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六十三章 收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630 >>大明1630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收心

第六十三章 收心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克里斯韋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克里斯韋伯 | 大明1630 
歷史


熱門、、、、、、、、、、、

神一魁微微一笑,將打磨好的刀又涂上油,小心翼翼的納入刀鞘,不沾泥伸手拿起葫蘆,拔出塞子往嘴里一倒,卻沒有流出一滴水來已經喝完了。道:“吳大人。”

神一魁趕忙站起身來,叉手道:“小人當不起”

“你是個有作為的人”楊鶴繼續說了下去,也沒有讓神一魁坐下:“崇禎二年開始,西北就亂事叢生,多少人流離失所,死于非命,圣天子亦有西顧之憂。你能當上正五品的朝廷武官,這是朝廷的恩德,也是你的本事”

“都是總督大人栽培”神一魁趕忙跪下叩首。

“吳大人不必拘禮”楊鶴將神一魁扶起:“請坐下敘話,我今日請你來這里,就是為了說話方便。如今朝廷正處多事之秋,亦是英雄豪杰大有作為之年,是封妻蔭子,名垂青史,還是辜負國恩,身敗名裂,都是看吳大人你自己的作為了。今上天縱英明,勵精圖治,對于臣工功過,明察秋毫,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必不假借,你我都須得小心謹慎。”說到這里,楊鶴隨手從幾案上取過一份文書,遞給神一魁道:“這封書子吳大人可以看看。”

神一魁臉色頓時漲的通紅,窘迫的說:“稟告總督大人,末將不識字。”

“哦,倒是本官疏忽了”楊鶴自失的笑了笑,將書子遞給一旁坐著的趙文德,笑道:“建生,便勞煩你讀給吳大人聽聽。“

“是,大人“趙文德接過書子便朗讀了起來,其中言辭深奧之處還停下來細心解釋,神一魁小心細聽,原來那文書乃是朝廷對楊鶴奏折的批復,講的便是就撫流賊糧餉的事情。當聽到”

流寇亦朕赤子也。“的話語時,神一魁不禁淚流滿面,泣聲道:”圣天子天載地覆之恩,我輩便是肝腦涂地,亦報不得萬一。“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吳大人先前從賊時雖然有過,但受撫之后為朝廷平定西北亂事,卻是大大有功的,這點本官知道,朝廷知道,陛下也是知道的。“

神一魁趕忙站起身來,躬身道:“這一切都要多謝總督大人。”

“坐下,坐下”楊鶴笑著讓神一魁坐下,又朝趙文德點了點頭,示意對方將其念完。神一魁也擦去臉上淚水,待到念完后,楊鶴肅容道:“吳大人,我也知道你那兒缺糧缺餉,維持的十分辛苦,如今陛下的批復已經下來了,銀十萬,糧五萬,即將運到,陛下還裁減了宮中花費,每個月還會有陸續供給,我將固原外邊諸堡撤并了一部分,先與你銀三萬,糧三萬石,你一定要將局面維持住,勿讓陛下憂心”

“是,大人”神一魁早已被楊鶴對自己的信任和天子的仁德感動的一塌糊涂,他本來想說幾句以表達自己對朝廷、對天子的忠誠,但肚子里的墨水有限,憋了半天才冒出來一句:“只要卑職還有一口氣在,這局面就亂不了”

“好氣魄,好膽識,拿酒來”楊鶴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接過趙文德遞過來的酒杯,遞給神一魁,語重心長的說道:“吳大人,保舉你為延綏鎮游擊的文書本官已經發往兵部了,你好生做事,勿憂不富貴”

聽到這個好消息,神一魁顫抖的接過酒杯,將其一飲而盡,跪在地上向楊鶴三叩首:“末將、末將”此時的他已經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了,只能感覺到淚水在臉上肆意流淌。

巍峨雄壯的燕山山脈從洋河河谷一路向東直抵大海,將河北平原與壩上高原分隔開來,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屏障。不過在險峻的燕山山脈與黃海之間還有一個不大的空隙,古代生活在河北平原的人們通過這個空隙,一路向北,便會發現左手方向是連綿不絕的松嶺山脈,右手便是遼闊的遼東灣,在山海之間形成了一條狹長的走廊,這條走廊一共有185公里長,最窄處為八公里,最寬也不過十五公里,連通著河北平原和松遼平原,自古以來便是連通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于公元1388年在捕魚爾海擊敗北元殘余勢力之后,基本掃清了以黃金家族為首的蒙古勢力重新入住中原的可能性,一個老問題擺在了明王朝統治者們的面前,如何抵御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入侵呢

通常來說,古代東亞草原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所建立政權的疆域分界線是與四百毫米降雨線大體重合的,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古代農業是雨作農業,而一年四百毫米的疆域是農業的下限,農耕民族不可能在低于這個界限的土地上進行定居農業生產,自然也很難維持長時間的統治。但這條定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兩個例外,這就是遼東與西域。西域的年均降雨明顯低于四百毫米,但在漢唐清等中原王朝都對當地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有效統治;而遼東的降雨明顯多于四百毫米,但相當長時間內卻在游牧民族的控制之下,這又是為什么呢

如果進一步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西域雖然降雨稀少,但其部分區域卻由于有雪山融水和地下水可以進行農業生產,加上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又經過此地,那是溝通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中原王朝完全可以利用當地的農業生產與貿易所得加強對當地的控制;而遼東雖然有足夠的降雨,但氣候寒冷,遍地森林沼澤,道路通行困難,是以反而中原王朝將其納入疆域之內的難度極大。不難看出,這兩個例外區域的控制權對于古代東亞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戰爭是極為要緊的,因為任何一方即使贏得幾次勝利,也無法改變大局,農耕民族即使攻入草原,也無法建立郡縣流官有效統治,只要力量稍有衰退,就會被趕回去;而游牧民族越過長城,通常的結果是抄掠一陣就被趕回去,少數幸運兒則在兩三代人后被同化。


上一章  |  大明1630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