便點頭道:“這有何難?正好再過幾個月便是我姨夫的五十壽辰,便托送賀禮的人帶去便是了。”
“那就多謝了”劉成趕忙喊來于何,將自己要詢問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待到記錄完畢,洋洋灑灑竟然有六七張紙,兩百多個問題,劉成待到墨干了遞給于何,鄭重其事的說:“勞煩馬兄了”
馬仁成離開之后,于何上前問道:“大人有意東南乎?”
“呵呵”劉成微微一笑:“老子區區一個都司屁大個官,受命于人,還說什么東南西北。”
“話不能這么說,韓信本朝太祖都曾乞食于人,他們那時候還不如大人您呢?”說到這里,于何看了看四下無人,低聲道:“我家教主有信過來讓老朽告訴大人,有了羊毛的事情,他這次去定然能得到巴圖爾汗的信任,若是您需要,便是上千蒙古鐵騎也能買來。”
“上千騎兵也能買來?”劉成瞪大了眼睛:“這也能行?”
“有什么不行的?唐高祖李淵起兵之時不也用財帛買來了突厥騎兵相助嗎?本朝也有朵顏三衛,那巴圖爾大汗東征西討,攻破的部落數也數不清,老弱婦孺可以充作奴隸,俘獲的將士我們便可買了去,他得了錢財,大人您多些效死之徒以供驅策,豈不是兩全其美?“
“那這些俘虜也能信得過?”
“有啥信不過,本來他打了敗仗做了俘虜要給人擠奶牧羊挨鞭子,卻來了中原花花世界,高興還來不及呢反正都是賣命打仗,給大汗們賣命是賣,莫非給大人賣命不是賣了?再說他們離了大人連路都不認識。只要大人待他們好些,這些韃子最是忠心不過。”
“可這么搞大明兵部那邊也過得去?“
“大人你將其收為義子,改個漢名就好了。邊軍里的韃子又不少,脫脫不花不就是嗎?無非是一個花錢買來的。一個是自己跑過來的,又有什么區別?就是大人現在官職小了點,身邊最多也就十幾個,若是當到游擊副將,身邊就算有三五百個韃子義子,也沒人敢說閑話。“
聽于何說到這里,劉成也有幾分意動,雖說火器的出現讓騎兵在戰場上的重要性有說下降。但在明末騎兵還是戰場上極為重要的一個兵種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兵種的話,畢竟騎兵的高機動性是步兵和炮兵無法替代的。若是能像于何說的能夠用錢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太好了。
“于先生,你回信給我義兄,說此事不宜過急,先將羊毛的事情辦成了再說”
“在下明白了”于何一副心領神會的模樣,便告辭出去了。此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劉成點亮油燈走到地圖旁,開始細心的觀看起遼東那一部分起來,在他的腦海中上面的一條條細線三角形變成了一條條河流山脈平原與城市。打著不同旗號的軍隊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廝殺,隨著后金軍隊的不斷勝利,越來越多的土地落入了他們的手中。而大明在關外的控制區域不斷變小,最后只剩下狹窄的遼西走廊。
“時間,時間是一切的關鍵”劉成自言自語道。和每一個知曉明清之際歷史的穿越者一樣,劉成心目中真正的敵人并非流賊也不是還貌似最為強大的大明朝廷,而是現在還局促在關外一隅的后金政權,原因很簡單在真實的歷史上后金是這場爭奪戰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勝利者。但劉成現在最擔心的不是自己此時力量的薄弱,而是時間的緊迫。在戰爭中最為重要的是時間,因為軍隊被消滅了還可以重新組建要塞被奪取了可以重新奪回金錢花費了可以重新積累,唯有時間一旦流逝就再也無法挽回。
明末的歷史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多爾袞出兵的時間晚上一個月,哪怕只是十五天。那么李自成就有充裕的時間打垮并收編吳三桂在山海關的數萬關寧軍,甚至李自成完全可能不戰而迫使吳三桂投降。因為假如滿清大軍無法及時趕到,在北京已下眾軍皆降的情況下吳三桂是沒有辦法讓麾下的將士打一仗必敗的戰斗的。如果這樣,那當多爾袞帶著大軍抵達山海關城下時,面對的就是由總數超過十萬的大順軍防守的堅城,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滿清軍隊在尚未得知北京為大順軍攻陷的前提下就南下,并在得知北京失陷后改變行軍路線,在翁后遇到了吳三桂的求援使者,多爾袞巧妙的利用大順軍隊的壓力迫使吳三桂向其投降,又利用吳三桂軍隊消耗了大順軍的力量,并在一片石給予其致命的一擊。劉成很清楚多爾袞能做到這一切并非是運氣,這個大賭博的最后勝利者最大的優勢并非他的軍事力量多么強大,不管八旗兵多么強悍,相對于征服像中國這么龐大的帝國還是遠遠不夠的。廣袤的土地復雜的地形變化多端的氣候海量的人口,任何一個因素都足以毀滅最精銳的軍隊。冷靜的觀察,認真的分析堅韌的等待節省自己有限的資源,并在正確的時候敢于孤注一擲,這才是滿清統治者最后能夠入主中原的最重要原因。
現在距離那決定命運的時刻還有十三年,不,應該是十二年了,在這十二年時間里自己是否能夠積累到足夠上牌桌的實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呢?如果是在穿越之前,劉成對于這個問題簡直不屑于做出回答給一個回到明末的穿越者十二年的時間,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圍攻君士坦丁堡巴格達德里莫斯科巴黎羅馬等世界名城。可此時劉成卻不敢給出肯定的答案了,他甚至連自己是否能活到十二年后都不敢肯定,又怎么能確定自己能在十二年后阻止后金的入關呢?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大明可沒有抗生素,鼠疫肺結核血吸蟲等現代社會幾乎絕跡的傳染病在這個年代可還隨處可見,即使不考慮長矛和鉛彈的威脅,各種稀奇古怪的疾病都足以將一個健康的人過早的送進墳墓。劉成必須想出一種辦法即使自己意外死去。依舊能夠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阻止西北大規模民變的爆發,沒有內患滿清也許能夠打贏一兩次戰役,但不可能入主中原。但劉成清楚自己做不到沒有人能阻止大明的縉紳們將災荒視為兼并小民土地的大好機會而不是毀滅帝國的根源其實縉紳們的判斷在過去兩百多年里都是對的:如果大明能夠將民變鎮壓下去。他們將是災荒最大的受益者,只有在死亡的威脅下農民才會將賴以為生的土地出售給縉紳們。而像劉成擁有如此機敏的手腕迫使鄜州縉紳拿出錢糧養活遷徙而來的丁壯的人在當時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其次就是提前摧毀關外的后金政權,但這并非易事,崇禎四年年底的后金政權已經渡過了他最艱難的草創階段,在東面與西面皇太極通過靈活的政治手腕已經基本解除了蒙古與朝鮮的威脅,遼南的東江鎮在毛文龍被殺后已經被趕到海上諸島,無力威脅后金腹地。這樣一來后金只需要專注于一隅,劉成并沒有信心戰勝這樣一個敵人,因為在明與后金的戰爭中最大的麻煩并非來自于敵人。而是來自于大明糟糕的后勤與復雜的軍政指揮體系,像劉成這樣一個武人,只要觸動這一體系就會被視為圖謀不軌的逆賊,更不要說在這個過程中死亡的陰影會一直籠罩著他。
那么問題又回到了原點,劉成的思路是既然無力阻止大明的內亂,那么就為后金也找一個足夠強大的敵人就行了。大明并非女真人唯一的敵人,在與明軍交戰的同時,皇太極還在與蒙古的林丹汗進行戰爭,這位成吉思汗和達延汗的嫡系子孫,蒙古帝國的最后一位統治者是后金控制漠南蒙古的最大敵人。假如在草原上崛起一個強大的勢力,將漠南蒙古從皇太極的麾下拉回去,那無疑是對大明非常有利的。
劉成選擇的對象就是那位巴圖爾大汗。他希望通過徐鶴城與其建立的貿易關系影響其戰略方向,相比起大明,在蒙古人的政治架構里商人的地位要高得多,而且他還可以通過與這位大汗的貿易獲取戰馬羊毛士兵硫磺乃至其他必要的戰略資源。當然劉成現在能做的還很少,但隨著他在明軍中官位的升遷和所掌握軍隊的增多,劉成能夠從這條貿易路線中獲得各種利益會不斷增加,最要緊的是在這條關系里,他只需要出錢而無需流一滴血,無需冒任何風險。
“大人。大人“
一個聲音將劉成從遐想中拉回了現實,他稍微定了一下神。沉聲道:“有什么事?“
“固原有人到了,說要馬上見大人“
“固原?”劉成一愣。心中暗想莫不是楊鶴那邊又有什么變故,他稍微整理了下衣衫,道:“請他進來吧”
“是,大人”
片刻之后,一個四十多歲的粗壯漢子走了進來,離劉成還有二十多步開外便粗聲大氣的喊道:“劉大人,劉大人,快拿酒來,要好酒”
劉成定睛一看,卻是一個楊鶴身邊的軍官,名叫袁晗,原先劉成每次見他都有幾分好處,時日久了兩人就熟了起來,也時常將楊鶴身邊的消息透露幾分給劉成。此人最是好酒,為了這口腹之欲也沒少吃軍棍皮鞭的苦頭,但還是屢教不改。
“我說是何人,原來是袁大人”劉成趕忙從桌旁拿出中午與馬仁成喝剩的半罐酒來:“這是中午喝剩的,你若是不嫌,便稍待片刻,我讓人取杯盞來。”
“有酒喝就好,有要什么杯盞”袁晗一把從劉成手中搶過陶罐,揭開蓋子,先喝了一大口,陶醉的吐了一大口氣:“好酒,只是這酒味道有些不同,讓我猜猜是什么酒。”
“也好”劉成叫來手下取了些干肉蠶豆放在桌上作下酒菜,他知道這袁晗若是不喝夠了酒是不會談正事的,也不催促,笑吟吟的坐下作陪。
“棗子釀,不對,味道沒那么厚;杏花燒,也不對,少了那股子香氣;山西汾酒,不對,沒那烈:……”就這樣袁晗喝一口說一句一口氣說了六七種山西陜西的名酒,又都被自己否定了,到了最后他只得問道:“劉都司,你這酒是哪里的名釀,我怎么品不出來?”
“好像是蘭陵酒,用山西的大曲調了,放置個半年再拿出來。”劉成按照午飯時馬仁成所說的復述了一遍。
“為何不早說”袁晗猛拍了一下大腿,倒把劉成嚇了一跳,戰戰兢兢的問道:“怎么了?這酒不好?“
“當然是好酒,可你也不早說,不然我怎么會像方才那邊牛飲,現在酒都快喝完了,要想細品也沒了“說到這里,袁晗將酒罐在耳邊輕輕的搖了搖,才將已經空了的酒罐放在桌子上,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
“原來是這么回事“劉成笑了起來:“這是本縣的馬老爺送給我的,你若是喜歡,明日我讓人到他家再討些來與你喝個痛快可好?”
“此話當真”袁晗聞言大喜,他的雙手摩擦了兩下嘆道:“還是劉都司你有本事,在哪兒都能打出一片天地來,連縉紳都要送酒來討好你,比起你來俺們留在固原就差遠了。”
“袁大人你說笑了,能留在制軍大人身邊,這才是別人求也求不來的福氣呀,俗話說菩薩身旁好燒香,能有啥好事,制軍大人還會忘了您,我們這些在外邊辦差事的,還要請袁大人在制軍面前多多美言幾句。”未完待續。
請按鍵盤上CtrlD,收藏本書,以方便日后閱讀《》,可以使用方向鍵(→)前后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
Copyright2013專注于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