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娛高手第六十一章 原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職場>> 重生之文娛高手 >>重生之文娛高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 原委

第六十一章 原委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3日  作者:步兵長  分類: 職場 | 娛樂明星 | 步兵長 | 重生之文娛高手 
全文閱讀看書吧網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步兵長本章:

朱子清著實沒想到他和劉平居然還有這樣的淵源。

其實他對劉平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總覺得劉平過于浮躁,不像是一個能沉下心寫作的人。

也因此,前幾天肖勁光代表他們師兄弟出面約朱子清見面,他推脫沒去。現在知道人家一直在幫自己話,朱子清也頗為不好意思。

千度了劉平的資料,百科給他的定義是:作者、時評人。然后就是個人簡介。這是一份很普通的介紹,羅列了他的各種事跡。其中最顯眼的一句是‘國學大師賈其功的最弟子’。

不過朱子清還是從這份簡歷里面發現了問題。

“為什么他只在剛進入文壇那幾年出過書,往后的十年全都是時事評論。是這個簡介不全,還是他沒有作品問世?”

朱子清按捺住疑惑,繼續往下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劉平,進入文壇四年出版了三部作品。兩部雜文集,一部長篇。在文壇引起轟動,被譽為五十年難得一見的天才。然,其后他誤入歧途,進入時評圈成為一名‘自干五’。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和‘公知’、‘美分’的戰斗中,一身才華就此荒廢。”

看到這一段介紹,朱子清終于明白為什么賈其功大師對他這么不待見了。更準確的,那是一種怒其不爭。

翻看了他的部分評論,大多都是在和‘美分’‘公知’爭辯。這讓朱子清想起了前世的一個人周平。

周平是網絡作家、導演、公司老總、時評人。最早的時候他是一名準‘公知’,后來及時轉身成為‘自干五’。從‘黑’變成‘吹’為他招來無數謾罵。

兩個人不同的是,周平轉為‘自干五’發表時評的同時,并沒有耽誤自己的正業。他在自己的主業上也做的有聲有色,甚至得到了習總的鼓勵。而劉平呢,連自己的才華都丟掉了,鬧的師徒不睦。

“劉平?這不是賈其功大師的那個徒弟嗎。你怎么關心起他來了。”陶應雙端著一杯茶走進來,看了一眼電腦屏幕,道。

現在的陶應雙一改剛見面時的愁苦模樣,顯得意氣風發。《窗邊的豆豆》連續半個多月蟬聯熱銷榜冠軍,總銷量高達七十六萬冊。讓他們出版社既賺足了鈔票也打響了名聲。

《窗邊的豆豆》能有如此高的銷量,除了朱子清本身的原因之外,和出版社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在還默默無聞的時候就能把貨鋪到全國。這樣的動作別一家瀕臨倒閉的出版社,就算國內很多大出版社都不一定能做到。陶應雙的人脈關系有多廣,可見一斑。

首印五十萬冊,體現出了他們的魄力。當他們發現這本書是現象級作品之后,在庫存還有數十萬冊的時候就拍板加印。臨時聯系了印刷廠日夜趕工。確保了后來不管這本書的銷量有多高,從來都沒有缺過貨源。

而且有了朱子清這樣暢銷作家,可以預見陶應雙的四聯出版社的未來一片光明。

種種原因加起來,使這家出版社成為了明星出版社。無數作家把它列為了投稿首選之一。也有很多在原來出版社混的不如意的作家謀求更換門庭……四聯出版社的業務部一改往日冷清場面,成為出版社最繁忙的一個部門。

陶應雙作為老板自然也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洽談業務。可是這兩天卻一反常態沒有出門,天天圍著朱子清打轉。他的目的朱子清自然再清楚不過了。

《嫌疑人的獻身》連載五天以來,震撼了整個推理界。南方都市晚報借著這個東風,不但在妖都站住了腳,就連大本營sz市的銷量都提高了五十個百分。這個數據經第三方統計機構公布出來之后,轟動了整個紙媒圈。

陶應雙放著蒸蒸日上的雜志社不管卻窩在家里,就是為了《嫌疑人的獻身》。準確的是為了它的單行本發行權。朱子清只授予了南方都市晚報連載權,單行本的發行權還在自己手里。這一其他人不知道,陶應雙卻非常清楚。

南方都市晚報是地域性報紙,覆蓋面積只有兩省市。也就是只有兩省市的讀者能看到這部,還剩下三十多個省市的讀者可謂是翹首以盼。而且很多推理愛好者也都有收藏經典作品的愛好,所以哪怕這兩省市也一樣能賣出不少。

只要不傻,都知道這部的單行本絕對大賣,而且還不用怎么宣傳,只要印出來就等著數錢吧。

陶應雙一都不傻。他這幾天貓在家里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就是為了這部的單行本發行權。可能是因為覺得這樣占便宜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一直都沒開口。

其實他也是關心則亂。稍微動腦子想一想都知道,以朱子清和林寶兒的關系,這本書的單行本發行權萬萬落不到他人手里。

難得享受到這么體貼的照顧,朱子清也樂得裝傻。絲毫不提這件事。

“上次在孫大師那里見過他一面,一直覺得這個名字熟悉,就是想不起來。今天終于知道,他一直在網上幫我話。所以了解一下這個人。”朱子清從他手里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道。

“就是孫大師送你田黃印章那一次?”

提起印章,陶應雙就眼紅不已。田黃凍石也就算了,雖然很少見,但以他的家世和現在的財力想獲得一件并不算難。

難就難在,那枚印章上的字是孫守青大師親手所寫。做工由雕刻大師親手雕刻而成。這才是這枚印章最值錢的地方。應該拿錢買都買不來。

“對。當時就覺得這個人滿臉浮躁,心緒不定。今天總算知道原因了。”朱子清頭道。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陶應雙搖了搖頭,一臉正色的道:“劉平以前確實是天才,我年輕的時候還追過他的書。所以對他了解多了一。他走到今天這一步大部分責任都要落在于鼎雙的身上。”

“于鼎雙,《文化之旅》?”

“對,就是他們。《文化之旅》和賈大師他們的恩怨你也聽了。劉平剛踏入文壇的時候,恰好也是于鼎雙接手這本雜志的時候。當時劉平少年多才,心高氣傲。在賈大師他們還沒有出手的時候,就跳出來當起了先鋒。開始的時候他一個人就把《文化之旅》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可是于鼎雙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把戰場從傳統媒體轉移到了網絡媒體上。利用對網絡媒體的熟悉,暫時穩住了局勢。然后他又找到了劉平的弱。利用他熱血憤青這一,在網上炮制了很多黑華夏的話題,誘導劉平去批判去爭辯。”

聽到這里,朱子清就大致能想到后續的發展了。前世有一句話叫: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劉平駁斥一個問題,于鼎雙他們就可以炮制十個一百個問題出來。

這就是一個大泥潭。如果劉平不能及時認清現實拔身出來,只會越陷越深最終被淹沒。而現在他的處境正驗證了這一。

“難怪賈其功大師這么痛恨《文化之旅》和于鼎雙。”朱子清嘆息道。

起《文化之旅》和賈其功等人的恩怨,還要追溯到建國前。那時候國內被列強侵略,無數仁人志士謀求獨立自主。

在思想上主要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完全學習西方。一派主張以國內傳統文化為根基,吸收西方文化精髓,改造華夏傳統文化。

最后當然是后者獲勝。但前者也不甘失敗,創辦了很多報刊雜志宣揚自己的觀。后來生存空間越來越,大多都倒閉了。只剩下一個《文化之旅》。

而且此時《文化之旅》也從原本的鼓吹西方變成了介紹西方,成為華夏了解西方的一個窗口。

賈其功大師就是改良派的中堅,和《文化之旅》斗爭了一輩子。這種矛盾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朱子清對劉平的印象完全改觀。對自己的誤解也感到羞愧。還好當初他找的借口很有服力,要不然下次真不知道該怎么和他們見面。

不過他還是決定,和肖勁光聯系一下,約個時間出來見一見。

就在朱子清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錯,和劉平等人拉好關系的時候。藝術界卻發生了十二級大地震。

“故宮博物院于今日午間隆重迎接孫守青大師最新作品《江南》入館。”

“大師風采:我國藝術家孫守青大師把其價值連城的作品《江南》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孫守青大師三幅作品被認定為國寶限制出境。”

“孫守青大師……”

孫守青大師的作品被認定為國寶這件事最早只是在圈內部分人之間流傳,并沒有傳播開來。

最早獲知這些消息的人都不笨,他們知道一旦這個消息公布出去,孫大師作品的價格就會打著滾的往上翻。所以有意識的隱瞞了這個消息,就是想打個時間差,在消息公布之前盡量多的收購孫大師的作品。

直到今天,文物主管部門才正式對外公布消息。也就在今天,孫守青大師把這幅最新的被命名為《江南》的作品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對此非常重視,不但舉行了隆重的入館儀式。還當眾宣布這幅作品將享受和《清明上河圖》等作品同樣的待遇。

這些事情和朱子清都沒有關系。和他有關系的是,當這幅作品的照片公布出來的時候,畫幅上的那首詩再次讓文壇為之震動。

華夏青年報在當天的頭版頭條以這樣的標題表達了自己的震撼:

“請允許我稱呼一聲:大詩人朱子清。”


上一章  |  重生之文娛高手目錄  |  下一章